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幾,隱幾亦青山
很多朋友對于隱幾和隱幾亦青山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急求白居易《隱幾》的詩詞注釋?謝謝 解釋這首詩的含義?
形體舒適到了忘記了四肢,心情舒適到了忘記了施肥;既舒適而又忘記了舒適,連自己是誰都忘記了.唐·白居易《隱幾》
《隱幾》一詩反映了他練氣功時的情景:“身適忘四肢,心適忘是非.既適又忘適,不知吾是誰.形體如槁木,兀然無所知.方寸如死灰,寂然無所思.今日復明日,身心忽兩遣.”
【解讀香十德】之“隱幾清凈心身”
為什么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們都喜歡焚香,并形成了馨香獨特的“香道文化”呢?
因為,香有十種優秀的“品德”,雅稱“香之十德”。而這據說就是中國香圣黃庭堅為“香道文化”立德書碑的代表作。
那么“香十德”究竟是什么呢?我想通過北宋大文豪黃庭堅非常有意思的十首藏頭詩,來分別進行解讀。
這十首詩,是黃庭堅為了答謝賈天錫贈送“意合香”而寫的。他把唐朝詩人韋應物一首關于焚香燕集的詩里面頭兩句的“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十個字,分別藏在十首詩其中一句的末尾。
我們今天就從第一首開始。
它藏的是個“兵”字。“五兵”是什么意思呢?是“矛、戟、弓、劍,戈”五種兵器,是古時對兵器的總稱。
而這短短20個字的小詩,可不僅僅藏著這個“兵”字,而是藏著“物我兩忘”的諸多玄機,而且全部都與莊子有關。
《莊子·列御寇》里,莊子記載了孔子的一段話,也被稱為“九征”,即九種識人的方法。文章一開篇就說:“人心險于山川,難于知天。”
人心之所以難測,就在于我們經常很難安靜下來,經常醉心于萬物的繁盛和世界的瑰麗,心游萬仞而不知遠,有時候為了滿足于一己之貪念,難免浮躁沖動,甚至不惜兵戈相見。
所謂“險心游萬仞,躁欲生五兵”。
而在《莊子·齊物論》里,有這樣一個故事,說:
有個高人叫南郭子綦,有一天他靠著一個隱幾,氣沉丹田、凝神入定,很快就進入了物我兩忘的境地。旁邊的弟子看著老師“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這個樣子都快一個時辰了,以為要出事,就叫醒了他。被打斷了的南郭子綦,就給弟子上了一堂什么叫“天籟地籟人籟”、什么叫“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修身養心大課。
從此,南郭子綦的“隱幾”,就成了“物我兩忘”的代名詞。
在《莊子·庚桑楚》里還有一句話,叫:“不可內于靈臺”
“靈臺”,就是我們人的靈臺穴,靠近心臟,是心神的居所。而“不可內于靈臺”意思就是,不要把亂七八糟的事情都耿耿于懷地放在心上,否則容易心神不定,更別談什么“物我兩忘”了。
那怎么辦呢?黃庭堅只用了“一炷香”。
是的,面對“險心游萬仞,躁欲生五兵”的浮躁和心神不定,黃庭堅像南郭子綦那樣,在隱幾旁點燃一炷香,屏氣凝神,一下子“靈臺”之處就清靜了、空明了。
所謂“隱幾香一炷,靈臺湛空明”。
而這正是“香之十德”里的“清凈身心“之德。
首先,香本身散發的芳香,在被攝入之后有一種沁人心脾的舒暢感,能有助于很快讓內心平靜下來。
然后,古人說香是聚天地純陽之氣而生成,有一種奇異的能量,一旦與之同頻共振,能直抵靈魂深處,達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
所以,無論是道教還是佛教,都以焚香作為求道和禪修的基本法門。
所以,“清凈身心”是香之大德,也是香道文化的第一要義。
隱的拼音
一、隱的讀音:yǐn,? yìn。
二、釋義:
[ yǐn ]
1、藏匿,不顯露:~藏。
2、傷痛:~惻。
3、憐憫:惻~之心。
[ yìn ]
倚,靠:~幾而臥(靠著幾案睡眠)。
三、繁體漢字:隱。
四、隱的部首:阝。
五、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相關組詞:
1、隱幾[yìn jī]
靠著幾案,伏在幾案上。
2、朝隱[cháo yǐn]
舊謂雖居位在朝,而淡泊恬退與隱居無異。
3、隱戮[yǐn lù]
謂借故殺戮。
4、隱惻[yǐn cè]
內心深處深感痛苦。
5、安隱[ān yǐn]
安穩。安定;平靜。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