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農民古詩名句,有哪些農民古詩名句呢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有哪些農民古詩名句,以及有哪些農民古詩名句呢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農民的古詩
中國經歷了幾千年的農耕社會,可以說農業是詩歌的發源地,寫農業農村的詩歌多得不勝枚舉,可以用“壯觀”兩字來形容。詩歌中甚至誕生了一個流派,叫“田園詩歌”。接下來分享幾首大家熟悉的詩歌。
南北朝民歌《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詩歌詠了北國草原的富饒、壯麗,抒發了敕勒人對養育他們的水土,對游牧生活無限熱愛之情。游牧生活也是一種田園生活,一句“風吹草低見牛羊”極具畫面感,意境全出。
唐朝詩人李紳《鋤禾》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小學生都知道,應該是普及率最高、最大眾化的一首田園詩。詩歌描繪了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里勞作的景象,表達了對農民辛苦勞作的深切同情。現如今,每當我們要勸慰孩子珍惜糧食的時候,總會提起這首詩。
唐朝孟浩然《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歌描寫了作者受故人邀約到家里做客的情景。詩歌的大意是,朋友準備了豐盛的菜肴,邀我到家里做客。綠樹圍繞著村子,青山在村子的外面橫斜著。打開窗戶就望見了谷場菜園,我們一邊喝酒,一邊討論農事。朋友還談到,等到重陽節的時候,還來一起觀賞菊花。 詩歌寫出了田園生活的美好,表達了對邀約的感激之情。對于需要辛苦耕作的農村生活,作者表達的不是厭倦而是羨慕和喜歡。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共有5首。這是其中的第3首。詩歌描寫了詩人辭官歸田后的隱居生活。種在南山下的豆田長滿了雜草,早上出去鋤草,晚上才歸來,實則非常辛苦。但是這種身體上的辛苦比起官場同流合污精神上的痛苦而言,并不算什么,表達了作者心歸田園的赤誠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唐朝王建《雨過山村》
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閑看中庭梔子花
這首詩描寫了雨中山村農家的一個細節,非常真實感人。“雨中傳來雞鳴,山村里依稀一兩戶人家。村路竹溪之上,一條板橋斜橫。婆媳相喚,一起去選蠶種。只有那梔子花開,獨自搖曳庭院中。”這首頗有詩歌現場感,在敘事的同時又很文藝。最后一句“閑看中庭梔子花”充滿了田園生活的美感。
宋朝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描述農民生活的古詩詞有哪些
1、《國風·豳風·七月》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無衣無褐,何以卒歲?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舉趾。
同我婦子,馌彼南畝,田畯至喜!
這是一首極古老的農事詩,也是一幅瑰麗的農耕圖,敘述了農夫一年四季的勞動生活,并記載了當時的農業知識和生產經驗。
2、《歸園田居》
【東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這首詩平淡自然,清新質樸,言簡意長,真摯感人。表達詩人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及享受田園勞作之樂的愜意、舒適。
3、《下涇縣陵陽溪至澀灘》
【唐】李白
澀灘鳴嘈嘈,兩山足猿猱。
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
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
這首詩最后兩句“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是全詩的主旨,展現了勞動人民危險艱辛的生活及奮斗精神。
4、《憫農》
【唐】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生動形象的刻畫出烈日當空,農民在田中辛勤勞作的情景,滴滴汗水才能換來粒粒糧食,告訴我們食物的來自不易。
5、《秋浦歌》
【唐】李白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這首詩正面描寫和歌頌冶煉工人的艱辛勞作,字里行間體現了作者對他們的贊美之情。
6、《春中田園作》
【唐】王維
屋上春鳩鳴,村邊杏花白。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歸燕識故巢,舊人看新歷。
臨觴忽不御,惆悵遠行客。
這首詩寫出春天欣欣向榮和勞動人民的愉悅歡欣,結尾則表達了詩人對故鄉的眷戀。
7、《農謠》
【宋】方岳
雨過一村桑柘煙,林梢日暮鳥聲妍。
青裙老姥遙相語,今歲春寒蠶未眠。
因為蠶未眠而擔心,養過蠶的人才知道,蠶不眠就無法蛻皮長大,無法吐絲結繭,就像莊稼不能收獲一樣。農人相見當然談農事。
8、《清平樂·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此詞把美好的農家生活描寫得有聲有色,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表現出作者對農村和*寧靜生活的喜愛。
關于農民的詩還有哪些
一、《憫農二首》唐代: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意思是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二、《憫農》宋代:楊萬里。
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意思是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農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饑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挨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三、《憫農》宋代:陳宗遠。
條桑事了蒸麻急,刈麥人兼種稻歸。
作苦那能衣食足,幾多游冶厭輕肥。
意思是采桑剛忙完,芝麻又開始急著收成了,割麥子的時候同時又種植稻田,農活一個接著一個,令人不堪重負,如此苦作也不能保證基本的衣食需要,更談不上能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了,艱辛的付出與回報的微薄極不相稱。
四《宿五松山下荀媼家》唐代:李白。
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
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
意思是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農家,心中感到十分苦悶而孤單。農家秋來的勞作更加蒙忙,鄰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房主荀媼給我端來菰米飯,盛滿像月光一樣皎潔的素盤。這不禁使我慚愧地想起了接濟韓信的漂母,一再辭謝而不敢進餐。
五、《治家格言》清代:朱柏廬。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意思是一碗粥一碗飯,應當想想來處不容易;半根絲半根線,要常常想到得到這些東西很艱難。
關于農民的詩詞有哪些?
憫農(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mǐn]農:同情、憐憫生活艱辛的農民。
禾:谷類植物的統稱。
當午:正午、中午。
餐[cān]:食物,這里指米飯。
皆:都。
譯文:
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依舊鋤地,汗珠一顆一顆地掉落在土地上。
又有誰知道這盤中的米飯,每一粒都都飽含著農民伯伯的辛勤勞作?
憫農(二)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粟[sù]:泛指谷類,這里指糧食作物的種子。
秋收:一作“秋成”。
萬顆子:子,指糧食顆粒。萬顆,形容收獲的糧食很多。
四海:全國,普天之下。
閑田:荒蕪廢棄的土地。
猶:還。
譯文:
春天的時候播種下一粒種子,到秋天就可以收獲很多的糧食。
天下沒有一塊荒蕪廢棄的土地,可依舊有種田的農夫被餓死。
作者簡介:
李紳(772—846),字公垂,無錫(今江蘇)人。他的詩注意社會時弊,關心民間疾苦,其中以《憫農》最廣為人知。在文學史上也有一定影響,近代以來更作為思想教材選入了小學教科書。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