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寫贈別時多少歲 唐代杜牧贈別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杜牧寫贈別時多少歲,以及唐代杜牧贈別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杜牧有詩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是指年齡在什么的女子
杜牧有詩“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是指年齡在13、14歲的女子。“豆蔻”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出自杜牧的《贈別》,原句是: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這句詩的意思是:十三四歲的少女的體態輕盈美好,就像二月初在梢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贈別二首·其一
杜牧 〔唐代〕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注釋
娉娉裊裊:形容女子體態輕盈美好。
十三余:言其年齡。
豆蔻:據《本草》載,豆蔻花生于葉間,南人取其未大開者,謂之含胎花,常以比喻處女。
“春風二句”:說繁華的揚州城中,十里長街上有多少歌樓舞榭,珠簾翠幕中有多少佳人姝麗,但都不如這位少女美麗動人。
譯文
十三四歲的少女的體態輕盈美好,就像二月初在梢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春風吹滿十里的揚州路,珠簾翠幕中的佳人姝麗沒有比得上她。
創作背景
《贈別》大約創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當時作者由淮南節度使掌書記升任監察御史,離揚州奔赴長安,與在揚州結識的歌妓分別,于是寫了《贈別二首》,抒發離愁別情。
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三十余,杜蔻梢頭二月初。"這里“豆蔻年華”指的是女子多少歲
指少女十三歲。代指少女的青春年華。
“豆蔻”也被稱為“含胎花”,豆蔻花人們習慣稱十三四歲是女孩子的豆蔻年華,這個典故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絕句《贈別》: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這是杜牧離開揚州的時候,寫給一位只有十三歲左右名叫張好好的風塵女子的詩。詩中形容這位柔弱美麗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剛發芽的豆蔻嫩芽,含苞待放。因此,前人也曾有注解:“牧之詩詠娼女,言美而少,如豆蔻花之未開。”
春天的花卉很多,為什么獨獨選中豆蔻花來比喻少女呢?原來豆蔻含苞之時,顯得非常豐滿,因此民間俗稱其為“含胎花”,在詩文中也常用它來比喻處女。在各色豆蔻花中,又以紅豆蔻花為最美,其花芯中央有兩瓣相并,形似同心,一向被視為愛情的象征,清人詩云:“結就同心蕊,因標連理枝。”指的就是它。后世吟詠豆蔻的詩,大多含有這種寓意。
杜牧有詩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是指什么年齡的女子
豆蔻指的是年齡在十三、四歲的少女。在古代,豆蔻一般用來比喻少女。這句話出自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杜牧是唐代詩人,這首詩是杜牧寫給揚州的一位紅塵女子的離別詩。表達了作者非常真摯的感情。
作品原文: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這首詩是詩人在公元835年(大和九年),調任監察御史,離揚州赴長安時,與妓女分別之作。第一首著重寫其美麗,贊揚她是揚州歌女中美艷第一。
首句描摹少女身姿體態,妙齡豐韻;二句以花喻人,寫她嬌小秀美;三、四兩句,以星拱月,寫揚州佳麗極多,唯她獨俏。手法上強此弱彼,大有“除卻巫山不是云”之概。語言精粹麻利,揮灑自如,情感真摯明朗,蕩然肺腑。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