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江口月初弦,什么江月前面字讀什么
今天給各位分享什么江口月初弦的知識,其中也會對什么江月前面字讀什么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白居易《琵琶行》中運用一系列貼切生動的比喻描繪琵琶聲,被譽為古典詩歌中描寫樂聲的絕唱。如“大弦嘈嘈
小弦切切如私語?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暮去朝來顏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婦?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無
金山的古詩
登鎮江金山
潮平水闊兩岸齊,雄風霧列遠山迷。
登臨金山添豪氣,江天盡攬入畫題。
訪鎮江金山江天禪寺留玉閣 文 / 曲槐
好個八風吹不動,
禪師一紙寺中來。
禿頭無坐鋒芒露,
留玉閣前步步回。
題潤州金山寺
(唐)張 祜
一宿金山寺,超然離世群。僧歸夜船月,龍出曉堂云。樹色中流見,鐘聲兩岸聞。翻思在朝市,終日醉醺醺。
[說明] 張祜,字承吉,唐代詩人,一生未做過官,人稱張處士。他初離姑蘇,后至長安。為元稹所貶抑,逐至淮南。最后隱居曲阿(今江蘇丹陽),卒于宣宗大中年間。杜牧曾贈詩說:“誰人得似張公子,千首詩輕萬戶侯。”這首五律描寫了獨立江心的金山寺的景貌,僧徒歸山和游覽借宿的生活,清新灑脫,流暢自然。特別是五、六兩句明白如話而又十分工切。
題金山寺
(唐)孫 魴
山載江心寺,魚龍是四鄰。樓臺懸倒影,鐘磬隔囂塵。過櫓妨僧定,驚濤濺佛身。誰言題詠處,流響更無人?
[說明] 孫魴,字伯魚,唐南昌人。《題金山寺》有意識地與張祜同題之作比一高低。前六句描寫了金山寺的雄偉景象,末兩句顯示了作者的自負。
送識上人游金山登送陀巖
(宋)范仲淹
空半簇樓臺,紅塵安在哉?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煙景諸鄰斷,天光四望開。疑師得仙去,白日望蓬萊。
[說明] 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名臣,文學家。這首詩氣派闊大,尤其是“山分江色破,潮帶海聲來”兩句,氣勢雄渾。上人為和尚的尊稱。識是僧名中的一個字。
金山晚眺
(宋)秦 觀
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
[說明] 秦觀(1049—1100),北宋文學家,江蘇高郵人。與黃庭堅、張耒、晁補之同為蘇門四學士。這首詩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優美圖景,十分清麗。
瓜洲夜泊
(清)鄭 燮
葦花如雪隔樓臺,咫尺金山霧不開。慘淡秋燈漁舍遠,朦朧夜話客船偎。風吹隱隱荒雞唱,江動洶洶北斗回。吳楚咽喉橫鐵甕,數聲清角五更哀。
[說明] 鄭燮(1693—1765),清書畫家、文學家,字克柔,號板橋,“揚州八怪”之一。曾居住鎮江金、焦二山讀書作畫。此詩寫的是夜泊瓜洲情景。詩情畫意,歷歷如在目前。
次北固山下
(唐)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去?歸雁洛陽邊。
[說明] 王灣,唐洛陽人,先天進士,官洛陽尉。作者客游在外,經過北固山下時作此詩,通過寫景抒發了新春思鄉之情,此詩在當時很有名。
采桑子--潤洲多景樓與孫巨源相遇
(宋)蘇軾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樓中。尊酒相逢,樂事回頭一笑空。停杯且聽琵琶語,細捻輕攏。醉臉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紅。
[說明] 這首詞是作者寫多景樓宴會遇友的情景。寫得情景交融,揮灑自如。上闋連用四個“多”字,語如貫珠;下闋聽琵琶助興,有人面桃花之趣。
北固
(清)張玉書
古檜祠堂久寂寥,凈名遺筑倚山椒。檻前碑版留三國,樹杪江聲咽六朝。草復大堤春試馬,雨余多景暮歸樵。可憐萬井炊煙里,鵝鸛軍聲響麗譙。
[說明] 張玉書(1642—1711),江蘇丹徒人,其故宅在今鎮江市南門大街張家巷內。順治進士。康熙時為相二十多年,世稱京江相國。詩中寫北固山的荒涼景象,遺跡模糊,寒潮嗚咽,萬戶炊煙,五夜更聲都足以引人遐思。
題鶴林寺壁
(唐)李 涉
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
[說明] 李涉,字清溪,洛陽人。唐憲宗時,曾貶官峽州司倉參軍,文宗太和中,任太學博士,后因故流放康州。這首詩寫作者為官不得志,終日如醉如夢,忽覺春光已盡,勉強登山游覽,可惜花事闌珊,無春可尋。偶然經過竹院,與山僧閑談,感到在紛擾社會中,暫得半日清閑,心情也很娛悅。
夢溪
(清)戴守梧
溪水潺潺入鄭湖,花如覆錦滿平蕪。夢中山水縈情處,沈括風流絕世無。
[說明] 戴守梧,字桐蓀,清同治時人,丹徒縣廩生。資敏學博,年少即成《禹貢注》。二十多歲即去世,有《陳篋集》。此詩是其《京口竹枝詞》中的一首。前兩句寫景,后兩句寫情。寫得情景并佳,恰到好處。
金山晚眺的解析
金山晚眺〔1〕?
西津江口月初弦〔2〕,水氣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3〕,只應燈火是漁船。
??
【注釋】?
〔1〕金山:宋盧憲《嘉定鎮江志》卷六:“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今地處江蘇鎮江西 北。《九域志金山記》云:“唐時有頭陀掛錫于此……忽一日于江際獲金數鎰,尋以表聞 ,賜名金山。”?
〔2〕西津:潤州(今江蘇鎮江市)西面之渡口,與金山隔水相望,是當時南北交通要道。江 淹《雜體陸平原羈宦》詩:“流念辭南?,銜怨別西津。”初弦:上弦。《釋名》說:“弦 , 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弦也。”農歷每月的初八、九時,月亮缺上半, 故稱“上弦”。?
〔3〕渚:水中的陸地。
??
【導讀】?
此詩元豐七年(1084)十月上旬作于金山。《秦譜》云:“冬十月,先生與蘇公會于金山。” 時蘇軾自黃州量移汝州,少游以小像索贊。軾舟行至西山,報書,遂會于金山。?
這首詩四句四景,合成一幅金山晚眺的優美圖景,十分清麗。這首詩脫胎于張祜的七絕《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 月里,兩三星火是瓜洲。”秦詩和張詩描寫的都是鎮江江面的夜間景色,并都使用自然現象 “潮落”、“斜月”以及“初弦”來暗示時間,尤其是秦詩中的“只應燈火是漁船”顯然是 化用張祜的“兩三星火是瓜洲”和張繼《楓橋夜泊》中的“江楓漁火對愁眠”。但張祜的詩中有人,寫詩人的旅途無歡,觸景生愁;秦詩沒有直接抒寫人的懷抱,而是借景生情,這是二者的同中之異。
金山晚眺的翻譯
金山晚眺(1)
西津江口月初弦〔2〕,水氣昏昏上接天。
清渚白沙茫不辨〔3〕,只應燈火是漁船。
【注釋】
〔1〕金山:宋盧憲《嘉定鎮江志》卷六:“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今地處江蘇鎮江西 北。《九域志金山記》云:“唐時有頭陀掛錫于此……忽一日于江際獲金數鎰,尋以表聞 ,賜名金山。”?
〔2〕西津:潤州(今江蘇鎮江市)西面之渡口,與金山隔水相望,是當時南北交通要道。江 淹《雜體陸平原羈宦》詩:“流念辭南?,銜怨別西津。”初弦:上弦。《釋名》說:“弦 , 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張弓弦也。”農歷每月的初八、九時,月亮缺上半, 故稱“上弦”。?
〔3〕渚:水中的陸地。
在西津江口遙望上弦月,水面迷蒙仿佛天水相接。
水中小島與水氣霧氣融為一體,只知那有燈火之處便是漁船。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