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倫送了李白什么,汪倫送了李白什么禮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汪倫送了李白什么,以及汪倫送了李白什么禮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李白被騙,千里迢迢前往桃花潭,臨走寫的《贈汪倫》,真的是贈給汪倫嗎?
謝邀:
開篇明義,《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在涇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游歷桃花潭時,臨行前寫給涇川名士汪倫的一首留別詩。
桃花潭是長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位于安徽涇縣桃花潭鎮境內。桃花潭南臨黃山,西接九華山,與太平湖緊緊相連,桃花潭因李白的《贈汪倫》而名揚天下,成為歷史名勝。
《贈汪倫》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也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贈汪倫》情真意切,讀來朗朗上口,原詩如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關于樓主的問題中的李白被騙,千里迢迢前往桃花潭,臨走前寫下《贈汪倫》的這個問題,其實是有文獻資料記載的,這個故事出自清代詩人袁枚《隨園詩話補遺》。
大意是說,汪倫聽說李白經過涇川,汪倫是涇州名士,生性豪放,喜歡結識朋友,仗義疏財。當時李白名揚天下,汪倫非常仰慕,簡直就是李白的鐵桿粉絲。有一次,汪倫聽說李白將要途經涇州,就寫了一封信,趕緊派人給李白送去。
在信中,汪倫誠摯地邀請李白到桃花潭一游,汪倫在信中還說這里有十里桃花,這里有萬家酒店。古人有以書信求見的習慣,李白當初為了能得見荊州長史韓朝宗,也給韓朝宗寫過一封信,信中就有“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的句子。
李白接到信,很高興地來到了汪倫所說的地方。汪倫盛情款待這位名滿天下的大詩人,他陪同李白一起游覽了涇川的名勝古跡和山水風景,沒有發現汪倫信中所說的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于是李白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就問汪倫信中所說的十里桃花和萬家酒店在哪里?
汪倫隨即解釋說:“桃花”,其實是一個潭水的名字,并沒有真正的桃花;“萬家”,其實是一個酒店的名字,因為店主人姓萬,所以叫萬家酒店。
李白聽后哈哈大笑,其實這不是汪倫故意要騙李白,只是出于對大詩人的仰慕之情,因為汪倫擔心李白不會到他的莊園做客,采用這種方法將他邀請至涇川的。
汪倫的莊園環境優雅,清新別致,汪倫盛情款待李白,在這樣輕松愜意的環境中,兩人把酒言歡,對酒當歌,相處非常融洽。李白也是出了名的豪放之人,與汪倫情投意合,成為知己好友。
但是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李白在汪倫的莊園里住了數日,就打算離開了。離別之時,汪倫給李白贈送了名馬八匹,錦緞十匹,并親自將李白送至桃花潭渡口。就在李白登船之際,汪倫在岸邊唱起了送別的歌,跳起了送別的舞蹈。
面對此情此景,想到汪倫的真情厚誼,當即作詩一首,贈給汪倫,表達汪倫對自己的盛情款待,詩中也流露出兩人之間的深厚友情。
詩的前兩句描寫的是送別的場面。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
“李白乘舟將欲行”是說詩人就要乘船離開桃花潭了。那種語言不假思索,順口流出,表現出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瀟灑神態;“忽聞岸上踏歌聲”,“忽聞”二字表明,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聲先聞,從那熱情爽朗的歌聲,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后兩句是抒情。詩人先用“深千尺”贊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緊接“不及”兩個字筆鋒一轉,用襯托的手法,把無形的情誼化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動形象地表達了汪倫對李白那份真摯深厚的友情。
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湛,更觸動了詩人的情懷。李白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與情深融為一體,詩情與詩意也自然而然地聯系起來了。
是的最后一句“不及汪倫送我情”,讀來雋永綿延,蘊含的情感更是耐人尋味。詩人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桃花潭水是那樣的深,汪倫送李白的情誼比桃花潭的水好深,那么這樣的情誼該有多少深呢?
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灑脫,很有情味。
這首詩之所以顯得情真意切,是因為字里行間真情的自然流露,沒有浮華辭藻的修飾,只是質樸平實的記述,在即將分別的時刻,耳聽到歌聲,轉眼看到汪倫踏步唱歌的感人一幕。
李白以腳下的桃花潭水之深作比,直抒胸臆,將汪倫對自己的真情厚誼表露無遺,也將兩人之間的情誼永遠定格在了這一刻。
讀這首詩時,不由得會讓人眼前浮現出這樣的場景:在桃花潭,汪倫踏步作拍,唱著送別的歌曲,李白和汪倫互相道別,說著彼此珍重的話語;汪倫目送李白乘坐的船漸行漸遠,最后消逝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汪倫送了李白多少東西
汪倫送了李白:良駒八匹,官錦十端。
解釋: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在中國,不知道李白這首《贈汪倫》的人,恐怕真的不多,首先題目很明了,就仨字,不難記。
其次,題目已經點名,在詩詞當中重復打call的,整個全唐詩中,絕對稀缺。
也虧得詩仙這種頂級大佬,才能將這么明顯的廣告文,作得如此不著痕跡,那么當初汪倫打這波廣告,出的廣告費到底有多少呢?
按照野史來看,當年汪倫以十里桃花,萬間酒店誆李白來這里度假,包吃包住,好酒可勁兒喝,管夠;還親自招待陪玩,游山玩水。
臨別時,還送了李白兩件禮物:良駒八匹,官錦十端。
包吃包住、陪旅游,這待遇對于詩仙李白這一級別來說,這也只是最基本的起步價,但汪倫后面給出的禮物,確實讓李白,動容了。
唐朝時期的馬匹,按照李白那個時代的市價來算,大概在35-40匹絹之間,因為當年回鶻曾經來大唐交易馬匹,曾要出過天花板價格——40匹絹。
“回鶻恃功,自乾元后,屢遣使以馬和市繒帛,仍歲來市。以馬一匹,易絹四十匹,動至數萬馬。”
那么一匹絹在當時是個什么概念呢?一匹絹大概是800文,而當時一斗米的價格在50文,按照成年男人一年口糧七石二斗來算的話,四十匹絹可以頂一個成年男人近9年的口糧。
官錦的價錢:
唐代以物易物比較盛行,錦、綾、羅、紗、絹等絲織物在當時都屬于硬通貨,而唐代絲織業分為官營和民營。
相比作坊類的民營莆田系,官錦不僅質量高,而且品牌形象好,價格自然要高不少。
但錦本身的價格就非常高。“錦,金也,作之用功重,其價如金,故其制字從帛與金也。”
古人也有寸錦寸金的說法,在當時人們更多交換的其實是繒、絹這類相對廉價的絲織品。
織一匹絹,大概需要兩人四五天的時間,才能織就而成。而織一匹錦,不僅需要專有的面料,同時耗費幾倍的人工和時間,簡直是絲織品中的限量版愛馬仕。
那一年,汪倫好吃、好喝、好玩招待著李白,隨后還送了他七十二年的飯票,以及十幾個限量版“大額硬通貨”。
在這么深的“友情”面前,連李白也不得不感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呀。
贈汪倫是誰給誰送行
贈汪倫是:
是汪倫給李白送行。
《贈汪倫》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游歷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好友汪倫的一首留別詩。此詩前兩句描繪李白乘舟欲行時,汪倫踏歌趕來送行的情景,樸素自然地表達出汪倫對李白那種樸實、真誠的情感。
創作背景:此詩約為唐玄宗天寶十四。
作者簡介: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