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繇有多少兵馬,劉繇勢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劉繇有多少兵馬,以及劉繇勢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三國演義十五回
張飛要自刎,劉備上前奪刀,說兄弟比妻子重要多了,更何況呂布善待家小,張飛失誤不大,說完哭泣,關張兩人感動不已。
袁術聽說呂布奪得徐州,寫信讓呂布共同夾攻劉備,呂布同意,派高順領兵。
劉備接到消息,往東逃向廣陵。高順見到紀靈,索要袁術許諾的財物,紀靈說要先問過袁術。
高順回去,見到呂布,述說種種。呂布正在疑惑,接到袁術來信,說劉備未除,等劉備除去,再給財物。
呂布怒,要攻打袁術,被陳宮勸下,并聽從建議,邀請劉備到小沛留下。
劉備欣喜前往。呂布又怕劉備不信他,先將劉備家小送還。甘糜夫人見劉備,說呂布待她兩人不錯,劉備要去謝呂布。張飛不愿去,先將兩位夫人帶到小沛。
呂布見劉備,說奪城不是本意,只是張飛喝酒誤事,恐怕會被其他人趁機攻城,所以代為守城。劉備說本就要將徐州讓給呂布,呂布推辭,劉備力辭,此后住在小沛。
這邊袁術在壽春宴請將士,恰好孫策征討廬江得勝歸來,袁術便將孫策叫來。自孫策投奔袁術后,袁術非常喜愛孫策。
因為袁術在孫策前以長輩自居,多有狂傲。孫策傷感自己跌落父親威名。孫堅舊臣朱治聽到后,認為孫策可以以救吳璟的名義向袁術借兵,駐扎江東。袁術謀士呂范恰好聽到,愿意將手下士兵給孫策助他一臂之力,只是袁術不一定愿意借兵。
孫策說他愿意用傳國玉璽作抵押,因為袁術想要這東西很久了,所以呂范認為可行。
于是第二天,孫策向袁術哭求,父仇不能報,母仇又來,揚州刺史劉繇迫害舅舅吳璟,他想救吳璟,并愿意用傳國玉璽作為擔保。
袁術大喜,授官,并借三千人,五百馬給他。
孫策到了歷陽,見到舊友周瑜,兩人結伴同行。
周瑜推薦張昭和張紘。孫策以禮招聘,兩人不來,孫策親自去聘請才來。
劉繇曾經屯兵壽春,被袁術趕來江東。這邊他聽說孫策要來,聚眾商議。太史慈自薦,劉繇說太史慈太年輕,不答應,讓張英應戰。
張英與黃蓋對戰,不想有人想投奔孫策,打算先立功,后投奔,在軍中放大火,引起騷亂,張英大敗逃走。這兩人得到孫策嘉獎。
張英敗兵,劉繇要斬,被勸。
孫策說昨日夢見漢光武帝,不顧眾人勸阻,來到劉繇在此地設下的宗廟,焚香參拜后,又不顧眾人勸阻,過山嶺觀看劉繇營寨。
劉繇收到消息,認為這是孫策誘兵之計,按兵不動,太史慈認為機不可失,騎馬要追孫策,大喊有誰愿一同前往,只一人響應。眾人都笑。
孫策看了半天才走,過山嶺時,聽到太史慈大喊要他留下,兩人戰成平手。
太史慈見一時半會拿不下他,又因敵眾我寡,認為抓住孫策也會被其他人攔下,于是詐輸,邊打邊走,引到平原,撕打成一團。
劉繇一千兵馬到來,孫策十二騎兵也到,又有周瑜領兵而來,眾人廝殺成一團,下雨才收兵。
劉繇孫策兩軍對壘,一方拿著太史慈的兵器,一方挑著孫策的頭盔。太史慈上前叫陣,程普攔下孫策,上前迎敵。兩人打沒多久就收兵了。原來周瑜領兵打掉了劉繇大本營曲阿,劉繇沒有戀戰之心。
當晚孫策趁夜襲營,劉繇軍隊大敗,太史慈投奔涇縣去了。而劉繇與援兵再戰孫策又敗,投奔劉表去了。
孫策進攻秣陵,并要薛禮投降,不想被箭射中腿,順勢詐死。晚上,薛禮與張英等人殺出城,遇到孫策伏兵,敵軍見孫策沒死,大驚投降,孫策要求不殺降兵,并斬殺敵方將領,獲得了秣陵。整頓兵馬后,孫策又來涇縣捉太史慈。
太史慈在涇縣招募了兩千人,只可惜大半是山野村民,不懂紀律。夜里孫策攻打涇縣,只留東面讓太史慈逃。他逃了五十里后,人馬疲乏,突然伏兵大喊,太史慈的馬被絆住,太史慈被活捉。
孫策以禮相待,太史慈便投降了,并稱愿意收拾殘兵。孫策同意。眾人擔心太史慈一去不返,孫策以他是忠義之人,并不擔心。第二天,太史慈果然收拾了殘兵回來。
此后孫策在江東,安撫民眾,眾人來投,兵馬所過之處,都聞風喪膽,而孫策兵不擾民,于是聲望很高。
當時占據吳郡的人是嚴白虎,自稱王。孫策兵來,嚴白虎的弟弟嚴輿迎敵,因太史慈射箭精妙給了下馬威,因此嚴白虎生出投降的念頭,讓嚴輿出城見孫策,說想和孫策平分江東。
孫策大怒,白虎棄城而走,黃蓋和太史慈平定周圍城市,孫策追擊敵人。
白虎兵過之處,民眾不堪其擾。兵至馀杭,被當地人凌操帶領鄉民擊退,凌操后來加入孫策。
白虎在渡口戰程普,敗,逃往會稽,會稽太守王朗以孫策吞并疆土太多,要幫白虎,虞翻說孫策才是仁義之兵,不該幫白虎,被罵退。
兩方對峙,王朗不敵,守城不出,想耗盡孫策糧草。
孫堅弟弟孫靜說會稽的糧草大半在渣瀆,不如攻下他。孫策聽從。
于是下令讓疑兵在營地點燃火把,其余人假意往渣瀆去,只等王朗兵來,一舉拿下。
這邊王朗等人見孫策大部隊撤走,又留下少量兵馬故弄玄虛,于是都領兵去追。白虎逃走,而王朗不敢回城,也逃了。孫策就攻下了會稽。
第二日,董襲帶著白虎項上人頭來投孫策。孫策讓孫靜守會稽,自己收兵回江東。
孫權和周泰守宣城,山賊來犯,周泰舍命救孫權,危在旦夕,對孫權說,以前受傷時,虞翻曾向他推薦名醫。孫權聽過虞翻,起收服之心,于是兩人去拜訪虞翻。
虞翻推薦了華佗。
孫策徹底平定江東,一邊與曹操聯絡,一邊向袁術要回玉璽。袁術不愿歸還,還認為孫策不思報答,反而索取,想攻打他。
謀士認為不如先壯大自己的實力,先攻打劉備。
三國戰役系列---被小覷的戰役——“霸王孫策”平江東(二)
首先劉繇并不是阿貓阿狗,《三國志》中都有立傳,三國時期,每個出場的諸侯都不是龍套,都有其高光時刻。劉繇是山東人,自古山東多響馬,民風彪悍,年僅十九歲就混進賊窩,趁隙將盜匪頭目斬殺,救出被綁票的叔叔,可見劉繇可是有膽識的少年英雄。
繇年十九,從父韙為賊所劫質,繇篡取以歸,由是顯名。舉孝廉,為郎中,除下邑長。時郡守以貴戚托之,遂棄官去。州辟部濟南,濟南相中常侍子,貪穢不循,繇奏免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國志·劉繇傳》
劉繇被朝廷一紙詔書任命為揚州刺史,接替已故的刺史陳溫(此時袁術已經自行任命陳瑀為揚州刺史),劉繇這種情況被任命,他肯定是有背景的,劉繇的祖父劉寵曾任會稽太守,劉繇的父親曾為山陽太守,并和劉表同為漢室宗親。可問題是,劉繇的勢力不在江東,他是孤家寡人前去赴任,并且當時淮南已經被袁術占據,州府設在壽春,袁術在其屯兵,江淮一帶道路皆被封鎖,劉繇都不敢到任。后吳景和孫賁將劉繇迎至曲阿,是的,就是孫策的舅舅和接替孫堅官職的孫賁(當時吳景是丹陽太守),可見劉繇的確不簡單(他走的路子跟劉表只身入荊襄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一步首先取得了吳景、丹陽都尉孫賁統領的孫堅舊部支持,在曲阿建立了根據地;
第二步,劉繇以許劭(字子將)為謀主,依托吳郡西部,招降納叛,并聯合當地豪族短期張英、于糜等,短時間內便招攬了僚屬、部伍;
第三步,尋找外援,下邳相笮融和彭城相薛禮奉其為“盟主”(二人都是陶謙的舊部,陶謙手下可有丹陽兵的),以增強自身實力;
劉繇見自己翅膀硬了,腰桿也直了,一腳將助他入曲阿的功臣吳景、孫賁踢走(劉繇走了一步臭棋,引發后來孫策來伐)。吳景、孫賁很氣憤,便投靠老東家袁術,于是袁術便派二人攻打劉繇。
于是術乃自置揚州刺史,與景、賁并力攻英、能等,歲馀不下。漢命加繇為牧,振武將軍,眾數萬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國志·劉繇太史慈士燮傳》
吳景、孫賁攻劉繇打了一年多也打不下來,有人說吳景、孫賁是誰???都沒聽說過,肯定是他倆菜,事實上孫賁在孫堅手下南征北戰很多年,在投靠袁術時很快就蕩平了九江,吳景則是擊敗了坐擁丹陽精兵的周昕,兩人軍事才能肯定是有的。打不下來的主要原因是,劉繇當時在當利口、橫江、牛渚一帶布置防線,防守的地理形勢都是居高臨下又靠近渡口,典型的易守難攻,作為一個外來戶,能部署出完美防線,可見劉繇絕對是個人物。
這時,由于吳景、孫賁久攻不下,就引出了孫策向袁術討要舊部自薦去討伐劉繇。
孫策離開袁術后,深知自身實力遠遠不夠,此時去打劉繇無異于以卵擊石,在去曲阿的路上打起父親孫堅的大旗,孫堅多年南征北戰,人雖不在,余威尚在。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孫策的隊伍不斷擴大,到歷陽時,已至到五、六千人。這時,周瑜帶兵迎接孫策并贊助大量軍糧,兄弟就是關鍵時刻雪中送炭,孫策當時缺的就是糧,可見周瑜當時眼光已經很老道了。
前文已經說了,劉繇不是庸才,吳景、孫賁也不是庸才,那孫策怎么打敗的劉繇呢?
劉繇輸就輸在他“輕敵” ,對孫策的能力過于輕視,其實也合情合理,想想當時孫策只是個二十出頭的毛頭小子,劉繇想著連你舅舅吳景和統兵多年的孫賁都跨不過我的防御,而且了解到孫策舉兵來伐,窮到連渡江所用船只都沒有,劉繇對孫策是沒放在心上的。
孫策用兵就一個字“快”,兵貴神速 ,用在孫策身上非常貼切,可以注意下孫策打仗從來都是“勢破如竹”,并直擊對手要害,對方潰敗的速度非??欤@才讓大家有了江東諸侯都是“紙老虎”的感覺。
孫策實在是太快,接受周瑜的資助后,閃電出兵,孫策深知戰斗不能拖著,必須火速取得戰果,抓住對手輕敵的時機,沒有船就用蘆葦編造成筏渡江,搶灘登陸,先沿江奇襲擊敗了劉繇親信樊能和張英,并憑借自己敏銳的軍事嗅覺,奔襲險地,劉繇屯糧之處——牛渚大營。
牛渚大營就是后代著名的“采石磯”,位置扼據大江要沖,水流湍急,地勢險要,不好攻打。劉繇對其部署的防線十分自信,沒想到孫策反其道而行之,克服天險,拿下了牛渚大營,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具,增強了自身的實力。
孫策閃電奇襲,破了江岸防線,并占據牛渚大營,劉繇本身反應不夠,未能及時作出部署, 可見劉繇是擅長布局,但應變能力差,一旦有奇兵打亂其部署,就滿盤皆輸。
孫策奪得橋頭陣地后,劉繇部隊已經失了先機,孫策明白,劉繇一定會派兵奪回隨牛渚大營,孫策以攻代守,決定搶先下手攻打秣陵。秣陵守將是彭城相薛禮和下邳相笮融,薛禮守城內,笮融屯于城南。孫策先攻笮融,兩軍陣前,經勇猛突擊,斬殺笮融手下五百余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隨后,孫策徑直攻城,薛禮突圍而逃,至笮融營,為笮融所殺。這時樊能、張英等人果然又集結部隊來奪牛諸,孫策立即回軍夾擊,大敗他們,俘獲萬余人。然后重新進攻笮融,在戰斗中,孫策腿部中箭,有人對笮融說:“孫郎被箭射死了!”當時,孫策年輕,雖有官位名號,但人們都叫他“孫郎”。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前去約站。孫策將計就計,先派幾百兵馬挑戰誘敵,而在后面設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入包圍圈中,然后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首千余人,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并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竟云何?”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笮融見孫策還在,越發警惕小心,深溝高壘,嚴加守備。
孫策見笮融負險固守,一時難以攻克,便引兵南向,隨即揮師進擊劉繇部將駐守的梅陵、湖熟、江乘,先后攻克并殲滅了劉繇布防在曲阿外圍的守軍,迫使劉繇率兵出城決戰。
孫策進攻曲阿期間,劉繇的同郡人太史慈這時從東萊來助,可劉繇識人的本領差了些,有人勸劉繇可任用太史慈為大將,劉繇說:“我如果任用太史慈,許劭不會笑話我嗎!”此時孫策都打到家門口了,劉繇竟然還有空在意別人怎么評價他,最后只讓太史慈當了個偵察兵。
一次,太史慈只帶一騎便出城偵察,在神亭,與同樣出來偵查的孫策遭遇,孫策也只帶著韓當、黃蓋等十三騎。太史慈見到孫策兩眼放光,覺得這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拍馬沖鋒,正跟孫策相對,孫策一槍刺中太史慈的戰馬,太史慈順勢揪住孫策,二人一起滾落下馬,孫策奪得太史慈后肩的手戟,太史慈也奪得孫策的頭盔,繼續激烈搏斗。正當二人生死拼搏之時,雙方救援的部隊同時趕到,于是,孫策和太史慈各自撤回營地。這就是,后事津津樂道的“神亭酣戰”。
經此一戰,孫策對太史慈十分賞識,后孫策設計俘虜了太史慈,為他親自解綁,并握著他的手問:“尚記得神亭一戰嗎?如果卿當時將我生獲,你會怎樣處置我?”太史慈說:“不可知也?!睂O策大笑,說道:“今后之路,我當與卿共闖。”即拜太史慈為門下督,還吳后授以兵權,拜折沖中郎將。
在曲阿縣境內,兩軍進行了會戰,結果孫策軍大獲全勝,劉繇棄城而逃,企圖逃往會稽郡,謀士許劭認為,會稽富實,又近在孫策軍力的威脅之下,不如溯江而上避往較遠的豫章郡,情急時可向曹操或劉表求救,后劉繇病死豫章。秣陵城外的笮融,因失去接濟,勢孤力單,不敢繼續固守營寨,也逃到豫章郡,其眾散失大半,此時劉繇便風吹云散,不復存在。
劉繇死后,太史慈主動提出去收復舊部、安撫兵眾,孫策左右皆說:“太史慈必北去而不還了”,孫策卻深具信心地說:“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一貫重義氣,絕不會欺騙我的”,可見孫策確實為明主,知人善用,后太史慈果然收攏軍隊來投,這就是著名的“君子之約”。
孫策入曲阿后,在江東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及時將張纮納入自己帳下,拜正議校尉,另一名士張昭也在此時入孫策幕僚中,被命為長史,拜撫軍中郎將,張昭、張纮二人,經常是一人隨孫策出征,一人留守后方。此二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江東二張”。
孫策深知民心向背乃立國之根本,孫策大軍所到之處,不敢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
孫策進入曲阿,慰勞賞賜將士,發布寬大命令,通知各縣:“凡是劉繇、笮融等人的鄉親故友和部下,前來自首歸降的,一概不咎既往。愿意去當兵的,一家只出一人,免除全家的賦役負擔;不愿再當兵的,也不勉強?!辈贿^十天,應募者從四面涌來,得到二萬余名兵士,一千余匹戰馬,孫策的聲威震動江東。
擊敗劉繇,自身實力急速擴張后,孫策計劃繼續進攻江東各地,孫策派朱治出擊占領吳郡太守許貢督軍迎擊,雙方在由拳縣(今浙江省嘉興城外)境內會戰,許貢不敵,逃到嚴白虎所處,吳郡落入孫策之手,朱治任吳郡太守(注意這里提及的原吳郡太守許貢,孫策被許貢門客刺殺)。
當時吳人嚴白虎等各萬余人,處處屯聚,吳景等欲先擊破嚴白虎等。孫策說:“虎等群盜,非有大志,此成禽耳?!庇谑且蛇^浙江,直逼會稽。會稽功曹虞翻當是正值父喪,他穿著喪服到太守府邸,看到王朗計劃和孫策開戰,虞翻于是脫掉喪服進府面見王朗,勸他躲開孫策勸太守王朗暫避孫策的鋒芒,王朗不聽,在固陵(浙江蕭山縣西)阻擊孫策。孫策幾次發動進攻,均未能奏效, 孫策對固陵發起猛攻經數次水戰,不能完全打垮王朗,說明此際孫策軍對水戰還不十分老到 。孫策的叔父孫靜獻策,建議聲東擊西,從查瀆進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孫策依計。于是,夜里一面到處點燃火把,迷惑、牽制正面之敵,一面分出兵馬悄悄從查瀆出擊。王朗出于意外,大驚,派周昕率兵倉猝迎戰,孫策斬殺周昕,長驅直入。王朗敗潰,虞翻護送其乘船逃到東冶(今福建福州)。后孫策禮遇虞翻,虞翻降于孫策。
平定王朗后,就剩收拾嚴白虎了,嚴白虎是土匪出身,有野心,但沒實力,也沒魄力,手下也沒有斤兩的人才。建安元年(196年),孫策命吳景出兵,與嚴白虎交戰,大勝,嚴白虎退到會稽,后孫策渡江攻下會稽,并進行屠城,嚴白虎于是高壘堅守,派其弟嚴興求和,孫策答應,嚴興便跟孫策單獨見面,卻被孫策所殺。由于嚴興在嚴白虎軍中素有勇力,于是使嚴白虎對孫策感到畏懼,后孫策攻破嚴白虎,嚴白虎亦逃到許昭中,此后下落不明。
此時,孫策已經儼然成為江東最大的勢力,但還有一頭猛虎酣睡在江東旁邊——“荊州劉表”,況且劉表手下黃祖與孫策有殺父之仇,但目前情況來看,孫策還不精通水戰,也無水軍,那孫策怎么在處于劣勢情況下打出生涯極佳之戰——“沙羨之戰”呢?請見下回三國戰役系列~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我是雪花滿山,期待著在下回三國戰役系列中與您重逢~
三國時期吳國最多有多少人口和兵力?
孫吳在籍人口有2562000人,吳國擁有的兵力有30萬,三國時期各國的常備兵維持一般都不超過人口總數的百分之十,這也是一個基本的規律,只有蜀國例外,卻也相差無幾。
蜀滅時只有二十三萬戶,九十四萬人,只有兵十萬多一點。吳滅時約四十余萬戶,二百三十萬人,有兵二十余萬。蜀漢在三國后期軍事上比較活躍,但蜀漢發展至后期,人口不足百萬。
孫策起兵時,僅有幾百名士兵,后來得到父親的舊部一千多人。 孫策在攻打劉繇的前后,軍隊規模不斷擴大,擊破劉繇時已經有幾萬軍隊。到孫策死時,孫吳的軍隊數量應不下于十萬。
據史書記載,孫吳強盛時,軍隊人數大概有三十萬,降晉時大約也有二十三萬,其中少數民族兵員眾多,南蠻、交州夷等族士兵不下十六萬,而山越在其中就至少占了十萬之眾。
擴展資料:
吳國軍隊建制:
春秋時期,晉楚爭霸,晉國為了牽制楚國,采納了楚國叛臣屈巫的建吳王夫差矛議,與楚國東南的吳國結盟。
巫臣為報楚國令尹子反與重臣子重,出使吳國,使吳、晉結盟。巫臣回晉國,而留下自己的兒子作為行人幫助吳國訓練軍隊。這樣在晉國的幫助下,吳國的軍事力量迅速提升,成為東南一支重要力量。
吳國不僅有陸軍,而且建立了一支編組的強大水軍,其主要戰艦長達十丈,每艦戰車達百人之多。在公元前486吳國聯合魯國對齊國討伐,吳魯聯軍兵分兩路,一路從泗水進攻,另一路從淮河入海向北進攻齊國。
吳國從海上進攻齊國,這次吳國水軍從海上對齊國進攻,是中國發生最早的海戰,后世把這件海戰看作是中國海軍的起源。都城是由伍子胥督造的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姑蘇城,2500多年來原貌仍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吳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孫吳
三國時期有哪些被忽略很厲害的小將
曲阿小將呀!被忽略的絕世高手,卻連名字都沒留下來,這才是大高手的風范。
出自:《三國演義》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太史慈踴躍曰:“此時不捉孫策,更待何時!”遂不候劉繇將令,竟自披掛上馬,綽槍出營,大叫曰:“有膽氣者,都跟我來!”諸將不動?!何┯幸恍⒃唬骸疤反日婷蛯⒁玻∥峥芍?!”拍馬同行。』眾將皆笑。】
劉繇與孫策在神亭嶺對陣。孫策等十三騎探看劉繇營寨柵。太史慈欲擒孫策,不候劉繇將令,披掛出營。惟有一“小將”同行。太史慈與戰五十合,不分勝負。怕眾將群毆,遂誘孫策至無人處,又到五十合。不慎都滾下馬來。后劉繇千余接應軍到,程普等十二騎亦到。一場混戰。(原文請參見《三國演義》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孫伯符大戰嚴白虎》)。
這段文字與《三國志》相符:(慈)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斗,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并各來赴,於是解散。
劉繇的軍隊是沒有跟隨太史慈的,而太史慈為了要生擒孫策,肯定往偏僻地方走。而孫策的12將卻是跟隨孫策的。那么問題來了,12將和曲阿小將趕到現場,到劉繇的兵馬在沒有人指引的情況下找到現場,一共過去多少時間?好吧我們就算15分鐘。作為參考,街頭干架,1對1的情況下,2分鐘下來如果不是職業選手就會氣喘吁吁的了。這段時間的混戰,太史慈跟孫策已經是勢均力敵,那么打12將的只能是曲阿小將了。就算是呂布,被曹操6員大將圍攻也是擋不住的,曲阿小將跟12將打這么久,武力值該有多高?
好啦這是網民們YY的,覺得有意思就幫我采納吧。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