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性受,久久亚洲综合色,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免费,99热这里都是精品

當前位置:詩詞問答 > 歷史 > 正文內容

兩輪日月是多久,日月兩輪天地眼下一句

妒火2023-02-19 17:10歷史50

很多朋友對于兩輪日月是多久和日月兩輪天地眼下一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驟雨打新荷》原文及翻譯

《驟雨打新荷》原文及翻譯

作者介紹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縣)人。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年)進士,官至知制誥。金亡不仕,潛心著述,是金元之際成就最高的詩人。

原文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遍趁涼多。海榴初綻,妖艷噴香羅。老燕攜雛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驟雨過,珍珠亂糝,打遍新荷。

   人生有幾,念良辰美景,一夢初過。 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命友邀賓玩賞,對芳尊淺酌低歌。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字詞解釋:

1.海榴:即石榴。

2.糝(san三聲或shen一聲):撒落。

3.幾:幾許,此處指多長時間。

4.窮通前定:意為失意得意命運的好壞由前生而定。

5.命友:邀請朋友。

6.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翻譯:

綠葉繁茂一片濃陰,池塘中布滿水閣,這里最涼快。石榴花剛開,妖嬈艷麗散發撲鼻的香氣。老燕攜帶著小燕,嘰嘰地說著話,高高的柳枝上有蟬鳴相和。驟雨剎時飛來,像珍珠一般亂灑,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能有多長時間,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剛剛做了一場夢一樣。 命運的好壞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勞呢。邀請賓客朋友玩賞,喝酒唱歌,暫且喝個酩酊大醉,任憑它日月輪轉,來往像穿梭。

對照翻譯:

   綠葉陰濃,遍池亭水閣,偏趁涼多。

綠葉繁茂一片濃陰,池塘中布滿水閣,這里最涼快。

老燕攜雛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

石榴花剛開,妖嬈艷麗散發撲鼻的香氣。

海榴初綻,朵朵簇紅羅。

老燕攜帶著小燕,嘰嘰地說著話,高高的柳枝上有蟬鳴相和。

   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

驟雨剎時飛來,像珍珠一般亂灑,打遍池塘里一片片新荷。

   人生百年有幾,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

人生能有多長時間,想想那良辰美景,好像剛剛做了一場夢一樣。

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

命運的好壞是由前生而定的,何必要自己苦苦操勞呢。

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

邀請賓客朋友玩賞,喝酒唱歌,暫且喝個酩酊大醉,任憑它日月輪轉,來往像穿梭。

   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暫且喝個酩酊大醉,任憑它日月輪轉,來往像穿梭。

鑒賞:

上闕寫景,作者用明麗的筆調比興的手法,寫出盛夏季節絕美的自然妙趣,“老燕攜雛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句,寫得絕妙逼真,堪稱名句。下闕抒情,“人生有幾”,“淺酌低歌”,吟唱出自然永存人生苦短的意緒,但由于景之極美,亦不令人感到游興大減。美景弱化了消極情緒。

上半首,描繪夏天帶有特征性的美景。以“池塘水閣”作為觀照景物的中心點,四周“遍”是“綠葉陰濃”,因而“偏趁涼多” (指這里比別處更多涼爽之氣)。再以水閣四周的樹木、鳴禽進行點染,烘托出一片鮮艷、喧鬧的氣氛。樹木則抓住“初綻”火紅、“妖艷噴香羅”的“海榴” (即石榴)和高大紛披的翠柳,鳴禽則抓住“攜雛弄語”、明快呢喃的“老燕”和此唱彼和、熱烈酣叫的“鳴蟬”,已經勾畫出一幅盛夏風景圖。更妙的是,就在此時,一陣“驟雨過”,就像無數的珍珠雜亂地紛撒而來,“打遍新荷”。這一特寫的鏡頭,突出了盛夏的特點,有聲有色,景中有情,使得整個畫面突然生出一片令人爽快的涼意,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下半首,緊承上半首的鋪墊,抒發了作者樂此不疲、及時行樂的情懷,暗含著對元代現實的不滿?!叭松倌暧袔?,念良辰美景,休放虛過”,與以上景物描寫形成鮮明比照,是作者面對眼前的“良辰美景”脫口而發的人生感慨,也是作者由金代官宦跌落到亡國平民的心境寫照。作者既無力改變這種滄桑巨變的社會現實,只有以“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來自寬自慰,看似態度消極,有宿命論思想,實是他昔“通” (達)今“窮” (困)、無可奈何的人生縮影,內含對于元蒙統治者使他命運驟變的無比憤懣之情。于是,能在柳蔭荷香中,邀友弈棋賞景,詩酒相酬,淺斟低唱,適意逍遙,就是最好的消磨歲月的生活方式了。終以“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作結,將其謳歌隱逸生活的意趣表達得淋漓盡致。一個“且”字,突出表現了作者難忘世事又不能不借酒澆愁的復雜心態。

元好問此曲,不僅為處于民族壓迫嚴重的元蒙統治下的廣大知識分子開了一條留連詩酒、醉心隱逸的路子,而且為后來的元曲家首樹自然明快、豪俊獷放的曲風,成為金元易代之際從詞到曲演變深化過程中的歷史紀錄。

開篇,作者就大手筆一帶, 現一個池塘水閣避暑熱。緊接著層層色彩展開海榴紅綻,更不卻生機盎然: 乳燕雛鶯乃是春天誕生此時正是剛剛新雛,其聲稚嫩嬌軟而可喜。那蟬鵝想必也是剛出蟲蛻,距高柳而長鳴一幅得意色,正所謂“距高聲自遠,非是籍秋風”啊(唐-虞世南-《蟬》)。

再看,如此熱鬧美景時突然來襲一陣暴雨,這雨可煞風景?不!它乃是過路客還帶來夏涼清爽意啊!吳敬梓曾有這樣一段話:“一陣大雨過,那黑云邊上鑲著白云,漸漸散去,透出一派日光來,照耀的滿湖通紅。湖里有十來支荷花,苞子上清水滴滴,荷葉上水珠滾來滾去?!闭菍Α绑E雨打新荷”的完美詮釋。

下曲則不再寫景色,轉為一種對情感的排遣。好象曠達樣子,但心里苦澀言不得,只有如此借以活命底!

詳細介紹月食,日食等有關的自然現象

月食

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東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這就是月亮位相變化,叫做月相?!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里的圓缺就是指“月相變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發光,在太陽光照射下,向著太陽的半個球面是亮區,另半個球面是暗區。隨著月亮相對于地球和太陽的位置變化,就使它被太陽照亮的一面有時對向地球,有時背向地球;有時對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時小一些,這樣就出現了不同的月相。

每當月球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被太陽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時,人們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這一天稱為“新月”,也叫“朔日”,這時是農歷初一。

過了新月,月球順著地球自轉方向運行,亮區逐漸轉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絲纖細銀鉤似的月球,出現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陽,這一月相叫“蛾眉月”,這時是農歷初三、四。

隨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遠離太陽,到了農歷初七、八,半個亮區對著地球,人們可以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西),這一月相叫“上弦月”。

當月球運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農歷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區全部對著地球,我們能看到一輪圓月,這一月相稱為“滿月”,也叫“望”。

滿月過后,亮區西側開始虧缺,到農歷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個月亮(凸面向東),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這一期間月球日漸向太陽靠攏,半夜時分才能從東方升起。

又過四五天,月球又變成一個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這一月相叫“殘月”。

當月球再次運行到日地之間,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地變化著。如果用月相變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變化的全部過程)來計算,從新月到下一個新月,或從滿月到下一個滿月,就是一個“朔望月”,時間間隔約29.53天, 中國農歷的一個月長度,就是根據“朔望月”確定的。

日食

日食是月球繞地球轉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時,如果太陽、月球、地球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條直線,月球擋住了射到地球上去的太陽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在地球上月影里的人們開始看到陽光逐漸減弱,太陽面被圓的黑影遮住,天色轉暗,全部遮住時,天空中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和行星,幾分鐘后,從月球黑影邊緣逐漸露出陽光,開始生光、復圓。由于月球比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們才能看到日食。月球把太陽全部擋住時發生日全食,遮住一部分時發生日偏食,遮住太陽中央部分發生日環食。發生日全食的延續時間不超過7分31秒。日環食的最長時間是12分24秒。我國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記錄,公元前一千多年已有確切的日食記錄。

【科學解釋】

日食、月食是光在天體中沿直線傳播的典型例證。月亮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并不是每次都發生日食,發生日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其一,日食總是發生在朔日(農歷初一)。也不是所有朔日必定發生日食,因為月球運行的軌道(白道)和太陽運行的軌道(黃道)并不在一個平面上。白道平面和黃道平面有5°9′的夾角。如果在朔日,太陽和月球都移到白道和黃道的交點附近,太陽離交點處有一定的角度(日食限),就能發生日食,這是要滿足的第二個條件。

由于月球、地球運行的軌道都不是正圓,日、月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時近時遠,所以太陽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偽本影(月球距地球較遠時形成的)和半影。觀測者處于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全食;在偽本影范圍內可看到日環食;而在半影范圍內只能看到日偏食。

日全食發生時,根據月球圓面同太陽圓面的位置關系,可分成五種食象:1.初虧。月球比太陽的視運動走得快。日食時月球追上太陽。月球東邊緣剛剛同太陽西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初虧,是第一次“外切”,是日食的開始;2.食既。初虧后大約一小時,月球的東邊緣和太陽的東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做食既,是日全食的開始,這時月球把整個太陽都遮住了;3.食甚。是太陽被食最深的時刻,月球中心移到同太陽中心最近;4.生光。月球西邊緣和太陽西邊緣相“內切”的時刻叫生光,是日全食的結束;從食既到生光一般只有二三分鐘,最長不超過七分半鐘;5.復圓。生光后大約一小時,月球西邊緣和太陽東邊緣相“接觸”時叫做復圓,從這時起月球完全“脫離”太陽,日食結束。

月球表面有許多高山,月球邊緣是不整齊的。在食既或者生光到來的瞬間月球邊緣的山谷未能完全遮住太陽時,未遮住部分形成一個發光區,像一顆晶瑩的“鉆石”;周圍淡紅色的光圈構成鉆戒的“指環”,整體看來,很像一枚鑲嵌著璀璨寶石的鉆戒。有時形成許多特別明亮的光線或光點,好像在太陽周圍鑲嵌一串珍珠,稱作倍利珠(倍利是法國天文學家)。

無論是日偏食、日全食或日環食,時間都是很短的。在地球上能夠看到日食的地區也很有限,這是因為月球比較小,它的本影也比較小而短,因而本影在地球上掃過的范圍不廣,時間不長,由于月球本影的平均長度(373293公里)小于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 (384400公里),就整個地球而方,日環食發生的次數多于日全食。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太陽的一部份怎么會消失了? 這是那部分的太陽剛好那時躲藏在月亮后面。 這是2005年的第一個日偏食也是到2006年三月前可觀測到的最后一次日全食圖。日食其間,太陽、月亮與地球是在一直線上。這次的日全食首先在南太平洋登場,可觀測偏食的地區則跨越南美洲與靠南方的北美地區。上面這張影像的景物是由手持數字相機在上周五所拍攝的。美國 北卡羅萊那州 Holly山區在整日霏雨后,部分被食掉的太陽暫時地從滿天烏云中穿出。拍攝了一連串的影像后,這張最佳的日食照片是與另一張沒那么好但有飛機的照片數字合成而來。

【次數】

以下是20世紀(1901-1999)發生全世界范圍內日食的次數:

日偏食 78

日環食 73

日全食 71

混合食 6

總計 228

【觀看日食的知識】

期間,太陽不會發出任何特殊的射線。日食的觀測常常被曲解,太陽不會預知地球上日食的發生,不會發出其它的射線,因此日食時待在室外并無害處。但看日偏食時應該 凝視還是匆匆一瞥呢?日食時太陽光雖比平時弱很多,但如若直視,對眼睛還是有傷害,可 能損傷眼角膜。人們由于好奇心,會凝視或斜視太陽。當然,日偏食還是很刺眼的,如果你 看太陽久一點,沒等你反應過來你的眼角膜已經受損。日食時眼睛受損不是因為太陽的異常, 而是人們由于好奇而沒注意保護措施。無論日食發生與否,都不要用眼睛直視太陽; 不要用所謂的“墨鏡”; 不要用“太陽鏡”,甚至幾個疊放也不行;不要看太陽在鏡子或水面的像;

用14號焊接鏡看太陽; 用有特殊涂層的邁拉鏡觀看,這可以從著名的天文館或科學博物館獲得;構制一個孔式投射器。

【日食的故事】

對古代人而言,日食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你能了解太陽對糧食耕種、日常生活的影響, 你就會關心天上的太陽為什么突然不見了。中國古代認為日食是因為一條龍吞掉了太陽,其 它的文明也認為這是不祥之兆,有許多“解決方法”:打鼓、朝天空射箭、拿物或人祭祀等。 據傳,曾經有一次致命的日食報告錯誤。這是說公元前二世紀的兩個中國天文家由于 一些原因沒報告日食。那時的中國帝王認為自己是天子,十分重視天象,認為那是上天給的 暗示,因此他請了一批天文家定期觀測天象。那時彗星和流星不能被預言,但日食是可以預 測的。兩位天文家沒有告訴帝王日食這一重大天象的發生,帝王盛怒,將兩人斬首示眾。那時的天文學家比現在危險得多。

附錄

【太陽的相關知識】

日珥

日珥是突出在日面邊緣外面的一種太陽活動現象。日珥出現時,大氣層的色球酷似燃燒著的草原,玫瑰紅色的舌狀氣體如烈火升騰,形狀千資百態,有的如浮云,有的似拱橋,有的像噴泉,有的酷似團團草叢,有的美如節日禮花,而整體看來它們的形狀恰似貼附在太陽邊緣的耳環,由此得名為“日珥”。 日珥的上升高度約幾萬公里,大的日珥可高于日面幾十萬公里,一般長約20萬公里,個別的可達150萬公里。日珥的亮度要比太陽光球層暗弱得多,所以平時不能用肉眼觀測到它,只有在日全食時才能直接看到。 日珥是非常奇特的太陽活動現象,其溫度在5000~8000K之間,大多數日珥物質升到一定高度后,慢慢地降落到日面上,但也有一些日珥物質漂浮在溫度高達200萬K的日冕低層,即不附落,也不瓦解,就像爐火熊熊的煉鋼爐內居然有一塊不化的冰一樣奇怪,而且,日珥物質的密度比日冕高出1000~10000倍,兩者居然能共存幾個月,實在令人費解。

日冕

太陽最外層的大氣稱為日冕。日冕延伸的范圍達到太陽直徑的幾倍到幾十倍。在太陽活動極大年,日冕接近圓形;在太陽寧靜年則呈橢圓形。

b]日冕中有大片不規則的暗黑區域,叫冕洞。冕洞是日冕中氣體密度較低的區域。冕洞分為三種:極區冕洞,孤立冕洞,延伸冕洞。太陽能以太陽風----物質粒子流的形式失去物質。冕洞是高速太陽風的重要源泉。 日冕物質拋射是發生在日冕的非常宏觀龐大的物質和磁場結構,它是大尺度致密等離子體的突然爆發現象。對地球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它。當太陽上有強烈爆發和日冕物質拋射時,太陽風攜帶著的強大等離子流可能到達地球極區。這時,地球兩極就出現極光。極光的形態千變萬化。太陽系內某些具有磁場的行星上也有極光。發生在日冕的耀斑叫X射線耀斑,它的波長只有1~8?;蚋?。它直接引起地球電離層騷擾,從而影響地球短波通訊。

日浪

太陽光球層物質的一種拋射現象。通常發生在太陽黑子上空,具有很強的重復出現的本領,當一次沖浪沿上升的路徑下落后,又會觸發新的沖浪騰空而起,如此重復不斷,但其規模和高度則一次比一次小,直至消失。位于日面邊緣的沖浪表現為一個小而明亮的小丘,頂部以尖釘形狀向外急速增長。上升的高度各不相等,小沖浪只有區區幾百公里,大沖浪則可達5000公里,最大的竟達1~2萬公里。拋射的最大速度每秒可達100~200公里,要比最快的偵察機快100多倍。當它們到達最高點后,受太陽引力的影響,便開始下降,直至返回到太陽表面。人們從高分辯率的觀測資料中發現,沖浪是由非常小的一束纖維組成,每條纖維間相距很小,作為整體一起發亮,一起運動。

太陽活動預報

日地空間環境狀態的變化對現代生活、生產所依賴的現代尖端技術顯得越來越重要。前面已提到,X射線耀斑直接引起地球電離層騷擾,從而影響地球短波通訊。太陽質子事件會危及宇航員和宇宙飛行器上的傳感器及控制設備,對在高緯地區飛行的旅客和乘務人員也構成輻射威脅。另外有人統計,劇烈的太陽活動與地震、火山爆發、旱澇災害、心臟和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生及交通事故都有關系。 所以,太陽活動和日地物理預報是非常重要的。太陽活動預報分為長期、中期、短期預報和警報。日地空間環境作為系統的科學研究對象是在1957年人類進入太空開始的。50至70年代是探索階段,人們逐步認識到太空環境的重要性。在大量探測的基礎上建立了描述環境的靜態模式,對一些重大的航天活動做了安全性的預報。80年代以后,在需求的推動下,日地空間環境的研究得到迅速的發展。自1979年開始每隔四年一次的國際日地預報會議均如期舉行,規模逐次擴大。為了聯合和協調各主要國家的工作,成立了聯合的預報中心??偛吭O在美國,有10個區域警報中心分布于全球。我們 北京區域警報中心是其中之一。進入90年代以后科學家們形象地稱之為“空間天氣”。

太陽活動周期

這一周期平均為22年,它包含兩個11年的太陽黑子周期,在每個周期中,太陽黑子的磁極極性相反,而其他各種日面現象的變化也象黑子一樣有兩次高潮和兩次低潮。這些日面現象包括日珥、耀斑和磁效應等的頻數起伏,磁效應則包括極光和對地球上無線電干擾的增強。太陽黑子的11年基本周期(有時也稱為太陽活動周)是施瓦貝于1843年宣布發現的。有人企圖把太陽活動周期同其他各種現象的變化聯系在一起,如太陽直徑的微小變化、樹木年輪的變化,甚至連股票市場行情的漲落都同太陽活動周期有關

日食和月食是怎么形成的

日食和月食

一、日月食現象

日月食和天體影錐

日食和月食是一種壯觀的天象,也是一種短暫而無危害的自然現象。它的發生同月球和地球的影子有關。

在太陽照射下,地球和月球在背太陽方向,都拖著一條很長的影子。太陽、地球和月球都是球狀體,且太陽遠大于地球和月球,因此,它們的影子的主要部分,是一個以其頂端背向太陽的會聚圓錐,叫做本影。在本影內,太陽光盤全部被遮蔽,因而是黑暗的(嚴格地說,由于大氣的折光作用,地球的本影內并不完全黑暗)。由于太陽是一個球狀光源,因此,本影周圍還有一個黑暗與光明的過渡區域。這是一個比本影大得多的發散圓錐,叫做半影。在這個影區內,能得到部分太陽光輝,因而并不完全黑暗。在半影內、本影影錐的延伸部分,是一個與本影同軸而反向的發射圓錐,叫偽本影。它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半影,那里,被遮蔽的是太陽光盤的中心部分,太陽的邊緣部分仍然可見,因而也不是完全黑暗的。半影和偽本影的不同部分,明暗程度不同:愈接近本影,愈陰暗;離本影愈遠,日輪被遮蔽程度愈小,愈明亮。

本影的長度,因射影天體的大小和它對于太陽的距離而不同。天體的半徑愈大,其本影愈長。月球的半徑約為地球半徑的27%,如果二者與太陽距離相等,那么,月本影長度也為地本影長度的27%。天體距太陽愈遠,其本影愈長。在一年中,地球(和月球)在接近遠日點時,本影較長;接近近日點時,本影較短。在一個月內,滿月前后,月球本影較長;新月前后,月本影較短。

根據太陽、地球和月球的半徑,以及日地和月地的平均距離可知,地球本影的平均長度是1377 000km,約為月球本影長度的 3.5倍。新月時,月本影的平均長度為 374 500km,略小于月地平均距離(384 400km)。所以,月球影子到達地球時,可以是本影的頂端,也可以是其偽本影。

“形影相隨”,月球拖著自己的影子繞地球運動。當它來到地球的向太陽一側,其影子有時會掠過地面。這時,在月影掃過的地區,人們看到太陽被月輪遮蔽,叫做日食。而當月球繞行到地球的背太陽一側,碰巧也會隱入地球本影。這時,在地球上看來,滿月在天空中失去光輝,這便是月食??梢韵胍?,發生月食時,在月球天空中則看到日食;而當地球上發生日食時,在月球的夜空中,明亮的“地盤”上出現一個很小的黑影,可稱之為“凌地”。

日月食的種類

日食分三類: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環食,全食和環食又叫中心食。它們的不同,取決于月球影子的哪部分籠罩地面。

我們知道,月球的直徑遠小于地球。因此,月球本影在任何時候,只能籠罩地面的很小一部分。在這一小塊地區看起來,太陽光盤全部被遮掩,這叫日全食。如果當時月球本影不夠長,以致同地面接觸的,不是月本影而是它的偽本影。那么,在偽本影里所見的太陽,中部被月輪遮蔽,邊緣依然光芒四射,這就是日環食。不言而諭,當月球的本影或偽本影落到地面時,其半影必同時到達。于是,在全食或環食地區的四周有一個環形的半影區,在那里看來,太陽部分地被月輪遮蔽,光盤殘缺,便是日偏食。這樣,在同一時間,中心食和偏食發生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區;而在同一地區,發生中心食的前后,必伴有偏食階段。

由于月球繞轉地球和地球本身的自轉,日食區在地面上移動而形成日食帶。日食帶的中部是全食(或環食)帶,其南北兩側為偏食帶。在移動過程中,月球本影的尖端相對于地面的距離在變化著。由于這種變化,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形:日食的開始階段和終了階段是日環食,而中間階段發生日全食。這樣的一次日食叫全環食。有時候,由于月球影錐的偏離,地面上的日食帶全部是偏食帶。這樣的一次日食,始終是日偏食。

月食分月全食和月偏食兩類,沒有月環食。月全食和月偏食的不同,取決于月球是否全部或部分隱入地球本影,而不決定于地球上觀測地點的不同。當月球全部隱入地球本影時,月輪整個變暗,這是月全食。若月球只是部分地進入地球本影,月輪殘缺,是月偏食。自然,在發生月全食前后,必同時伴有月偏食階段。有時,由于月球偏離地球本影軸心較遠,整個月食過程始終是月偏食。無論是發生月全食還是月偏食,全球(夜半球)各地同時看到同類的月食。

與日食的情形不同,月食同地球的半影和偽本影無關。月球進入地球半影時,并不發生“食”,因為半影內能得到部分太陽光輝,它仍照亮整個月面,只是亮度變得稍暗,月輪保持不缺。這種現象叫做半影食,天文臺通常不作預告。

至于為什么沒有月環食?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在月球軌道距離處,地本影截面遠比月輪大得多。

在上述各類食型中,最為罕見,也是最為壯觀和令人謎醉的是日全食。當日全食來臨時,天昏地暗,如同黑夜猝然到來,飛鳥歸巢,雞犬進窩,動物都表現出驚恐萬狀。沒有什么現象比太陽晝晦更為令人驚心動魄。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日全食(發生在公元前585年5月28日,小亞細亞半島,即今土耳其),曾戲劇般地(由于驚嚇)結束了兩個民族部落之間一場持續五年之久的戰爭,成為戰爭史上一個有趣的插曲。

日全食還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它是研究太陽的極好時機。我們知道,色球和日冕的亮度都很微弱,平時完全被淹沒在陽光里,只有當日全食時,大氣散射光的來源被截斷,天空暗淡,色球和日冕才顯得特別清晰。天文工作者趁此機會,可以拍攝到它們的光譜(這時,它后面沒有產生夫瑯和費線的光源);而研究色球和日冕,對于探索太陽本身及日地間的物理狀態,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被稱為“太陽元素”的氦,就是由天文學家在1868年的那次日全食時所攝的色球光譜中發現的,而化學家直到1895年,才從釔鈾礦的分析中找到它。當時有人贊嘆:天體光譜學竟跑到了化學的前頭。氦原子是一種難以“激動”的原子,要使它發出可見光,需要有很高的溫度。它的譜線出現在色球光譜中,正說明太陽色球的溫度是很高的。一些天文學家還利用這種“千載難逢”的機會,在太陽附近搜索水內行星和近日彗星……。所以,每當發生日全食時,天文工作者們總是攜帶笨重儀器,不惜長途跋涉,趕往日全食地帶進行各個學科的觀測和研究。

日月食的過程

日(月)全食的全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偏食—全食—偏食。劃分這三個階段的是四種食相:初虧、食既、生光和復圓。從食既到生光是全食階段;初虧到食既和從生光到復圓,分別是全食前后的偏食階段。

月球和太陽都在天球上向東運行。前者以恒星月為周期,速度為每日約13°10′;后者以恒星年為周期,速度為每日約59′。顯然,月球運行比太陽要快得多,它以每日約13°10′—59′=12°11′的速度,自西向東追趕太陽和地球本影。這就是說,日食的過程,就是月球在天球上向東趕超太陽、從而遮蔽太陽的過程。因此,日食過程總是在日輪西緣開始,于東緣結束。同理,月食的過程,就是月球在天球上向東趕超地球本影,從而遭遮蔽的過程。因此,月食總是在月輪東緣開始,于西緣結束。

在月球趕超太陽和地影截面的過程中,兩個圓面要發生二次外切和內切,分別為上述四種食相。對于日全食來說,這四種食相的含義是:

初虧——月輪東緣同日輪西緣相外切,日偏食開始。

食既——月輪東緣同日輪東緣相內切,日全食開始。

生光——月輪西緣同日輪西緣相內切,日全食終了。

復圓——月輪西緣同日輪東緣相外切,日偏食終了。

對于月全食過程來說,這四種食相的含義是:

初虧——月輪東緣同地本影截面的西緣相外切,月偏食開始。

食既——月輪西緣同地本影截面的西緣相內切,月全食開始。

生光——月輪東緣同地本影截面的東緣相內切,月全食終了。

復圓——月輪西緣同地本影截面的東緣相外切,月偏食終了。

日環食也有以上的食相。但它沒有全食階段,因此,日月兩輪雖有二次內切,卻沒有真正的食既和生光。日偏食和月偏食,無所謂食既和生光,也沒有相互內切。

在日食和月食過程中,當月輪中心與日輪或地本影截面中心最接近的瞬間,叫做食甚。食甚時,日輪或月輪被“食”的程度,叫做食分。食分的計算,以日輪和月輪的視直徑的單位。例如,0. 5的食分,表示日輪和月輪的直徑為的50%(并非其面積的一半)被遮蔽。偏食的食分> 0,<1;全食的食分≥l。同一次日食,各地所見食分和見食時間,可以是不同的;但同一次月食,只要能見到全過程,各地所見的食分和見食時間皆相同。

日月食的條件

日食和月食的發生,有一定的條件,弄清這些條件,人們就能推算和預告日月食的發生。它是我國古代天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月球向東趕超太陽的運動,是在二者各自的向西周日運動過程中發生的,具體情況又因緯度、季節和南北半球而不同。

——天赤道向南傾斜,天北極為仰極,可知是在北半球;

——天赤道與地平圖交角即為當地余緯,故緯度為45°N;

——太陽周日圈(赤緯)在天赤道以南,故北半球正值冬季;

——日、月正在向西方地平下落;可見時間接近傍晚。

簡單地說,日食的條件是,地球位于月球的背日方向(即月影所在的方向),從而位于日月連線的延長線上。月食的條件是,月球位于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地影所在的方向),從而位于日地連線的延長線上。為了便于說明,這個總條件可以分為兩個具體條件:

——朔望條件:日食必發生在朔,月食必發生在望。在一個朔望月內,只有逢朔的日期,地球才有可能位于月影所在的方向;逢望的日期,月球才有可能位于地影所在的方向。這樣,日、月食現象就同月相聯系起來。根據這一原理,我國古代就以日食來檢驗歷法。如果日食不發生在初一,那么,歷法上的朔望推算肯定成了問題。

——交點條件:日食發生在朔,月食發生在望;但逢朔未必發生日食,逢望未必發生月食。經驗告訴我們,大多數的朔望都不發生日、月食。這是因為,白道和黃道之間有5°9′的交角(稱黃白交角),而月輪和日輪的視直徑都只有0.5°左右??梢?,朔望條件只是日、月食發生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朔(日月相合)和望(日月相沖)只表明日月的黃經相同或相差180°;而要二者在天球上真正疊合,還須要它們的黃緯相等(或相近)。這就要求月球和太陽同時位于黃白交點或其附近。如果日月相合或相沖而不在黃白交點附近,那么,逢朔時,月球的影錐從地球的南北掠過而不觸及地面;望時的月球也從地球影錐的南北越過而不進入地球本影。

概括地說,日食的條件是日月相合于黃白交點或其附近;月食的條件是日月相沖(望)于黃白。

食限和食季

日、月食的發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沖)于黃白交點或其附近。這個“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就日食而言,在這個限度上,位于白道上的月輪與黃道上的日輪靠近到相互外切,二者中心的角距,就是它們的視半徑之和,即約32′。這時,從日輪中心到黃白交點的那段黃道弧長,就叫日食限。我們知道,太陽沿黃道運行,它的位置用黃經表示;以日輪中心與

黃白交點的黃經差來表示日食限,便直接同太陽經歷的時間長短相聯系。若以日月相沖代替日月相合,并以地本影截面取代日輪,那么,這樣的限度便是月食限。日月兩輪相切時,自黃白交點至日輪中心的一段黃道弧長,即此刻日輪中心與鄰近的黃白交點的黃經差。

食限的大小,決定于黃白交角的大小、月地距離和日地距離的遠近。這些因素都是在變化著的:黃白交角變動于4°59′-5°18′;月地距離變動于363 300km(近地點)與405 500km(遠地點)之間;日地距離變動于 147 100 000km(近日點)與 152 100 000km(遠日點)之間。因此,日食限和月食限的大小也是在變化著的。這里,我們無法說明它們的具體大小,只能說明它們的一般變化規律:

——黃白交角愈大,日食限和月食限便愈??;

——月地距離愈大,月輪的視半徑愈小,日食限和月食限也愈??;

——日地距離愈大,則日輪的視半徑愈小,日食限也愈小;但地影截面的視半徑卻增大,因而月食限也變大。

由此可知,當黃白交角、月地距離和日地距離都最大時,日食限最小;反之,當三者都最小時,日食限最大。月食限的情形有所不同:當黃白交角、月地距離最大而日地距離最小時,月食限最??;反之,當黃白交角和月地距離最小而日地距離最大時,月食限最大。

當日輪中心與黃白交點的黃經差值小于最小食限時,必然發生日(月)食;大于最小食限而小于最大食限時,可能發生日(月)食;大于最大食限時,則必然無食。

茲將日食限(包括偏食和中心食)和月食限(包括半影食、偏食和全食)的大小,列表比較如下:

由上表可知,月食限稍大于日食限。但如不計半影月食,則日食限遠大于月食限。

計算食限的大小,除日、月視半徑及黃赤交角外,還要考慮太陽和月球的地平視差。

S、E、M和M′分別表示日輪、地球和月輪中心。就日食而言,當月輪開始接觸日輪時(初虧),日心和月心對地心的張角,即為當時月球的黃緯?!蟂EM=∠SEA+∠AEB+∠BEM。其中,∠SEA和∠BEM,分別是太陽和月球的視半徑,以S⊙和S月球表示之;∠AEB=∠CBE—∠CAE,二者分別為月球和太陽的地平視差,以π月球和π⊙表示,那么便有

∠SEM=S⊙+S月球-π⊙+π月球

對于月食而言,初虧時,月輪開始接觸地球本影截面(為方便起見,月球的位置,以復圓代替初虧),這時,月球的黃緯為∠TEM′-∠M′ED+上∠DET。其中,∠M′ED即為月球的視半徑 S月球;而∠DET=∠CDE-∠ETD?!螩DE即月球的地平視差π月球;而∠ETD=∠AES-∠CAE,二者分別為太陽的視半徑S⊙和太陽的地平視差π⊙。于是又有:

∠TEM′=S月球+π月球-S⊙+π⊙

我們知道,太陽和月球有相仿的視徑,前者平均為15′59〃.6,后者平均為15′32〃.6。但它們的地平視差十分懸殊:太陽的地平視差平均僅8.〃8,而月球的地平視差平均達57′2〃. 7。由此可知,∠ SEM>∠ TEM′。黃緯愈大,離黃白交點愈遠,即日食限>月食限。

食季是有可能發生日、月食的一段時間,它是同食限相聯系的。由于日、月食的發生必須同時兼具兩個條件,并非所有朔、望都能發生,因此,一年中只有特定的一段時間,才能發生日、月食。我們知道,日、月食發生的條件是,太陽和月球必須同時位于同一黃白交點(日食),或分居兩個黃白交點(月食)或其附近。比較起來,月球是頻繁地(每月二次)經過黃白交點的,全年計24.5次;而太陽需隔半年才來到交點一次。所以,當時是否發生日、月食,主要取決于太陽是否位于黃白交點或其附近。太陽經過食限的這段時間,就被叫做食季。大體上說,一年有兩個食季,相隔約半年。

食季的長短主要取決于食限的大小。食限愈大,食季就愈長。根據食限的大小和太陽周年運動的速度(平均每日59′),人們就能推算食季的約略日數。例如,日偏食的最小食限是15.9°,那么,它的食季不會短于15.9°× 2÷59′=32.2日。這個長度已超過朔望月。這就是說,在這段時間里,月球必有一次來到交點。所以,一年中必有二次日食發生。碰巧的話,每個食季首尾各一次,這樣,一年便有四次日食。

又如,月偏食的最大食限為11.9°,那么,它的食季長度不會超過11.9°× 2÷59′=24.2日。這個長度不足一個朔望月。也就是說,在這段時間里,月球不一定來到交點。所以,有的年份連一次月食也沒有;即使有,每個食季也只能一次,碰巧一年可以有二次。

由于黃白交點每年向西退行約20°,一個交點年(也叫食年)只有346.2600日,比回歸年短約19日。因此,可能出現下列兩種情形:

第一,一年中有兩個完整的食季和一個不完整的食季。若第一個食季剛好在年初開始,除在年中遇到第三個食季外,在同年的十二月中旬,還可能迎來第三個食季。在這種情形下,這一年有可能發生五次日食和二次月食。第二種情形是,一年中有一個完整的食季(年中)和二個不完整的食季(年初和年終)。在這種情形下,有可能發生四次日食和三次月食。

以前一種情形為例,假如第一個食季開始于1月1日,又恰逢合朔并且發生日食。在以后的346日(一個食年)中,在最有利的情形下,二個食季有可能發生四次日食和二次月食。第三個食季開始于12月12日前后,由于12個朔望月為354.36日,比食年約長8日,即要到12月20日前后,才能遇上第十三次合朔,有可能發生額外的、也是這一年最后的一次日食。剩下的日期已不足半個朔望月,即使隨之發生月食,也要等到第二年的一月上旬。不過,這種情形十分罕見。

就全球而論,發生日食的次數比月食要多。但對一地而言,見到月食的次數遠多于日食。這是因為,月食時見食地區廣(夜半球各地均可見),而日食時,地球上只有狹窄地帶可見。據統計,對一個特定地點來說,平均每三、四年就能逢到一次月全食;但是日全食平均要幾百年才能遇上一次。所以,世上有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未曾遇見過日全食的景象。

2009年7月22日,我國將見到一次日全食。日食帶寬230千米,長達3000千米,橫貫西藏南部和長江流域。全食階段長達5-6分鐘(最長的日全食階段約為7分鐘),且適逢江南盛夏的晴熱天氣,觀測條件極好。這將是一次“千載難逢”的良機。

日食和月食的周期

日食和月食的條件,包含各種周期性的天文因素,因而具有嚴格和復雜的周期性。首先,日食必發生在朔,月食必發生在望。朔望月就是月相變化的周期,其長度為29.5306日。其次,發生日、月食時,太陽必位于黃白交點或其附近。太陽經過黃白交點是周期性現象,其周期為交點年(食年),即346.6200日。再次,發生日、月食時,月球也必同時來到黃白交點或其附近,月球連續二次經過同一黃白交點的周期為交點月,即27.2122日。此外,月球接近近地點時,運行速度快;接近遠地點時,運行速度慢。這種距離和速度的差異,也是一種周期性變化,其周期為近點月,即 27.5546日。

把上述四種周期組合成一種共同周期,即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叫做沙羅周期。它的長度為6585.32日,相當于223個朔望月,幾乎相當于242個交點月,約略相當于239近點月和19食年,列舉如下:

朔望月(29.5306日)×223=6585.32日

交點月(27.2122日)×242=6585.35日

近點月(27.5546日)×239=6585.55日

食年(346.6200日)×19=6585.78日

按現行公歷,沙羅周期相當于18年11.32日(如其間有5個閏年,則為18年另10.32日)。經過這么長的一段時間后,太陽、月球和黃白交點三者的相對位置,以及月地距離,又回復到與原來近乎相同的情況。于是,上一個周期內的日月食系列又重新出現。在一個沙羅周期內,大體上有相等的日、月食次數和相同的日、月食種類。同時,每次日食和月食,都要在一個沙羅周期后重復出現。例如,1987年9月23日的那次日環食,將在2005年10月3日重現。

但是,由于沙羅周期并非太陽日的整數倍,相互對應的二次日食或月食,并不發生在一日內的同一時刻。它的不足1日的尾數0.32日,即約l/3日,使相互對應的二次日食或月食,在時刻上推遲約8小時,因此,在經度上偏西約120°。如1987年9月23日的那次日環食,俄羅斯、中國和太平洋等處可見;而2005年10月3日將發生的日環食,改在大西洋、非洲和印度洋等處可見。另外,沙羅周期并不嚴格地等于交點月、近點月和食年的整數倍,因此,相互對應的日食或月食,只是大同小異,不可能完全一樣。

總之,沙羅周期并沒有包含同日、月食有關的全部因素。它的簡單的規律性,并沒有絕對的意義,因此,不能代替日、月食的具體推算。

“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出自那里,全文是什么/

元好問的一首詞

驟雨打新菏

[雙調]驟雨打新菏

元好問

綠葉陰濃,遍池塘水閣,偏趁涼多。

海榴初綻①,朵朵簇紅羅②。

乳燕雛鶯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

驟雨過,珍珠亂撒,打遍新荷。

人生有幾?念良辰美景,一夢虛過。

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③。

命友邀賓玩賞,對芳樽淺酌低歌④。

且酩酊,任他兩輪日月,來往如梭。

〔注釋〕①海榴:即石榴。②羅:即紗羅。③張羅:料理與籌劃。④芳樽:精美的酒杯。此處指代美酒。

〔賞析〕此曲是作者又一借景抒懷的上乘之作。上闕寫景,作者用明麗的筆調比興的手法,寫出盛夏季節絕美的自然妙趣,“老燕攜雛弄語,有高柳鳴蟬相和”句,寫得絕妙逼真,堪稱名句。下闕抒情,“人生有幾”,“淺酌低歌”,吟唱出自然永存人生苦短的意緒,但由于景之極美,亦不令人感到游興大減。美景弱化了消極情緒。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韓巖村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憲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其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韓巖村西北。他是700多年前我國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歷史學家,是宋金對峙時期北方文學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際在文學上承前啟后的橋梁。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

兩輪日月耀吉明.四海澄清浪不生.更喜泰來還否去.風云際會頌升平.這簽怎解?

應該是上簽吧?!皟奢喨赵乱?,四海澄清浪不生”代表生活平靜,不會有大風大浪,明天會更好; “更喜泰來還否去,風云際會頌升平”意思是不好是是通通都會過去,風云過后就是彩虹的天堂?。?!

兩輪日月是多久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日月兩輪天地眼下一句、兩輪日月是多久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鏈接:http://m.pinswag.com/ask/24480.html

分享給朋友:

“兩輪日月是多久,日月兩輪天地眼下一句” 的相關文章

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

很多朋友對于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和形容夏天山水的詩句有哪些三年級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夏天的山水詩詞名句 詩詞,是指以古體詩、近體詩和格律詞為代表的`中國漢族傳統詩歌。亦是漢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認為,詩較為適合“言志”,而詞則更為適合“抒...

雨泥成語有哪些(雨泥成語有哪些成語)

雨泥成語有哪些(雨泥成語有哪些成語)

今天給各位分享雨泥成語有哪些的知識,其中也會對雨泥成語有哪些成語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描寫雨的四字成語 描寫雨的四字成語 1、凄風苦雨? 冬雨如冰? 雨過天晴? 風雨如磐? 秋雨瀟瀟? 電閃雷鳴? 2、和風細雨? 春雨如油? 涼風細雨? 綿...

古歷法是如何界定雨水和驚蟄的 雨水和驚蟄的特點

古歷法是如何界定雨水和驚蟄的 雨水和驚蟄的特點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古歷法是如何界定雨水和驚蟄的,以及雨水和驚蟄的特點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我國古代歷法中的二十四節氣是怎么確定的? 二十四節氣體現了我國古代先人的智慧,二十四節氣對古代的農業生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前...

關于日出的詩句有哪些 有什么關于日出的詩

關于日出的詩句有哪些 有什么關于日出的詩

大家好,關于關于日出的詩句有哪些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有什么關于日出的詩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關于日出的古詩 贊美日出的古詩:1.憶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

幾幾然,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

幾幾然,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

今天給各位分享幾幾然的知識,其中也會對幾幾然,脈反沉遲,此為痙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你們要的《金匱要略》重點詞匯來了,記住它可以事半功倍(上) 金匱名詞解釋 1.客氣邪風: 外至為客,不正為邪。從外而來的的反常氣候侵犯人體可以引起疾病的發生,...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誰揮鞭策驅四運 萬物興歇皆自然

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誰揮鞭策驅四運 萬物興歇皆自然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以及誰揮鞭策驅四運 萬物興歇皆自然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日出行 / 日出入行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日出行 / 日出入行 [作者] 李白 ? [朝代] 唐代...

有哪些關于葵花的詩句 有哪些關于葵花的詩句和名言

有哪些關于葵花的詩句 有哪些關于葵花的詩句和名言

很多朋友對于有哪些關于葵花的詩句和有哪些關于葵花的詩句和名言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葵花”的詩句有哪些?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新葵郁北牖,嘉穟養南疇。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情合同...

詩詞里東君是什么意思 東君什么意思?

詩詞里東君是什么意思 東君什么意思?

今天給各位分享詩詞里東君是什么意思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東君什么意思?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古詩詞中的東君是什么意思 【東君】1.太陽神名。亦指太陽。《史記·封禪書》:“晉巫,祠五帝、東君……先炊之屬?!彼抉R貞索隱引《廣雅》:“東君,日也?!惫簟肚?..

早起看日出有哪些詩 早起看日出的文案

早起看日出有哪些詩 早起看日出的文案

很多朋友對于早起看日出有哪些詩和早起看日出的文案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清晨日出的詩句 1.描寫早上看日出天聞的詩句 1、凍云宵遍嶺,素雪曉凝華。入牖千重碎,迎風一半斜。不妝空散粉,無樹獨飄花??M空慚夕照,破彩謝晨霞?!锻诽疲豪钍烂?..

和太陽相關的詩句有哪些 和太陽有關的詩有哪些

和太陽相關的詩句有哪些 和太陽有關的詩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和太陽相關的詩句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和太陽有關的詩有哪些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關于太陽的古詩有哪些,20首描寫太陽的詩句 在日常種有些人不喜歡太陽,因為它很毒辣。有些人喜歡太陽,因為日初日落很...

發表評論

訪客

看不清,換一張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里發表您的看法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