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圯橋在哪里,下邳村在哪
大家好,關(guān)于下邳圯橋在哪里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guān)于下邳村在哪的相關(guān)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李白《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原文及翻譯賞析
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原文:
子房未虎嘯,破產(chǎn)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報韓雖不成,天地皆振動。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
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翻譯及注釋
翻譯 張良少年未能得志如虎嘯時,為求刺客而不顧破產(chǎn)敗家。從滄海公那里得到一名壯士,用金椎狙擊秦始皇在博浪沙。這次刺秦報仇行動雖未成功,而其名聲卻因此震動天下。其逃匿追捕曾經(jīng)過下邳,怎能說他在智勇雙全上稍差?今天我懷古來到圯橋上,更加欽羨張良的雄姿英發(fā)。圯橋下只有碧綠的流水,而不知道黃石公如今在哪?我站在橋上嘆息張良逝去,徐泗兩州從此便變得蕭條空乏。
注釋 1下邳:古縣名,在今江蘇省睢寧縣西北邳州界。圯橋:古橋名,遺址在今睢寧縣北古下邳城東南小沂水上。張子房:即張良,字子房,是輔佐劉邦打天下的重要謀臣,在幫助劉邦建立漢朝后,被封為留侯。2虎嘯:喻英雄得志。3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陽縣東南。4黃石公:秦時隱士。相傳張良刺秦始皇不中,逃匿下邳圯上遇老人,授以《太公兵法》,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后十三年,張良從漢高祖過濟北,果見谷城山下黃石,取而祠之,世稱此圯上老人為黃石公。5徐泗:徐州與泗州。
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賞析
此詩起句「虎嘯」二字,即指張良跟隨漢高祖以后,其叱吒風云的業(yè)績。但詩卻用「未」字一筆撇開,只從張良發(fā)跡前寫起。張良的祖父和父親曾相繼為韓國宰相,秦滅韓后,立志報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皇」(《史記·留侯世家》)。「破產(chǎn)不為家」五字,點出了張良素來就是一個豪俠仗義、不同尋常的人物。后兩句寫其椎擊秦始皇的壯舉。據(jù)《史記》記載,張良后來「東見滄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詩人把這一小節(jié)熔鑄成十個字:「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以上四句直敘之后,第五句一折,「報韓雖不成」,惋惜力士椎擊秦始皇時誤中副車。秦皇帝為之寒栗,趕緊「大索天下」,而張良的英雄膽略,遂使「天地皆振動」。七、八兩句「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寫張良「更姓名潛匿下邳」,而把圯橋進履,受黃石公書一段略去不寫,只用一個「智」字暗點,暗度到三句以后的「曾無黃石公」。「豈曰非智勇?」不以陳述句法正敘,而改用反問之筆,使文氣跌宕,不致于平鋪直敘。后人評此詩,說它句句有飛騰之勢,說得未免抽像,其實所謂「飛騰之勢」,就是第五句的「雖」字一折和第八句的「豈」字一宕所構(gòu)成。
以上八句夾敘夾議,全都針對張良,李白本人還沒有插身其中。九、十兩句「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這才通過長存的圯橋古跡,把今人、古人結(jié)合起來了。詩人「懷古欽英風」,其著眼點還是在現(xiàn)實:「唯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這兩句,句法有似五律中的流水對。上句切合圯橋,橋下流水,清澈碧綠,一如張良當時。歲月無常,回黃轉(zhuǎn)綠,大有孔子在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慨。下句應該說是不見張良了,可是偏偏越過張良,而說不見張良的恩師黃石公。詩人的用意是:他所生活的時代未嘗沒有如張良一般具有英風的人,只是沒有像黃石公那樣的人,加以識拔,傳以太公兵法,造就「為王者師」的人才罷了。表面上是「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再也沒有這樣的人了;實際上,這里是以曲筆自抒抱負。《孟子·盡心下》說:「由孔子而來至于今,百有余歲,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遠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無有乎爾,則亦無有乎爾。」表面上孟子是喟嘆世無孔子,實質(zhì)上是隱隱地以孔子的繼承人自負。李白在這里用筆正和孟子有異曲同工之處:「誰說『蕭條徐泗空』,繼張良而起,當今之世,舍我其誰哉!」詩人在《扶風豪士歌》的結(jié)尾說:「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可以看作是這首詩末兩句的注腳。
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創(chuàng)作背景
楚漢相爭時,被譽為「興漢三杰」之一,能夠「運籌策于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的張良,是李白十分傾慕的大英雄。詩人訪尋英雄遺跡到河南道泗州,經(jīng)過下邳(在江蘇邳州睢寧一帶)圯橋時,在傳說張良遇到老師黃石公的地方久久徘徊,寫下了《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這篇懷古感慨之辭。 詩詞作品: 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 詩詞作者:【 唐代 】 李白 詩詞歸類: 【詠史懷古】、【寫人】
圯橋是什么意思
圯橋的解釋
指 秦 末 張良 與一老父相遇并受《太公兵法》之橋。事見《史記·留侯世家》。橋后毀廢,故址在今 江蘇省 邳縣 南。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沂水》:“一水逕城東,屈從縣南,亦注 泗 ,謂之 小沂水 。水上有橋, 徐泗 間以為圯,昔 張子房?遇 黃石公 於圯上,即此處也。”因稱此橋為 圯橋 。 北周 庾信 《周大將軍懷德公吳明徹墓志銘》:“ 圯橋 取履,早見兵書;竹林逢猿,徧知劒術(shù)。” 唐 楊炯 《右將軍魏哲神道碑》:“ 呂望 垂竿於 渭 涘,道峻匡 周 ; 張良 授策於 圯橋 ,功崇佐 漢 。” 唐 李白 《經(jīng)下邳圯橋懷張子房》詩:“我來 圯橋 上,懷古欽英風。唯見碧流水,曾無 黃石公 。” 明 李贄 《答袁石公》詩之五:“路逢進履者,定知過 圯橋 。”
詞語分解
圯的解釋?圯 í 橋。 筆畫數(shù):;?部首:土; 筆順編號:
橋的解釋?橋 (橋) á 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橋梁。橋墩。橋涵。橋頭堡。吊橋。棧橋。引橋。立交橋。 形狀如橋梁的:心臟搭橋手術(shù)。 古同“喬”,高。 古同“矯”,正,整。 姓。 筆畫數(shù):; 部首:木
圯橋啥意思
圯橋,坐落在落在有著近五千的歷史文化名城下邳(今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古邳鎮(zhèn)境內(nèi))。千百年來,圯橋?qū)覛医ǎ罱淮涡藿ㄊ?981年。
三國時期的下邳在何處?
下邳就是現(xiàn)在的邳州。隸屬于江蘇省徐州市。
古稱邳國、下邳、東徐州,位于蘇魯交界,東接新沂市,西連徐州市銅山區(qū)、賈汪區(qū),南界睢寧縣,北鄰山東省蘭陵縣。1992年撤縣建市。
邳州市位于江蘇省北部,徐州與連云港之間。東與新沂市為鄰,西與徐州市銅山區(qū)和賈汪區(qū)毗連,南接睢寧縣和宿遷市宿豫區(qū),北界山東省。
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7°35′50″-118°10′40″,北緯34°07′-34°40′48″。東西距離52公里,南北距離61公里。西北部和西南部山巒起伏,腹地河流如織。
邳州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根據(jù)地勢高低,全境地貌分為平原洼地、坡地、山地和水域四種類型。其中平原洼地為邳州地形主體,面積2088平方公里,占面積的51.7%市境界于黃淮之間。
擴展資料:
名勝古跡:
歷史上,下邳經(jīng)歷了楚漢相爭、三國角逐、宋金交兵以及現(xiàn)代史上的淮海戰(zhàn)役,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和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
邳州境內(nèi)有大墩子文化遺址、寨山摩崖石刻、劉林文化遺址、梁王城遺址、九女墩、尤村漢墓、奶奶廟、土山馬跡亭、關(guān)帝廟、岠山和二龍山古墓群以及淮海戰(zhàn)役碾莊戰(zhàn)斗烈士陵園、王杰烈士陵園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68處。
艾山洞石溝、大運河風光帶、黃墩湖游覽區(qū)、天下水杉第一路、銀杏森林公園、桃花島公園等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艾山洞石溝風景區(qū)九座峰次第相連,方圓20公里,最高峰海拔197米,山頂有鳳凰臺、碧霞臺、聚仙臺、白馬泉、黑風口、望母臺等遺址。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邳州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