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東瀑布飛懸如何,堂東有瀑布水懸翻譯和原文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堂東瀑布飛懸如何,以及堂東有瀑布水懸翻譯和原文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于寫瀑布的詩句有有哪些
寫瀑布的詩句如下:
1、飛簾如玉簾,直下數千尺。——趙孟頫《水簾泉詩》。
2、三千組練揮銀刀,四川崖壁齊動搖。——袁枚《到石梁觀瀑布》。
3、廬山東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李白《望廬山五老峰》。
4、斷山疑畫障,懸溜瀉鳴琴。——王勃《郊園即事》。
5、銀河飛落青松梢,素車白馬云中跑。——袁枚《到石梁觀瀑布》。
6、翠屏橫截萬里天,懸水落成千丈玉。——王季文《九華謠》。
7、似白虹飲澗,玉龍下山,晴雪飛灘。——喬吉《雙調水仙子·重觀瀑布》。
8、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馮云山《詠瀑布》。
9、一龍獨跨山之凹,高聳脊背橫伸腰。——袁枚《到石梁觀瀑布》。
10、飛流已出不肯下,一線中折分瀠洄。——蔣士銓《開先瀑布》。
11、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銀河轟萬古。——白玉蟾《三疊泉》。
廬山草堂記--白居易(國學治要五-古文治要卷二)
【原文】
匡廬[1]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鑪峰[2],峰北寺曰遺愛寺[3]。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4],太原人[5]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ㄧㄝˋ夜)寺[6],作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間兩柱,二室四牖(ㄧㄡˇ友),廣袤(ㄇㄠˋ冒)豐殺(ㄕㄞˋ曬)[7],一稱心力[8]。洞北戶,來陰風,防徂(ㄘㄨˊ除)暑也[9];敞南甍(ㄇㄥˊ盟),納陽日,虞祁寒也[10]。木斲(ㄓㄨㄛˊ濁)而已,不加丹[11];墻圬(ㄨ污)而已,不加白[12]。磩(ㄑㄧˋ企)階用石,冪窗用紙[13],竹簾紵(ㄓㄨˋ住)幃[14],率稱是焉[15]。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16],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兩三卷。
【注釋】
[1]匡廬:指江西的廬山,又叫匡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面。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于此,故稱。
[2]香鑪峰:因山的形狀像香爐而得名,在廬山的西北面。鑪:同「爐」。
[3]遺愛寺:即東林寺,東晉高僧慧遠所建,在香爐峰北麓。
[4]元和十一年:唐憲宗在位,公元816年,即作者貶為江州司馬的第二年。
[5]太原:太原府,治所在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晉源鎮)。
[6]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因:連詞,于是。面峰腋寺:面對著香爐峰,側靠著遺愛寺。腋:人體肩臂內面交接處,活用為動詞,夾在腋下,此指遺愛寺在草堂旁邊靠下的地方。
[7]廣袤:指面積,東西為廣,南北為袤。豐殺:即大小。豐:寬大。殺:狹小。
[8]一稱心力:完全與心意相合,與財力相稱。
[9]洞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洞:開。戶:單扇的門。陰風:涼爽的風。徂暑:盛暑。《詩·小雅·四月》:「四月維夏,六月徂暑。」
[10]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敞:高。甍:屋脊,屋棟。敞南甍:把屋脊南面蓋得高些。納陽日:讓陽光照射進來。虞:防備。祁寒:嚴寒。
[11]木斲而已,不加丹:斲:砍、削。丹:丹砂,引申為紅色。
[12]墻圬而矣,不加白:圬:本指涂抹墻壁的工具,此指涂泥。加白:用石灰白粉之類粉刷。
[13]磩:古通「砌」,堆迭。冪:覆蓋。
[14]紵幃:用麻布做帳子。紵:用麻織成的布。幃:帳子、帳幕。通「帷」。
[15]率稱是焉: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簡樸格局相稱。
[16]榻:狹長而低矮的坐臥用具。素屏:素絹做的屏風。
【原文】
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旁睨(ㄋㄧˋ匿)竹樹云石,自辰及酉[17],應接不暇[18]。俄而物誘氣隨[19],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ㄊㄚˋ踏)然[20],不知其然而然[21]。
自問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輪廣十丈[22];中有平臺,半乎地;臺南有方池,倍乎臺。環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23],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ㄐㄧㄚˊ夾)云[24],低枝拂潭,如幢豎,如蓋張,如龍蛇走[25]。松下多灌叢蘿蔦,葉蔓駢(ㄆㄧㄢˊ胼)織[26],承翳(ㄧˋ義)日月[27],光不到地,盛夏風氣如八、九月時。下鋪白石為出入道。堂北五步據層崖,積石嵌空垤(ㄉㄧㄝˊ碟)塊[28],雜木異草,蓋覆其上。綠陰蒙蒙,朱實離離[29],不識其名,四時一色。又有飛泉,植茗就以烹燀(ㄔㄢˇ產),好事者見,可以永日[30]。堂東有瀑布,水懸三尺,瀉階隅,落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佩琴筑(ㄓㄨˊ煮)聲[31]。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脈分線懸,自檐注砌,纍纍如貫珠[32],霏微如雨露,滴瀝飄灑,隨風遠去。其四旁耳目、杖屨可及者,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月[33],冬有鑪峰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覼(ㄌㄨㄛˊ羅)縷而言[35],故云甲廬山者。噫!凡人豐一屋,華一簀(ㄗㄜˊ責)[36],而起居其間,尚不免有驕穩之態;今我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類至[37],又安得不外適內和,體寧心恬哉!昔永、遠、宗、雷輩十八人[38]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載[39],我知其心以是哉!
【注釋】
[17]睨:斜視,此指隨意瀏覽。自辰及酉:從早到晚。辰:辰時,古人以十二地支計時,辰時為上午七點至九點。酉:酉時,指下午五點至七點。
[18]應接不暇:謂美景眾多,來不及欣賞。不暇:沒有時間,忙不過來。
[19]俄而物誘氣隨:俄而:頃刻,一會兒。物:景物。誘:引導。
[20]頹然嗒然:形容心曠神怡,物我兩忘。嗒然;形容身心俱遣、物我兩忘的神態。
[21]不知其然而然:不自覺地進入到「頹然而然」地狀態。然:指示代詞,這樣。
[22]輪廣:縱橫。南北叫輪,東西叫廣。
[23]大僅十人圍:僅:副詞,將近,差不多達到。十人圍:約相當于兩人合抱,形容粗大。圍:兩手拇指和食指合攏的長度。
[24]修柯戛云:修:長。柯:枝條。戛:擊。戛云:形容很高,似乎可接到云霄的樣子。
[25]如龍蛇走:形容古松的盤曲伸展。
[26]蘿蔦:藤蔓植物。蘿:女蘿,植物名。蔦:植物名,蔓生。蔓:植物細長而能攀繞他物的莖。駢織:互相糾結交織。
[27]承翳:互相承接遮蓋。翳:遮蔽。
[28]據:靠,憑借。層崖:山崖、山壁。嵌空:嵌在空凹處。垤塊:小土堆和土塊。
[29]蒙蒙:濃密的樣子。朱實:紅色的果實。離離:眾多的樣子。
[30]植茗:種茶樹。烹燀:燒火煮。永日:長日。
[31]階隅:臺階的角落。昏曉:從早到晚。練:白綢子。環佩:形容夜靜時的瀑布聲。筑:古代弦樂器,形狀似琴。
[32]右趾:右側山腳。脈分線懸:形容泉水流進竹管,像脈管一樣分出水流,細水從上流下,像細線一樣懸在空中。纍纍:接連不斷的樣子。貫珠:成串的珍珠。
[33]杖屨可及者:指拄著拐杖能夠到達的地方。屨:用麻葛做成的鞋子,引申為穿著鞋子。
[34]錦繡谷:廬山下的山谷。石門澗:廬山北面馬耳峰下的山澗,是游覽的勝地。虎溪:在廬山東林寺前。
[35]殫紀:詳盡記敘。覼縷:詳細而有條理地敘述。
[36]豐:高大。簀:竹席。
[37]物至致知:外界景物來到,啟迪人們的心智。這是說,草堂周圍的各種美景紛至沓來,激發人們的思想感情,語出《禮記·大學》:「致知在格物。」各以類至:就是說接觸什么景物就產生什么思想感情。
[38]永:東晉高僧慧永。遠:東晉高僧慧遠;宗:名儒宗炳;雷:名儒雷次宗。十八人:除上四人外,還有十個僧人及名儒四人,他們在東林寺結成白蓮社,研究佛學,號稱十八賢。
[39]千載:極言時間相距久遠。十八賢生活在東晉后期(五世紀初),距白居易寫文章約四百年。以是:因為這個。是:指廬山的美景。
【原文】
矧(ㄕㄣˇ審)[40]予自思:從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ㄎㄨㄟˋ愧)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41]。一旦蹇(ㄐㄧㄢˇ簡)剝,來佐江郡[42]。郡守以優容而撫我[43],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求焉!尚以冗(ㄖㄨㄥˇ茸)員所羈,馀累未盡,或往或來,未遑寧處[44]。待余異日弟妹婚嫁畢,司馬歲秩滿[45],出處行止,得以自遂[46],則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書,終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實聞此言[47]!
時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東西二林長老湊公、朗、滿、晦、堅等凡二十有二人[48],具齋施茶果以落之。因為《草堂記》。
【注釋】
[40]矧:連詞,況且。
[41]白屋;茅草蓋的房子,貧 *** 所住。朱門:紅漆大門,表示富貴人家。輒:總是,往往。簣土:一簣之土,形容土少。簣:盛土的竹器。
[42]蹇剝:命運不順當。蹇:難也。佐:輔助。江州司馬是有職無權的閑官。江郡: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德安、彭澤、湖口等縣。
[43]郡守:此指江州刺史,姓崔,名不詳。優容:寬厚。撫:安慰。
[44]冗員:沒有專職的散官。羈:束縛,牽制。累:牽累。未遑:沒有閑暇。
[45]歲秩:做官的任期。唐朝地方官一般是三年一任。
[46]出、行:指外出做官。處、止:指在家不仕。自遂:順遂自己的心愿。
[47]實:句中語氣詞,確實,一定。
[48]元集虛:河南人(今洛陽)人,曾任協律郎,博通經書。愛廬山之勝,隱居五老峰下,自稱山人,不復出仕。與白居易、柳宗元、韓愈相友善。張允中:范陽(今北京)人,事跡無考。張深之:南陽(今河南南陽)人,事跡無考。東西二林寺:東林寺,東晉慧遠建。西林寺:東晉慧永建。長老:德高望重的僧人。湊公:法號神湊。《白氏長慶集》卷二四《唐故江州興國寺律大德湊公塔碣銘序》中說「湊公姓成,京兆藍田人。」為東林寺僧人。滿:法號智滿;堅:法號智堅,這兩個人也是東林寺僧人。郎、晦二人事跡無考。具齋:準備了齋食。施:擺設。落之:草堂落成。
【注】《廬山草堂記》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在廬山上筑有“廬山草堂”所撰,被后世評為記述中國古代山水園林的名作。
今廬山白居易草堂在廬山花徑景區內,原白居易草堂在廬山南香鑪峰腳下,也就是在廬山的山南景區。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晚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另有廣大教化主的稱號。祖籍山西太原,胡族后裔[2][3], 生于河南新鄭,唐代文學家,文章精切,特別擅長寫詩,是中唐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作品平易近人,乃至于有「老嫗能解」的說法。早年倡導新樂府運動,是繼杜甫之后實際派文學的重要領袖人物之一。白居易與元稹齊名,號「元白」,兩人是文學革新運動的伙伴。晚年白居易又與劉禹錫唱和甚多,人稱為「白劉」。 白居易的作品,在作者在世時就已廣為流傳于社會各地各階層,乃至外國,如新羅、日本等地,產生很大的影響。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并序》、《秦中吟》、《新樂府》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白氏長慶集》
【譯文】
盧山的風景,秀麗至極,簡直是天下諸山的冠軍。山的北峰,叫做香鑪峰;香鑪峰的北面,有一座遺愛寺;就在香鑪峰與遺愛寺之間的風景帶更是漂亮得不得了,恐怕還遠超過盧山本身呢!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樂天一見就愛上他了,就像遠行的游子路過故鄉一樣,眷戀沉迷、依依不舍而不忍離去,于是就對著香鑪峰,傍著遺愛寺,蓋了一間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間屋子,兩根楹柱;兩個臥房,四扇窗子;坪數大小及設備的奢儉,都完全符合我原本的心愿與經濟能力。打開北向的小門,就吹來陣陣的涼風,可以避酷暑;敞開南邊的天窗,就照入溫暖的陽光,又可以防寒氣。所用的木頭啊,只是砍下來就用,絕不再漆紅;所筑的墻壁呀,抹平就好,也絕不再抹白。砌臺階,就用石頭;糊窗戶,也全用紙,竹子做的窗簾,紵麻做的門帳,設備大概就是這么樸素啦!屋子里設有木制椅榻四張,素色屏風兩座,還有古琴一張,和儒、釋、道各家書籍呀,隨意擺了幾本!
我已來到這里當主人翁,仰觀山色,俯聽泉聲,靠著、看著這里的竹啊!樹啊!云哪!石啊!看得簡直是目瞪口呆、應接不暇。看了一會兒,禁不住美景這般的誘惑,整個人的精神就隨之而潛移默化了,外在也安適,內心更和樂。只要住一宿,身體就十分安寧,住兩夜更感到心情恬適,住三個晚上以后,就完全忘記自我的存在,而跟萬物融合無間。也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反正就是會這樣就是了!
卻忍不住再問到底為什么?其實,我這座草堂啊:前面的平地約有十丈寬廣,中間又有平臺,面積約是平地的一半,平臺的南邊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積又是平臺的兩倍左右。池邊到處是山竹、野花,池里長滿了白蓮、白魚。再往南走,就到一個石澗,石澗兩旁古松、老杉交錯豎立著,樹的腰身幾乎都要十個人才抱得住,樹的高度不知幾百尺,修長的樹枝摩娑著白云,低垂的枝柯輕拂著潭水。像旌旗般地直立著,像雨傘般地張開著,也有的像龍蛇游走般地分布著;古松下多灌木叢,蔦羅枝葉蔓生,交錯遮蔭,使得日光月華都無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時的氣候,仍像八九月的秋涼時節。地下鋪著白石做為出入的通道。草堂北邊不遠的地方,傍靠著山壁,大小石塊嵌在土中,各種樹木、奇花異草覆蓋其上,綠色的枝葉繁密迷濛,紅色的果實多得分披四垂,也說不出他們的名字,而且四季都是這個樣子。又有天上飛落的泉水,就地種植的茶樹,可以直接用來煮水泡茶,若被愛好風雅之事的人看到,還可以用來快樂地渡過一整天呢!草堂東邊有一座瀑布,清水懸掛三尺高,瀉落在臺階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清晨或傍晚望過去,就像潔白的絲幔一樣,要是在夜間聽起來,就像珠玉琴箏的聲音。草堂的西邊,就在北崖邊山上,用剖開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這些竹管如血脈般地分布著、如絲線般地懸掛著,從屋檐灌注到水池里,一滴一滴連續不絕,就像連貫的珍珠,散出來的水氣就像雨露一般,滴瀝飄灑,隨風逝去;那附近拄著拐杖穿著鞋子,耳聽目視可以欣賞到的風景:春,有錦繡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門澗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鑪峰的白雪;不管是晴天的明亮、陰天的晦暗之景,或是晨昏的含蘊、吐露之姿,可以說是千變萬化,實在是無法全部記下、詳細描寫,所以我才說這里的景色是遠超過盧山本身啊!
唉!一般人只要裝潢了一個房間、擁有一張華麗的席子而生活在當中,就免不了有驕傲滿足的樣子。何況是我,已成了這些東西的主人,而每樣東西只要到我跟前,我就用我的知覺官能與他交感相發,他們又這樣 *** 樣樣地來感發我,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適、內在和樂,身體安寧,心情恬適呢?想當年東晉高僧慧永、慧遠、居士宗炳、雷次宗等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離開,雖然距離我現在已有千年之久,但是我可以體會到他們的心境就是為了這個和我同樣的理由啊!
更何況我從小到老,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還是朱色的大廈,只要住一天兩天,我總是要搬個幾畚箕的泥土來做個臺子,聚集一些卵石來筑座假山,再環繞個小小的水池,可見我對山水的癖好已經到了如此無可藥救的地步。
一旦被貶來輔佐九江郡守,那郡守又用寬厚的心態來對待我,廬山更以他靈秀的美景迎接我,這簡直是上天賜給了我最好的時機、大地送給我最好的空間,我終于能得到自己的最愛,還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過目前還有些小官俗事牽絆著,還有些家庭的拖累尚未解脫,而不能真正安處于此。等到有一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職期制屆滿了,一切的進退取舍舍,都由得我作主成全的時候,我一定會左手牽著老伴和孩子,右手抱著古琴與書本,終老在此,好成就我一輩子的心愿。我發誓,清泉哪!白石啊!你們都聽到了吧!
時間是在唐元和十二年三月二十七日,剛搬到這新居草堂,和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以及東林寺、西林寺的長老大德湊、朗、滿、慧、堅等二十二人一起準備了齋果茶點來為新居行落成典禮,于是寫下了這篇草堂記!
廬山草堂記原文及翻譯
廬山草堂記
唐代:白居易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洞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墻圬而已,不加白。砌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纻幃,率稱是焉。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兩三卷。
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云石,自辰至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問其故, 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輪廣十丈,中有平臺,半平地;臺南有方池,倍平臺。環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豎,如蓋張,如龍蛇走。松下多灌叢,蘿蔦葉蔓,駢織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風氣如八、九月時。下鋪白石,為出入道。堂北五步,據層崖積石,嵌空垤堄,雜木異草,蓋覆其上。綠陰蒙蒙,朱實離離,不識其名,四時一色。又有飛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見,可以銷永日。堂東有瀑布,水懸三尺,瀉階隅,落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佩琴筑聲。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脈分線懸,自檐注砌,累累如貫珠,霏微如雨露,滴瀝飄灑,隨風遠去。其四傍耳目杖屨可及者,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覶縷而言,故云甲廬山者。噫!凡人豐一屋,華一簀,而起居其間,尚不免有驕矜之態;今我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類至,又安得不外適內和,體寧心恬哉?昔永、遠、宗、雷輩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載,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從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覆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剝,來佐江郡,郡守以優容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員所羈,余累未盡,或往或來,未遑寧處。待予異日弟妹婚嫁畢,司馬歲秩滿,出處行止,得以自遂,則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書,終老於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實聞此言!
譯文
廬山的風景,秀麗至極,簡直是天下諸山的冠軍。山的北峰,叫做香爐峰;香爐峰的北面的寺廟叫做遺愛寺;介于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那地方最美,又是廬山之最。元和十一年的秋天,太原人白樂天一見就愛上它了,就像遠行的游子路過故鄉一樣,戀戀不舍而不忍離去,于是面對香爐峰,下近遺愛寺,蓋了一間草堂。
第二年春天,草堂落成了。三間屋子,兩根楹柱;兩個臥房,四扇窗子;屋子面積大小,完全與心意相合,與財力相稱。打開北邊的小門,使涼爽的風吹進來,避盛暑;把屋脊南面蓋得高些,讓陽光照射進來,防備嚴寒。建造房屋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繪;墻涂泥就可,不必用石灰白粉之類粉刷。砌臺階用石頭;糊窗戶用紙,竹子做的簾子,麻布做的帳幕,一切全都和草堂的簡樸格局相稱。屋子里設有木制椅榻四張,素色屏風兩座,還有漆琴一張,和儒、釋、道書籍各三兩卷。
樂天我已來到這里做了草堂的主人,仰觀山色,俯聽泉聲,隨意瀏覽旁邊的竹樹云石。從早到晚,美景很多,來不及一一觀賞。看了一會兒,由于清幽景物的誘發,性情也隨之變得恬淡;環境適宜,心情平和。只要住一宿,身體就十分安寧,住兩夜更感到心情平靜安適,住三個晚上以后,心曠神怡,物我兩忘,也不知是如何進入這種狀態的。
自問其緣故,回答說:這草堂,前面有平地,面積約十丈,中間有平臺,是平地面積的一半,平臺的南邊有方形的池子,池子的面積比平臺大一倍。環繞著水池多是山竹、野草,池里長滿了白蓮、白魚。再往南走,就到了一個山石間的水溝,石澗兩旁有古松、老杉,樹身粗大的將近十人之圍,樹的高度不知幾百尺,長枝條上摩云霄,低垂的枝柯輕拂著潭水。像旌旗一樣豎立,像車蓋一樣張開,盤曲伸展如龍蛇游走。古松下多灌木叢,蔦羅枝葉蔓生,互相糾結交織,互相承接遮蓋,使得日光月華都無法照射到地面。到了盛夏時的氣候,仍像八九月的秋涼時節。地下鋪著白石做為出入的信道。草堂北邊五步遠的地方,憑借高崖積石作為假山,在空凹處卡進小土堆和土塊,各種樹木、奇花異草覆蓋其上。綠蔭濃密,紅色的果實繁多,也說不出它們的名字,四季都是這個樣子。又有天上飛落的泉水,就地種植的茶樹,就這飛泉和植茗來烹茶,若被愛好風雅之事的人看到,可以終日不去。草堂東邊有一座瀑布,清水懸掛三尺高,瀉落在臺階角落,然后注入石渠中。從早到晚,就像潔白的綢子,要是在夜間聽起來,就像珠玉琴箏的聲音。草堂的西邊,靠近北面山崖的右側山腳,用剖開的竹子,架在空中,接引北崖山上的泉水,這些竹管如脈管一樣分出水流,細水從上流下,像細線一樣懸掛空中,從屋檐灌注到水池里,連接不斷像成串的珍珠,細微水點飄散的樣子像雨露一般,水一點一點地往下落,隨風遠去。那附近望得見、走得到的地方,春,有錦繡山谷中的繁花;夏,有石門澗里的皓云;秋,有虎溪的明月;冬,有爐峰的白雪。陰晴明暗,黃昏早晨的煙云隱現,千變萬化,不可詳盡記述,細細說來,所以我才說這里的景色是廬山第一!唉!一般人只要建造一間高大的房屋,精制一張竹席,而生活在當中,尚且免不了有驕傲自負之態。何況是我,已成了這些東西的主人,草堂周圍的美景紛至沓來,激發人的思想感情,接觸什么樣的景物就產生什么樣的思想感情,我又怎能不外在安適、內在和樂,身體安寧,心情恬適呢?想當年東晉高僧慧永、慧遠、名儒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一起住入此山,就直到老死也都不肯離開,雖然與我現在相距久遠,但我知道他們心里也是因為這廬山的美景啊!
更何況我想,從小到老,不管住的是白色的茅屋或者紅色的大廈,只要在居所住上一天兩天,我總是要搬少許土做個臺子,聚集一些卵石來筑座假山,再環繞個小小的水池,可見我對山水的癖好已經到了如此無可救藥的地步。一旦命運不順當,被貶來輔佐九江郡守,郡守以寬厚來安撫我,廬山以他神奇的美景對待我,這簡直是上天賜給了我最好的時機、大地送給我最好的空間,我終于能得到自己的最愛,還有什么好苛求呢?只不過我為閑散的官職所束縛,未能完全擺脫牽累,時去時回,沒有閑暇安寧地住下來。等到哪天弟妹各自成家了,官職任期滿了,外出做官還是在家不仕,都能順遂自己的心意,那么一定會左手牽著老伴和孩子,右手抱著古琴與書本,終老在此,以完成我一輩子的心愿。我發誓,清泉白石可以做我盟誓的證人。
在三月二十七日,我剛搬到這新居草堂;四月九日,和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以及東林寺、西林寺的長老大德湊、朗、滿、慧、堅等二十二人,準備了齋食擺設了茶果點心來為新居行落成典禮,于是寫下了這篇《草堂記》。
時三月二十七日始居新堂;四月九日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南陽張深之、東西二林寺長老湊公、朗滿、晦、堅等凡二十二人,具齋施茶果以落之,因為《草堂記》。
白居易《廬山草堂記(節選)》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白居易:廬山草堂記(節選)
白居易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大原人白樂天見而愛之,若遠行客過故鄉,戀戀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明年春,草堂成。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洞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墻,圬而已,不加白。磩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紵幃,率稱是焉。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三兩卷。
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云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自問其故。答曰:是居也,前有平地,輪廣十丈;中有平臺,半平地;臺南有方池,倍平臺。環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云,低枝拂潭,如幢豎,如蓋張,如龍蛇走。松下多灌叢,蘿蔦枝蔓,駢織承翳,日月光不到地,盛夏風氣如八九月時。下鋪白石,為出入道。堂北五步,據層崖積石,嵌空垤塊,雜木異草蓋覆其上。綠陰蒙蒙,朱實離離,不識其名,四時一色。又有飛泉植茗,就以烹燀,好事者見,可以(銷)永日。堂東有瀑布,水懸三尺,瀉階隅,落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佩琴筑聲。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脈分線懸,自檐注砌,累累如貫珠,霏微如雨露,滴瀝飄灑,隨風運去。其四傍耳目杖屨可及者,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記,覶縷而言,故云甲廬山者。噫!凡人豐一屋,華一簀,而起居其間,尚不免有驕穩之態,今我為是物主,物至致知,各以類至,又安得不外適內和,體寧心恬哉?昔永、遠、宗、雷輩十八人同入此山,老死不返,去我千載,我知其心以是哉!
矧予自思:從幼迨老,若白屋,若朱門,凡所止雖一日二日,輒復簣土為臺,聚拳石為山,環斗水為池,其喜山水病癖如此。一旦蹇剝,來佐江郡,郡守以優容而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是天與我時,地與我所,卒獲所好,又何以求焉?尚以冗員所羈,余累未盡,或往或來,未遑寧處。待予異時弟妹婚嫁畢,司馬歲秩滿,出處行止,得以自遂,則必左手引妻子,右手抱琴書,終老于斯,以成就我平生之志。清泉白石,實聞此言。
此文是作者貶為江州(今九江市)司馬之作。元和十一年(816)秋,白居易往游廬山,他最愛的是香爐峰北、遺愛寺南,介于峰寺之間的一帶地方,故文章開頭即寫:“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用“勝絕”、兩個“甲”字,突出這里風景特勝。由于作者喜而愛之,因此在此著手修筑草堂。文章中,把草堂安排在一個景色優美的具體環境中,用傳神的妙筆寫出一種境界。這樣讀者從這里得到的就不僅是草堂的位置,而且仿佛置身于圖畫之中。這樣處理,從文章布局來看,也為下面描寫草堂做了準備。
翌年春天,草堂建成了。作者細膩地描繪了他的草堂:“木斫而已,不加丹;墻圬而已,不加白。堿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紵緯。”蓋房所用的木材,只加以消斫,不涂油漆;墻上只涂一層泥,不加粉刷。以石砌階,以紙糊窗,用竹編簾,用麻布做帳子,一切都簡單質樸,而堂中的陳設是:“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三兩卷”,也極其簡樸。但在這簡樸之中卻充滿著高雅的情趣,反映出作者的品格和崇尚。
遷居草堂后,“仰觀山,俯聽泉,傍睨竹樹云石”,從早到晚,“應接不暇”。仰、俯、睨三個動詞,描繪了盡情賞愛山水的情景。“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不知其然而然”幾句寫山景相招,心與景應,身體舒適,內心沖和。在草堂中生活,“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后則“頹然嗒然”,竟然是“不知其然而然”,進入莊子所說的忘我境界,這種微妙的情趣、心境,連自己也不知其所以了,只是覺得一片虛靈,一片清靜。
接下去,推進一層,自述其中緣故。他借用問答的形式,用較大的篇幅,集中說明住在草堂外適內和,體寧心恬的原因。但他不是直接回答,而是放開筆墨,從草堂寫起。先運用白描手法,先記敘草堂周圍的景物說。堂前空曠、清幽、舒適。堂前有長寬十丈的平地,平地中間有平臺,平臺南面有方池,山竹野草環繞著方池,池中有白蓮白魚。這樣清美的環境自然有寧靜恬適之感。在寧靜的環境中,又添上一個熱鬧的動景——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古松、老杉的高枝“戛云”,低枝“拂潭”,形狀“如幢豎、如蓋張、如龍蛇走”。松下多叢生的灌木,蘿蔦的葉、蔓互相交結,以至遮日,翳月,雖處盛夏,猶如涼秋。草堂之北則山高、石怪、林密,以層崖為背景,真山與假山相配取勝。在這奇景之上,“又有飛泉植茗”,在“飛泉”之下,又有一大片綠綠的種茶之地,真是美極了。堂東瀑布飛湍,氣勢磅礴。作者以“三尺”狀瀑布之長,雖然短小而趣味良多,它“瀉階隅,落石渠,昏曉如練色,夜中如環佩琴筑聲”,有色可見,有聲可聽,聲色俱美。在草堂的西邊,剖竹架空,引崖上泉。泉水從屋檐滴到臺階,接連不斷,如貫珠,如雨露,以變化流動的筆法,藝術地展現了草堂四周的面貌。作者筆下的草堂景色似是一幅絢麗的山水畫,有山,有水,有泉,有林,但作者并沒有孤立地用墨,而是交織一體,既各盡其美,又多樣統一,充滿生機,熔鑄著熱愛山水的 *** ,表現了對美好理想的追求。
描繪了草堂四周的景色后,接著又描寫距草堂稍遠處的景物,草堂附近望得到和走得到的地方,一年四季都有供人游賞的名勝。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明月,冬有爐峰晴雪。作者認為香爐峰、遺愛寺一帶陰陽明顯,早晚吞吐煙云,千變萬狀,故以“甲廬山”三字賞譽之。作者是一位擅長議論的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擅長議論的散文能手,他盡情地記敘了草堂周圍的景物后,以“故云甲廬山”一句收結前文,然后轉入帶有感 *** 彩的議論。先用感嘆詞“噫”字來加強語氣,引起讀者的注意。然后以凡人與自己對比,用一個反問句說明自己住在廬山能夠外適內和,體寧心恬。又以古人為例,說明自己住在廬山與東晉僧人慧永、慧遠、隱士宗炳、雷次宗等十八人入廬山、老死不返的心情是一樣的。
到此,作者已向讀者交代,原來自己在廬山筑草堂,是實現了自己喜愛山水的“病癖”。想到自己雖貶為江州司馬,但“郡守以優容而撫我,廬山以靈勝待我”,終于滿足了自己愛山水之癖。然而任江州司馬,仍受官職的束縛,因此作者表示任官年限期滿,準備終老廬山,“以成就我平生之志”。他在《祭廬山文》中也說過,在廬山筑草堂,“不唯耽玩水石,以樂野性、亦欲擺去煩惱。”于是我們看到作者喜愛山水名勝,到處游賞,是表現他對官場的厭惡,對自由閑適生活的追求。
這篇散文,作者以草堂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記敘,中間穿插議論,敘議結合,并能夠細密而深刻地觀察客觀景物,把握住客觀景物的具體特征加以描繪,比喻恰當,讀后如身臨其境。
白居易一生提倡平易樸實的文風,本文的語言就是質樸無華而又精煉含蓄。作者不求詞藻華麗,不用冷僻字眼,也不矯揉造作,故作驚人之語,一切皆自筆底自然流出。通篇全用長短不齊、錯落有致的散行句式,句中少至一字,多至九字,由于大量采用參差不齊的長短句,因而產生了文字活潑、富有變化的藝術魅力,讀后使人感到自然親切。
描寫瀑布的古詩有哪些?
1、花龕瀑布側,青壁石林杪。——年代:?唐?作者:?崔顥 《游天竺寺》
2、應似天臺山上月明前,四十五尺瀑布泉。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繚綾》
3、游絲飄酒席,瀑布濺琴床。 ——年代:?唐?作者:?白居易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橋莊綠野堂即事》
4、懸蘿暗疑霧,瀑布響成雷。——年代:?唐?作者:?楊炯《和劉侍郎入隆唐觀》
5、瀑布掛北斗,莫窮此水端。——年代:?唐?作者:?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
6、瀑布泉清,爐峰氣秀,光映霞觴溢。——年代:?宋?作者:?石孝友 《念奴嬌·麥秋天氣》
7、急雨檐喧瀑布,密雪瓴敲碎玉,幽闃興尤長。——年代:?宋?作者:?林正大《水調歌·聽說竹樓好》
8、堂東瀑布飛懸。——年代:?宋?作者:?林正大《沁園春·廬阜諸峰》
9、望晴川、火峰瀑布,浪花湓浦。——年代:?元?作者:?白樸《賀新郎 題闕》
10、一條瀑布巖前落,界破青山千萬層。——年代:?宋?作者:?釋梵琮《頌古三十一首》
李白的客中作全詩
客中作
李白
蘭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抒寫離別之悲、他鄉作客之愁,是古代詩歌創作中一個很普遍的主題。然而這首詩雖題為客中作,抒寫的卻是作者的另一種感受。“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蘭陵,點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聯系起來,便一掃令人沮喪的外鄉異地凄楚情緒,而帶有一種使人迷戀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蘭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帶著醇濃的香味,又是盛在晶瑩潤澤的玉碗里,看去猶如琥珀般的光艷。詩人面對美酒,愉悅興奮之情自可想見了。
堂東瀑布飛懸如何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堂東有瀑布水懸翻譯和原文、堂東瀑布飛懸如何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