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叫蘭若,有多少人叫蘭若溪
大家好,關于有多少人叫蘭若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有多少人叫蘭若溪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枕上書》中"阿蘭若"這個名字究竟是何意?
看過《三生三世枕上書》的人,相必有人跟我一樣,被劇中某一世女主“阿蘭若”這個名字驚艷到了。當時好奇心被強烈激發-這么美的名字作者是怎么想出來的?
而且,想必每個看過這個電視劇的人也都注意到了,電視劇里面對這個名字里面“若”的讀音,是讀[rě],而不是[ruò]。
這又是為什么呢?這又引起了我的好奇。不妨探究一下。
我知道,佛經里面有時候會把“若”字念rě。比如經常見到的“般若” 就讀做:[ bō rě ]。
難道“阿蘭若”這個名字和佛教也有什么關系?
一查佛學大詞典,果然:
阿蘭若是梵語aranya的漢音譯,有好幾個不同的譯法,比如有寫做:
“阿蘭那”(那念做[nuó]), "蘭若",“阿練若” 等。
意思是:遠離處,寂靜處,比如森林,山野。
常指僻靜的修行的地方。
比如:《金剛經》某段須菩提說:“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 阿蘭那 ”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 阿蘭那 ”行。”
可見,須菩提也是喜愛在寂靜之地進行修行,稱為“阿蘭若”行。(佛經意思通常高深,要想知道這幾句經文的具體意思,請去參考有修為的法師或居士的講解。)
后來阿蘭若也直接指“寺院”了,寺院有時也稱為“精舍”。基本上,蘭若,寺廟,精舍等詞混用了。確實大多數寺院都建在幽靜的山野之中,修建本意也是提供一個離情去欲的清凈的修學之地。
甚至有寺廟直接以“蘭若”作為名字的。說到“蘭若寺”時,是否覺得耳熟?沒錯,電影《倩女幽魂》里的那個鬼寺就叫蘭若寺。
不過,蘭若寺也確有真實版的。而且有好幾個。分別有湖北黃袍山蘭若寺、河南省扶溝縣蘭若寺、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赤橋村蘭若寺、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蘭若寺、大理蘭若寺、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蘭若寺。
古詩里面也經常出現“蘭若”。譬如:
蘭若 山高處,煙霞障幾重。 ? ? ? ? ? ? ? ? ?
? ? ? ? ? ? ? ? ?— ?杜甫 ?《謁真諦寺禪師》
憶自棲賢夜入城,道邊 蘭若 一僧迎。
? ? ? ? ? ? ? ? ?— ?蘇轍 ? 《再游廬山三首》
名宦老慵求,退身安草野。家園病懶歸,寄居在 蘭若 。
? ? ? ? ? ? ? ? ?—?白居易 《 蘭若 寓居》?
謂予獨迷方,逢子亦在野。結交指松柏,問法尋 蘭若 。
? ? ? ? ? ? ? ? ?—?孟浩然 《云門寺西六七里聞符公 蘭若 最幽與薛八同往》
其實看完《三生三世枕上書》原書,會發現書中很多命名都和佛教有關系。譬如:往生海,妙義慧明鏡,梵音谷,樂音林,俱蘇摩花,佛鈴花,頻婆果等。連白淺為懲罰鳳九,叫婢女送過來讓鳳九罰抄的一大堆書都是佛經,我記得其中一本經就叫做《大日經疏》。書中還有一些情節對佛理進行了一些探討。
?可見作者唐七不光文采好,對于佛法也是有相當造詣。
蘭若是什么意思
蘭若[lán ruò]
〈名〉蘭草和杜若(杜若,草名,也叫竹葉蓮)。
蘭若[lán rě]
〈名〉梵語音譯詞。指林中寂靜處;佛寺。
詳細解釋
1. 蘭草與杜若。皆香草。
《文選·顏延之<和謝監靈運>》:“芬馥歇蘭若,清越奪琳珪。” 李周翰 注:“蘭若,香草。” 唐 李白 《題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詩:“爾能折芳桂,吾亦采蘭若。” 唐 劉禹錫 《送王師魯協律赴湖南使幕》詩:“ 楚 水多蘭若,何人事擷芳。”
2. 指寺院。梵語“ 阿蘭若 ”的省稱。意為寂凈無苦惱煩亂之處。
唐 杜甫 《謁真諦寺禪師》詩:“蘭若山高處,煙霞嶂幾重。” 宋 王安石 《次韻張子野<竹林寺>》之一:“青鴛幾世開蘭若,黃鶴當年瑞卯金。” 清 孫枝蔚 《登赤城山》詩:“下巖地勢稍寬平,無數松竹遶蘭若。”
過融上人蘭若
孟浩然 過融上人蘭若
山頭禪室掛僧衣,窗外無人溪鳥飛。
黃昏半在下山路,卻聽泉聲戀翠微。
【賞析】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后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游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題明禪師西山蘭若
孟浩然 題明禪師西山蘭若
西山多奇狀,秀出倚前楹。
停午收彩翠,夕陽照分明。
吾師住其下,禪坐證無生。
結廬就嵌窟,剪竹通徑行。
談空對樵叟,授法與山精。
日暮方辭去,田園歸冶城。
【賞析】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隱士終身。曾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游長安,應進士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后為荊州從事,患疽卒。曾游歷東南各地。詩與王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隱逸、行旅等內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投道一師蘭若宿
王維 投道一師蘭若宿
一公棲太白,高頂出風煙。梵流諸壑遍,花雨一峰偏。
跡為無心隱,名因立教傳。鳥來遠語法,客去更安禪。
晝涉松路盡,暮投蘭若邊。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豈唯暫留宿,服事將窮年。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與裴迪同作)
王維 過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與裴迪同作)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頭。催客聞山響,歸房逐水流。
野花叢發好,谷鳥一聲幽。夜坐空林寂,松風直似秋。
【賞析】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后,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書畫特臻其妙,后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為什么寺廟又叫做蘭若?
蘭若,又作阿蘭若、阿蘭那、阿蘭攘、阿蘭若迦、阿練若、阿爛拏、阿練茹、曷剌?2?6等,源于梵語「ara?5?5ya」,是個佛教名詞。蘭若原意是指森林,引申的意義為“寂靜處”、“空閑處”[7]、“遠離處”,丁福保的《佛學大辭典》中指「離人里五百弓之處」[8];或在村外空隙的地方造小房居住,或不造房屋,只止息在大樹之下,作為清靜修道之所躲避人間熱鬧處之地[9]。故此,「蘭若」也再被引申指比丘的住所以及各類佛寺。《舊唐書》〈武宗本紀〉就記載著唐武宗滅佛時拆卸了蘭若4萬多所[10]。時至今日,各地不少佛寺、佛社不少仍以「蘭若」為名,王五的重孫還真不知道是誰,不會是樓主吧?
《倩女幽魂》蘭若非寺名,寧采臣非書生,燕赤霞更不是大胡子老頭
#「閃光時刻」主題征文 二期#
前段時間,取材自《聊齋》的經典人鬼戀電影《倩女幽魂》重制上映,網友們紛紛吐槽寧采臣與小倩毫無神韻,唯二看點竟然是武行出身的元華,以及反串姥姥的反派專業戶徐少強。
其實,上世紀九十年代,這部經典港劇確實曾引起轟動,王祖賢似嗔似喜的幽怨扮相,令無數觀眾傾倒,那樣子的小倩才稱得上風情萬種,勾得書生魂飛天外。
反觀張國榮扮演的寧采臣,"百無一用是書生"的俗語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比起《霸王別姬》里的驚艷亮相,寧采臣實在算不得張國榮最具代表性角色, 仔細推敲起來,就是一個"無用"惹的禍。
然而,在《聊齋》原著中,寧采臣真的是無用書生嗎?從他最后考中進士來看,他確實讀過書,文化水平還很不錯。
或者,我們進一步追問,他是一個純粹的書生嗎?
仔細分析之下,我們會發現, 書中的寧采臣并無書生之文弱,反而頗有英武正氣 ,孤身遠游而不懼,荒野遇妖而不慌,所以才能得到鬼女小倩的青睞,甘愿托付。
寧采臣出場時,是作為客居他鄉的旅人,來到金華地界,解裝蘭若。
蘭若即阿蘭若,是一佛教名詞,梵名Aranya音譯而成, 原意是森林 ,引申為“寂靜處”、“空閑處”、“遠離處”,躲避人間熱鬧處之地。
在古印度時期,教眾往往選擇密林靜修,這也是出家的由來; 這種修行的場地,有可能是茅屋,也有可能是廟宇。
佛教傳入中國后,許多梵語詞匯隨之流入,并與我們本土文化結合,形成新的潮流,并影響中華文化上千年。
不過,現代影視劇中,為了圖省事,大多將其視為寺廟名稱,大大咧咧地掛上蘭若寺的匾額,命名為蘭若寺。
但實際上, 蘭若不是寺名,而就是指寺廟本身, 所謂的蘭若寺,無非是雙重肯定, 與周星馳"有間客棧"的 搞笑 梗有異曲同工之妙 。
也許有讀者要說,文言文就愛省略句子成份,你說蘭若不是寺名,有什么證據?萬一作者省略了寺字呢?
我們翻閱 歷代小說,會發現蘭若一詞出現頻率極高。
唐人小說《廣異記》中,提到一位叫劉清真的人,外出販茶遇賊,后得老僧指點去往五臺寺,劉清真等人疑心這是文殊菩薩,便隨他前往,后來得道。
文中多次提到"蘭若"二字,"五臺寺尚遠,因邀清真等還蘭若宿……行數里,方至蘭若……"
而《 酉陽雜俎》、《慕異記》、《朝野合載》 中類似的記載就更多,如此看來,蘭若確實僅指寺廟而已,《倩女幽魂》的故事到底發生在哪座寺廟,實無從考據。
只有一點,那無名寺廟并無僧人居住,寧采臣原本是來借宿,當時正值考期,城內住房緊張、而且房租很貴,寧采臣干脆就在寺廟里長住。
在此期間,他結識了神秘的劍俠燕赤霞。
在電影《倩女幽魂》中,燕赤霞是一位大胡子老頭,精通道法劍術,但在《聊齋》文中,他還是這樣的形象嗎?
答案是否定的。
在小說里, 燕赤霞并非武人打扮,反而更像是文士,有些風度翩翩的感覺,與寧采臣一見如故, 二人當夜就在殿廊間促膝長談,還互通姓名。
之后,寧采臣遇險,得小倩指點后,死皮賴臉地非要跟燕赤霞同住,二人共宿一塌,妖物來襲時,果然被燕赤霞的劍篋所傷,寧采臣才得以脫身,順帶地也取走小倩骸骨,擺脫妖物控制。
從 寧、燕二人相交情況來看,他們應該是年歲相仿、志趣相投,外形也都相差無幾 。
寧采臣起初以為燕赤霞是來趕考的書生,但并未與他聊考試的事情,基本可以推測,寧采臣此時還沒有參加科舉考試,否則遇見一位考友,怎么都會互相探問幾句,拉近關系。
在《聊齋》中,那位遇害的蘭溪生,才是作者明確點出,為趕考而來,可惜這人心術不正,既貪色又貪財,終究命喪寺中,沒能得到燕赤霞援手。
反觀寧采臣,一身正氣,燕赤霞贊他"信義剛直,可以為此。然君猶富貴中人,非此道中人也"。
即是說,寧采臣的資質是可以學劍術的,但燕赤霞看出他命格貴重,是當官的材料,便拒絕了他學劍的請求,只贈予劍囊防身。
據此,我們可以推測,如果寧采臣未遇上燕赤霞、聶小倩,也許他的人生軌跡未必踏入科舉仕途,但這番奇遇使他認清了自己,他是世間難得的大丈夫,當有所作為。
而小 說中更神異的情節在于,已為鬼女的小倩,因為受到寧家母子的優待,將其視作人,久食人間煙火之后,竟真的變作尋常女 子,與寧采臣結為夫妻(寧原配病死),還生下兒子。
由此可知, 在聊齋世界里,貴人命格是可以無視陰陽,影響到身邊人的 。
這種超越生死的影響力,可比電影里生離死別的無奈,霸道有魅力太多!
據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寧采臣并非尋常書生可比擬。
前有劍俠青睞,后有福祿命定,怕是天仙下凡歷練,也未可知哩!
有多少人叫蘭若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有多少人叫蘭若溪、有多少人叫蘭若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