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全詞多少字,青玉案·元夕重點字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青玉案元夕全詞多少字,以及青玉案·元夕重點字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全詩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全詩: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像春風吹開了千樹銀花,又像滿天繁星雨點般落下。寶馬拉著的彩車奇香四溢,都是來觀燈的富貴人家。悠揚的簫聲四處回蕩,皎潔的明月漸漸西斜,魚龍彩燈歡快飛舞,通宵達旦不覺困乏。
女子們打扮得似玉如花,蛾兒雪柳頭上遍插,笑語盈盈地走過,一路上香氣飄灑。我焦急地把她尋找,在人群中找了千百回也不見她。突然間我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稀疏之處發現了她。
《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詞人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詞。此詞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詞采用對比手法,上闋極寫花燈耀眼、樂聲盈耳的元夕盛況,下闋著意描寫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尋覓一位立于燈火零落處的孤高女子,構思精妙,語言精致,含蓄婉轉,余味無窮。
青玉案有幾個字不懂,求助
宋 辛棄疾《青玉案》
(“案”應與“碗”同音)
原文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風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
1.元夕:舊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夜稱元夕或元夜。
2.花千樹:形容花燈之多如千樹開花。
3.星如雨:指焰火紛紛,亂落如雨。星:指焰火。
4.寶馬雕車:裝飾華麗的馬車。
5.鳳簫:簫的美稱。
6.玉壺:比喻明月。
7.魚龍舞:舞動魚形、龍形的彩燈。
8. 句子解釋:“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保汗糯鷭D女元宵節時頭上佩戴的各種飾品。這里指盛裝的婦女。
9.盈盈:聲音輕盈悅耳,亦指儀態嬌美的女子。
10.千百度:千百遍。
11.驀然:猛然、突然。
12. 闌珊:零落稀疏的樣子。
13.暗香:本指梅花,這里借指美人。
譯文
東風仿佛吹開了盛開鮮花的千棵樹,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陣陣星雨。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彌漫著大街。悅耳的音樂之聲四處回蕩,如鳳簫和玉壺在空中流光飛舞,熱鬧的夜晚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晶瑩多彩的裝扮在人群中晃動。她們面容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我尋找那人千百次,都沒看見她,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零落稀疏的地方。
評解一
【簡要評析】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作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本詞描繪出無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闭J為本詞有寄托,可謂知音。上片與元夕之夜燈火輝煌,游人如云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鑒賞】
古代詞人寫上元燈節的詞,不計其數,辛棄疾的這一首,卻沒有人認為可有可無,因此也可以稱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實際,上闋除了渲染一片熱鬧的盛況外,并無什么獨特之處。作者把火樹寫成與固定的燈彩,把“星雨”寫成流動的煙火。若說好,就好在想象:東風還未催開百花,卻先吹放了元宵節的火樹銀花。它不但吹開地上的燈花,而且還從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煙火,先沖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隕星雨。然后寫車馬、鼓樂、燈月交輝的人間仙境——“玉壺”,寫那民間藝人們載歌載舞、魚龍漫衍的“社火”百戲,極為繁華熱鬧,令人目不暇接。其間的“寶”也,“雕”也“鳳”也,“玉”也,種種麗字,只是為了給那燈宵的氣氛來傳神來寫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筆墨所能傳寫,幸虧還有這些美好的字眼,聊為助意而已。
闋,專門寫人。作者先從頭上寫起:這些游女們,一個個霧鬢云鬟,戴滿了元宵特有的鬧蛾兒、雪柳,這些盛裝的游女們,行走過程中不停地說笑,在她們走后,只有衣香還在暗中飄散。這些麗者,都非作者意中關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尋找一個——卻總是蹤影難覓,已經是沒有什么希望了?!鋈?,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殘燈旁邊,分明看見了,是她!是她!沒有錯,她原來在這冷落的地方,還未歸去,似有所待!發現那人的一瞬間,是人生精神的凝結和升華,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銘篆,詞人竟有如此本領,竟把它變成了筆痕墨影,永志弗滅!—讀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闋的燈、月、煙火、笙笛、社舞、交織成的元夕歡騰,那下闋的惹人眼花繚亂的一隊隊的麗人群女,原來都只是為了那一個意中之人而設,而且,倘若無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義與趣味呢!
此詞原不可講,一講便成畫蛇,破壞了那萬金無價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畫蛇既成,還須添足:學文者莫忘留意,上闋臨末,已出“一夜”二字,這是何故?蓋早已為尋他千百度說明了多少時光的苦心癡意,所以到了下闋而出“燈火闌珊”,方才前后呼應,筆墨之細,文心之苦,至矣盡矣??蓢@世之評者動輒謂稼軒“豪放”,“豪放”,好像將他看作一個粗人壯士之流,豈不是貽誤學人嗎?
王國維《人間詞話》曾舉此詞,以為人之成大事業者,必皆經歷三個境界,而稼軒此詞的境界為第三即終最高境界。此特借詞喻事,與文學賞析并無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無勞糾葛。
從詞調來講,《青玉案》十分別致,它原是雙調,上下闋相同,只是上闋第二句變成三字一斷的疊句,跌宕生姿。下闋則無此斷疊,一片三個七字排句,可排比,可變幻,隨詞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勢是一氣呵成的,單單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说诙骋??!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詞句出晏殊的《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边@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戀花》最后兩句詞,:“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笔且媚纤涡翖壖病肚嘤癜浮吩~中的最后四句。
作為三大境界之一,他很好的表現出了自己的獨特之處,讓人嘆為觀止。
評解二
【評解】
此詞極力渲染元宵節觀燈的盛況。先寫燈火輝煌、歌舞騰歡的熱鬧場面?;ㄇ?,
星如雨,玉壺轉,魚龍舞。滿城張燈結彩,盛況空前。接著即寫游人車馬徹夜游賞的歡
樂景象。觀燈的人有的乘坐香車寶馬而來,也有頭插蛾兒、雪柳的女子結伴而來。在傾
城狂歡之中,詞人卻置意于觀燈之夜,與意中人密約會晤,久望不至,猛見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結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賞,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潔品
格。全詞構思新穎,語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盡。
【集評】
彭孫遹《金粟詞話》:稼軒“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鼻亍⒅苤丫骋病?
譚獻《譚評詞辨》:稼軒心胸發其才氣,改之而下則擴。起二句賦色瑰異,收處和
婉。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境界:
“昨夜西風凋玉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贝说谝痪骋?。“衣帶漸寬終不悔,
為伊消得人憔悴?!贝说诙骋?。“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
處?!贝说谌骋?。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
不許也。
《唐宋詞選析》人們稱贊辛棄疾的豪放沉郁的詞作,也贊美他婉約含蓄的詞作,這
首《青玉案》詞就是這后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歷來多有美評。它的好,在于創造出了
一種境界。
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全詞和賞析、解釋。
【譯文】像東風一夜吹綻千樹繁花,又吹得滿天繁星如雨下。寶馬雕車芳香飄灑。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光漸漸西斜,一夜魚龍飛舞笑語喧嘩。頭戴娥兒、雪柳、黃金縷,她們笑語盈盈恣意玩耍。我在人群中尋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無意之間卻在,燈火稀落處發現了她。
【賞析】
本篇為元宵節記景之作。上片以生花妙筆描繪渲染元宵佳節火樹銀花、燈月交輝、車水馬龍、歡歌笑語的歡騰熱鬧的風光。“東風夜放花千樹”寫元宵夜的燈光,以花喻燈,表明燈的燦爛多姿;而“千樹”又說明彩燈數量多。
“更吹落、星如雨”寫焰火,煙花一明一滅,參差起落,灑落如星。前兩句比喻新穎奇特,而又貼切自然。一個“更”字將燈光和焰火交織在一起,寫出元夜讓人應接不暇的情景。接下來一句寫的是車馬和游人,“寶馬雕車”寫車馬華美,“香滿路”表明游人之多。“香”字用得好,暗示街上女子多,為下片的敘寫做好了鋪墊。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寫的是徹夜歡騰的熱鬧場面: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光漸漸西斜,一夜魚龍飛舞笑語喧嘩。上片極言渲染元夜繁華熱鬧的場面,為下片人物的出現布置好背景。下片著意描寫主人公在游人中千百回尋覓一位立于燈火零落處的自甘寂寞的孤高女子,表現了詞人追求的境界之高,寓有深意。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承接上片,繼續描寫元夜的盛況,但已轉移到盛裝出游的游女們身上,只見她們頭戴娥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地走過去,只剩下衣香飄散在空中??稍谶@些麗人中間卻沒有詞人的意中人,“眾里尋他千百度”極言尋覓之苦,失望之情躍然紙上。在這幾近絕望的一刻,“驀然回首”,忽然發現“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辛棄疾的詞素以豪放著稱于世,其實他的婉約詞亦是曼妙無比,這首詞即是最好的證明。
誰知道辛棄疾的〈青玉案》全文?
青玉案 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注釋] [元夕]舊歷正月十五無肖節。[寶馬雕車]裝飾華華麗的馬車。[鳳簫]排簫,簫管排列參差如風翼,故名。[玉壺]比喻月亮。[魚龍]拽魚燈,龍燈。[盈盈]形容女子儀態美好。[千百度]千百次,千百遍。[驀然]忽然。[闌珊]零落、冷清。
[譯文] 東風仿佛吹開了盛開鮮花的千棵樹,又如將空中的繁星吹落,象陣陣星雨。華麗的香車寶馬在路上來來往往,各式各樣的醉人香氣彌漫著大街。悅耳的音樂之聲四處回蕩,職如風蕭和玉壺在空中流光飛舞,熱鬧的夜晚魚龍形的彩燈在翻騰。美人的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晶瑩多彩的裝扮在人群中晃動。她們面容微笑,帶著淡淡的香氣從人面前經過。我尋找她千百次,都見不到,不經意間一回頭,卻看見了她立在燈火深處。
[簡要評析] "作為一首婉約詞,這首《青玉案》與北宋婉約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藝術成就上毫不遜色。詞作從極力渲染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詞從開頭起“東風夜放花千樹”,就極力渲染元宵佳節的熱鬧景象:滿城燈火,滿街游人,火樹銀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圖不在寫景,而是為了反襯“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的與眾不同。本詞描繪出無宵佳節通宵燈火的熱鬧場景,梁啟超謂“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闭J為本詞有寄托,可謂知音。上片與元夕之夜燈火輝煌,游人如云的熱鬧場面,下片寫不幕榮華,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把這種境界稱之為成大事業者,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確是大學問者的真知灼見。
《青玉案·元夕》的全詩
《青玉案·元夕》的全詩如下: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譯文: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回蕩,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嘩。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她卻在,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這首詞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