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幾復,黃幾復是誰
很多朋友對于黃幾復和黃幾復是誰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由最后兩聯可以看出黃幾復是一個怎樣的人
你找的應該是一道復習題吧?我把全部的題目和答案奉上:
寄 黃 幾 復(宋·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釋:①黃幾復:名介,南昌人,是黃庭堅少年時的好友,時為廣州四會(今廣東四會縣)縣令。②古語:“三折肱,知為良醫。”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三次跌斷胳膊,就可以成為一個好醫生,因為他必然積累了治療和護理的豐富經驗。此句側喻黃幾復善“治國”。 蘄:通“祈”。
(1)由最后兩聯可以看出黃幾復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分點概括。(4分)
(2)第二聯備受后人推崇,藝術表現手法上與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簡要賞析這種手法的妙處。(4分)
參考答案:
13、(8分)(1)①為官清廉,家徒四壁。②懷才不遇,從政有方。③博學多才,好讀書(勤學)(4分)(2)【答案】1)①巧用對比。“桃李”“春風”“一杯酒”的清新、明麗,“江湖”“夜雨”“十年燈”的陰冷、凄苦,曾經相聚的美好和今天涯飄零的凄苦對舉,凸顯詩人對友人的思念與牽掛。②運用名詞組接(列錦)(白描),匠心獨運,營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③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空間。(4分)
你需要的在倒數第四行,請參考!
黃幾復是誰
《寄黃幾復》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詩作。此詩稱贊黃幾復廉正、干練、好學,而對其垂老沉淪的處境,深表惋惜,抒發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寄寓了對友人懷才不遇的不平與憤慨。全詩情真意厚,感人至深。而在好用書卷,以故為新,運古于律,拗折波峭等方面,又都表現出黃詩的特色,可視為黃庭堅的代表作。
黃幾復應是黃庭堅的一個友人,不太有名
黃庭堅寄黃幾復原文
黃庭堅寄黃幾復原文如下:
1、原文。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2、翻譯。我住在北方海濱,而你住在南方海濱,欲托鴻雁傳書,它卻飛不過衡陽。當年春風下觀賞桃李共飲美酒,江湖落魄,一別已是十年,常對著孤燈聽著秋雨思念著你。
你支撐生計也只有四堵空墻,艱難至此;你治理國家就像三折肱的良醫一樣,不需要去請求別人的經驗。想你清貧自守發奮讀書,如今頭發已白了罷,隔著充滿瘴氣的山溪,猿猴哀鳴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黃庭堅文學造詣:
黃庭堅的詩以杜甫為宗,講究修辭造句,強調無一字無來處,多寫個人日常生活,風格奇崛,為江西詩派開創者。著作有《豫章黃先生文集》《山谷琴趣外篇》《山谷詞》。
江西詩派是北宋后期形成了一個以杜甫為祖,黃庭堅、陳師道、陳與義為宗(即一祖三宗)的詩歌流派。黃庭堅是江西詩派的開派宗師和領袖。該流派崇尚黃庭堅的“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之說。且詩派成員大多受黃庭堅的影響,作詩風格以吟詠書齋生活為主,重視文字的推敲技巧。
《山谷詞》收錄了黃庭堅存世的所有詞作。主要內容包括:沁園春、惜余歡、水龍吟、看花回、念奴嬌、晝夜樂、逍遙樂、雨中花慢、醉蓬萊、滿庭芳、水調歌頭、促拍滿路花、洞仙歌、驀山溪、望遠行、憶帝京、撼庭行等。
黃庭堅《寄黃幾復》古詩賞析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黃庭堅
此詩作于神宗元豐八年(1085),其時詩人監德州(今屬山東)德平鎮。黃幾復,名介,南昌(今屬江西)人,與詩人少年交游,此時知四會縣(今屬廣東);其事跡見《黃幾復墓志銘》(《豫章黃先生文集》卷二三)。
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化用《左傳·僖公四年》楚子問齊桓公“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的話,起勢突兀。寫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懷念友人、望而不見之意;各綴一“海”字,更顯得相隔遼遠,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詩云:“幾復在廣州四會,予在德州德平鎮,皆海濱也。”“海濱”,當然不等于“海上”。作者直說“我居北海”、“君(居)南海”,一是為了“字字有來歷”,二是為了強調相隔之遠、相思之深。
“寄雁傳書謝不能”,從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兩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見,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傳書”的典故也就信手拈來。李白長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懷李白》詩里說:“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強調音書難達,說“鴻雁幾時到”就行了。黃庭堅卻用了與眾不同的說法:“寄雁傳書——謝不能。”——我托雁兒捎一封信去,雁兒卻謝絕了。這樣一來,立刻變陳熟為生新。黃庭堅是講究“點鐵成金”法的,這句可算成功的例子。
“寄雁傳書”,本非實事,《漢書·蘇武傳》講得很清楚。但既用此典,就要考慮雁兒究竟能飛到何處。相傳大雁南飛,至衡陽而止,故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云:“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黃庭堅這一句,亦同此意;但寫得更有情趣。
第二聯在當時就很有名。《王直方詩話》云:“張文潛謂余曰:黃九云:‘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真奇語。”這兩句所用的詞都是常見的,談不上“奇”。張耒稱為“奇語”,是就其整體的意境而說的。上句追憶京城相聚之樂,下句抒寫別后相思之深。詩人擺脫常境,不用“當年相會”之類的說法,卻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這太常見了!但惟其常見,正可給人以豐富的暗示。杜甫《春日憶李白》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故人相見,或談心,或論文,總離不開飲酒。當日相聚時的種種情事,盡包含在這三字之中。詩人又選了“桃李”、“春風”兩個詞。這兩個詞,也很陳熟,但正因為熟,能夠把陽春煙景一下子喚到讀者面前,給人以美感和 *** ,同時又喻示了彼此少年時春風得意的神情。
下句“江湖”一詞,能使人想到流轉漂泊,遠離朝廷。杜甫《夢李白》云:“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夜雨”,能引起懷人之情,李商隱《夜雨寄北》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在“江湖”而聽“夜雨”,就更增蕭索之感。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首創。此語和“江湖夜雨”相聯綴,就能激發讀者的一連串想象:兩個朋友,各自漂泊江湖,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般情景,已延續了十年之久!
溫庭筠《商山早行》云:“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二句不用一動詞,而早行境界全出。此詩吸取了溫詩的句法,創造了獨特的意境。“桃李春風”與“江湖夜雨”,這是“樂”與“哀”的對照,快意與失望,暫聚與久別,往日的交情與當前的思念,都從時、地、景、事、情的強烈對照中表現出來,令人尋味無窮。張耒評為“奇語”,確有見地。
后四句,從“持家”、“治病”、“讀書”三個方面表現黃幾復的為人和處境。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這兩個句子,也是相互對照的。作為一個縣的長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兒的四堵墻壁,說明他清正廉潔,這句是化用司馬相如“家居徒四壁立”的典故。“治病”句是化用《左傳·定十三年》記載的一句古代成語:“三折肱,知為良醫。”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三次跌斷胳膊,就可以成為一個好醫生:因為他必然積累了治療和護理的豐富經驗。在這里,是說黃幾復善“治國”。“治病”和“治國”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國語·晉語》里就有“上醫醫國,其次救人”的說法。黃庭堅在《送范德孺知慶州》詩里也說范仲淹“平生端有活國計,百不一試埋九京”。作者稱黃幾復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經有政績,顯露了治國救民的才干,為什么還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尾聯以“想見”領起,與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應。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李春風”中把酒暢談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發蕭蕭,卻仍然像從前那樣好學不倦!他“讀書頭已白”,還只在海濱作一縣令。其讀書聲是否還像從前那樣歡快悅耳,沒有明寫,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襯,就給整個圖景帶來凄涼的氛圍;不平之鳴,憐才之意,也都蘊含其中。這句詩是從李賀“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南園》十三首之六)化出,而意思更為深沉。
黃庭堅好用典故,此詩雖“無一字無來處”,但不覺晦澀;有的地方,還由于活用典故而豐富了詩句的內涵;而取《左傳》、《史記》中的散文語言入詩,又給近體詩帶來蒼勁古樸的風味。
黃庭堅又主張“寧律不諧而不使句弱”。他的不諧律是有講究的,方東樹就說他“于音節尤別創一種兀傲奇崛之響,其神氣即隨此以見”。此詩“持家”句兩平五仄,“治病”句也順中帶拗,其兀傲的句法與奇峭的音響,正有助于表現黃幾復廉潔干練,剛正不阿的性格。
總之,此詩善用典實,內蘊豐富,以故為新,運古于律,拗折波峭,很能表現出黃詩的特色。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