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來理解醉與醒,醉和醒的哲學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如何來理解醉與醒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醉和醒的哲學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醉與醒的區別是什么?
沒什么區別~ 有時候醉得越厲害就越清醒~ 而有時~ 醒的時候就跟醉了一樣~
醉和醒閱讀理解
閱讀文章,完成8-10題。(9分)
詩人藝術家在這人世間,可具兩種態度:醉和醒。醒者張目人間,寄情世外,拿極客觀的胸襟“漱滌萬物,牢籠百態”,他的心像一面鏡子,照射到街市溝渠里面的污穢,卻同時也映著天光云影,麗日和風!世間的光明和黑暗,人心里的圣潔與罪惡,一體顯露,并無差等。所謂“賦家之心,包括宇宙”,人情物理,體會無遺。英國的莎士比亞、中國的司馬遷,都會留下“一個世界”給我們,使我們體味不盡。他們的“世界”雖是匠心的創造,卻都是具有真情實理,生香活色,與自然造化一般無二。
然而他們究竟是大詩人,詩人具有別才別趣,尤其具有別眼。包括宇宙的賦家之心反射出的仍是一個“詩心”所照臨的世界。這個世界盡管十分客觀,十分真實,十分清醒,終究蒙上了一層詩心的溫情和智慧的光輝,使我們讀者走進一個較現實更清朗更深厚的富于啟發性的世界。
所以詩人善醒,他能透徹人情物理,把握世界人生真境實相,散布著智慧,即由身心體驗所獲得的晶瑩的智慧。
但詩人更要能醉,能夢。由夢由醉,詩人方能暫脫世俗,超越凡近①深深地深深地墜入這世界人生的一層變化迷離、奧妙惝恍的境地。《古詩十九首》www.空靈迷亂,趣味無窮,讀之回顧躊躇,百端交集,茫茫宇宙,渺渺人生,“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無可表達的沉思、無可解答的疑問,令人愈體愈深,文藝的境界臨近到宗教境界。
這樣一個因體會之深而難以言傳的境地,已不是明白清醒的邏輯文體所能完全表達的。醉中語有醒時道不出的,詩人藝術家往往用象征(比興)手法才能傳神寫照。詩人于此憑虛構象,象乃生生不窮;聲調、色彩、景物,奔走筆端,推陳出新,迥異常境。戴叔倫說:“詩家之境,如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間?!本褪钦f藝境要與吾人具相當的距離,迷離惝恍,構成獨立自足,刊落②凡近的美的意象,才能象征那難以言傳的深心里的情和境。
所以最高的文藝表現,寧空毋實,寧醉毋醒。西洋最清醒的古典藝境,希臘雕刻,也要在圓渾的肉體上留有清癯而不十分充滿的境地,讓人們心中手中波動一絲相思和期待……
注釋:①凡近:才識平庸淺薄 ②刊落:刪除
8.下列說明詩人具有“別才別趣,尤其具有別眼”的一項是( )(3分)
A.詩人的心像一面鏡子,能把握世界人生真境實相,將人情物理體會無遺。
B.詩人富有“詩心”,這使他們對世界的認識蒙上了一層溫情和智慧的光輝。
C.詩人善用醒時道不出的'醉中語,用象征(比興)的手法傳神寫照。
D.詩人能產生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使文藝的境界臨近到宗教境界。
9.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綜觀全文,作者更傾向于詩人須以“醉態”來表達心曲和營造意境。
B.文中所講的“詩人”“藝術家”“賦家”,所指的不全一致;作者在這里主要分析詩人處世和寫詩的兩種不同的方法。
C.作者主張真正的詩人,既要有透徹明了的人之情、物之理,洞悉人生真境實相的“醒態”,更要有超凡脫俗、刊落凡近的“醉”與“夢”態。
D.“寧空毋實,寧醉毋醒”表達了作者對文藝最高境界的理解。藝術需要想象,需要“留白”和空間。
10.第一段中“一個世界”指的是怎樣的世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8.B
9.B
10. 答案:
是一個客觀的,既能反映世間的光明和黑暗,也表露人心圣潔與罪惡的世界。
是客觀、真實、清醒的與自然造化無異的世界。
是較現實更清朗更深厚的富于啟發性的世界。
人到醉時方覺醒,醒時難得醉時清的意思
醉著醒是一種痛苦,醒著醉是一種智慧。
意思是說醉的時候想醒,醒的時候想醉,所以醉著醒是一種痛苦,醒著醉是一種智慧。
一半清醒,一半醉,心分兩半,一半清醒做事,另一半包容理解。我醉與不醉。
醉 酒 醒 這三漢字的來歷故事
1、“酒醉醒”三字,傳說是由大禹和他的醫官造的。
2、東漢人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中,對“酒”字的分析為:“從‘水’、‘酉’”。對“酒”這種事物的來源寫道:“古者儀狄作酒醪,禹嘗之而美?!?/p>
3、“從‘水’、‘酉’”,意即:“酒”是個會意字,說它的構造與“水”和“酉”有關,說它與水有關,這好理解,因為酒是液體,其原料中也原本有水。那么,“酉”是什么意思呢? “酒”字又怎么和“酉”有關呢?另外,“醉”字、“醒”字又怎么和“酉”有關呢?這里面有一個故事。
4、一天傍晚,有個叫儀狄的農夫見大禹治水辛苦,就把自己釀造的漿水給他喝。大禹喝了一口,感到香甜可口,沁人心脾,于是就把一罐子漿水都喝了。哪曾想喝完以后,大禹就感到頭重腳輕,于是他坐在地上閉上眼睛,接著便倒在地上,一動不動了。
衛士們認為是儀狄用毒藥毒死了大禹,就要把他殺了治罪。醫官卻說“且慢!讓我給大王診斷診斷再說。” 診斷的結果是:大禹呼吸下常,只是脈搏稍快一些。于是醫官斷定:大禹沒有死,只是熟睡。這樣衛士們便把禹王抬進草棚,蓋上獸皮,輪流看護。
第二天早上,大禹睜開眼睛,見大家神情異常,就問發生了什么事。醫官就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大禹聽了哈哈大笑,讓人把農夫儀狄請來。
大禹請儀狄坐下,說:“昨天傍晚你讓我喝的漿水,味道香甜,后來不知不覺就睡著了?,F在我感覺身上的疲勞已經消除,舒服極了。不知那漿水叫什么名子?”
儀狄說:“漿水是我用糯米做成的,還沒有名子,就請大王給起一個名子吧!”
大禹說:“我是昨天酉時(17~19時)喝的,酉時的水……就叫它‘酒’吧!”
醫官說:“昨天你酉時喝酒,之后就倒在地上,不省人事,所以大家都以為你卒(死)了。但你又沿線卒,這該叫什么呢?”
大禹說:“酉時喝酒,喝多了像卒……就叫‘醉’吧!”
醫官說:“據此說來,您昨天酉時喝酒醉倒,今天清晨太陽升起來時復生,就該叫‘醒’啦!”
大禹點點頭,說:“好!這個‘醒’字造的很有意思!”
5、我國古代有倉頡造字的說法。上面的故事說明:“酒”字與“醉”字是大禹造的,醒字是大禹的醫官造的。這下如魯迅先生在《門外文談》中所講的那樣:“在社會里,倉頡也不止一個?!?/p>
“酒醉醒”三字的來歷,雖帶有傳說性的小故事 ,但卻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明。
擴展資料:
1、酒,遷就滿足。
用來遷就滿足人性中的善惡激情的刺激性飲料。字形采用“水、酉”會義,“酉”也作聲旁。另一種說法認為, “酒”是成就的意思,是導致或吉或兇之事的原因。古昔時代儀狄發明了酒,大禹嘗酒后大加贊美,并因儀狄的天才而疏遠了他。還有說法認為,是杜康最早發明了高梁酒。
2、“酉”是“酒”的本字。酉,甲骨文里的酒字,像是有酒簍伸進大缸的酒壇。至今還有人做文抄公,把這個符號加上一個圈,成為商標使用的。
“酉”的“酒壇”本義消失后,甲骨文的酒字旁邊加上“水”,強調壇中飲料的液態性質。老祖宗實在厲害,一個字里就氣象萬千:“水”是酒的主要材料,“酉”是象形容器—“酒壇”。
有人認為“酉”是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對應農歷八月,意味萬物成熟成“就”——“酒”。
也有人認為,“酉”字里面的“一”是曲和糧食的混合物,“兩直”是氣體上升,也是酒壇的頸部,上面的“一”是壇蓋。這個說法,倒把釀酒的初始原理,簡單地呈現出來了。
3、還有一種說法,酉是下午5-7時,是喝酒最佳時間?!对鰪V閑文》說:“莫飲卯時酒,昏昏醉到酉。”古人的總結實在精辟。卯是上午5—7時,這時候喝醉了酒,不使你昏沉沉醉到傍晚酉時,也使你一整天頭腦不清醒。
太守醉和太守醒的內涵有何共同之處
太守醉和太守醒的內涵有何共同之處
《說文》曰:“醉,酒卒也。卒其度量不至于亂也。”“卒”就是“終了”、“終結”,醉就是每個人所適應的酒量的終極。文中醉意盎然:“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太守醉也”、“醉能同其樂”。
醉是歐陽修的心態修煉境界。歐陽修《六一居士傳》曰:“吾《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壺,吾一老翁于其間,是為六一。”六一居士的理念在于醉翁不醉,居士不閑。翁的姿態、酒的媒介、醉的方式,已然成為歐陽修的生活境界。
醉是歐陽修在滁州的生活常態。經常飲酒以求樂“醉”是必然的,既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標準。低求者,“惟酒無量”,只要有酒就行,多喝少喝無所謂,只要有陪者即可,無論貴賤親疏;高標者,“不及亂”,醉是一種境界,醉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達到心情的舒適、心境的調適和心靈的適宜。一個“醉”字,映照著歐陽修娛情山水和以酒釋懷、以醉消愁的失落和苦楚。
二是酣。
《說文》曰:“酣,酒樂也。不醉不醒曰酣?!憋嬀魄〉胶锰帲?興盡而不亂,是謂“酣”。酣從甘,正是此理?!案省笔俏队X中感到舒適而無特殊刺激的境界,“酣”正是飲酒后達到與“甘”同一境界的寫照。文中酣然飄逸:“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p>
歐陽修沉迷宴飲達到快樂,乃是生活之快意。其宴酣之樂在于以下五種:
一為人樂?!坝稳吮姟币彩菤W陽修治滁的祥和景象。
二為食樂。食山肴野蔌,釀泉為酒,純生態好天然,無奢靡之炫耀,存古樸之樂趣。
三為景樂?!氨娰e歡”使滁人游日益,快樂無比。
四為情樂。“太守醉”是宴酣之樂的極致,只不過“醉”是表象,“樂”是實質。
五為意樂。“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如此“名之”,作者便將自己的快樂深深地刻在了這座新建的亭子上,于是,我們都知道了“醉翁亭”,也都知曉了歐陽修作為“醉翁”的快樂,“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三是醒。
《說文》曰:“醒,醉解也。”醒屬于飲酒生理類詞匯系統,在古代,一般睡覺醒來稱為“覺”,飲酒醉后醒來稱“醒”?!靶选弊謴?“酉”,其意自明。醉、酣之后,人還要恢復醒。文中醒時難料:“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p>
像此種 “醒能述以文者”的作為,非太守一人之能,其學生蘇軾更是行家里手。蘇軾中秋詞題記為:“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這種“醉”、“酣”、“醒” 的狀態,古人是常陶冶其間的。如:李白“對此可以酣高樓”,蘇軾“酒酣胸膽尚開張”, 柳宗元“醉則更相枕而臥”,陶淵明“造飲輒盡,期在必醉”,像這種 “醉醒”的人生生活方式,自中國第一位詩人屈原開端,一直延續,在文人傳統中綿延不絕。清代鄭板橋對這種人生方式作過很精煉的概括:難得糊涂。
唐代的王績的《過酒家》是此種生活方式的最好注解:“此日長昏飲,非關養性靈。眼看人盡醉,何忍我獨醒?!?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所表現的,也正是對這種“醉醒”人生模式的忠實實踐。
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思眾人皆醉我獨醒這句話怎么理解
意思是:當別人都沉浸在歡樂中時,唯獨我保持清醒;當眾人都迷惑不解時,我卻明白其中道理。表達作者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
出處:晉·陶淵明《飲酒》詩之八:“眾人皆醉我獨清,眾人皆濁我獨醒?!?/p>
示例:他是~的人,我們應該團結他才對。
近義詞:舉世皆濁我獨清、舉世混濁我獨清
反義詞: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