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來秋浦多少次 李白詩里的秋浦在哪里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李白來秋浦多少次,以及李白詩里的秋浦在哪里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秋浦歌》的寫作背景
《秋浦歌》的寫作背景:
秋浦,唐代池州郡屬縣,因境內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銀和銅的產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這十七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三載第二次游秋浦時期(另說為天寶十二載,又說為天寶十四載)。當時李白因受讒遭疏離開長安已經十年。
在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為家,北上燕、趙,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歡暢的時候,特別是曾和杜甫兩人攜手同游梁、宋,把酒論詩,快意非常。不過,他在秋浦時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寶十二載,他曾北游幽薊,親見安祿山勢力坐大,君王養(yǎng)癰已成。
此時他正是懷著極其悲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擴展資料:
《秋浦歌》鑒賞:
1、第一首詩是這組詩中最長的一首。開頭說“秋浦長似秋”: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樣子。這是因地名而產生的詼諧,也是為引出下句“蕭條使人愁”而設。秋——蕭條——愁,順理成章,并且十分和諧,讀之頓生冷落寂寥之感。
三四句承上寫愁:“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薄罢魍L安,下見江水流?!币粋€“望”字,凝聚著深沉的憂憤?!巴L安”正是詩眼所在。后面四句是對江水說的話?!斑b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睋P州是北上長安的必經之處,詩人要把憂國之淚寄往揚州,實為寄往長安。
2、第二首詩與前一首一樣,也是抒發(fā)客愁和對長安的思念,思歸益切,愁緒愈來濃?!扒锲衷骋钩睿S山堪白頭。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鼻八木鋵憚e愁,比較婉曲;“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后四句進一步言歸思,直抒胸臆,一氣呵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秋浦歌
安徽這個縣城被評為最美山鄉(xiāng),詩仙李白曾5次前來,寫下17首詩歌
在安徽南部山區(qū)的腹地,有一個山清水秀的小縣城,全長180公里河流,從南到北穿越而過,給這座縣城帶來了秀麗旖旎的風景,這個縣城叫做石臺,,這條河叫做秋浦河。
秋浦河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情有獨鐘的地方,在他有生之年,曾五次來到石臺,寫下了流傳千古的秋浦歌17首。
春天的石臺,滿眼綠意盎然,空氣清新,氣候溫潤,石臺境內,山巒蒼郁峻拔,溪流清澈縈回,美如畫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2010年4月的時候,30國駐華大使節(jié)游覽后聯(lián)合授予石臺為“最值得駐華大使館向世界推薦的‘中國原生態(tài)最美山鄉(xiāng)’
秋浦河就位于石臺境內,因為詩仙李白的秋浦歌,而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秋浦河原名秋浦江,是長江一級支流。干流長149公里,其中有46公里在石臺縣,蜿蜒流淌的秋浦河,從古代留到了今天,很多游客為了一睹秋浦河的風景,會專程前來石臺游覽。
李白斗酒詩百篇,大詩人李白性格豪放浪漫,喜歡游歷名山大川,喜歡喝酒吟詩結交朋友,他的一生寫下了無數(shù)壯麗的詩篇,李白如果生在現(xiàn)代,一定是一位萬水千山走遍的 旅游 達人。
李白五次來到石臺,在秋浦河寫下了17首詩歌,最有名的就是我們小學的時候熟悉背誦的:白發(fā)三千丈,怨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李白一身才華,卻郁郁不得志,詩人在秋浦河上,以浪漫主義的表現(xiàn)手法,寫出了心中的所感所想。
古代的時候,石臺的風景就很美,詩仙李白于唐天寶八載至上元二年間曾五到秋浦,想一想在當時交通不發(fā)達的情況下,卻可以五次前來,可見李白對于石臺有多喜愛,當年李白留下了45首瑰麗的詩篇來贊美石臺的風景,其中優(yōu)美的《秋浦歌十七首》已成為最有名的詩篇,當?shù)厝艘惨源藶楹馈?/p>
泛舟秋浦河,最適宜穿著古裝,一葉小舟,一襲紅衣,就是一道清麗婉約的風景。
千千石楠樹,萬萬 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李白詩中的畫面,一字字讀來,十分有畫面感,跟著古詩游石臺,讓旅途的風景,在詩情畫意中緩緩打開。
李白寫的關于秋浦河的詩句
1.關于李白的《秋浦詩》的故事
1、李白的《秋浦歌》(不是《秋浦詩》)的故事
秋浦,唐代池州郡屬縣,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因境內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銀和銅的產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游秋浦,留下七十余篇佳作。這十七首詩大約作于天寶十三載(754)第二次游秋浦時期(一說為天寶十二載)。當時李白因受讒遭疏離開長安已經十年。在這十年中,李白云游天下,四海為家,北上燕、趙,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歡暢的時候,特別是曾和杜甫兩人攜手同游梁、宋,把酒論詩,快意非常。不過,他在秋浦時的心情并不太好。天寶十二載(753),他曾北游幽薊,親見安祿山勢力坐大,君王養(yǎng)癰已成。此時他正是懷著極其悲憤的心情再游江南的。
2、作品簡介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組詩作品。這組詩創(chuàng)作于唐玄宗天寶年間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貴池西)時。全詩內容豐富,情感深厚,從不同角度歌詠了秋浦的山川風物和民俗風情,同時在歌詠中又或隱或現(xiàn)地流露出憂國傷時和身世悲涼之嘆。
3、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2.李白寫過的關于洞庭湖的詩詞
1,《秋登巴陵望洞庭》唐代:李白
原文:清晨登巴陵,周覽無不極。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秋色何蒼然,際海俱澄鮮。山青滅遠樹,水綠無寒煙。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風清長沙浦,山空云夢田。瞻光惜頹發(fā),閱水悲徂年。北渚既蕩漾,東流自潺湲。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蓮。聽此更腸斷,憑崖淚如泉。
白話文釋義:清晨登上巴丘山,極目遠眺,四方的景物無不盡收眼底。湖面明凈倒映著天光,湖水清澈見底可以映現(xiàn)秋色。秋天的物色多么蒼茫,岸上與水色都明麗清朗。山色青翠掩映了遠處的林木,水色碧綠沒有清冷的煙氣。帆船輕漂,自江中向這里駛來,小鳥遠去飛向日邊。
長沙浦邊秋風清朗,云夢田上霜跡已空。觀覽秋光使人嘆惜頭發(fā)脫落,注目湖水流過又令人悲憫流年已逝。北邊的小洲隨波蕩漾,湖水向東潺潺而流。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蓮曲》。聽到這些歌聲更讓人腸斷,憑靠山崖淚如泉涌。
2,《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唐代:李白
原文: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白鷗閑不去,爭拂酒筵飛。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白話文釋義:船上齊唱行船之歌,我們乘著月色自湖心泛舟而歸。湖面上白鷗悠閑不遠飛,倒是爭相在我們酒筵的上方盤旋飛翔。把君山削去該有多好,可讓洞庭湖水平鋪開去望而無邊。巴陵的美酒飲不盡,共同醉倒于洞庭湖的秋天。
3,《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唐代:李白
原文: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白話文釋義:楚江水到洞庭湖西就分流了,水波淼茫,南天無云。秋日橘紅橘紅的,落向西面遠方的長沙,但不知道在湘江的何處可以吊慰湘君?南湖的秋水,夜寒無水霧,就好像可以乘水波直通銀河上青天。姑且把洞庭湖賒買給月宮嫦娥,再駕船到白云邊上買桂花酒去。
4,《九日登巴陵置酒望洞庭水軍》唐代:李白
原文:九日天氣清,登高無秋云。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漢分。長風鼓橫波,合沓蹙龍文。憶昔傳游豫,樓船壯橫汾。今茲討鯨鯢,旌旆何繽紛。白羽落酒樽,洞庭羅三軍。黃花不掇手,戰(zhàn)鼓遙相聞。劍舞轉頹陽,當時日停曛。酣歌激壯士,可以摧妖氛。握齱東籬下,淵明不足群。
白話文釋義:九月九日又重陽,登高望遠,天空萬里無云。神工鬼斧,山川形成,長江把楚漢,界限分明。狂風鼓動著江水,形成了一波波龍形的浪濤。傳說中,漢武帝在高大的樓船橫渡游覽汾河的時候曾經大發(fā)感慨:氣勢何雄壯!如今的討伐悖逆的軍隊樓船氣勢更為壯觀,旌旗飄揚。
洞庭湖上水步騎三軍羅列,白羽箭影映射在酒杯中間。戰(zhàn)鼓隆隆震天響,那有心情去采擷黃菊花。舞動的劍氣要把落山的紅日重新托起,讓太陽重新發(fā)出燦爛的光芒。漢武帝說我給大家高歌一曲,可以鼓舞大家的斗志,有助于壓制暴徒氣勢。我們可不能以陶淵明為榜樣,去東籬下采擷菊花。
5,《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唐代:李白
原文: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馀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白話文釋義:皎皎秋月高掛在洞庭湖的西邊,湘江北面早有鴻雁飛歸。滿船醉客載歌載舞《白苧》曲,連衣服上落滿了秋霜都不知道!舜帝妻子來瀟湘后就回不去了,玉人滯留在洞庭湖邊的荒草間。對著明鏡般的洞庭湖描淡妝,君山就是她們用丹青畫出的娥眉。
3.李白描寫九華山的經典詩句
1. 《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
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揮手,誰人可相從。君為東道主,于此臥云松。
2. 《九華山白衣》
澗水潺潺聲不絕,溪壟茫茫野花發(fā)。
自去自來人不知,歸時唯對空山月。
3. 《改九子山為九華山聯(lián)句》
青陽縣有九子山,山高數(shù)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按圖征名,無所依據(jù)。太史公南游,略而不書。事絕古老之口,復缺名賢之紀,雖靈仙往復,而賦詠罕聞。予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時訪道江漢,憩于夏侯回之堂,開檐岸幘,坐眺松雪,因與二三子聯(lián)句,傳之將來。
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畎?/p>
層標遏遲日,半壁明朝霞。——高霽
積雪曜陰壑,飛流噴陽崖?!f權輿
青瑩玉樹色,縹緲羽人家?!畎?/p>
4. 《秀華亭》
遙望九華峰,誠然是九華。
蒼顏耐風雪,奇態(tài)燦云霞。
曜日凝成錦,凌霄增壁崖。
何當余蔭照,天造洞仙家。
5. 《地藏菩薩贊》
本心若虛空,清凈無一物。
焚蕩淫怒癡,圓寂了見佛。
五彩圖圣像,悟真非妄傳。
掃雪萬病盡,爽然清涼天。
贊此功德海,永為曠代宣。
4.李白在安徽新安江寫的詩句是什么
李白——《清溪行》
清溪清我心,水色異諸水。
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游子。
【賞析】: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詩,是天寶十二載(753)秋后李白游池州(治所在今安徽貴池)時所作。池州是皖南風景勝地,而風景名勝又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臺縣,象一條玉帶,蜿蜒曲折,流經貴池城,與秋浦河匯合,出池口瀉入長江。李白游清溪寫下了好多有關清溪的詩篇。這首《清溪行》著意描寫清溪水色的清澈,寄托詩人喜清厭濁的情懷。
“清溪清我心”,詩人一開始就描寫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覽過多少名山秀川,獨有清溪的水色給他以清心的感受,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異之處。
接著,詩人又以襯托手法突出地表現(xiàn)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以水清著稱。南朝梁沈約就曾寫過一首題為《新安江水至清淺深見底貽京邑游好》的詩:“洞徹隨深淺,皎鏡無冬春。千仞寫喬樹,百丈見游鱗。”新安江水無疑是清澈的,然而,和清溪相比又將如何呢?“借問新安江,見底何如此?”新安江那能比得上清溪這樣清澈見底呢!這樣,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襯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運用比喻的手法來正面描寫清溪的清澈。詩人以“明鏡”比喻清溪,把兩岸的群山比作“屏風”。你看,人在岸上行走,鳥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边@樣一幅美麗的倒影,使人如身入其境。胡仔云:“《復齋漫錄》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鏡中行?!衷疲骸按缣焐献?,魚似鏡中懸?!蛟魄湓娨??!枰栽魄渲?,原于王逸少《鏡湖》詩所謂‘山陰路上行,如坐鏡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里。‘雖有所襲,然語益工也?!埃ā盾嫦獫O隱叢話》)
最后,詩人又創(chuàng)造了一個情調凄涼的清寂境界。詩人離開混濁的帝京,來到這水清如鏡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心”,可是這對于我們這位胸懷濟世之才的詩人,終不免有一種心靈上的孤寂。所以入晚時猩猩的一聲聲啼叫,在詩人聽來,仿佛是在為自己遠游他鄉(xiāng)而悲切,流露出詩人內心一種落寞悒郁的情緒。
5.李白寫的寫山的詩句
《關山月》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zhàn)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旁,屏風九疊云錦張,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障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fā)。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東山吟》
攜妓東土山。 ( 土山一作山去 )
悵然悲謝安。
我妓今朝如花月。
他妓古墳荒草寒。
白雞夢后三百歲。
灑酒澆君同所歡。
酣來自作青海舞。
秋風吹落紫綺冠。
彼亦一時。
此亦一時。
浩浩洪流之詠何必奇。
暫且找到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38653336這些
6.李白寫的關于長江的詩句
有關長江的詩
江上漁者——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沒風波里。
暮江吟——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望天門山——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早發(fā)白帝城——李白
早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京師得家書——袁凱
江水三千里, 家書十五行。
行行無別語, 只道早還鄉(xiāng)。
惠崇春江曉景——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江上——王安石
江北秋陰一半開,曉云含雨卻低徊。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江雪——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早寒江上有懷——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遙隔楚云端。
鄉(xiāng)淚客中盡, 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 平海夕漫漫。
7.李白寫的關于飛舟過峽的詩
早發(fā)白帝城
作者:【李白】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羈旅】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節(jié)
2、江陵:今湖北省江寧縣??h。
3、一日還:一天就可以到達。
【韻譯】:
清晨,我告別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遠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時間。
兩岸猿聲,還在耳邊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覺,輕舟已穿過萬重青山。
【評析】:
詩是寫景的。唐肅宗乾元二年(759),詩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東還江陵時而作此詩。詩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的情
況。首句寫白帝城之高;二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
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全詩鋒棱挺拔,一瀉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遠。難怪乎明人楊慎贊曰:“驚風
雨而泣鬼神矣!”
--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 翻譯、評析:劉建勛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貶地。行至白帝城,忽聞赦書,驚喜交加,旋即放舟東下江陵,故詩題一作“下江陵”。此詩抒寫了當時喜悅暢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間”三字,描寫白帝城地勢之高,為全篇寫下水船走得快這一動態(tài)蓄勢。不寫白帝城之極高,則無法體現(xiàn)出長江上下游之間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勢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幾句中寫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聲)目(萬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著落。“彩云間”也是寫早晨景色,顯示出從晦冥轉為光明的大好氣象,而詩人便在這曙光初燦的時刻,懷著興奮的心情匆匆告別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暫作懸殊對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處卻在那個“還”字上—“還”,歸來也。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隱隱透露出遇赦的喜悅。江陵本非李白的家鄉(xiāng),而“還”字卻親切得儼如回鄉(xiāng)一樣。一個“還”字,暗處傳神,值得細細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為神妙。古時長江三峽,“常有高猿長嘯”。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們不妨可以聯(lián)想乘了飛快的汽車于盛夏的長晝行駛在林蔭路上,耳聽兩旁樹間鳴蟬的經驗。夫蟬非一,樹非一,鳴聲亦非一,而因車行人速,卻使蟬聲樹影在耳目之間成為“渾然一片”,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峽時為猿聲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這如脫弦之箭、順流直下的船上,詩人是何等暢快而又 興奮?。∏迦斯痧プx詩至此,不禁贊嘆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飛越?!保ā对龢恪罚?/p>
瞬息之間,輕舟已過“萬重山”。為了形容船快,詩人除了用猿聲山影來烘托,還給船的本身添上了一個“輕”字。直說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這個“輕”字,卻別有一番意蘊。三峽水急灘險,詩人溯流而上時,不僅覺得船重,而且心情更為滯重,“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p>
(《上三峽》)如今順流而下,行船輕如無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萬重山”一過,輕舟進入坦途,詩人歷盡艱險重履康莊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這最后兩句,既是寫景,又是比興,既是個人心情的表達,又是人生經驗的總結,因物興感,精妙無倫。
全詩給人一種鋒棱挺拔、空靈飛動之感。然而只賞其氣勢之豪爽,筆姿之駿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詩洋溢的是詩人經過艱難歲月之后突然迸發(fā)的一種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歡悅??齑煲猓谷松襁h。后人贊此篇謂:“驚風雨而泣鬼神矣”(楊慎《升庵詩話》)。千百年來一直為人視若珍品。為了表達暢快的心情,詩人還特意用上平“刪”韻的間、還、山作韻腳,讀來是那樣悠揚、輕快,令人百誦不厭。
8.李白寫的描寫廬山的詩句
《望廬山瀑布》七絕最有名,全詩如下: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李白還有一首《望廬山瀑布》的五言古詩,寫得也很好。全詩如下: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shù)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關于李白來秋浦多少次和李白詩里的秋浦在哪里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