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如何用韻 古詩的用韻特點怎么答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古詩如何用韻,以及古詩的用韻特點怎么答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古詩押韻規則
什么是押韻
押韻,就是把韻母相同或接近的字,按一定的規律排列在句子的末尾,這叫韻腳或韻字。一般來說,詩詞的雙數句子的末尾,必須押韻。
如《宿建德江》: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其中的“新”、“人”就是韻腳,韻母是“in”和“en”,在平水韻中同屬“十一真”韻部,所以這首詩是押韻的。
為什么要押韻
詩是韻文。不押韻就不是詩了。但是,韻文又不僅僅有詩,詞牌,散曲,戲曲詞,歌詞,包括以前的賦,都是韻文。詩和詞只是相對精致,短小的韻文。
那么為什么會有韻文產生呢?咱們最基礎的韻文是什么?“順口溜”。押韻就是為了讓句子念起來“順”,在每個句子最后用相同的韻母來表示句子完結,給說話的人找準節奏,增強句子的韻律性,讓人讀起來能卡在點上,抑揚頓挫,可誦可唱。
如果連順口溜都做不到,就不要說寫詩了。因為詩詞的韻腳不單用來斷句,找節奏,還可以通過韻腳的多種變化來反應情感,增強詩歌的感染力。
押韻也成為了詩詞一種修辭方法,不再僅僅是一種形式。
押韻的規則
在讀古詩的時候,發現有的是全都押韻,有的又不全是為什么?押韻是只要最后一個字押韻就可以嗎?
押韻規則其實是根據詩歌發展而發展的。
早期的古風對押韻要求不是很嚴格,沒有后來近體詩那么多規則。像漢武帝時發明的“柏梁體”,純粹是皇帝大臣們在柏梁臺上聯句子玩,要求就是每句押韻。魏晉南北朝漢字音韻學發展以后,為了增強語句的抑揚頓挫,一般在單句就不要求押韻了,只在雙數句子結尾要求押韻。
前面的斷句相當于話沒說完,停頓一下,如果句句押韻,人家就會產生每一句都可以做結尾的感覺,對整體篇幅產生混淆。就好像我們去聽交響樂吧,明明過了高潮,大家都鼓掌了,可人家其實還有個尾子沒演奏完,尷不尷尬?所以在沒說完的地方就不要用韻,以示區分。
這種情況的出現是隨著音樂的豐富,詩詞篇幅增加而出現的。
最終到了唐朝,詩人們制定了近體格律詩,就將押韻作為一條規則明確了下來。
近體詩分為五絕、七絕、五律、七律、排律。
其實押韻相對于近體詩規則來說并不復雜,只分為首句入韻和不入韻兩種格式。如《宿建德江》首句就是不入韻的,而李嶠的《中秋》: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這種就是首句入韻格式的,“空”、“同”、“風”的韻母為“ong”、“eng”,視為同韻,在平水韻中同屬于“一東”部,所以是押韻的。
近體詩一般是平聲押韻,不允許鄰韻通押,不允許轉韻(律詩、排律),但是像這種首句入韻的格式,第一句的韻腳是可以押鄰韻的,叫做“孤雁出群格”。
而古風的押韻就相對寬松很多,可以鄰韻通押,中途可以轉韻,但是在兩聯中(轉韻的最小單位)不能平仄通押。可以押仄聲韻,不過用仄聲韻的時候,單數句就要用平聲韻斷句,這一點和近體格律詩相反。
其實都是為了創造出抑揚頓挫,有起有伏的朗誦感覺吧。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這首古絕押的就是仄聲韻,所以在第三句就用了平聲“翁”來斷句。
押韻的忌諱
重韻,落韻,湊韻,倒韻,同義字相押,多音字非本義相押。
這個屬于升階問題,這里就不詳細舉例敘述了。
古今韻書
韻書古有《平水韻》,今有《中華新韻》,寫詩的人需要先進行學習,才能更好地賞析古詩詞(平水韻),當然如果只是想自己寫詩,不一定非得按《平水韻》來,用新韻就可以了,因為基于普通話,所以并不難,而且寫出來的詩人人都能讀懂,沒有讀音上的困擾,方便大眾閱讀流傳。
但是閱讀賞析古詩詞,特別是唐詩宋詞,還是對平水韻有些了解比較好。
用平水韻還是新韻,其實沒有沖突。詩詞這種文藝類作品,求同存異,不要相互苛責。
詩是韻文沒錯,但更重要的是“詩以言志,詩以言情”。
作詩如何用韻
韻和平仄是兩個不同的要點。押韻是詩句的末尾押韻,一般以《平水韻》為準,因為古音和現代漢語的讀音不同,所以現在看來有些押韻的其實未必押韻,具體還需參照韻部。
至于平仄有幾種格式。先說關于平仄,現代人作詩不太嚴格的作,可以以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近體詩平仄具體格式有十六種,五絕、五律、七絕、七律各四種,如五絕甲式: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等等共十六種。作詩是一門很精深的學問,我也只是在選修課上學過,具體除了平仄、葉韻之外,還有很多格式、內容方面的講究,如果你真心要學的話,可以看看王力的《詩詞格律》,這本書很不錯。
古詩押韻方法
簡單說,“押韻”指詩詞格律規定的“韻腳字”使用同一韻部或相通鄰韻的字。
古人用的韻與普通話存在差別,可以通過韻書查找。古韻主要用《平水韻》,新韻用《中華新韻》。所有韻書已經將押韻字分成“韻部”詳列,寫詩時可直接查找。上面說的兩部韻書可以在網上下載。
“古詩”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無法在這里逐一回答。以人們常說的“唐詩”為例,所謂唐詩,是指格律詩,也叫近體詩,分七言、五言、律詩、絕句四種,每一種的格律再分首句入韻、不入韻和平起、仄起四個具體格式。也就是說,近體詩共有十六種。
寫詩之前,先要查格律,格律中有平仄、對仗、押韻的具體規定。一般來說,近體詩都押平韻。平,在新韻中指陰平和陽平,在舊韻中指平聲。
選定合適的格律后,平仄、對仗和押韻嚴格按格律來寫即可。比如說,選定“仄起首句入韻”格律,第一句寫了“雁向云天水向東”,這一句的韻腳字是“東”,用舊韻的話,打開《平水韻》,“東”在“上平一東”部,后面的韻腳字就必須從這個韻部去找。
下面是我的一首舊詩《七律·登峴山》:
雁向云天水向東,清江湛湛岸楓紅。
沙汀寂廓迷蒼鷺,草甸萋深藏蟄蟲。
盛世高歌人憤志,金秋怒放桂稱雄。
今生鑄就他鄉客,此憶原留舊夢中。
其中的第一句最后一個字,以及后面所有句號前面的字都是韻腳字,都在《平水韻》的“上平一東”部。
詩詞的格律也可以在網上找到。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