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見也如何暮石孝友,卜算子·感舊
很多朋友對于卜算子見也如何暮石孝友和卜算子·感舊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詩歌賞析:卜算子
卜算子
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后會難憑據。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離情別緒,在詞中是一個早不新鮮了的主題。這首小詞在寫法上頗有自己的特點。“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相見呵,為何這般地晚?相別呵,為何這樣的急?“如何”,為何;為什么。但又有奈何,怎么辦意。《詩·秦風·晨風》:“如何如何?忘我實多”!白居易《上陽白發人》詩:“上陽人,苦最多。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兩如何”?這里正含有兩層意:不理解為什么,又毫無辦法。而偏又見“暮”別“遽”,相會的時間如此短促,怎么不倍感傷情?!兩句各著一“也”字,別具聲韻,似聞人的連聲嘆息。后來《西廂記·長亭送別》:“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亦正是此意,但恨怨形諸字面,詞隱曲顯,可見一斑。一起兩句分言過去和現在。故第三句再作鉤連:“別也應難見也難。”意為見既暮且難,別既遽且難。但兩個難字取義不同:前一個“難”字含難過、難受、難耐意;后一“難”字含艱難、不容易意,猶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句意。別難主要是感情的因素在起作用;見難是由于世事茫茫,人事錯迕,主要的因素在社會方面。所以“后會難憑據”,非不愿見,世事的變化,人事的.坎坷際遇,又豈是個人所能左右的!兩個“難”字包含的內容不同,而感慨之情愈到后來愈重,幾至唏噓嗚咽了。
上片“情”在送者,下片“情”在行者。“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臨別躊躇,欲行又止。這里“如何”作什么時候解。《詩·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看來是非走不可了,可是萬般依戀,又不知什么時辰走好了。那就索興不走了吧。但“住也如何住”──非不愿住實不能住也。孫光憲《謁金門》詞:“留不得!留得也應無益。”這是從送者方面立意。“留不得”是過去的無數事實形成的認識,可是真要當分手時,又希望他“留得”,思索沉吟,意欲挽留,結果得出的是“也無益”,于事何補!這里從行者方面著筆,言外之意是:即使再拖時間也終得要去的。仍和上片結構一樣,用“住也應難去也難”鉤連,而兩“難”字含意也仍不同:住難,由于社會的人事方面的原因,即艱難,不容易,意若“留得也應無益”。去難,主要是感情的因素在起作用,即難過、難受、難耐意。百轉千回,感情始終尋找不到出路,最后,情如排山倒海奔涌而來,卻又嘎然而止:“此際難分付。”當此將別之際,萬種柔腸,千般情意,都再也無法排解了!真是“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晏幾道《思遠人》)。分付(吩咐),安排之意。毛滂《惜分飛·富陽僧舍代作別語》:“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李調元《雨村詞話》卷二評此詞曰:“詞中白描高手無過石孝友。《卜算子》云(詞見上)所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意即詞寫離情很含蓄。這首詞的確很有藝術特色,它表現在:一、構思新穎巧妙。寫離情的詞,從唐五代以至南宋,高手如林。此詞貴在破除窠臼,自立框架。首先由始至終八句完全抒情,無一景語。抒情不粘滯,那些一向為人描摹的難割難舍的纏綿情狀,都置之筆外,而表現別情依依,卻不在諸如“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香囊暗解,羅帶輕分”(秦觀);“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周邦彥)等等之下。其次,用筆直中有紆,它不作烘托渲染,亦無那么多的“現場描寫”,但此中人的形態讀者可于想象中得之。不著形跡,而深情若許,此真善于言情者也。復次,作者于詞中四用“如何”,五用“難”字,八用“也”字。從前二字的多義性,其在不同境界的蘊意,本來一個極平常的字,卻有那么大的藝術魅力,真令“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方干《贈喻鳧》)者流扼腕矣。全詞聲情和諧,而又拗怒激楚,很好地表達出那既怨且恨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懷。
卜算子的古詩
卜算子
宋代: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宋代: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卜算子
宋代: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宋代: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
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卜算子
宋代:蘇軾
蜀客到江南,長憶吳山好。
吳蜀風流自古同,歸去應須早。
還與去年人,共藉西湖草。
莫惜尊前仔細看,應是容顏老。
卜算子
宋代:程垓
獨自上層樓,樓外青山遠。
望以斜陽欲盡時,不見西飛雁。
獨自下層樓,樓下蛩聲怨。
待到黃昏月上時,依舊柔腸斷。
卜算子
宋代: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
別也應難見也難,后會難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
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卜算子
宋代:高觀國
屈指數春來,彈指驚春去。
檐外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住。
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
十二雕窗六曲屏,題遍傷心句。
卜算子
宋代:辛棄疾
一個去學仙,一個去學佛。
仙飲千杯醉似泥,皮骨如金石。
不飲便康強,佛壽須千百。
八十余年入涅槃,且進杯中物。
卜算子·見也如何暮的注釋譯文
《卜算子.見也如何暮》原文:
卜算子.見也如何暮
宋.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后會難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注釋:
①上片的"如何":猶言"為何"。
②暮:遲;晚
③遽(jù):急,倉猝。
④難憑據:無把握,無確期。
⑤下片的'如何':猶言怎樣。
⑥難分付:宋人口語,猶言不好辦。
譯文:
相見為何太晚,而離別又為何如此匆匆。是離別難相見也難,再見無確期。
離去該怎樣離去,留下又該怎樣留下。是留下難離去也難,此時怎么辦?
作者簡介:
石孝友,南宋詞人,字次仲,江西南昌人。生卒年不詳。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進士。填詞常用俚俗之語,狀寫男女情愛。仕途不順,不羨富貴,隱居于丘壑之間。 石孝友著有《金谷遺音》,《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一卷,明《唐宋名賢百家詞》本作《金谷詞》,不分卷。有明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本、《四部備要》排印本。《全宋詞》據毛校汲古閣本收錄。
這是一首詞嗎??
《卜算子》宋·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后會無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是詞!
比“相見時難別亦難”更難的詩詞,你一定要知道!
“相見時難別亦難”是經典的詩句,述說離別之情。有一首詞寫離別更是別具一格,白話的形式,不寫景,不詠物。
卜算子 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
別也如何遽。
別也應難見也難,后會無憑據。
去也如何去。
住也如何住。
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第一句就直接寫相見為何這么晚,不論是初見還是多次見,明明是日日盼著,卻還是歷經周折才遇見,難!難!難!
相見之后難免要互訴衷腸,把酒言歡,傾訴思戀,吃上兩頓好的飯菜。時間不待人,轉眼之間又要分別,感嘆分別為何如此之快。
情意綿綿所以覺得分別很難,舍不得啊。可是相見也難,因為生活和現實,就像現在的我們各自在不同的城市打拼,誰都有自己的無奈。
“后會無憑據” , 誰也不知道下一次相見是什么時候,也許終身都只能用思戀來度過。
下片是寫分別在即,“去”,就是離開嘛,走是要走了,可如何舍得呢?你說留下來,可又如何敢留?也許是工作,也許是掙錢養家,那都是必須去做的事情。
沒有用景或者物來營造離別的氣氛,全是直接寫這離別的糾結和內心的矛盾,一個難字,用得很巧妙,沒有用那些悲涼的意象,卻真的寫出了經歷離別時的那種心情。
這留也不是,走也不是的兩難,雖然有說這是一首愛情詩,但卻寫出了大多數離別的普遍心理,而且用語也很簡單,但刻畫的離別之情絲毫沒有減少半分。
這位作者的詞很多都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浪淘沙 石孝友
好恨這風兒,催俺分離!
船兒吹得去如飛,因甚眉兒吹不展?
叵耐風兒!
不是這船兒,載起相思?
船兒若念我孤恓?
載取人人篷底睡,感謝風兒!
說是這風讓他們分離的,讀起來有一種無理取鬧的感覺,可是都知道這不是真的在怪是風讓他們分離的。
那風把船帆吹起來了,船只行駛如風,可是吹不散那眉頭的愁容,這就寫出了主人公內心的縈繞的愁緒很是復雜。
有說這種“怨天尤人”的心理已經到了“變態”的 地步 ,卻真 實地 寫出了人在 發 愁時的不理智。
李清照有一句“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他們似乎用意相同,都用重來寫愁,把一種情緒具體化。
上片在怪風,下片就在央求船和風把心愛的人帶到身邊就好了,其實這都是一種幻想,也許可以安慰一下自己。卻更體現出了,分別不能見的思戀。
快我!快我!快我!火火火
請解釋問題補充
卜算子 宋 石孝友
見也如何暮。別也如何遽。別也應難見也難,后會無憑據。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應難去也難,此際難分付。
解釋:
慣常于以俚俗之語狀寫男女情愛的南宋詞人石孝友,在這首《卜算子》中,卻盡脫故常,另辟蹊徑,以單純簡練的筆法,托出了離人心態。
“見也如何暮”,起句便是發自肺腑的嘆惋,“我們相見為什么這樣晚啊!”一聲嘆惋,足見其情意之重,相愛之深。
“別也如何遽”,又是一聲長嘆,“相別緣何如此倉促!”忘形爾汝間,光陰如飛,不知不覺中,又要彼此相別!
開篇兩句,上句言過去,下句說現在。“別也應難見也難”,一筆挽合,暗示將來的重逢——后會無憑據!
相別之難,是緣于兩情難舍難分;相見之難,只因為世事無常人事錯迕。只說是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畢竟此事古難全!縱然兩情相悅,卻難以不離不棄終生相伴。
這里的“見”,即指初見,也指重逢。初見已是不易——“見也如何暮”,重逢更要艱難——“后會無憑據”!在一聲聲嘆惋里,道盡了這段感情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行人將別,但又怎舍得一走了之呢!若要留下來,又為情勢所迫,真個是“住也應難去也難”啊!
多情自古傷別離。更何況這“后會無憑據”的別離呢!無奈何,臨別之際,唯有這一聲聲嘆息了!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