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奈得秋何 怎奈和奈何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如何奈得秋何,以及怎奈和奈何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是什么意思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那樣就不會有現在的離別相思凄涼之苦了。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這句話出自清代納蘭性德的《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我挺喜歡這首詩的,下面說說我喜歡它的原因以及個人對這首詩的小小理解。
一、我為什么會喜歡這首詩呢?
一是因為我覺得它很有個性。這首詩字面上是一個女子在控訴男子的薄情,但其實這是納蘭寫給友人的詩,從題名《擬古決絕詞柬友》就可以看得出,但光從“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這句來看,真的很容易讓人以為就是寫愛情的。
二是呢這首詩用了很多典故,我最喜歡包含故事的詩詞了。就拿這句“何事秋風悲畫扇”來說,它就用了漢朝班婕妤被棄的典故。
故事是這樣的:班婕妤是漢成帝的妃子,她因為后宮爭斗被誣陷迫害,為求自保只得請求長居深宮,因深感自己如秋天被棄的扇子,孤獨傷感之下作了《團扇歌》。納蘭用這個典故想要表達的是本來兩個人應該相親相愛,到了最后卻相離相棄。
二、納蘭這首詩是要寫給誰的呢?他是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呢?
據說這是寫給納蘭的好友,當時的清代初期的一位詩詞大家顧貞觀的。表達的是期望兩人感情深厚,始終如一。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好奇,這詩句里面全是抱怨,怎么就變成感情始終如一的期許了。
我是這樣理解的:我們看第一句話“人生若只如初見”,其實這一句應該就是整首詩的宗旨,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你看,這不就是美好的期許嗎,至于后面的那些遺憾,其實都是在告訴友人,我們得珍惜彼此的感情,不要留有這種讓人傷感的遺憾。
三、納蘭性德是什么人呢?
他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字,叫容若,號楞伽山人。納蘭真的是一個非常獨特的人,明明家室顯赫,又是皇帝身邊的紅人,寫出來的詩句卻樸實自然。雖侍從帝王,卻向往經歷平淡。可能就是因為他特殊的生活環境以及獨特的才華,才造就了他這樣獨具一格的寫作風格吧。
四、原文及譯文
下面附上原文及譯文,方便小伙伴結合起來看~
【原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譯文】
人生如果都像初次相遇那般相處該多美好,那樣就不會有現在的離別相思凄涼之苦了。
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想當初唐皇與貴妃的山盟海誓猶在耳邊,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生不得怨。
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愿。
秋日談詩何悲秋
立秋既過,秋天該到了。只是今年伏天格外慷慨,比往常多了十天,至今暑氣逼人,“秋老虎”又趕來軋鬧猛。等“秋老虎”過后,秋天立時三刻就可愛起來了。不僅秋高氣爽,更用繽紛的秋色來宜人,幾乎令人五官皆舒。坦白地說,一年四季,我就只愛春秋兩季,尤以秋季為甚。但古人未必作如此觀。
古代的中國文人向來多愁善感,且有悲秋的情結。似乎一到秋天,尤其在深秋,各種不好的心情都會油然而生。彼時寒風嗚咽,冷雨淅瀝,黃葉紛飛,草木凋零。于是觸景生情,愁由心生,形諸筆端,便成悲秋。開此風氣之先的,當推戰國時期楚國的士大夫、辭賦家兼帥哥宋玉。他在仿前輩屈原《離騷》的長詩《九辯》中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抒發“貧士失職而志不平”的感慨和“寧窮處而守高”的志向。宋玉開創了悲秋的詩歌主題和寄托,堪稱中國文人詩的悲秋之祖,打下了千古悲秋詩的底色。其影響深遠,歷來屢獲致敬和仿效。如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曰:“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詠懷古跡五首·其二》)《登高》詩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絕對是七律中的悲秋名句。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中首句即謂“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當為五言詩中的悲秋名句。
“愁”字產生于殷周盛行卜卦和祭祀的時代。從字源學的意義說,是“心上秋”合成了一個“愁”字。可見古人在造字時,就偏向于用人對秋的心理知覺來代表一種憂思。南宋詞人吳文英的“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唐多令·惜別》)正是從字源的角度,巧妙地表達一種離愁。當然,寫離愁別緒的經典之作,當推北宋詞人柳永的《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寫得何等的凄切情茂!
與前賢相比,宋代詞人堪稱寫心上秋的達人。據非大數據的人工統計,收了一千三百余家近兩萬首的《全宋詞》,出現的“愁”字共有3845個。其中最杰出的女詞人李清照現存45首,直接以“愁”字入詞的有14首。最膾炙人口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堪稱千古絕唱。妙的是全詞雖然只用了一個“愁”字,卻用疑問句的形式出現:“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正如她在另一首詞中寫道:“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兩者寫的或是愁的難以囊括,或是愁的不堪重負,都有溢出泛濫之感,卻有同工異曲之妙。
詩或詞往往崇尚曲折有致,蘊藉含蓄,但也不妨有直率坦白處。辛棄疾就是兩者兼而有之的大家,他在《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道出了他在詞中說愁的前后經歷和切身體會,令人茅塞頓開。其詞曰:“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古人喜歡登樓賦詩,因為登高可以望遠,希冀獲取詩的“煙士披里純”(英文靈感的中文音譯,見梁啟超、徐志摩等人的文字)。但在年少無知時,閱歷尚淺,卻偏要說愁,擺出一付憂郁王子的樣子。那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了,辛棄疾坦白了自己有過如此這般的經歷。顯然,許多詞人也有過,只是未必自知,即使自知,也不會如稼軒般自省。強說之愁,均為閑愁,卻擺出一付痛心疾首、煞有介事的樣子。而只有在真的識盡了愁的滋味后,反倒欲說還休了。其實古典詩詞中所寫之愁,也是各種各樣、小大兼有的。閑愁一類的強說之愁多半淺薄,不足為訓。另有離愁、鄉愁、情愁、自傷身世多舛之愁和悼亡之愁等。雖說僅涉個人,也令人同情傷感。至于家國之愁,屬于大憂愁,自然不可等量齊觀。辛棄疾自小生活在金人占領的淪陷區,青少年時代就樹立了恢復中原的宏大志向。在回歸南宋后奮起抗金,以其英勇果敢名重一時。1174年,在被投閑散置多年后,將出任東安撫司參議小官,便登建康賞心亭作《水龍吟》詞:“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頓臨意。”僅讀上闋,就知為悲秋詞。不僅有愁,更有恨。愁的是屢屢受挫,恨的是壯志難酬。空懷一腔報國熱血和一身才華,卻無人理會。這類把自傷身世與報效國家的情懷聯系起來的感時悲秋之作,與局促于個人的作品相比,在格局上自然大了許多。
講了不少古人的悲秋詩,有人可能會問:那么到了寒蟬凄切、萬木凋零時,你將如何?我會說:好個涼爽的秋天哈!或者讀一段雪萊的《西風頌》。(王紀人)
描寫歲月流逝的詩句
(1)采桑子·時光只解催人老
——宋代:?晏殊
時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長恨離亭,淚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風急,淡月朧明,好夢頻驚,何處高樓雁一聲?
(2)好時光·寶髻偏宜宮樣
——唐代:?李隆基
寶髻偏宜宮樣,蓮臉嫩,體紅香。眉黛不須張敞畫,天教入鬢長。
莫倚傾國貌,嫁取個,有情郎。彼此當年少,莫負好時光。
(3)蘇昌齡時光山水小景圖二首 其二
元代:?曹伯啟
余生夢寐在林泉,老眼披圖意豁然。可笑勞神不知止,咸陽何啻路三千。
(4)好時光?分箔
——清代:?左錫嘉
試看吳蠶眠起,才過了、艷陽辰。龍女這番光簇簇,馀香細細薰。
此際須密省,把翠箔,及春分。五色留佳種,護惜費殷勤。
(5)金盞子·眼底時光?
——宋代:?陳著
眼底時光,奈老來、如何奈得秋何。黃葉最多情,天分付、涼意一聲先做。是處著露莎蛩,也酸吟相和。新雁想,飛到故都徘徊,未忍輕過。往事是堪唾。紅棗信、烽折盡任他。湖山桂香自好,笙歌舫、沈沈醉也誰拖。可憐瘦月凄涼,把興亡看破。如今,但留下滿城,西風悲些。
(6)蘇昌齡時光山水小景圖二首 其一
——元代:?曹伯啟
林壑微風草木香,紅塵回首路茫茫。多情一片東山月,才到滄洲駐景長。
(7)好時光?楊妃山茶
——清代:?董元愷
一捻指痕輕染,千片汗色微銷。乍醒沉香亭上夢,芳魂帶葉飄。
照耀臨池處,恍上馬映多嬌。疑向三郎語,時作舞纖腰。
秋何如北知春地雪是不詩
秋何如北知春地雪是不詩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洛中訪袁拾遺不遇》。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到洛陽是為了和才子袁拾遺相聚,沒想到他已成為江嶺的流放者。
《全宋詞》陳著(5)
慶春澤
春困時光,風流昨夢,逢花便自醒醒。回首宣和,宮鶯掖燕相迎。歸來只戀春山好,到上林、枉是親曾。又誰知,自有蟠松,相與論盟。
闌干可是妨飛去,怕驚塵涴卻,翠羽紅翎。舞態亭亭,渾疑暗折韶聲。b62c人眼處還看破,道鳳來、難與真爭。醉扶歸,但見啼鵑,怨夕陽亭。
水龍吟(代壽賈秋壑)
蓬萊風月神仙,卻來平地為霖雨。乾坤清了,如今多是,退行一步。寸寸歸心,輕軒娛侍,竹溪花圃。奈君王眷眷,蒼生戀戀,那肯放、錢塘渡。
天也知公此意,問升平、要抽身去。把些夏潦,和些秋哨,輕輕綴住。一轉移來,元勛力量,他誰堪付。待汾陽、了卻中書,別又商量出處。
真珠簾(代壽秋壑母)
魚軒富貴人間少。那堪更、有子雍容廊廟。袞繡當斑衣。轉色難心小。手把乾坤重整頓,略□□、微生一笑。分曉。是慈闈心事,如今著到。
簾幕早是寒生,又橙黃近也,菊花香了。已勸九霞觴,春意濃于酒。玉帶金魚歡舞處,更捷騎、紅塵峽□。知否。這花添錦上,年年重九。
寶鼎現(壽范著林)
著林仙叟,夢境炊得,才香還覺。回首渺,觚棱何處,云與商量浮計小。矮矮屋、半弓來閑地,也著三花兩草。沸眼底、鞭風笠雨,不滿茶邊一笑。
壽骨奇聳神清峭。散人裝、游戲塵表。簾晝永、長留雅伴,吟唾寬飛瀟灑料。最好是、瑟和琴同調,眉里相看耐老。更綠草、孫枝可意,譜得家傳較早。
爭指畫額兒兒,歡祝處、荷薰吹曉。記蘭湯初試,當日風光又到。拚醵飲、任金尊倒。醉把羲娥傲。算萬事、都是空花,雪柏霜松鎮好。
寶鼎現(四時懷古春詞)
問今何日,舊也曾尾,東風鹓鷺。回首念,家山桃李,歸去來兮聞早賦。夢境里、盡何妨疏散,時趁鶯晴信步。是則是、清閑自好,一點心猶懷古。
記得平世癡兒女。自燈宵、游了三五。還次第、湖邊去也,寒食清明炊未住。是處處、是丹青圖畫,隨意狂歌醉舞。奈驀被、煙花浪手,一擲殘陽孤注。
須信樂極悲來,誰道是、曾歌瓊樹。夕陽亭遺涴,翻得江濤似許。忍望著、□天津路。最是鵑啼苦。算世事、消把春看,還有落花飛絮。
真珠簾(壽元春兄八十策)
如梅在壑清標格。襟懷好、又是融融春拍。鴛夢早驚飛,慣一窗岑寂。譜曲裁詩心自在,任雪月、風花需索。奇特。問生涯卻道,浮云如得。
回首門外黃塵,算何如、穩占溪光山色。八百歲為期,卻十分才一。弟自高歌兒自舞,簇小小、榴花筵席。真率。鎮無妨歡醉,年年今日。
真珠簾(四時懷古夏詞)
青云玉樹南薰扇。京華地、別是瀟湘圖展。茉莉芰荷香,拍滿笙蕭院。雪藕盈盈歌裊處,早已帶、秋聲凄怨。堪嘆。把時光輕靠,冰山一片。
從古幻境如輪,問銅駝、應是多番曾見。誰把笛吹涼,總是腔新換。水枕風船空入夢,但極目、波流云遠。消黯。更華林蟬咽,系人腸斷。
真珠簾(壽內人六十)
閑居是念隨云散。琴簾底、卻自平生心滿。百二十年期,笑道今才半。一味齏鹽清得瘦,婉娩似、梅花香晚。相伴。老霜松寧耐,溪山寒慣。
探借十日前春,小杯盤、也做壽筵模范。繞膝舞斑衣,有酒從他勸。但任真來渾是處,夢不到、笙歌瑤燕。雙健。任旁人播盡,風流眉案。
金盞子(四時懷古秋詞)
眼底時光,奈老來、如何奈得秋何。黃葉最多情,天分付、涼意一聲先做。是處著露莎蛩,也酸吟相和。新雁想,飛到故都徘徊,未忍輕過。
往事是堪唾。紅棗信、烽折盡任他。湖山桂香自好。笙歌舫、沈沈醉也誰拖。可憐瘦月凄涼,把興亡看破。如今□,但留下滿城□,西風悲些。
玉漏遲(四時懷古冬詞)
故都冬亦好。風光可是,人間曾有。問雪樓臺,肉陣不教寒透。妙手攙春弄巧,喚得應、千花如繡。燈市酒。笙歌鎮似,元宵時候。
見說是事都新,但破凍潮聲,去來依舊。老夢無情,不到六橋風柳。回首孤山好景,倩人問、梅花安否。應自瘦。雪霜可能僝僽。
沁園春(次韻弟b54b雪中見寄)
天蓋西傾,地軸東翻,兩年以來。那關中形勢,已歸勃勃,江南人馬,都是回回。咄咄書空,棲棲問路,歲晚山空風雪催。如何得,與渾家踏遍,雪頂巖隈。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