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詩詞 > 正文內容

汝南富陂是現在哪里 汝南富陂的讀音

素箋淡墨2022-12-23 17:33詩詞236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汝南富陂是現在哪里,以及汝南富陂的讀音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孫權勸學

選自司馬光《資治通鑒》中的一段。講述三國東吳名將呂蒙聽從其主孫權的勸告而讀書學習的歷史故事。原文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 及魯(Lǔ)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suì)拜蒙母,結友而別。 孫權勸學

編輯本段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的理由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博士的嗎?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已往的事情罷了。你說軍中事務繁多,哪能比得上我的事務多?我經常讀書,(我)自認為(讀書對我)有很大的好處?!庇谑菂蚊删烷_始學習。等到魯肅到尋陽的時候,和呂蒙論議國家大事,(魯肅)驚訝地說:“你現在的才干和謀略,不再是以前那個吳下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分別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另眼看待),長兄怎么認清事物這么晚??!”于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才分別。

編輯本段朗讀節奏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編輯本段詞語翻譯

字詞釋義

1、初:當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字仲謀,黃龍元年(公元222年)稱王于建業(今江蘇南京),國號吳,不久遷都武昌(今 湖北鄂城)。229年稱帝。 3、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4、卿:古代君對臣或長輩對晚輩的愛稱。 5、今:現在。 6、涂:同“途”。當涂掌事:當涂,當道,即當權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異議:當涂:地名)。 7、辭:推托。 8、多務:事務多,雜事多。務,事務。 9、孤:古時候王侯或帝王的自稱。 10、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四書五經,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樂》(現已失蹤)。 11、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12、但:只,僅。 13、涉獵:粗略地閱讀 14、見往事:了解歷史。見,見解,見識;往事,指歷史。 15、耳:而已,罷了。 16、乃:于是,就。 17、及:到了…的時候。 18、過:到;到達。 19、尋陽: 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20、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21、非復:不再是。 22、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23、孰若:誰比的上;誰像(我)。孰:誰,若:比的上。 24、就:從事。 25、遂:于是,就。 26、士別三日:讀書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少”(與常見的“多”的解釋不同)。 27、何:為什么。 28、呂蒙: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陽)人 29、耳:表示限制,語氣詞,相當于“罷了”。 30、始:開始。 31、與:和。 32、論議:談論,商議。 33、大:非常,十分。 34、驚:驚奇。 35、今:現在。 36、者:用在時間詞后面,無翻譯。 37、復:再。 38、即:就。 39、拜:拜見。 40、待:等待。 41、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呂蒙。吳下,指吳縣,現在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 42、更:重新。 43、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4、邪(yé):通“耶”,語氣詞。 45、乎:啊。表感嘆語氣。 46、以:用。 47、見事:認清事物。 48、豈:難道。 49、當:應當。 50、益:好處。 51、就:歸于。

通假字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于“嗎”。 卿今當涂掌事:涂,通途。

一詞多義

當: 但當涉獵(助動詞,應當) 當涂掌事(動詞:正) 見: 見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古今異義詞

辭: 古義: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 今義:美好的詞語。 治: 古義:研究(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治理 及: 古義:到了……的時候。(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以及。 過: 古義:到。(及魯肅過尋陽) 今義:經過。 更: 古義: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義:更加。 但: 古義:只。(但當涉獵) 今義:轉折連接詞,但是。 博士: 古義: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學位名稱。 往事: 古義:歷史(見往事耳) 今義:過去的事 大: 古義:很(自以為大有所益) 今義: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孤: 古義:古時候王侯的自稱,我(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今義:獨自,孤獨 就: 古義:靠近(蒙乃始就學) 今義:就

特殊句式

倒裝句 蒙辭以軍中多務。 即:蒙以軍中多務辭。(介詞結構后置) 反問句 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卿言多務,孰若孤? 省略句 卿言多務,孰若孤?

文章道理

(1)通過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后大有長進的故事,告訴我們開卷有益的道理。 (2)我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開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3)不能因為事情繁忙就放棄學習,堅持讀書是有益的。 (4)要善于聽取他人好的建議或意見并去做。 (5)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廣泛涉獵就會學有所成。 (6)不但自己要學好,還要催動附近的人也要學習,讓社會也一起進步。 (7)做人不能太驕傲,要謙虛。 (8)勸人要講究策略。 (9)不能找借口輕言放棄。 (10)只要發奮學習,就能積學修業,學有所成。 (11)與《傷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2)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 (13)一個人即使基礎差,但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能學到知識,并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 (14)求知可以改變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猶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學習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會成活、成長。 詞類活用 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日,名詞作狀語,每日。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上、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在地上、在地下。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詞作動詞,游水。 用心一也:一,數詞做動詞,專一。 假輿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詞作動詞,走得快。

編輯本段本文成語

吳下阿蒙、刮目相待、士別三日 吳下阿蒙:泛指缺少學識才干的人,比喻人學識尚淺。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比喻去掉舊時的看法,用新的眼光來看待人或事物。

編輯本段人教版教學參考

整體把握

本文是根據先前的史書改寫的。因先前的史書已有較詳細的記載,而又無新的史料可以補充,所以本文是根據從略的原則對先前史書的有關記載進行改寫的。與《三國志·吳志·呂蒙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文字相比,本文僅區區118字,雖極簡略但剪裁精當,不僅保留了原文的精華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本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并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長進,突出了學習重要性。本文可分兩層: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后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 本文記事簡練,全文只寫了孫權勸學和魯肅“與蒙論議”兩個片斷,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緊接著就寫出結果,而不寫出呂蒙如何好學,他的才略是如何長進的。寫事情的結果,也不是直接寫呂蒙如何學而有成,而是通過魯肅與呂蒙的對話生動地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呂蒙的進步之大,孫權的循循善誘,魯肅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體,足顯作者的文筆功架之深厚。

問題研究

1.本文是怎樣以對話表現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于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扒浣裾卟怕?,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贊嘆,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于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贊嘆的巧妙接應?!叭铡毙稳輹r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并且,他還很愛才。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系,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2.魯肅為什么與呂蒙“結友”? 文章以“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結尾。魯肅之所以主動與呂蒙“結友”,是因為魯肅為呂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與之深交,表明魯肅敬才、愛才,二人情投意合。這最后的一筆,是魯肅“與蒙論議”的余韻,進一步從側面表現了呂蒙才略的驚人長進。

練習說明

一、仔細閱讀課文,想想呂蒙的變化對你有什么啟示。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1、學習沒有在玩之分,只要認真學,終有成就。 2、學習能改變人的一切。 二、朗讀課文晚注意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所表示的語氣。 設題目的是讓學生了解課文中的幾個語氣詞所表示的語氣。文言文中的語氣詞有重要的表情達意作用,并且數量多,用法靈活,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要注意隨時積累。文言語氣詞的用法,要通過朗讀來體會。 語氣詞的用法 1、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 邪:通“耶”,表反問語氣,相當于“嗎”。 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耳:表示限制語氣,可譯為“罷了”。 3、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乎:表感嘆語氣,相當于“啊”。

編輯本段人物形象

孫權作為江東的統治者,成熟穩重,對部下循循善誘 、耐心勸導,同時很關心下屬。有王者風范的呂蒙作為江東四大將之一,(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知錯能改,有著豪爽的軍人本性,謙虛好學,長進快。魯肅為人真誠,是孫權最器重的謀士,善交有才者,敬才愛才。

編輯本段相關資料

《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北宋司馬光撰寫。294卷,有考異、目錄各30卷,約300多萬字。編年 司馬光

體通史?!顿Y治通鑒》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初成戰國至秦二世八卷,名為《通志》,進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奉命設書局繼續編撰,至神宗元豐七年(1084)完成,歷時19年。神宗以其“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給君王,以先輩的錯誤為借鑒,不再犯相同的錯誤,所以命名為《資治通鑒》。全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傳狀、文集、譜錄等222種。幫助編撰者有劉攽、劉恕、范祖禹、司馬康等,各就所長,分段負責,先排比材料為“叢目”,再編成“長編”,然后由司馬光總其成,刪訂定稿。內容以政治、軍事為主,略于經濟、文化。記載了從戰國時期到五代十國時期共1362年間的史事。 有“考異”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錄”以備查閱之用,為歷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較系統而完備的資料。注釋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資治通鑒音注》。清初嚴衍著《資治通鑒補正》,為《通鑒》拾遺補缺,刊正錯誤,也做了一些工作。 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

關于作者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初字公實,更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司馬池之子。漢族,出生于河南省光山縣,原籍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幼時聰明機智,司馬光為救伙伴果斷砸缸)司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他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司馬光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范,歷來受人景仰。

關于孫權

吳大帝孫權(182-252)三國時吳國建立者。字仲謀,漢族,吳郡富春縣(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期吳國的開國皇帝,公元229-252年在位。傳說是中國兵法家孫武后裔。長沙太守孫堅次子,幼年跟隨兄長吳侯孫策平定江東,200年孫策早逝,孫權繼位為江東之主。208年,孫權與劉備聯盟,并于赤壁擊敗曹操,天下三分 孫權

局面初步形成。219年孫權自劉備手中奪得荊州,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222年孫權稱吳王,229年稱帝,正式建立吳國。

關于呂蒙

呂蒙(178—219,一說180——221),三國汝南富陂(現在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少依孫策部將鄧當,當死,代領其部屬。從孫權攻戰各地,任橫野中郎將。后隨周瑜、程普等大破曹操于赤壁。初不習文,后聽從孫權勸告,多讀史書、兵書,魯肅稱其“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后與魯肅結交)魯肅卒,代領其軍,襲破蜀將關羽,占領荊州。不久病死。 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子明少時,孤謂不辭?。ㄍ僮郑ā皠 保D難、困苦)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于子敬?!?(摘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關于魯肅

魯肅(172~217年),字子敬,身高約合現今1.8米,臨淮東城(今江蘇泗洪臨淮鎮)人漢族,三國時期東吳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他不但治軍有方,聞名遐邇,而且慮深思遠,見解超人?!度龂萘x》將其塑造成一個忠厚老實之人,忽略了其才能,這是錯誤的。 魯肅出生時其父就去世了,和祖母共同生活。魯肅家中異常富有,但由于祖輩無人出仕為官,魯肅的家庭雖然資財豐足,但并不屬于士族階層,只是那種在地方上有些勢力的豪族。據考,魯肅體魁貌奇,少時就胸有壯志,好出奇計,且愛擊劍騎射。魯肅性格好施舍別人。由于家道殷富,他常招聚少年,一起講兵習武。晴天,偕眾往南山(今江蘇盱眙山的古稱)射獵;陰雨,則聚眾講習兵法,以此練習武藝。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及裴松之注引《江表傳》的有關文字 《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魯肅代周瑜,當之陸口,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顧之?!焱劽?。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稍唬骸駯|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虎熊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劃五策。肅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曰:‘在軍中??喽鄤?,恐不容復讀書。’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惟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魏晉南北朝以《史記》《漢書》《東觀漢記》為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韜》《左傳》《國語》及三史??鬃友裕骸敖K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惫馕洚敱R之務,手不釋卷,孟德亦自謂老而好學,卿何獨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學,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論,何一稱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難為繼,且與關羽為鄰。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今與為對,當有單復(單復,猶奇正,古代戰術之一),以卿(卿,當為“鄉”。從盧弼說)待之。’密為肅陳三策。肅敬受之,秘而不宣。權常嘆曰:“人長而進益,如呂蒙、蔣欽,蓋不可及也。富貴榮顯,更能折節好學,耽悅書傳,輕財尚義,所行可跡,并作國士,不亦休乎?”

吳下阿蒙

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初,權謂蒙及蔣欽曰:‘卿今并當涂掌事,宜學問以自開益。’蒙日:‘在軍中常苦多務,恐不容復讀書?!瘷嘣唬骸仑M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令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少時歷《詩》、《書》、《禮記》、《左傳》、《國語》,唯不讀《易》。至統事以來,省三史、諸家兵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學必得之,寧當不為乎?宜急讀《孫子》、《六稻》、《左傳》、《國語》及三史?!墒季蛯W,篤志不倦,其所覽見,舊儒不勝。后魯肅上代周瑜,過蒙言議,常欲受屈。肅拊蒙背曰:‘吾謂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說解:吳下,指東吳。阿蒙指呂蒙,東吳大將。他學識不足,孫權勸他和蔣欽,要多讀兵書、史書。呂蒙勤奮學習,大有長益。魯肅和他交談,常被呂蒙駁倒。魯肅贊許地說:你已不再是過去的東吳阿蒙了。后以“吳下阿蒙”稱譽別人變化很大,長進明顯;或反其意而用之,謙指自己毫無長進。金元敏之《讀裕之弟詩稿》:“吳下阿蒙非向日,新篇爭遣九泉知?!鼻妩S景仁《聞稚存丁母優》:“阿蒙吳下還依舊,他日登堂欲拜難?!?/p>

筆記

詞句注釋

1.此文選自《資治通鑒》,文題為后人所加。孫權(182—252),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吳國的創建者,黃龍元年(222)稱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如今在江蘇南京),229年稱帝。

2.初:當初,起初,這里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3.謂……曰:謂,告訴;連用表示“對……說”。

4.呂蒙(178—219):字子明,三國時吳國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縣東南)人,東漢末孫權手下 的將領。

5.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夫婦間也以“卿”為愛稱。

6.當涂:當道,當權。當:掌管,主持。“涂”通“途”,道路,仕途。

7.掌事:掌管政事。

8.辭:推托。

9.孤:古時王侯的自稱。

10.治經:研究儒家經典。治,研究。經,指《周易》《詩經》《尚書》《禮記》《春秋》等書。

11.博士:古代專門掌管經學傳授的學官。

12.邪(yé):后寫作“耶”,語氣詞,表示反問或疑問的語氣。

13.但:只,僅。

14.涉獵:粗略地閱讀。

15.見往事:了解歷史。見,了解;往事,指歷史。

16.耳:語氣詞,表示限制語氣,罷了。

17.孰若:與……相比如何;誰像(我)。孰:誰,哪個;若:比得上。

18.就學:指從事學習。就:趨向。

19.及:到了……的時候。

20.尋陽: 縣名,在湖北黃梅西南。

21.者:用在時間詞后面,不譯。

22.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謀略。

23.非復:不再是。復:再,又。

24.吳下阿蒙:指在吳下時的沒有才學的呂蒙。吳下,指吳縣,如今江蘇蘇州。阿蒙,指呂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昵的意味?,F指才識尚淺的人。

25.士別三日:與讀書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里指“幾”。士,讀書人。

26.即:就。

27.更(gēng):重新。

28.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睛。待:對待.看待。

29.大兄:長兄,這里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30.見事:認清事物。見,認清,識別。

31.遂:于是,就。

32.拜:拜見。

33.別:離開。

作者簡介

司馬光(1019~1086),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陜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人,字君實,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中進士甲科。宋英宗繼位前任諫議大夫,宋神宗熙寧初拜翰林學士、御史中丞。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知永興軍。

次年,判西京御史臺,居洛陽十五年,專門從事《資治通鑒》的編撰。哲宗即位,還朝任職。元豐八年(1085),任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黨,廢止新法。數月后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作收錄于《司馬文正公集》中。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三國時期,吳軍大將呂蒙年少時不愛學習,后來聽從孫權的勸告,“篤志不倦”地博覽群書,學問大進。此文即是司馬光根據這一史料整理改寫而成。

主題思想

此文記敘了三國時期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而使才略有了驚人的長進,并令魯肅為之嘆服、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應當好學、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進步的道理,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孫權勸學

三國時期的呂蒙是現在的哪里人?

呂蒙(178-219),字子明,豫州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人

準確點,應該是今天的阜南縣東南呂家崗及花門樓一帶

走近呂蒙故里

作者:張殿兵 發表時間:2005-9-14

將軍故里故事多(之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若說某人沒有學問或學識淺顯,常說的口頭禪乃是“吳下阿蒙”。而當某人好久沒見面了,又聚在一起時,突然發現對方學識又大有長進時,則會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墒蔷瓦@兩個頻繁使用的成語許多人卻不會想到,其出處就是阜陽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呂蒙而流傳開的。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其實這兩個成語還有一個故事呢?故事大致是這樣的,在三國時期,東吳大將呂蒙由于不識字,他每次匯報軍情,必親自口述。有一次,孫權對呂蒙說:“您現在擔任要職,不可以不學習!”呂蒙卻以軍中事務繁多為借口推辭沒有時間讀書。孫權笑著說:“你軍務繁多,難道還能比我多了嗎?我小時候讀過詩書、禮記、左傳、國語。統事以來,又讀了三史、諸家兵書,確實受益匪淺。像你這樣聰明,只要肯學,一定能有所得?!眳蚊梢虺錾碡毢?,天資平常,自幼缺乏知識教養和學問,甚為時人輕視。不過呂蒙當時并不在意這些,總認為學習是讀書人的事,打仗還是靠武藝。但聽了孫權的話后,呂蒙便努力學習用兵的策略及相應的學問,漸漸地學識豐富了起來。

某日,代周瑜守陸口的東吳大都督魯肅經過呂蒙的屯營,本想不打招呼直接過去。魯肅手下的將領說,呂蒙深得主公(孫權)的厚愛,又是東吳一員大將,不打個招呼不好。魯肅想想有理,便前往呂蒙軍營中看望。兩人見過客套一番后,呂蒙問魯肅:“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魯肅隨口回答說:“臨時施宜!”呂蒙聽了,誠懇地對魯肅說;“今吳蜀雖為一家(當時吳蜀聯姻聯盟),而關羽實雄虎也,計安可不予定!”并當即給魯肅獻計五條。呂蒙淵博的知識,卓越的戰略戰術智慧象泉水一樣,汨汨流淌出來,把魯肅驚得瞠目結舌,方才了解到呂蒙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了。半晌,緩過神來的魯肅感慨地拍著呂蒙的肩說:“吾謂老弟只懂武略,不知今之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也!”呂蒙說:“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從此,魯肅不再輕視呂蒙,后來兩人還結拜為兄弟,共同輔佐東吳抗擊魏蜀。而后來便從這個故事中產生了“吳下阿蒙”與“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兩個成語。

從這兩個成語中,我們知道了呂蒙天資不好,出身寒微,但他經過努力,也變成了驚天動地叱咤風云的大人物了??梢姡慈瞬豢梢杂谐梢姡瑧撘园l展的眼光去辯證地分析、評價對方,與之交往。

走近呂家崗

呂蒙在中國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三國時代東吳的一員大將,在今天的阜南縣呂家崗至今仍流傳著呂蒙智擒關羽的故事。歷史記載其就出生于汝南富陂,而歷史上富陂古城遺址

也即今天的阜南縣東南呂家崗及花門樓一帶。誰又能想到,今天在呂家崗仍生活著三國東吳大將呂蒙的后裔呢?呂蒙是我們阜陽人的驕傲,同時也讓我們由衷地感到自豪。

呂蒙故里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2005年3月16日,我和阜南縣文管所所長馬樹廉兩人終于驅車來到呂家崗。呂家崗位于今天的阜南縣城東南方位,是行政村,屬于王化鎮。在呂家崗東部分布有陶莊、腰莊、姚莊、趙莊、楊莊五個自然村;西片分布有王沖、皮沖、呂小莊、呂老家、閆圩子五個自然村;南面分布有劉莊、小街、陶圩三個自然村;北片分布有大許莊、小陳莊、大陳莊、破寨、花門樓、七旗倉、崔圍七個自然村。

呂家崗地理環境特異,如島非島,似嶼非嶼,三面環湖,一面崗坡。呂家崗面積是東西二公里長,南北平均面積二公里長,二公里寬,計面積四平方公里,是王化鎮轄境的東角。東窄西寬,舌頭形狀。東與曹集跨湖為鄰,南與老面鄉隔湖相望,北與中崗、苗集鎮順湖毗連,西面是崗。五公里遠能王化鎮,另三面無交通之便。谷河流經北湖,蒙河流經南湖,二交交匯于東湖中崗南頭,故名二河、三湖同流于20公里外南照集入淮。聽當地百姓說,若逢迅期,佇立崗頭,放眼眺望,浩瀚似海,洶涌澎湃。飛鳥翱翔于湖上空,水面東西近百里寬,洋洋乎,東流天際,經淮河而一瀉千里。頗有“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之勢。

呂家崗解放前是個偏鄉僻野的臨湖村落,蝗、水、旱、澇災害,年年威脅。1949年解放后,行政機構稱王沖鄉,其鄉東部轄呂崗二平方公里全境。1952年土地改革,改為盧寨村,1956年合作化時,行政區劃稱盧寨初級社,是合作化的試點。1958年公社化時,稱盧寨大隊。1992年撤區并鄉時,盧寨大隊劃歸王化鎮,又改名為盧寨村。1999年縣政府在呂家崗西坡公路邊樹石碑一塊,稱富陂縣故址,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同年,盧寨改名為歷史上的呂家崗。

而呂家崗上溯民國時行政區名有上湖保、中湖保、下湖保之分。清代曾被稱為呂家崗,后又溯為陳劉崗。再上溯千百年,有向陽城之說,也有說是向筵城,到漢代則是富陂縣城。

呂家崗行政村書記徐治蘭說,呂家崗現轄呂老莊、盧寨、呂崗三個自然村,1300多戶,4000多人,姓呂的占有五分之一,有二三百戶。呂家崗每年都有一半勞力出外打工,其東洼、南洼、北洼,靠行洪區,若逢汛期每年僅收一季莊稼或絕收,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初,村子里以種植蘆葦、茴草、荻子、杞柳等耐水作物為生,收獲后賣給人作蓋房物及編筐等,若逢汛則以捕魚、蝦糊口。八十年代初,村子里開始造船,后造大船,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呂家崗村村長呂蒙后裔呂光獻說,現在正打算在呂家崗處給呂蒙塑個像,地址也選好了,但由于有兩個村子在爭呂蒙故里,正鬧得歡,故像一直沒立起來。當我問他現在是呂蒙多少代后裔,呂光獻說不出來。但他能夠背得幾個字派(即字輩),他是光字輩。說完,他想了想,便背出了;“明揚昌大世乃成龍續(繼)本強(光)幫(國)克厚傳統”這16個字。同時,呂光獻補充說,這是家譜上面記載的,分呂大、小圩子、沖東、沖西這四門共同修的家譜,但是新修的家譜,向呂蒙追,好像沒有追到。但他很自信地告訴我,在呂家崗居住的呂姓人家是呂蒙的后裔是無爭議的,現在有老家譜。他聽老輩人說臨泉呂寨有老家譜,臨泉呂寨也是從呂家崗搬遷過去的,阜陽的旅法畫家呂霞光也是呂蒙的后裔。最后,呂光獻說,“下次來我找本家譜給你看看?!?/p>

古代的九原,常山,幽州,汝南,蘭陵,都是現在什么地方?

古代的九原,在今天的內蒙古,但具體地點各朝不一樣:

一,秦置,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取匈奴河南地后置。治九原(今包頭市九原區麻池鄉)領九原、臨河(巴彥淖爾市臨河區新華鎮)2縣。轄境相當今內蒙古后套及其以東至包頭市,黃河南岸的伊克昭盟北部呂布出生地——九原城呂布出生地——九原城地。曾修筑秦直道連接咸陽和九原郡。秦末地入匈奴,郡廢。后漢又奪回,曰五原。今蒙古烏喇特、茂明安二旗之地??ぶ喂食窃跒趵仄鞏|南境,漢朔方之東北,云中之西,套北黃河東流處。即今內蒙五原縣也。(史記秦世家)武靈王攘地。西至云中九原。(水經注)九原郡。漢武帝更名五原。其城南面長河,北背連山。

二,唐天寶元年(742年)改豐州為九原郡,治九原縣(內蒙古自治區五原縣),十三年(754年)于九原郡內置天德軍。乾元元年(758年)復為豐州。

————————

常山在今天的河北

西漢時,為了避漢文帝劉恒諱而改原恒山郡為常山郡,北至恒山南至逢山長谷一帶。不過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時,分郡治真定縣(即秦朝東垣縣)附近的四個縣為真定國,常山郡的郡治向西南遷移到元氏縣(今元氏縣西北),統縣18,隸屬冀州刺史部。

——————————

幽州

據《周禮·職方》載,“東西漢-幽州西漢-幽州北曰幽州”。其范圍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遼寧一帶。

周武王平殷,封召公于幽州故地,號燕。

戰國時,燕與其他六國并為七雄。燕昭王時秦開破東胡后,置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等五郡

秦始皇滅燕,沿燕建制,仍為漁陽、上谷、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

漢高祖時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設燕國。漢武帝設幽東漢-幽州東漢-幽州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諸郡國。武帝開邊,置玄菟、樂浪等郡,亦屬幽州。

東漢時,轄郡、國十一,縣九十。幽州治所在薊縣,治所薊縣,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區西南部的廣安門附近。轄境相當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遼寧南部及朝鮮西北部。

魏晉以后,幽州轄境日漸縮小,至北魏時僅領燕、范陽、漁陽三郡。

隋煬帝大業初罷州置郡,故改幽州為涿郡。

唐武德元年(618)復為幽州,天寶元年(742)改為范陽郡,乾元元年(758)又為幽州。州治薊縣。

天福元年(936),后晉石敬瑭以幽薊十六州割讓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為南京(城址在今北京市)

————————

漢代汝南郡領三十七縣:平輿、陽安、陽城、強(=氵+隱)、富陂、女陽、鲖陽、吳房、安成、南頓、朗陵、細陽、宜春、女陰、新蔡、新息、灈陽、期思、慎陽、慎、召陵、弋陽、西平、上蔡、、西華、長平、宜祿、項、新郪、歸德、新陽、安昌、安陽、博陽、成陽、定陵。郡治在平輿(今河南省平輿縣北),屬豫州刺史部。轄境大致相當于今河南東南部、安徽阜陽一帶。

——————

楚國始置蘭陵縣,治所在今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蘭陵鎮,春申君以荀子為蘭陵令。其后行政范圍一度變更,以現蘭陵鎮為行政中心,以蘭陵之名一度建立過蘭陵縣、蘭陵郡等等,管轄區域包括現蘭陵縣及棗莊市大部分地區,而其行政中心蘭陵鎮自春秋得名至今從未更名,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15882.html

分享給朋友:

“汝南富陂是現在哪里 汝南富陂的讀音” 的相關文章

師說全文多少字(師說全文字數)

師說全文多少字(師說全文字數)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師說全文多少字,以及師說全文字數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韓愈《師說》全文 《師說》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

又學古詩有哪些(又學古詩有哪些書)

又學古詩有哪些(又學古詩有哪些書)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又學古詩有哪些,以及又學古詩有哪些書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學習的詩有哪些 1、《讀書》宋代:陸游燈前目力雖非昔,猶課蠅頭二萬言。翻譯:燈下讀書,眼神已大不如從前了。卻還是閱讀完了兩萬的蠅頭小字。2...

師說如何斷句(師說斷句拼音)

師說如何斷句(師說斷句拼音)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師說如何斷句,以及師說斷句拼音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韓愈 師說選句 朗讀節奏劃分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王充是如何解決無書可讀這一難題(王充讀書注釋)

王充是如何解決無書可讀這一難題(王充讀書注釋)

今天給各位分享王充是如何解決無書可讀這一難題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王充讀書注釋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王充是怎樣解決無書可讀這一難題的 常游洛陽市肆,閱所賣書,一見輒能誦憶,逐博通眾流百家之言文言文 《王充求學》 閱讀題和答案 王充字仲任,會稽上虞人也,其...

又學古詩有哪些(又學古詩有哪些好處)

又學古詩有哪些(又學古詩有哪些好處)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又學古詩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又學古詩有哪些好處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有關于學習的古詩有哪些?(至少十個以上) 1,《書院》宋代:劉過原文:力學如力耕,勤惰爾自知。但使書種多 ,會有歲稔時。釋義...

墨池記原文多少字(墨池記)

墨池記原文多少字(墨池記)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墨池記原文多少字,以及墨池記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請翻譯曾鞏的 墨池在江西省臨川縣,相傳是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洗筆硯處。曾鞏飲慕王羲之的盛名,于慶歷八年(1048)九月,專程來臨川憑吊墨池遺跡。州學教授...

你是如何評價賈島的 賈島的優點

你是如何評價賈島的 賈島的優點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你是如何評價賈島的,以及賈島的優點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用一句話評價賈島和韓愈 賈島——精力集中,如醉如癡。韓愈——愛惜人才,懂得詩文。推敲 一課中的賈島,讓你學習到了什么精神 “同學們,學習完課文,你對偉大的詩人賈島一定有了更深的認識,你想說些什...

《荀子》原文一共多少字 荀子全文多少字

《荀子》原文一共多少字 荀子全文多少字

大家好,關于《荀子》原文一共多少字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荀子全文多少字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荀子·勸學》的全文 勸學先秦:荀子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幼學瓊林全文多少字,幼學瓊林全文共多少字

幼學瓊林全文多少字,幼學瓊林全文共多少字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幼學瓊林全文多少字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幼學瓊林全文共多少字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幼學瓊林全文及解釋是什么? 幼學瓊林全文及解釋如下:原文: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