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多少則,圍圍爐夜話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圍爐夜話多少則,以及圍圍爐夜話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圍爐夜話》70則:嚴于律己仁義不遠求
第七十則:
伐字從戈,矜字從矛,自伐自矜者,可為大戒;
仁字從人,義(義)字從我,講人講義者,不必遠求。
悟:
“自伐自矜”出自《道德經(jīng)》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自伐:自我夸耀的意思,形容人自吹自擂用不正當?shù)姆绞綋迫」儭?/p>
自矜:妄自尊大的意思,形容人很自負。
我們身邊經(jīng)常有自我吹噓妄自尊大的人,這種人表現(xiàn)出目空一切的優(yōu)越感令人厭煩至作嘔的地步。
自然界中樹林里嘰嘰喳喳的都是麻雀那樣的小鳥,而展翅高空的雄鷹很少發(fā)出聲音。野獸中狂吠亂叫的都是野狗這樣的小獸,而雄獅猛虎總是選擇沉默。
嘰嘰歪歪自吹自擂只能向別人表明自己的無知,言辭傲慢無非向別人展示自己的低級無禮而已。
仁和義是中華傳統(tǒng)美德,二字一為“人”部,一為“我”部,因此說“仁”和“義”都體現(xiàn)在自我身上,因此說,仁義道德不必遠求,從自我做起,身體力行,就能使自己的品行更加優(yōu)秀。
《圍爐夜話》73則:助人在心慮事在精
第七十三則:
濟世雖乏貲財,而存心方便,即稱長者;
生資雖少智慧,而慮事精詳,即是能人。
悟:
即使沒有能力用錢財幫助別人,也別忘了在心里要處處為別人著想,這是道德高尚的人應該做的事。
幫助別人不在于拿出多少金錢,而在于盡力而為,也就是在于助人的心態(tài)。我們有個民間的公益組織,發(fā)起一個項目,每個月每人20元,十個人一組,幫助一個學困兒童,集腋成裘。
自己盡一份力,也沒有太大的負擔,而且?guī)椭藙e人,得到普通工薪階層伙伴們的大力支持!幫助了許多困難家庭。
我們大部分人都天資平常,普普通通,也沒有什么基礎和背景。但我鼓勵年輕人走自己的路,走創(chuàng)業(yè)路線。
但做事一定要多調(diào)研,從一手調(diào)研資料中產(chǎn)生事業(yè)規(guī)劃,多向前輩請教,計劃周詳,這樣投資才有成功的可能。
《圍爐夜話》50則:道法自然
第五十則:
觀朱霞,悟其明麗;觀白云,悟其卷舒;觀山岳,悟得靈奇;觀河海,悟其浩瀚,則俯仰間皆文章也。
對綠竹得其虛心;對黃華得其晚節(jié);對松柏得其本性;對芝蘭得其幽芳,則游覽處皆師友也。
悟:
《道德經(jīng)》的核心思想就是“道法自然”,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皆蘊含著無上的人生哲學,人要敬畏自然與自然和諧共存。
人類雖然是大自然的精靈,但人類是依賴自然而生存的,確切的說人離不開自然,而自然并不需要人類。
人類既然依存于自然,就要從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中去體會和感悟人生的真諦。觀自然美景,與綠竹松柏為伴,與鳥獸蟲魚為友,珍愛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從自然的變化中領略到人生意義。
在宇宙自然間人類之渺小連滄海一粟也算不上,人類自詡是自然的主人,有凌駕于萬物之上的妄念。千百年來人類一直有同大自然作斗爭的思想,有人定勝天的夢想,歷史上人類每次破壞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都得到大自然無情的反擊。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得到口糧,我們有些地方做出了向山林、湖泊要耕地的錯誤行動。結(jié)果是開山種地越種越荒,填湖種地,不僅沒得到豐收,反而發(fā)生了洪澇災害,造成更大損失,最后又不得不“退耕還林、退耕還湖。”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貧窮的國家打開了開放的大門,為了發(fā)展經(jīng)濟作出了犧牲環(huán)境的錯誤行為,結(jié)果是發(fā)生了一系列的環(huán)境危機。
因此,人類一定要敬畏自然,感恩大自然給了我們豐富的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我們要從自然之中得到啟示,從自然界的變化中學習人生哲理,從而讓我們的地球家園更加美好。
《圍爐夜話》53則:謹守規(guī)模但足衣食
第五十三則:
凡事謹守規(guī)模,必不大錯;一生但足衣食,便稱小康。
悟:
這里的規(guī)模二字應理解為規(guī)則和制度,此句講做任何事情都要合乎于“道”。正所謂“行行有道”,用現(xiàn)在流行的一句話講叫“要有規(guī)則意識”,不可妄為,違背規(guī)則和做人的底線勢必造成失敗。
人的一生但求家境相對富足,衣食足用,安然度日足矣。沒有必要人人追求大富大貴,“小康”的出處是否出自此處,不得而知。
當今社會幾乎人人得小康之家,可又有幾人得滿足呢?不若停下奔跑追逐的腳步,追求內(nèi)在的充實,精神的富足。
《圍爐夜話》46則:君子如神小人如鬼
第四十六則:
君子存心,但憑忠信,而婦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為君子;
小人處世,盡設機關(guān),而鄉(xiāng)黨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君子所以叫君子,是因為君子以誠實守信為本,品德高尚。而小人處世與君子恰恰相反,重利輕義品德卑劣。
小人卑劣必定容不下君子,所以處處設機關(guān)構(gòu)陷他人,特別對君子欲趕盡殺絕。所以,眾鄉(xiāng)鄰如躲避厲鬼一樣躲避小人。
小人終究窮其一生,只會自食其果,落得罵名遺臭鄉(xiāng)間。
《圍爐夜話》72則:儉養(yǎng)廉靜生悟
第七十二則:
儉可養(yǎng)廉,覺茅舍竹籬,自饒清趣;
靜能生悟,即鳥啼花落,都是化機。
一生快活皆庸福,萬種艱辛出偉人。
悟:
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簡樸能讓人心地純凈,少一些非分的欲望,清靜不為世間熙熙攘攘的名利所累,順應自然,欣賞自然鳥啼花落美景中感悟造化的玄機和人生的哲學真理。
人的欲望無止境,給再多的財富也填不滿欲海之壑。君不見貪官家里鈔票堆積成墻成山,金銀珠寶成箱成堆,幾輩子也享用不盡,他們收手了嗎?滿足了嗎?過得幸福快樂嗎?
欲望之門一旦打開收也收不住,可貪官們不明白:“錢”字是持“戈”的士兵守著金庫,誰伸出不義之手就會被捉。某貪官懺悔時說過一句話:這么多錢到死也花不完,可自己錢不敢花,豪車放車庫不敢開,每天過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夜不成寐,現(xiàn)在被抓了反而睡了個好覺,也解脫了。
如果能讓貪官重新選擇,他一定會選擇茅舍竹籬,采菊南山清靜快樂的日子。因此說,儉不僅可以培養(yǎng)廉潔的美德,更是一種簡單幸福生活的選擇。
清靜、清廉的生沽,能控制物欲的膨脹,能防止貪念的滋生。享樂于自然山水之中,于鳥啼花落間悟人生真諦,過一種幸福滿足的生活。
一生活得瀟灑輕松快活只是大眾的美好愿望,每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付出超出常人的艱辛,歷經(jīng)千萬種困苦的磨煉,自可打造出超凡的能力,成就偉大的功業(yè)。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