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謙哪個朝代的詩人,于謙是哪個年代的詩人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于謙哪個朝代的詩人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于謙是哪個年代的詩人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于謙是哪個朝代的于謙是哪個朝代的 – 手機愛問
于謙(1398一1457),字廷益,浙江錢塘人。明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土木之變”后,于謙擁立朱祁鈺為帝,率軍民保衛北京城。
明朝詩人:于謙簡介
于謙(1398.5.13-1457.2.16),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四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太上皇得歸.天順元年謙以“謀逆”罪被冤殺.弘治謚肅愍,萬歷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古代于謙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于謙的石灰吟是什么時候寫的
1、于謙是明代有名的詩人。
2、據說于謙創作石灰吟時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石灰吟》原文: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老師請問:于謙詩人是哪個朝代的作家。
于謙(1398——1457年),字廷益,號節庵,浙江錢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清官、民族英雄。明朝永樂年間進士,曾巡按江西,巡撫河南、山西,政績卓著。正統十四年(1449),在蒙古族瓦剌部入侵,發生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王朝危在旦息。于謙臨危受命,任兵部尚書,提出“社稷為重君為輕”主張,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剌,挽狂瀾于既倒,在中國歷史上抒寫了壯烈輝煌的一頁。于謙加封少保,總督軍務。英宗獲釋后發動奪門之變復辟,1457年2月,于謙以“謀逆”罪被冤殺于北京,1459年5月,義子于康將于謙遺骸安葬在杭州西湖南面的三臺山麓。
于謙是哪個朝代的人 于謙簡介
1、于謙是明朝人。
2、于謙(1389~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進士。初任御史,歷官兵部尚書。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為瓦剌俘去,于謙擁立明景帝,擊退瓦剌的侵擾,捍衛了北京,功炳史冊。
3、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后徐有貞、石亨等迎明英宗復位,將他殺害。明孝宗追謚肅愍,明神宗改謚忠肅。
于謙是什么代一位什么詩人
于謙是明代有骨氣的詩人。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為御史的于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
正統十一年(1446年),進京覲見因不向王振獻媚送禮,引起王振不滿遭其暗地指使其黨羽李錫給他加上對明英宗不滿的罪名下獄論死。后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額森)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征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謚肅愍。萬歷中,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關于于謙哪個朝代的詩人和于謙是哪個年代的詩人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