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京口在哪里,宋朝的京城在哪里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宋朝的京口在哪里,以及宋朝的京城在哪里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北宋王安石寫有泊船瓜洲詩中京口是現在哪座城市的古稱
今之鎮江,古稱京口。
其名始于三國孫吳時,本為東吳都城,稱京城。后東吳遷都,將此地改稱京口。
瓜洲則在今揚州市,為古代大運河重要碼頭。
北宋詩人王安石寫有泊船瓜洲一詩詩中京口是現在的
江蘇鎮江的古稱。三國時孫權于公元208年在京峴山東筑城,其城憑山臨江,故習稱京口。東晉末,孫恩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曾與劉裕大戰于此。
京口在哪里
京口在江蘇省鎮江市。
民國時期鎮江市曾經是江蘇省的省會城市,如今它也是處于長江三角洲中非常重要的港口,并且交通發達,境內有京滬鐵路、滬寧高鐵、312國道等可前往全國各大城市的路。
東漢建安中,孫權治此,稱為京城;及遷建業,改名京口。東吳建國,隸典農校尉。西晉屬揚州毗陵郡。東晉南渡,曾為僑徐州及僑東海等郡治所。
義熙六年,收復徐州舊地;宋永初二年,改僑徐州為南徐州,僑東海郡為南東海郡,仍為治所。劉裕發跡于此,宋時稱為北京。
自然地理:
京口區,位于東經119°28′,北緯32°13′。東近京峴山,南依南郊諸山,西望五洲山,北臨長江。京杭大運河穿越城區腹部,面積124.69平方公里?[32]??。東接鎮江新區,南和丹徒區為鄰,西與潤州區隔古運河相望,北接揚州市邗江區。
京口區處寧鎮山脈東段,屬寧鎮揚丘陵地區和長江沖擊平原區,地勢為東南高、西北低、中間及沿江地帶地勢平坦、崗坡丘陵穿插其間。除新民洲為主江中沙洲外,其他基本上形成丘陵崗坡地為主的地形特征沿江低地近代由長江泥沙淤積而成。
京口是現在的哪個城市
京口是現在的江蘇省鎮江。
鎮江,古稱京口、潤州、南徐,是江蘇省轄地級市,長江三角洲中心區27城之一,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長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風景旅游城市。截至2018年,全市下轄3個區、代管3個縣級市。
鎮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在春秋時稱為“朱方”,戰國時改稱“谷陽”,秦朝時稱“丹徒”,三國時為“京口”,南朝宋在京口設“南徐州”,隋統一后改置“潤州”,鎮江之名自北宋至今,民國時期為江蘇省省會。
位置境域
鎮江市地處江蘇省西南部,長江下游南岸,位于北緯31°37′-32°19′、東經118°58′-119°58′之間。東西最大直線距離95.5千米,南北最大直線距離76.9千米。東南接常州市,西鄰南京市,北與揚州市、泰州市隔江相望。
全市土地總面積3840平方千米,占全省3.7%。其中,市區1082平方千米,丹陽市1047平方千米,句容市1387平方千米,揚中市331平方千米。
以上參考百度百科-鎮江
京口瓜洲一水間的京口是哪里?
京口瓜洲一水間的京口是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
出處《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全文: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鐘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暖和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
擴展資料:
“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而這正是本詩的主旨。鑒于第一次罷相前夕朝廷上政治斗爭的尖銳復雜,對于這次重新入相,他不能不產生重里的顧慮。變法圖強,遐希稷契是他的政治理想。
退居林下,吟詠情性,是他的生活理想。由于變法遇到強大阻力,他本人也受到反對派的猛烈攻擊,秀麗的鐘山、恬靜的山林,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這句暗暗融入了前人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希望早日辭官歸家的心愿。這種心愿,至結句始明白揭出。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從時間上說,已是夜晚。詩人回望既久,不覺紅日西沉,皓月初上。隔岸的景物雖然消失在朦朧的月色之中,而對鐘山的依戀卻愈益加深。他相信自己投老山林,終將有日,故結尾以設問句式表達了這一想法。
北宋詩人王安石寫的京口是現在哪個城市
北宋詩人王安石寫的京口是現在的鎮江。《泊船瓜洲》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首句通過寫京口和瓜洲距離之短及船行之快,流露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第二句寫詩人回望居住地鐘山,產生依依不舍之情;第三句描寫了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最后以疑問語氣結尾,再一次強調了對故鄉的思念。全詩不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而且在敘事上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