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紹曇是誰,釋紹曇怎么讀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釋紹曇是誰,以及釋紹曇怎么讀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這首詩是誰寫的?
《春歌》是以江南民謠為基調創作的一首佛教音樂,由宋代無門慧開禪師作詞,著名作曲家何訓田、江南民謠作曲,發行于2002年10月。
這首音樂出自何訓田《波羅密多》專輯中的《春歌》,歌詞源自南宋禪宗黃龍慧開禪師的一首詩偈,立意新穎,耐人尋味,歌曲則借鑒了江南民謠的曲調。
擴展資料:
這首歌的創作背景是為了紀念雷鋒塔的重建。雷峰塔于2002年10月重建竣工,在慶祝雷峰塔落成的音樂大典上,何訓田首次攜800多人合唱了這首《春歌》。
歌曲自始至終反復吟唱這四句禪宗詩句。歌聲由遠及近,初始輕盈飄渺,而后蕩氣回腸。曲調無一點變化,卻讓人跟著緩慢的鼓樂與歌聲進入到另一種境界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春歌
請你找一找像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樣的名言,并說說他是誰寫的?
頌古五十五首其一
[作者]
釋紹曇?(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的作者是誰?全詩是?如何解釋?有圖嗎?
作者是宋朝的釋紹曇。
詩題為《頌平常心是道》,詩云: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該作錄入其評釋古代禪門公案的《無門關》一書,由此作該禪詩以表達他對“平常心是道”這句禪語的理解。此詩朗朗上口,最為佛門弟子所愛頌。
一年四季,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的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如果能沒有閑事煩心,沒有憂思悲恐驚纏繞心田,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將是人間最好的時節。述說了內心想望的自由心靈,同時扣合了心經所傳達的“觀自在”。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這首古詩的作者是誰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為宋朝無門慧開禪師所作,錄入其評釋古代禪門公案的《無門關》一書。
此詩瑯瑯上口,最為佛門弟子所愛頌。
無門慧開禪師,杭州錢塘人,俗姓梁,生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卒于南宋理宗景定元年(西元一一八三至一二六零年),世壽七十八歲。
慧開禪師因為苦參"無"字話頭而開悟,因此特別著重"無"字法門,他將歷代禪宗重要的公案斟選匯編,選擇其中的四十八期,纂集成為"無門關"一書,并自作序文道:"大道無門,千差有路;透得此關,乾坤獨步。"并且把趙州禪師"狗子無佛性"的公案列為第一則,深得六祖慧能大師"無念、無相、無性"的思想要旨。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一年四季,每個季節都有每個季節的美,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如果能沒有閑事煩心,沒有憂思悲恐驚纏繞心田,那么每年每季每天都將是人間最好的時節。
無門慧開禪師偈語
《無門關》禪偈一首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善似青松惡似花,看看眼前不如它
有朝一日遭霜打,只見青松不見花
面上無嗔是供養,口里無嗔出妙香
心中無嗔無價寶,不斷不滅是真常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佛在世時我沉淪,佛滅度后我出生
懺悔此生多業障,不見如來金色身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心底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千錘百煉出深山,烈火梵燒莫等閑
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青白在人間
三十三天天外天,九霄云外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
宋代無門慧開禪師《無門關》書中的一首詩偈。無門寫這首詩偈,述的是趙州從稔請教師父南泉普愿禪師的一則公案。南泉禪師和趙洲禪師從答問間迸現了禪的根本智慧。
趙洲問:“如何是道?”
南泉答:“平常心是道。”
趙洲再問:“還可趣向否(可以再描述一下嗎)?”
南泉答:“擬向即乖(一描述就違離真正的道了)。”
越洲追問:“不擬爭知是道(不描述怎么知道什么是道)?”
南泉說:“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蒙昧無知)。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天空)廓然洞豁(遼闊開朗),豈可強是非邪(哪里可以硬是分別這是道、那不是道)?”
趙洲禪師就此頓悟。無門禪師在敘述完這段公案后因此寫下此偈,來贊頌這段公案。
佛法的第一義是不可說的,因為這是內證的體驗,語言文字只能傳達一部分的真實,而無法展露全貌,為免誤導,所以禪師對終極智慧采“開口即錯,擬向即乖”的審慎態度,不留給修行人幻想臆測的線索,要他們自己向內體證。然而,這不可說的第一義,其實就在搬柴運水、喝茶吃粥的平常心里。
無門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有人一定會想:這我早知道了,說它作什么?但是,知道后曾在當下體會它的美感、領略它的滋味嗎?或者是夏天時渴望冬日的白雪,冬天時又向往夏日的麗日?為什么我們不能在擁有時就欣賞當下的美好,而在事后懷念甚至追悔呢?因為我們老是有“閑事掛心頭”。 吃飯的時候惦念書沒讀完,所以吃不到十分滋味;讀書的時候想著上一餐的剩菜和下一餐的食譜,所以讀不到一心不亂的程度。我們老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做這想那,不能如如實實活在當下。
想起與無門同時代的東坡,在千年前的秋夜里,與友人乘一夜扁舟,玩賞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人如蜉蝣,滄海一粟,我們都是那么的渺小和寂寞,況且寄存于人世的時間也如此短暫。那又何苦為著那些身外的事物而煩惱,不快。而四季的流轉就在我們呼吸的每個瞬間,春花秋月,夏風冬雪,就在觸手可及的地方。東坡是深喑此味的。而趙州后來也是參透了此理的,別人問他如何修行,他答:“洗缽去。”禪宗的可愛就在這里。那么多的當頭棒喝,看似全不相干,卻能讓人頓悟。
關于釋紹曇是誰和釋紹曇怎么讀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