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晏幾道,浣溪沙晏幾道二月春花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浣溪沙晏幾道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浣溪沙晏幾道二月春花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鑒賞晏幾道
【年代】:宋
【作者】:晏幾道——《浣溪沙》
【內容】日日雙眉斗畫長,行云飛絮共輕狂。
不將心嫁冶游郎。
濺酒滴殘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
一春彈淚說凄涼。【賞析】:此詞通過歌妓內心痛苦的真實描寫,表達了對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女子的同情與憐惜。
全詞以精美之詞傳達沉郁悲涼之情,貌似輕柔,而筆力沉重。小晏詞中,它是別具一格的作品。詞中先以濃墨重彩極言女子裝飾之美、歌舞之樂,而末句卻突作轉折,寫女子內心的堅貞與凄涼,兩相對比,從巨大的反差中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完整形象。
起首一句,寫歌女貴人們要求下,梳妝打扮,爭妍取憐,每日仔仔細細地畫著自己的一雙長眉毛。一“斗”字,已飽含辛酸。次句更進一步描寫:她象天上的行云那樣輕浮,象紛飛的柳絮那樣狂蕩。“行云”,用《高唐賦》巫山神女“旦為朝云,暮為行雨”意,暗喻歌妓的生涯。“飛絮”,舊詩詞中常用楊花柳絮的飄流無定喻女子的命運和行蹤。“行云飛絮”四字,不獨寫歌女的舉止情態,也暗示了她的身份。“輕狂”,也是表象而已。杜甫《絕句漫興》詩:“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隨風逐水,不也象征著女子身不由己、隨人擺布的可悲境遇嗎?前兩句極力寫這位歌女的裝飾和態度,強調她的“輕狂”,是為了表現其現實生活與理想的矛盾——“不將心嫁冶游郎!”這才是歌女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她發誓不把自己的真心許給浪蕩的男子。語自李商隱《無題》詩“不知身屬冶游郎”化出,而其思想境界更高。“身屬”,那是無可奈何的,也許是無法避免的,處社會底層的歌妓,被迫委身于那些玩弄女性的公子哥兒,可是,她的內心深處,還是有其不可侵犯的領地的,身可屬而心不可嫁,冶游郎決不能獲得自己真正的愛情。“不將心嫁”,字字千鈞,斬釘截鐵,向人們揭示出一個被壓封建社會最底層的婦女純潔、美好的心靈。
過片二句,描繪歌女筵前伴人歌舞的情景:酣飲時濺出的美酒滴到歌扇上,使扇上的字跡都漫漶了;拈花弄草,把舞衣熏染得幽香裊裊。“濺酒”,謂其縱飲狂蕩:“弄花”,寫其嬌美情態。歌扇舞衣,乃表明女子身分之物。兩句字面艷冶,描繪精工,次句從于良史《春山夜月》詩“掬水月手,弄花香滿衣”化出,而色彩更為秾麗。這就是歌女的日常生活,也是“輕狂”二字的注腳。她酒筵上不得不歌舞助歡,而其心里卻充滿了濃重的悲涼。“一春彈淚說凄涼”,意思是說:無人可訴,唯有暗中流淚,獨自凄涼,又辜負了美好的芳春,虛度了大好的年華。至此,方點出詞旨。
此詞雖以歌妓的口吻寫出,但也包含著作者身世悲苦的感慨。晏幾道原是貴家公子,曾經過著錦衣玉食、珠環翠繞的生活,但后來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落魄不堪,然而他一直保持著高尚的節操,耿介、傲岸,“不踐諸貴之門”,“人面負之而不恨。”晏氏這種窮愁潦倒的境遇及率真而灑脫的性格,與此詞女主人公有相似之處。因此,當他將自己的身世之感融入作品時,使人倍感真實而親切。
浣溪沙翻譯和原文
浣溪沙翻譯和原文如下:
原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翻譯:聽一曲以新詞譜成的歌,飲一杯酒。去年這時節的天氣、舊亭臺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陽西下了,不知何時會再回來。無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見過的燕子,如今又飛回到舊巢來了。(自己不禁)在小花園中落花遍地的小徑上惆悵地徘徊起來。
浣溪沙,原為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此調分平仄兩體,字數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兩種。最早采用此調的是唐人韓偓,通常以其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另有四種變體。正體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此調音節明快,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代表作有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等。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北宋撫州府臨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為撫州府手力節級),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1037-1110),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
晏殊《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
《 浣溪沙》 是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晏殊的代表作,整首詞抒發了悼惜殘春之情,表達了時光易逝,難以追挽的傷感。接下來我為你帶來晏殊《浣溪沙》翻譯及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⑺。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字詞解釋:
⑴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沙,一作“紗”。
⑵一曲新詞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晏詞“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⑷夕陽: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⑸無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⑹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⑺小園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翻譯: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閱讀答案:
試題:
(1)這首詞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這樣寫有何表達作用?試作簡要分析。
(2)“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于景,抒發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案:
(1)詞上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兩句構成“新”與“舊”的對比,下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構成“來”與“去”對比。表達作用:舊的亭臺和新的詞的對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悵情懷;“去”的是落花,“來”的是燕子,兩者對比,增加了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發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惜年華將逝的情思。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創作背景:無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賞析: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寫對酒聽歌的現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的。但邊聽邊飲,這現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 已經起了難以逆轉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一聯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花落、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與“無可奈 何”、“似曾相識”相聯系,它們的內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得十分含蓄。
個人資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浣溪沙》晏幾道詞作鑒賞
《浣溪沙》通過歌妓內心痛苦的真實描寫,表達了對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女子的同情與憐惜。下面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作品介紹】
《浣溪沙·日日雙眉斗畫長》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此詞通過歌妓內心痛苦的真實描寫,表達了對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女子的同情與憐惜。全詞以精美之詞傳達沉郁悲涼之情,貌似輕柔,而筆力沉重。
【原文】
浣溪沙
日日雙眉斗畫長。行云飛絮共輕狂。不將心嫁冶游郎。
濺酒滴殘歌扇字,弄花熏得舞衣香。一春彈淚說凄涼。
【賞析】
此詞通過歌妓內心痛苦的真實描寫,表達了對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不幸女子的同情與憐惜。全詞以精美之詞傳達沉郁悲涼之情,貌似輕柔,而筆力沉重。小晏詞中,它是別具一格的作品。詞中先以濃墨重彩極言女子裝飾之美、歌舞之樂,而末句卻突作轉折,寫女子內心的堅貞與凄涼,兩相對比,從巨大的反差中表現了女主人公的完整形象。起首一句,寫歌女貴人們要求下,梳妝打扮,爭妍取憐,每日仔仔細細地畫著自己的一雙長眉毛。一“斗”字,已飽含辛酸。次句更進一步描寫:她象天上的行云那樣輕浮,象紛飛的柳絮那樣狂蕩。“飛絮”,舊詩詞中常用楊花柳絮的飄流無定喻女子的命運和行蹤。“行云飛絮”四字,不獨寫歌女的舉止情態,也暗示了她的身份。“輕狂”,也是表象而已。隨風逐水,不也象征著女子身不由己、隨人擺布的.可悲境遇嗎?前兩句極力寫這位歌女的裝飾和態度,強調她的“輕狂”,是為了表現其現實生活與理想的矛盾——“不將心嫁冶游郎!”這才是歌女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她發誓不把自己的真心許給浪蕩的男子。“身屬”,那是無可奈何的,也許是無法避免的,處社會底層的歌妓,被迫委身于那些玩弄女性的公子哥兒,可是,她的內心深處,還是有其不可侵犯的領地的,身可屬而心不可嫁,冶游郎決不能獲得自己真正的愛情。“不將心嫁”,字字千鈞,斬釘截鐵,向人們揭示出一個被壓封建社會最底層的婦女純潔、美好的心靈。過片二句,描繪歌女筵前伴人歌舞的情景:酣飲時濺出的美酒滴到歌扇上,使扇上的字跡都漫漶了;拈花弄草,把舞衣熏染得幽香裊裊。“濺酒”,謂其縱飲狂蕩:“弄花”,寫其嬌美情態。歌扇舞衣,乃表明女子身分之物。兩句字面艷冶,描繪精工,次句從于良史《春山夜月》詩“掬水月手,弄花香滿衣”化出,而色彩更為秾麗。這就是歌女的日常生活,也是“輕狂”二字的注腳。她酒筵上不得不歌舞助歡,而其心里卻充滿了濃重的悲涼。“一春彈淚說凄涼”,意思是說:無人可訴,唯有暗中流淚,獨自凄涼,又辜負了美好的芳春,虛度了大好的年華。至此,方點出詞旨。
【作者介紹】
晏幾道(約1030—約1106)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寧七年以鄭俠上書反對王安石變法事,受株連下獄。元豐五年為潁昌府許田鎮監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師賜第”(《碧雞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貧寒。文學與其父晏殊齊名,世稱“二晏”。詞風哀感纏綿、清壯婉麗。有《小山詞》一卷。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