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是中唐什么的代表,李賀是中唐的什么詩人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李賀是中唐什么的代表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李賀是中唐的什么詩人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李賀簡介,李賀簡介
李賀簡介及個人資料
李賀(790~816) ,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稱他為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元和三、四年間(808~809),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曾一同回訪,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無奈“闔扇未開逢m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后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在京時,居崇義里,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后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后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死前曾以詩分為四編,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囑杜牧寫了序。人們出于對李賀的懷念,傳說李賀臨死時,見天帝派緋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樓作記文;又傳其母一夕夢見李賀,說他正為天帝作白瑤宮記文(李商隱《李賀小傳》及張讀《宣室志》)。昭宗時,韋莊上奏請追賜李賀進士及第,贈補闕、拾遺官職。但因宮廷發生事變,所奏被擱置。 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注》。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閑鼓吹》,《摭言》。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里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云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文獻通考》中說:“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歲寒堂詩話》中說:“李賀有太白之語,而無太白之才。”
【詩詞特色】
李賀詩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李詩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豐富奇特、語言瑰麗奇峭。長吉 *** 天河、游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長吉刻意錘煉語言,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他的筆下有許多精警、奇峭而有獨創性的語言。如“羲和敲日玻璃聲”(《秦王飲酒》)、“銀浦流云學水聲”(《天上謠》)、“玉輪軋露濕團光”(《夢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語,比比皆是。可以說,尚“奇”是長吉所處的時代、特別是他的良師益友韓愈所代表的韓孟詩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愛行》、《感諷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長吉詩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較多地寫古體詩、寫樂府,很少寫當時流行的近體詩,現存詩作無一首七律。李賀在樂府詩的繼承和創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借古寓今,或諷或嘆,靈活多變,渙然有新意。在同時代的“元白”、“張(籍)、王(建)”兩派樂府外,別開境界,獨樹一幟。他特別擅長短篇,如《天上謠》、《夢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稱為“長吉體”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隱、溫庭筠的古詩,就是走李賀所開辟的道路。宋人賀鑄、周邦彥、劉克莊、謝翱、文天祥,元人薩都剌、楊維楨,明人湯顯祖,清人曹雪芹、黎簡、姚燮,都受到李賀詩的影響。
杜牧(《李長吉歌詩敘》)贊之為“騷之苗裔。”王夫之(《唐詩評選》)說:“長吉于諷刺,直以聲情動今古”,“真與供奉(李白)為敵。”毛先舒《詩辨坻》說:“大歷以后,解樂府遺法者,惟李賀一人。設色濃妙,而詞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語,渾于用意。”薛雪(《一瓢詩話》)認為:“唐人樂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禮、溫助教(即溫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依約楚辭,而意取幽奧,辭取環奇。”高稱他為“天縱奇才”(《唐詩品匯》);姚文燮以為他“力挽頹風”(《昌谷集注凡例》);黎簡甚至說:“論長吉每道是鬼才,而其為仙語,乃李白所不及”。魯迅先生同情李賀的不幸,且“年輕時較愛讀唐朝李賀的詩”,在他手書古人的詩文中,李賀是最多的一位。 *** 主席與陳毅元帥探討詩詞時也曾說:“李賀的詩很值得一讀,不知你有興趣否?”(《致陳毅》)
毋庸諱言,李賀的詩也有不少缺點。一方面由于過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語意晦澀、堆砌詞藻,藝術形象欠完整,情思脈絡欠連貫。杜牧含蓄地說:“賀能探尋前事,所以深嘆恨古今未嘗道者,如《金銅仙人辭漢歌》、《還自會稽歌》,求取情狀,離絕遠去筆墨畦徑間,亦殊不能知之。”錢鐘書評曰:“長吉穿幽入仄,慘淡經營,都在修辭設色,舉凡謀篇命意,均落第二義。”[2]《談藝錄》另一方面由于李賀仕進無路,體弱多病,盡管是一個青年詩人,術特色李賀的詩想象力豐富,意境詭異華麗,常用些險韻奇字,作品中出現的“死”字達20多個o“老”字達50多個,風格同唐朝其他詩人迥然不同。他的詩作內容有一部分承襲了屈原《楚辭》中《山鬼》,《國殤》等篇的傳統,如《神弦曲》、《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等。另一部分則很有現實主義風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貧民生活的艱苦。同時他的詩中也流露出對好景不常、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貶李者說是“牛鬼蛇神太甚”(張表臣《珊瑚鉤詩話》),甚至認為是“詩之妖”(潘德輿《養一齋詩話》)。 王世貞用一個“過”字來簡要概括長吉詩,還是很有道理的。
【重要箋注】
1.杜牧《李長吉歌詩敘》
2.李商隱 《李長吉小傳》
3.《新唐書 文藝志》(其中記載李賀詩集有五卷本,較之“小李杜”的記載多出了一卷,為外卷)
4.北宋五卷本《李賀歌詩編》
5.南宋本《李長吉文集》
(主要有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其中,前三本都是四卷二百一十九首,而后兩本除有四卷本的二百一十九首以外,還多出了一個外集)
6. 南宋 吳正子《李長吉詩箋注》(這是現存的李賀詩歌的最早注釋本,其中的內容有題解、校勘、注釋、箋疏四個部分,吳氏還詳細論證了鮑欽止本、宣城本、京師本、會稽姚氏本等五種刻本的流變與特點)
7.《四庫全書》中將劉辰翁評與吳正子評合為一本,題名為《箋注評點李長吉歌詩》,四庫館臣評此二書為:“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鑿其說,猶勝諸家之淆亂。辰翁論詩以幽雋為宗,逗后來竟陵弊體。所評杜詩,每舍其大而求其細。王士G顧極稱之。好惡之偏,殆不可解。惟評賀詩,其宗派見解,乃頗相近,故所得較多。”
人物資料 郝蕾個人資料? 今夜百樂門辛未個人資料? 馮恩鶴個人資料? 阿拉蕾崔雅涵個人資料? 六小齡童章金萊個人資料?
李賀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李賀是什么朝代的詩人
1、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坐筷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2、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與的守大多定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職。留.下J“T公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賀的生平資料
千年過去,由于歷史古今的垂青,李賀的詩魂依然煥發著熠熠的光彩。下面是李賀的生平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賀的生平資料
李賀(790~816) ,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稱他為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元和三、四年間(808~809),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湜曾一同回訪,賀寫了有名的《高軒過》詩。
李賀父名晉肅,“晉”、“進”同音,與李賀爭名的人,就說他應避父諱不舉進士,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無奈“闔扇未開逢猰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后來做了三年奉禮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寫詩上。在京時,居崇義里,與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等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騎驢相隨,背一破錦囊。李賀得有詩句,即寫投囊中,歸家后足成完篇。母鄭夫人常說“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后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死前曾以詩分為四編,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囑杜牧寫了序。人們出于對李賀的懷念,傳說李賀臨死時,見天帝派緋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樓作記文;又傳其母一夕夢見李賀,說他正為天帝作白瑤宮記文(李商隱《李賀小傳》及張讀《宣室志》)。昭宗時,韋莊上奏請追賜李賀進士及第,贈補闕、拾遺官職。但因宮廷發生事變,所奏被擱置。 李賀曾自編其集。有《李賀詩歌集注》。生平見李商隱《李賀小傳》,新、舊《唐書》本傳,《宣室志》,《幽閑鼓吹》,《摭言》。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里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云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文獻通考》中說:“宋景文諸公在館,嘗評唐人詩云:‘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歲寒堂詩話》中說:“李賀有太白之語,而無太白之才。”
李賀的介紹賞析
他的靈魂是孤獨的。他以王孫后裔的傲然,招搖著宛若迎風而立的瘦竹一樣的風骨,吟唱著來自心靈和骨髓中榨出的詩句。由于性格使然和靈魂被詩歌的占據,使他的生活很少處于繁鬧的人群中,而是比較多的處于空靈寂靜的山野、孤獨的思想、詭異的幽靈和精警綺麗的語言之中,以孤獨為伴,冥思苦想,馳騁想象,進行心靈的感悟和追尋。他把失意的情緒匯入到濃郁的情感之中,用希望瀝膽,用悲觀泣血,用掙扎求變,用絕望鳴唱,以死亡終結。
他的心中,在少年的時候就飛翔著一只理想的冥鴻,有道是“少年心事當拿云”,那冥鴻搏擊長空,吞云吐霧,搧動著夢想的翅膀,渴望迎來絢爛的紅日。為了那一天,他發奮苦讀,奔騰著胸中的熱血,吮吸著知識的瓊漿,吟哦著豪邁,積蓄著瘦弱軀體中的能量。
他熱愛詩歌,在昌谷土壤的滋養、昌水的滋潤和青竹桑麻枝條的映襯下,使心靈開啟了詩情的門扉,涌動出智慧的歌篇,用精警奇峭的詩句,博得了生命的輝煌,用詩歌的花朵,盛開了人生的一片絢爛。使當時昌谷的人們能經常看見他騎乘著一匹瘦弱的駏驉,身后跟著一個憨厚忠實的巴童,走在去野外采詩的鄉間小路上。奮進的人生使他把宏志填滿胸腔,把情感溶進家鄉的山川,把才智化為詩篇。
他的詩歌受楚辭、古樂府、齊梁宮體、李杜、韓愈等多方面影響,經自己熔鑄、苦吟形成非常獨特的風格,以想象神奇瑰麗、旖旎絢爛,以造語精警奇雋、凝練峭拔,以意境詭異華麗和常用一些險韻奇字為特色,上訪天河、游月宮,下論古今、探鬼魅,用老、死、衰、頹、寒、冷、泣、淚、愁這些字眼里含蘊的凄然之情,用愁紅、幽紅、衰紅、老紅、冷紅、寒綠、靜綠、土中碧這些濃烈的冷艷之色,用摧、喚、吼、哭這些字眼里含蘊的憤激之思,用帶有鬼、幽、墳這些字眼里含蘊的陰然之氣,用云崩雪涌、奇峭浪漫、明霞秀月、清麗璀璨的氣峻之調,奇崛地反映了一個詩人刻苦追求的遠大抱負,同情低層人民,反對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和藩鎮割據黑暗現實的所思所想和遭遇挫折后悲苦的情感律動。而因此在當時的中唐別樹一幟。他的詩歌筆帶傳神、入木三分、魅力無窮,讀后令人幽怨凄婉、靈魂悸痛、蕩魂攝魄、不能自已。由此,得到了當時大文豪韓愈和著名文人皇甫湜的青睞、知遇而聲華籍甚。
他的人生是失意的。當他的人生豪邁地跨過府試的門檻,即將實現進士中第愿望輝煌的那一刻,因避父名諱,慘遭遇毀,理想轟然倒塌,像一顆明星即將閃耀并運行在天空的時候,倏爾隕落。這種反差來得太突然,使詩人猝不及防,沒有一個漸變適應的過程,于是便把詩人一下子擊倒了。這種挫折對詩人的心靈造成了極大的刻骨銘心的傷害,以至于在他的心靈里產生了極長的揮之不去的陰影,幾乎使他的精神廢然坍塌,一蹶不振。但他經過艱難的心理調整,還是逐漸緩和了過來,正視起了現實。盡管如此,這次打擊還是嚴重損害了他的'精神健康,使他淪入沉郁悲愁的情緒中不能自拔,給他留下了終身難以彌合的傷痕。
他為了改變命運,經過了努力和掙扎。在強勢的命運面前,他的力量是微薄的。他在舉進士入京遇毀,面對厄運無能為力而又無可回轉之后的人生路途上,無論是恩蔭得官到京城當奉禮郎,還是寄情歌詩想終老故園,或者是投奔潞州張徹,都始終懷抱著不甘沉淪下僚、渴望有所作為、心欲奮發、壯懷激烈的志向。盡管他多次變換生存角色,渴望從其他渠道得到人生的機運,或想飛黃騰達,或想報效國家,但他的理想最終都沒有實現。而他那命運的多舛卻成就了一個完整的詩人,獨特地完成了一個詩人從輝煌到失勢再到潦倒繼而化為不朽的悲意冷艷一生。
他的希望在顛沛中破滅。他的人生中曾多次心懷希望,不管是府試獲雋,舉進士入京,到京師當奉禮郎,還是心懷希冀的南游,抑或是到潞州投奔友人,最終經歷了從希望到失望再到心死破滅的過程,而他把這個過程,用人性的深刻體驗、真切的體會和由表及里的感悟,化為了一系列蘊含著人性內容的詩篇,最終像杜鵑一樣啼血死去。
他的死是悲慘的。詩人生命的終結,可以用悲慘二字來形容。在我的腦海中,常常出現這樣的影像:白發凌亂、神色蒼白、面容消瘦的李賀,病懨懨地坐在一輛雞棲車上,表情凄然,魂靈絕望,身上搭著一件破舊的被子,車輪正搖搖晃晃地往家鄉走。他翻檢篋笥,檢視自我,除了詩歌和那個破錦囊,所有的理想一件也沒有在實現中帶回。車窗外彌漫著凌厲的寒風,萬木枯死,一派蕭條的悲涼景象。
他生命終結后的最終,使他用輝煌的豪情和衰落的寒酸書寫了人生感悟的豐滿,用精神的失落和心靈的寒冷體會盡了人間的悲愴,用家境的破落和詩人的瘦弱塑造了一個孤獨的形象,用帶著濃重的古樂府體和楚騷韻味的詩篇,連同跟隨他多年的巴童和那匹瘦弱的駏驉一同走進了文學的史冊。千年回望,他像一顆耀眼的流星,用瑰麗不朽的詩句,照亮了衰敗沒落的中唐。
李賀的詩歌風格是什么
【李賀的詩歌風格是什么】幽冥凄冷是李賀詩歌的主體格調。
,在內容上主要是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描寫幻想中的神鬼世界;描寫人民的`疾苦;揭露時弊、批判統治者的荒淫昏聵,歌頌邊塞將士英勇衛勉等。其藝術特點為:想象奇譎,辭采詭麗,變幻繽紛,刻意創新。詩歌意象跳躍,結構不拘常法。修辭的奇巧和詩歌語言的奇峭。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虛幻而往往流于晦澀險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連貫的情思脈絡,難于索解。 奇特的語言營造悲冷的氛圍是李賀詩歌最為成功的因素之一,也是“長吉體”能在繁花似錦的詩歌苑囿中一枝獨俏的關鍵所在。典型如李賀的《秋來》詩文。《秋來》這首詩大約作于李賀辭官歸家的時期。糟糕的心情、蕭瑟的秋風、刺骨的冷雨,觸發了詩人心中無限的悲苦哀愁,詩人主觀情思與孤墳野鬼融于一體,托物傳情,借“鬼”寄慨,以瑰麗奇特的藝術形象來抒發詩人抑郁未伸、懷才不遇的深廣憂憤,凝成了瑰美而冷俏的語言,讀來令人膽顫心驚,毛骨悚然。
李賀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于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同名名人有1940年出生的當代英語教授等。
作品一覽:
1、《馬》 唐·李賀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2、《南園》勵志詩 唐·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3、《感諷五首 其五》 唐·李賀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侵衣野竹香,蟄蟄垂野厚。岑中月歸來,蟾光...
4、《馬詩二十三首》描寫馬 唐·李賀 龍脊貼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韂,誰為鑄金鞭。臘月草根甜,天街...
5、《蘇小小墓》 唐·李賀 幽蘭露,如啼眼。無物結同心,煙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蓋。風為裳,...
6、《七夕》七夕節 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天上分金鏡,人間...
7、《詠懷二首 其二》 唐·李賀 日夕著書罷,驚霜落素絲。鏡中聊自笑,詎是南山期。頭上無幅巾,苦蘗...
8、《雁門太守行》邊塞詩 唐·李賀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向日 一作:向月)角聲滿天秋色...
9、《天上謠》 唐·李賀 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云學水聲。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纓。...
10、《浩歌》 唐·李賀 南風吹山作平地,帝遣天吳移海水。 王母桃花千遍紅,彭祖巫咸幾回...
11、《秋來》 唐·李賀 桐風驚心壯士苦,衰燈絡緯啼寒素。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
12、《秦王飲酒》 唐·李賀 秦王騎虎游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聲,劫灰飛盡古今平。...
13、《老夫采玉歌》 唐·李賀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14、《南山田中行》 唐·李賀 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云根臺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
15、《致酒行》懷才不遇 唐·李賀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16、《昌谷北園新筍四首》 唐·李賀 籜落長竿削玉開,君看母筍是龍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別卻池園...
17、《惱公》 唐·李賀 宋玉愁空斷,嬌饒粉自紅。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 注口櫻桃...
18、《老夫采玉歌》 唐·李賀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19、《南山田中行》 唐·李賀 秋野明,秋風白,塘水漻漻蟲嘖嘖。云根臺蘚山上石,冷紅泣露嬌啼色。...
20、《其二》 唐·李賀 別柳當馬頭,官槐如兔目。欲將千里別,持此易斗粟。南云北云空脈斷,...
21、《致酒行》 唐·李賀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主父西游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22、《長歌續短歌》 唐·李賀 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發。秦王不可見,旦夕成內熱。 渴飲壺中...
23、《惱公》 唐·李賀 宋玉愁空斷,嬌饒粉自紅。歌聲春草露,門掩杏花叢。注口櫻桃小,添眉...
24、《其二》 唐·李賀 奇俊無少年,日車何躃躃。我待紆雙綬,遺我星星發。都門賈生墓,青蠅...
25、《送秦光祿北征》 唐·李賀 北虜膠堪折,秋沙亂曉鼙。髯胡頻犯塞,驕氣似橫霓。 灞水樓船...
26、《開愁歌》描寫秋天 唐·李賀 秋風吹地百草干,華容碧影生晚寒。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27、《楊生青花紫石硯歌》 唐·李賀 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傭刓抱水含滿唇,暗灑萇弘冷血痕。...
28、《苦晝短》 唐·李賀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
29、《巫山高》 唐·李賀 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曳煙。 楚魂尋夢風飔然,曉風飛雨生苔...
30、《榮華樂( 一作東洛梁家謠)》 唐·李賀 鳶肩公子二十馀,齒編貝,唇激朱。 氣如虹霓,飲如建瓴,走馬夜歸...
31、《塞下曲》 唐·李賀 胡角引北風,薊門白于水。天含青海道,城頭月千里。露下旗蒙蒙,寒金...
32、《野歌》 唐·李賀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33、《將進酒·琉璃鐘》人生 唐·李賀 琉璃鐘,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幃繡幕圍香風。...
34、《官街鼓》 唐·李賀 曉聲隆隆催轉日,暮聲隆隆催月出。漢城黃柳映新簾,柏陵飛燕埋香骨。...
35、《感諷六首》 唐·李賀 人閑春蕩蕩,帳暖香揚揚。飛光染幽紅,夸嬌來洞房。舞席泥金蛇,桐竹...
36、《南園十三首》田園詩 唐·李賀 花枝草蔓眼中開,小白長紅越女腮。可憐日暮嫣香落,嫁與春風不用媒。...
37、《金銅仙人辭漢歌》 唐·李賀 魏明帝青龍元年八月,詔宮官牽車西取漢孝武捧露盤仙人,欲立致前殿。...
38、《南園》 唐·李賀 方領蕙帶折角巾,杜若已老蘭苕春。南山削秀藍玉合,小雨歸去飛涼云。...
39、《感諷六首》 唐·李賀 人間春蕩蕩,帳暖香揚揚。飛光染幽紅,夸嬌來洞房。舞席泥金蛇,桐竹...
40、《李憑箜篌引》 唐·李賀 吳絲蜀桐張高秋,空山凝云頹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憑中國彈箜篌。...
李賀是唐朝哪個時期的人
李賀(790~816),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并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于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李賀(790~816) ,中國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祖籍隴西,自稱“隴西長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稱他為李昌谷。李賀為唐宗室鄭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沒落。他“細瘦通眉,長指爪”,童年即能詞章,15、16歲時,已以工樂府詩與先輩李益齊名。元和三、四年間(808~809),韓愈在洛陽,李賀往謁。據說,韓愈與皇甫湜曾一同回訪,韓愈作《諱辨》鼓勵李賀應試,無奈“闔扇未開逢猰犬,那知堅都相草草”,禮部官員昏庸草率,李賀雖應舉赴京、卻未能應試,遭饞落第。后辭官歸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長治)依張徹一個時期。一生體弱多病,27歲逝世。 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歡在神話故事、鬼魅世界里馳騁,以其大膽、詭異的想象力,構造出波譎云詭、迷離惝恍的藝術境界,抒發好景不長、時光易逝的感傷情緒” 參考資料:百度
關于李賀是中唐什么的代表和李賀是中唐的什么詩人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