蒨羅是什么,羅是什么果實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蒨羅是什么,以及羅是什么果實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自地連梢簇蒨羅。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比叢多。是什么意思?
1.一園紅艷醉坡陀。
坡陀:色紅貌,顏色鮮紅的樣子。見國學大師網詞典。
一整園紅色的杜鵑花開放,它的鮮艷色彩不禁讓人沉醉。
2.自地:有版本為“自蒂”。腦瓜疼。“自”可能是“從”的意思。“地”可能指下面、底部,因為其他版本里“蒂”是“花與枝相連的部分”。
連梢:在樹枝的頂端相連(緊緊挨在一起)。
簇:聚成團狀,團聚。
茜羅:絳紅色的薄絲織品。
在枝頂幾朵杜鵑花自底部相連,如同聚成一團紅色綢紗。
3.蜀魄:蜀國國君望帝的魂魄。傳說望帝被大臣推翻統治,逃走后復位不成,死了化為杜鵑鳥,每日哀啼泣血,染紅了杜鵑花。所以詩中描寫的應該是杜鵑花。
蜀國望帝的魂魄一直未歸,在這園中哭泣落下血淚才染紅出這一片杜鵑花。
4.只應:只該,例如“此曲只應天上有”。
為何這枝頭的一叢花紅的更深,只該是望帝在此泣下的血淚偏多了幾滴吧。
人名的茜字如何讀音?
要說清楚漢字的字詞的讀音和意義必須靠字典和詞典。我們還是先看看《辭源》(它是學習文言文比較權威的工具書)吧。 茜qiàn ㈠草名。即茜草。亦作“蒨”(是草字頭下面一個“倩”字)。㈡茜草根可做大紅色染料,因借指大紅色。 【茜衫】紅色的上衣。【茜金】牡丹品名。【茜裙】紅裙。 再看看《現代漢語詞典》吧。 茜qiàn ㈠茜草。㈡紅色。 茜xī人名用字,多用于外國婦女名字的譯音。(人名中也有讀qiàn的) 這樣我們就可以有下列三點認識: 一、在文言文里“茜”沒有xī的讀音。 二、外國女人的名字里有“茜”字時讀xī。 三、中國女人的名字里有“茜”字時,如果是用中國傳統文化起的名字,讀qiàn。例如陳毅元帥的夫人張茜就要讀Zhāng Qiàn 不能讀Zhāng Xī。如果是模仿外國人起的名字,就要讀xī。 參考文獻: 《辭源》《現代漢語詞典》
蒨字的意思是什么
「蒨」字則是和茜草的茜字是相通的,蒨字是由青加上人字邊,青人就是形容青春美麗的人,被借用來形容草,就加上草部首,藉以區隔。因此蒨字就帶有美麗的意思,用蒨字來命名的草就有美麗的草,蒨草的美麗可能不是因為其外形而得名,是以其染出的紅色色相得名。至於後來的地血、染緋草、染降草等等名稱都是因為其染色色相的特性而得名,或是帶有地區性的命名,如牛蔓、血見草、過山龍、四補草、西天王草、鐵塔草、四岳近陽草等,風車草和風車兒草大約是因為其心狀葉子的形狀是四片一組類似風車的造形,可推測因此而得名。
一個草字頭下邊一個西念什么
[ 茜 ] qiàn
1、茜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可用做藥材。
2、紅色:茜紗。茜衫。茜裙。
[ 茜 ] xī
音譯用字,多用于翻譯外國女子名。
參考資料:《漢語大字典2》第3411頁第10字、
杜鵑花用文言文怎么說
1. 哪位大俠幫忙寫下關于杜鵑的文言文,主要講述它們對愛情的忠貞,
以杜鵑來喻愛情,雖可取其忠貞,然亦帶清涼,若為表汝深情這所至,勸以他物為宜,鶼,燕,天鵝等許多動物或烏類都是對愛情忠貞不二的。
“杜鵑”的神話傳說 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相傳望帝稱王于蜀,得荊州人鱉靈,便立以為相。“后數歲,望帝以其功高,禪位于鱉靈,號曰開明氏。望帝修道,處西山而隱,化為杜鵑鳥,或云化為杜宇鳥,亦曰子規鳥,至春則啼,聞者凄惻。” 至于“凄惻”的理由,后人給了很多種解釋,有說望帝歸隱,讓位其相開明,時適二月,子鵑鳥鳴,蜀人懷之,因呼鵑為杜鵑。一說,望帝通于其相之妻,慚而亡去,其魂化為鵑。(見《蜀王本紀》《華陽國志·蜀相》)也有古籍記載::岷江上游有惡龍,常發洪水為害人民。龍妹乃赴下游決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惡龍閉之五虎山鐵籠中。有獵者名杜宇,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贈以竹杖,并囑其往救龍妹。杜宇持竹杖與惡龍戰,大敗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龍妹。龍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擁戴為王。杜宇有賊臣,昔日之獵友也,常羨杜宇既得艷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獵山中,遇惡龍,遂與密謀,詭稱惡龍欲與杜宇夫妻和,乃誘杜宇至山中而囚之。賊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龍妹為妻。龍妹不從,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鳥,返故宮,繞其妻而飛,曰:“歸汶陽!歸汶陽!”汶陽者,汶水之陽,即《蜀王本紀》所謂“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龍妹聞其聲,亦悲慟而死,魂亦化鳥,與夫偕去。
也有用”杜鵑啼血”來比喻忠貞的,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南宋愛國詩人文天祥的那首《金陵驛》了。
草合離宮轉夕暉,孤云飄泊復何依! 山河風景元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寫這首詩時,南宋政權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今南京)亦被元軍攻破四年之多。詩人戰敗不幸被俘,在被送往大都(今北京)的途中經過金陵,撫今思昨,觸景生情,留下了這首沉郁蒼涼寄托亡國之恨的著名詩篇。尤其是詩中的那句“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不知感動和激勵了多少代的仁人志士。在詩人看來,盡管當時整個金陵城都籠罩在悲涼的氛圍中,我也不愿離她而去,因為那是我的母親,我的摯愛。但元軍不讓我在此久留,肉體留不下,就讓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懷鄉不已的杜鵑鳥歸來伴陪您吧。本聯與詩人《過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謂是異曲同工,旗幟鮮明地表達出詩人誓死如歸、以死報國的堅強決心。
但這個忠貞是對國家的忠貞。
當然,因為杜鵑,一詞指二物,一為烏,一為花,而當花時有人因取當其為烏時寓意為忠貞,而對花諧指為愛情忠貞之表。
非要硬湊只能自己寫了。
往昔相悅杜鵑徑,扶華艷紅情盡傾,莫奈滄海桑田異,獨留杜鵑泣血鳴。
2. 很多古文里提到杜鵑.到底意義是什么呢
相傳,古代有一位蜀國的皇帝杜宇,很愛他的百姓。
死后,他的靈魂變為一只杜鵑鳥。每年春季,杜鵑鳥飛來喚醒老百姓“快快布谷! 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滴滴鮮血灑在地上,染紅了漫山的杜鵑花。
確實,杜鵑花十分美麗。管狀的花,有深紅、淡紅、玫瑰、紫、白等多種色彩 。
當春季杜鵑花開放時 ,滿山鮮艷,像彩霞繞林,被人們譽為“花中西施”。五彩繽紛的杜鵑花,喚起了人們對生活熱烈美好的感情,它也象征著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這就是我國人民熱愛杜鵑的真諦。杜鵑的傳說 《中國古代著名神話鑒賞》之十三 遠古時代的蜀國,第一個稱王的,是蠶叢。
他曾經教導當地百姓如何養蠶。在蠶叢的帶動下,四川的養蠶業逐漸發達起來。
蜀字的本義,就是蠶的意思。蠶叢這一族人,眼睛生得很特別,是向上直豎的。
他死后,用石棺埋藏,百姓也都仿效他的做法。后人稱這種用石棺埋藏的墳,叫叢目人家。
蠶叢死了以后,由柏灌當王,然后由魚鳧當王。在魚鳧領導下,蜀國百姓的生活不斷得到改善。
魚鳧后來打獵時得道成仙。關于古代蜀國,人們所知道的,基本上就是這些了。
時間不知不覺地流逝。不知過了多少年,忽然有一個青年男子,叫杜宇的,從天上降了下來,成了蜀國的國王,號望帝。
望帝當國王的時候,很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教導老百姓怎樣種植莊稼,叮囑人民要遵循農時,搞好生產。他熱愛百姓,因此百姓對他十分擁護。
那時蜀國經常鬧水災。望帝也想盡各種方法來治理水災,但始終不能從根本上根除水患。
有一年,忽然從河里逆流漂來一具男尸。人們見了感到十分驚奇。
因為河流上的東西總是順流而下,怎么這個尸體卻是順流而上?好事者便把這個尸體打撈上來。更令人吃驚的是,尸體剛一打撈上來,便復活了,開口講話,稱自己是楚國人,名叫,因失足落水,從家鄉一直漂到這里。
這個消息讓望帝知道后,望帝便叫人把他叫來想見。兩人一見面,便一見如故,談得十分投機,大有相見恨晚之感覺。
望帝覺得鱉靈是個難得的人材,便任命他為蜀國的宰相。 鱉靈到來不久,一場大洪水爆發了。
這場洪水之大,和當年堯時候的洪水幾乎不相上下。老百姓深受其害,死的死,逃的逃,國家陷入一片混亂。
蜀國人口銳減了百分之六七十。鱉靈受望帝的委任,擔任治理洪水的任務。
在治水上,鱉靈顯示出過人的才干。他帶領民眾治理洪水,打通了巫山,使水流從蜀國流到長江。
這樣,使水患得到解除,蜀國人民又可以安居樂業了。鱉靈在治水上立下了汗馬功勞,杜宇十分感謝,便自愿把王位禪讓給鱉靈,鱉靈受了禪讓,號稱開明帝,又叫叢帝。
望帝死后,靈魂化成杜鵑。他生前愛護人民,死了仍然惦念百姓的生活,每到清明、谷雨、立夏、小滿,就飛到田間一聲聲地鳴叫。
人們聽見這種聲音,都說:這是我們的望帝杜宇啊!于是相互提醒:是時候了,快播種吧。或者說:是時候了,快插秧吧。
人們因此又把杜鵑叫做知更鳥、催工鳥。 杜宇傳帝位給鱉靈,鱉靈把帝位傳給自己的子孫。
后來,他們又把首都遷移到成都。當時強大的秦國,常想吞滅蜀國。
但是蜀國地勢險要,蜀話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軍隊不容易通行,硬攻顯然不是辦法。三國演義中,鄧艾軍隊進攻蜀國,也是用偷襲才得手的。
狡猾的秦惠王便想出一條妙計:叫人作了五頭石牛,每天在石牛 *** 后面擺上一堆金子,謊稱石牛是金牛,每天能拉一堆金子。貪婪的蜀王聽到這個消息,想要得到這些所謂的金牛,便托人向秦王索求,秦王馬上答應了。
但是石牛很重,怎么搬取?當時蜀國有五個大力士,力大無比,叫五丁力士。蜀王就叫他們去鑿山開路,把金牛拉回來。
五丁力士好不容易開出一條金牛路,拉回這些所謂的金牛,回到成都,才發現他們不過是石牛,方知上當受騙。蜀王后來托人狠狠地罵了秦國國君言而無信,并把這些石牛運回秦國。
秦王說聽講金牛道已打通,十分高興。但十分覬諱五丁力士,因為其力無窮,不敢馬上進攻。
于是又生出一計,托人向蜀王講:金牛是沒有,但是我們有五個天仙似的小姑娘,比金子還珍貴,如果蜀國國王要的話,愿意無私奉獻。秦王的本意,想用美女計,來迷惑蜀國國王。
美女計,比三十六計還靈,英雄難過美人關。蜀王本是好色之徒,聽了以 后,欣喜若狂。
再次叫五大力士到秦國去一趟,要他們把五位美女及早接回來。五丁力士帶著五位美女回家路上,經過梓潼這個地方,忽然看到一條大蛇正向一座山洞鉆去。
五丁力士中的一位,趕緊跑過去抓住它的尾巴,一個勁地往外拉,企圖把蛇殺死,為民除害。但蛇很大,一個人拖不動,于是五個兄弟一起過來。
這時蛇頭已進入洞內,蛇尾巴正在洞口。他們幾人聯合用手技去拖蛇的尾巴。
過了一段時間。巨蛇才一點點地從山洞里拖了出來,弟兄們十分高興。
忽然妖風作怪,只聽到一聲巨響,地動山搖,大山崩塌下來,耍那間五個壯士和五個美女都被壓死了,化為血泥,一座大山化為五座峰嶺!蜀國國王聽了這個消息,悲痛欲絕。他是做夢也想得到這五位美女,供他尋歡作樂啊。
他親自登臨這五座山,進行厚顏 *** 的悼念,并且命名這五座山為五婦 ,至于死了五位壯士,卻。
3. 對杜鵑花的古詩詞
【唐】李白 唐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唐】李白 凈興寺杜鵑花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
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唐】曹松 寒食日題杜鵑花一朵又一朵,并開寒食時。
誰家不禁火,總在此花枝。【唐】成彥雄 杜鵑花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唐】韓偓 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
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唐】李群玉:嘆靈鷲寺山榴水蝶巖蜂俱不知,露紅凝艷數千枝。
山深春晚無人賞,即是杜鵑催落時。【唐】李紳 新樓詩杜鵑如火千房拆,丹檻低看晚景中。
繁艷向人啼宿露,落英飄砌怨春風。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誰將老子同。
惟有此花隨越鳥,一聲啼處滿山紅。【唐】白居易 山枇杷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
火樹風來翻絳焰, 瓊枝日出曬紅紗。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
【唐】白居易 山石榴花十二韻曄曄復煌煌,花中無比方。艷夭宜小院,條短稱低廊。
本是山頭物,今為砌下芳。千叢相向背,萬朵互低昂。
照灼連朱檻,玲瓏映粉墻。風來添意態,日出助晶光。
漸綻胭脂萼,猶含琴軫房。離披亂剪彩,斑駁未勻妝。
絳焰燈千炷,紅裙妓一行。此時逢國色,何處覓天香。
恐合栽金闕,思將獻玉皇。好差青鳥使,封作百花王。
【唐】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閑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唐】白居易 戲河山石榴小樹山榴近砌栽,半含紅萼帶花來。
爭知司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開。【唐】白居易喜山石榴花開,去年自廬山移來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春時樹。
己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赤玉何人少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褲。
但知爛漫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唐】白居易 詠杜鵑玉泉南澗花奇怪,不似花叢似火堆。
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無故為誰開。寧辭辛苦行三里,更與留連飲兩杯。
猶有一般辜負事,不將歌舞管弦來。【唐】白居易 詠杜鵑嘩嘩夏煌煌,花中無此芳。
艷秋宜小院,條短稱低廊。本是山頭物,今為砌下芳。
千叢相面背,萬朵百低昂。煦灼連朱檻,玲瓏映粉墻。
【唐】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斫得廳前栽。
爛熳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麴塵。
淚痕浥損燕支臉,剪刀裁破紅綃巾。謫仙初墮愁在世,姹女新嫁嬌泥春。
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
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
題詩報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
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唐】李咸用:同友生題僧院杜鵑花若比眾芳應有在,難同上品是中春。
牡丹為性疏南國,朱槿操心不滿旬。留得卻緣真達者,見來寧作獨醒人。
鶴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條出四鄰。【唐】吳融:送杜鵑花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
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唐】施肩吾 杜鵑花詞杜鵑花時夭艷然,所恨帝城人不識。
丁寧莫遣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唐】楊行敏 失題杜鵑花里杜鵑啼,淺紫深紅更傍溪。
遲日霽光搜客思,曉來山路恨如迷。【唐】薛能 惜春花開亦花落,時節暗中遷。
無計延春日,可能留少年。小叢初散蝶,高柳即聞蟬。
繁艷歸何處,滿山啼杜鵑。【唐】雍陶 聞杜鵑碧竿微露月玲瓏,謝豹傷心獨叫風。
高處已應聞滴血,山榴一夜幾枝紅。【宋】楊巽齋 杜鵑花鮮紅滴滴映霞明,盡是冤禽血染成。
羈客有家歸未得,對花無語兩含情。【宋】真山民 杜鵑花愁鎖巴云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在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恨,長掛行人望眼中。【宋】楊萬里 明發西館,晨炊藹岡(選一)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
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宋】高觀國 浪淘沙·杜鵑花啼魄一天涯,怨入芳華。
可憐霧血染煙霞。記得西風秋露冷,曾浼司花。
明月滿窗紗,倦客思家。故宮春事與愁賒。
冉冉斷魂招不得,翠冷紅斜。【宋】趙師俠 醉桃源杜鵑花發映山紅,韶光覺正濃。
【宋】陳人杰 沁園春為問杜鵑,抵死催歸,汝胡不歸?似遼東白鶴,尚尋華表;海中玄鳥,猶記烏衣。吳蜀非遙,羽毛自好,合趁東風飛向西。
何為者,卻身羈荒樹,血灑芳枝?興亡常事休悲,算人世榮華都幾時?看錦江好在,臥龍已矣;玉山無羔,躍馬何之?不解自寬,徒然相勸,我輩行藏君豈知?閩山路,待封侯事了,歸去非遲。【元】姬翼:滿江紅慢百煉千磨,成底事、襟懷冰雪。
向積塵堆里灑落,要明心月。根本泉源空到底,波瀾枝葉休分別。
遍世間、誰不是行人,何須說。丹宜秘,囊宜結。
居無室,行無轍。更莫思人我,是非優劣。
鸚鵡雕籠因解語,杜鵑枝上空流血。對利名、車馬軟。
4. 對杜鵑花的古詩詞
【唐】李白 唐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唐】李白 凈興寺杜鵑花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
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唐】曹松 寒食日題杜鵑花一朵又一朵,并開寒食時。
誰家不禁火,總在此花枝。【唐】成彥雄 杜鵑花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
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一聲寒食夜,數朵野僧家。
謝豹出不出,日遲遲又斜。【唐】韓偓 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
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唐】李群玉:嘆靈鷲寺山榴水蝶巖蜂俱不知,露紅凝艷數千枝。
山深春晚無人賞,即是杜鵑催落時。【唐】李紳 新樓詩杜鵑如火千房拆,丹檻低看晚景中。
繁艷向人啼宿露,落英飄砌怨春風。早梅昔待佳人折,好月誰將老子同。
惟有此花隨越鳥,一聲啼處滿山紅。【唐】白居易 山枇杷深山老去惜年華,況對東溪野枇杷。
火樹風來翻絳焰, 瓊枝日出曬紅紗。回看桃李都無色,映得芙蓉不是花爭奈結根深石底,無因移得到人家。
【唐】白居易 山石榴花十二韻曄曄復煌煌,花中無比方。艷夭宜小院,條短稱低廊。
本是山頭物,今為砌下芳。千叢相向背,萬朵互低昂。
照灼連朱檻,玲瓏映粉墻。風來添意態,日出助晶光。
漸綻胭脂萼,猶含琴軫房。離披亂剪彩,斑駁未勻妝。
絳焰燈千炷,紅裙妓一行。此時逢國色,何處覓天香。
恐合栽金闕,思將獻玉皇。好差青鳥使,封作百花王。
【唐】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閑折二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唐】白居易 戲河山石榴小樹山榴近砌栽,半含紅萼帶花來。
爭知司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開。【唐】白居易喜山石榴花開,去年自廬山移來忠州州里今日花,廬山山頭春時樹。
己憐根損斬新栽,還喜花開依舊數。赤玉何人少琴軫,紅纈誰家合羅褲。
但知爛漫恣情開,莫怕南賓桃李妒。【唐】白居易 詠杜鵑玉泉南澗花奇怪,不似花叢似火堆。
今日多情唯我到,每年無故為誰開。寧辭辛苦行三里,更與留連飲兩杯。
猶有一般辜負事,不將歌舞管弦來。【唐】白居易 詠杜鵑嘩嘩夏煌煌,花中無此芳。
艷秋宜小院,條短稱低廊。本是山頭物,今為砌下芳。
千叢相面背,萬朵百低昂。煦灼連朱檻,玲瓏映粉墻。
【唐】白居易 山石榴,寄元九山石榴,一名山躑躅,一名杜鵑花。杜鵑啼時花撲撲。
九江三月杜鵑來,一聲催得一枝開。江城上佐閑無事,山下斫得廳前栽。
爛熳一欄十八樹,根株有數花無數。千房萬葉一時新,嫩紫殷紅鮮麴塵。
淚痕浥損燕支臉,剪刀裁破紅綃巾。謫仙初墮愁在世,姹女新嫁嬌泥春。
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人。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
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奇芳絕艷別者誰?通州遷客元拾遺。
拾遺初貶江陵去,去時正值青春暮。商山秦嶺愁殺君,山石榴花紅夾路。
題詩報我何所云?苦云色似石榴裙。當時叢畔唯思我,今日欄前只憶君。
憶君不見坐銷落,日西風起紅紛紛。【唐】李咸用:同友生題僧院杜鵑花若比眾芳應有在,難同上品是中春。
牡丹為性疏南國,朱槿操心不滿旬。留得卻緣真達者,見來寧作獨醒人。
鶴林太盛今空地,莫放枝條出四鄰。【唐】吳融:送杜鵑花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
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唐】施肩吾 杜鵑花詞杜鵑花時夭艷然,所恨帝城人不識。
丁寧莫遣春風吹,留與佳人比顏色。【唐】楊行敏 失題杜鵑花里杜鵑啼,淺紫深紅更傍溪。
遲日霽光搜客思,曉來山路恨如迷。【唐】薛能 惜春花開亦花落,時節暗中遷。
無計延春日,可能留少年。小叢初散蝶,高柳即聞蟬。
繁艷歸何處,滿山啼杜鵑。【唐】雍陶 聞杜鵑碧竿微露月玲瓏,謝豹傷心獨叫風。
高處已應聞滴血,山榴一夜幾枝紅。【宋】楊巽齋 杜鵑花鮮紅滴滴映霞明,盡是冤禽血染成。
羈客有家歸未得,對花無語兩含情。【宋】真山民 杜鵑花愁鎖巴云往事空,只將遺恨寄芳叢。
歸心千在終難白,啼血萬山都是紅。枝帶翠煙深夜月,魂飛錦水舊東風。
至今染出懷鄉恨,長掛行人望眼中。【宋】楊萬里 明發西館,晨炊藹岡(選一)何須名苑看春風,一路山花不負儂。
日日錦江呈錦樣,清溪倒照映山紅。【宋】高觀國 浪淘沙·杜鵑花啼魄一天涯,怨入芳華。
可憐霧血染煙霞。記得西風秋露冷,曾浼司花。
明月滿窗紗,倦客思家。故宮春事與愁賒。
冉冉斷魂招不得,翠冷紅斜。【宋】趙師俠 醉桃源杜鵑花發映山紅,韶光覺正濃。
【宋】陳人杰 沁園春為問杜鵑,抵死催歸,汝胡不歸?似遼東白鶴,尚尋華表;海中玄鳥,猶記烏衣。吳蜀非遙,羽毛自好,合趁東風飛向西。
何為者,卻身羈荒樹,血灑芳枝?興亡常事休悲,算人世榮華都幾時?看錦江好在,臥龍已矣;玉山無羔,躍馬何之?不解自寬,徒然相勸,我輩行藏君豈知?閩山路,待封侯事了,歸去非遲。【元】姬翼:滿江紅慢百煉千磨,成底事、襟懷冰雪。
向積塵堆里灑落,要明心月。根本泉源空到底,波瀾枝葉休分別。
遍世間、誰不是行人,何須說。丹宜秘,囊宜結。
居無室,行無轍。更莫思人我,是非優劣。
鸚鵡雕籠因解語,杜鵑枝上空流血。對利名、車馬軟。
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園紅艷艷的杜鵑花,像是因醉酒而臥在山坡上的嫵媚姣好的醉美人,那從地面連到枝端的花朵兒仿佛是簇擁著大紅色羅紗裁成的繡帔。
出自唐代詩人韓偓的《凈興寺杜鵑一枝繁艷無比》。
原文:一園紅艷醉坡陀,自地連梢簇蒨羅。蜀魄未歸長滴血,只應偏滴此叢多。
譯文:一整園紅色的杜鵑花開放,它的鮮艷色彩不禁讓人沉醉。在枝頂幾朵杜鵑花自底部相連,如同聚成一團紅色綢紗。蜀國望帝的魂魄一直未歸,在這園中哭泣落下血淚才染紅出這一片杜鵑花。為何這枝頭的一叢花紅的更深,只該是望答帝在此泣下的血淚偏多了幾滴吧。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韓偓(844年-923年),字致光,號致堯,小字冬郎,號玉山樵人,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晚唐大臣、詩人,翰林學士韓儀之弟,“南安四賢”之一。
聰敏好學,十歲能詩,得到姨父李商隱贊譽。唐昭宗龍紀元年(889年),進士及第,出佐河中節度使幕府。入為左拾遺,轉諫議大夫,遷度支副使。光化三年(900年),從平左軍中尉劉季述政變,迎接唐昭宗復位,授中書舍人,深得器重。
黃巢進入長安,隨駕進入鳳翔,授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拒絕草詔起復前任宰相韋貽范。不肯依附于梁王朱全忠,貶為鄧州司馬。唐昭宗遇弒后,依附于威武軍節度使王審知,寓居九日山延福寺。信仰道教,擅寫宮詞,多寫艷情,詞藻華麗,人稱“香奩體”。
后梁龍德三年(923年),病逝于南安縣龍興寺,安葬于葵山。著有《玉山樵人集》。
蒨羅是什么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羅是什么果實、蒨羅是什么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