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歸詩人是如何層層抒寫,這首詩是怎樣渲染作者的思鄉之情的
很多朋友對于思歸詩人是如何層層抒寫和這首詩是怎樣渲染作者的思鄉之情的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思歸 王勃的簡析
賞析:
這首抒寫旅愁鄉思的小詩,詩人在寥寥二十個字中,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現出了一種悲涼渾壯的氣勢,創造了一個情景交融的開闊的意境。
第一句是主觀化地寫景:“長江悲已滯”。長江不會有悲感,有悲感的是詩人;長江日夜奔流不息,并無半點停滯,認為它滯重不暢的也是詩人。詩人為什么會有此感覺?第二句就清楚地說了出來:“萬里念將歸”。
原來,他遠離家鄉滯留于此地山中已太久太久。“萬里念將歸”直接抒情,點明自己身在他鄉,想到盼望已久的萬里歸程而深深感嘆。“萬里念將歸”,似出自宋玉《九辯》“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句。而《九辯》的“送將歸”,至少有兩種不同的解釋:
一為送別將歸之人;一為送別將盡之歲。至于這句詩里的“將歸”,如果從前面提到的《羈游餞別》、《別人四首》以及《王子安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別的詩看,可以采前一解釋;如果從此詩后半首的內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釋。
但聯系此句中的“念”字,則以解釋為思歸之念較好,也就是說,這句的“將歸”和上句的“已滯”一樣,都指望遠懷鄉之人,即詩人自己。但另有一說,把上句的“已滯”看作在異鄉的客子之“悲”,把這句的“將歸”看作萬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
這又是一個“詩無達詁”的例子。“悲”、“念”二字,是全篇之“眼”,直接抒發懷念故鄉而不得歸的悲愁情緒。詩的前兩句中“長江”和“萬里”是從空間上表述自己遠在外地他鄉,歸家的路途遙遠。“已滯”和“將歸”是從時間上表明詩人長期滯留他鄉,還沒有歸去。
從字面上看“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這兩句單純是寫景,但其實是通過寫景,表達自己內心因思鄉而凄楚的心情。詩人在山中望見了秋風蕭瑟、黃葉飄零之景,這些既是實際的景物描寫,同時表現詩人內心的蕭瑟、凄涼。
正因為詩人長期漂泊在外,所以內心因為思念家鄉而分外悲涼,詩人又看到了秋天萬物衰落的秋景,這就更增添了他思鄉的愁緒。此二句沒有一個直接表現感情的字眼,但滲透了詩人濃厚的感情。
這里的秋天景色,兼寓“比”、“興”之意。從“興”的作用來看,在這樣凄涼蕭索的環境中,詩人的鄉思是難忍和難以排解的。從“比”的作用看,這蕭瑟秋風、飄零黃葉,正是詩人的蕭瑟心境、飄零旅況的象征。
這兩句可能化用了宋玉《九辯》中的“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詩意,卻用得沒有模擬的痕跡,又使讀者增添一層聯想,對詩的意境起了深化作用。就整首詩來說,這兩句所寫之景是對一二兩句所寫之情起襯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
當然,這個比擬是若即若離的。同時,把“山山黃葉飛”這樣一個純景色描寫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寫法上又是以景結情。南宋沈義父在《樂府指迷》中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這首詩的結句就有宕出遠神之妙。
從通篇的藝術構思來看,詩人采用了“興法起結”的藝術手法。一下筆便借景興情,結尾處又以景結情,把所要抒寫的思想感情融入一個生動、開闊的畫面中,讓讀者從畫中品味。
這樣,便收到了語雖盡而思緒無窮的藝術效果。該詩首尾三句寫景,第二句抒情敘事,采取景情景的結構。由于情在詩結尾處藏于景中,所以《山中》的意境含蓄而耐人尋味。
擴展資料:
1、《思歸》原文
唐代:王勃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
2、譯文
長江好似已經滯流,在為我不停地悲傷。萬里遠游之人,思念著早日回歸。何況是高風送秋的傍晚時分,深山重重,黃葉在漫山飄飛。
3、創作背景
這首詩創作于公元672年(唐高宗咸亨二年),是王勃旅蜀后期時的作品。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無所事事,本想借著蜀地山水名勝以消解胸中的積憤。實際上,南國物候也為詩人增添了不少的鄉思和煩憂。
《思歸》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么的思想感情?
我體會到的是: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首構思新巧、想象奇妙的思鄉之作。據說作者寫了這首詩后,南朝陳人看了一、二句,覺得薛不會作詩而加以嘲笑;等到看了三、四兩句便立即夸贊說:“真是名不虛傳的詩人。”它好在什么地方呢?試看,歸念早于花開之前,歸時遲于雁歸之后。傳說鴻雁正月從南方返回北方。這一寫,就把想歸又不能馬上歸的著急心理以及迫不及待要歸的心情充分地表達出來了。而且,又是以雁歸作襯托,更增添了詩的感情色彩。人們常用最后兩句表達思鄉之情。
王勃的《思歸》表達作者什么情感
王勃《思歸》:“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復高風晚,山山黃葉飛.”詩以羈旅為題材,表現了游子思鄉的情感.結構上運用先情后景的手法.選取的意象有:“長江”、“萬里”、“山山”、“高風”、“黃葉飛”,這樣就營造了一個空曠、荒涼、寂寞的意境.詩前兩句抒情,后兩句以景襯情,再選擇表現景況的詞:“滯”、“晚”、“黃”,又襯以情感詞“悲”、“念”.詩把游子思歸的悲情描寫得十分充足.詩充分顯示了它沉郁凄婉的風格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