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什么罷官去,棄什么罷官去下一句
很多朋友對于棄什么罷官去和棄什么罷官去下一句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詞中關于人才的詩句(古代詩歌中關于人才的詩句)
1.古代詩歌中關于人才的詩句
論詩五絕
清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滿江紅 魏了翁
逢著公卿,誰不道、人才難得。
須認取、天根一點,幾曾休息。
未問人間多少士,一門男子頭頭立。
只其間、如許廣文君,誰人識。
冠蓋會,漁樵席。豪氣度,清標格。
要安排穩當,講帷詞掖。
蜀泮堂堂元不惡,猶嫌偏惠天西壁。
囑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都留別諸公 康有為
天龍作騎萬靈從,獨立飛來縹緲峰。
懷抱芳馨蘭一握,縱橫宙合霧千重。
眼中戰國成爭鹿,海內人才孰臥龍?
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為
一代才人孰繡絲,萬千作者億千詩。
吟風弄月各自得,覆醬燒薪空爾悲。
正始如聞本風雅,麗葩無奈祖騷詞。
漢唐格律周人意,悱惻雄奇亦可思。
將進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擬行路難十八首
六
鮑照
對案不能食,①
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能幾時?
安能疊燮垂羽翼?②
棄檄罷官去,③
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
暮還在親惻。
弄兒床前戲,
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
何況我輩孤且直。④
【注釋】
①本篇原列第六首,言孤直難容,只得退出仕途。這詩見出一個才高、氣盛、敏感、自尊的詩人在貴族統治社會壓抑下的無可奈何之情。
2.關于 人才 的古詩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天生我才必有用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論詩五絕清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滿江紅 魏了翁 逢著公卿,誰不道、人才難得。 須認取、天根一點,幾曾休息。
未問人間多少士,一門男子頭頭立。 只其間、如許廣文君,誰人識。
冠蓋會,漁樵席。豪氣度,清標格。
要安排穩當,講帷詞掖。 蜀泮堂堂元不惡,猶嫌偏惠天西壁。
囑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都留別諸公 康有為 天龍作騎萬靈從,獨立飛來縹緲峰。
懷抱芳馨蘭一握,縱橫宙合霧千重。 眼中戰國成爭鹿,海內人才孰臥龍? 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為 一代才人孰繡絲,萬千作者億千詩。 吟風弄月各自得,覆醬燒薪空爾悲。
正始如聞本風雅,麗葩無奈祖騷詞。 漢唐格律周人意,悱惻雄奇亦可思。
將進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擬行路難十八首六 鮑照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能幾時? 安能疊燮垂羽翼?棄檄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 暮還在親惻。 弄兒床前戲, 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 何況我輩孤且直。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譬如朝露。
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
憂思難忘。何以解憂。
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為君故。
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我有嘉賓。
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
何時可掇。憂從中來。
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闊談宴。
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繞樹三匝。
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
海不厭深。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
3.和人才有關的詩句
滿江紅 魏了翁
逢著公卿,誰不道、人才難得。
須認取、天根一點,幾曾休息。
未問人間多少士,一門男子頭頭立。
只其間、如許廣文君,誰人識。
冠蓋會,漁樵席。豪氣度,清標格。
要安排穩當,講帷詞掖。
蜀泮堂堂元不惡,猶嫌偏惠天西壁。
囑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論詩 趙翼
李杜詩篇萬人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都留別諸公 康有為
天龍作騎萬靈從,獨立飛來縹緲峰。
懷抱芳馨蘭一握,縱橫宙合霧千重。
眼中戰國成爭鹿,海內人才孰臥龍?
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為
一代才人孰繡絲,萬千作者億千詩。
吟風弄月各自得,覆醬燒薪空爾悲。
正始如聞本風雅,麗葩無奈祖騷詞。
漢唐格律周人意,悱惻雄奇亦可思。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我昔學詩未有得,殘余未免從人乞。
力孱氣餒心自知,妄取虛名有慚色。
四十從戎駐南鄭,酣宴軍中夜連日。
打球筑場一千步,閱馬列廄三萬匹。
華燈縱博聲滿樓,寶釵艷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亂,羯鼓手勻風雨疾。
詩家三味忽見前,屈賈在眼元歷歷。
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
世間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論?《廣陵散》絕還堪惜。
這首《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是詩人自述詩歌創作發展之路的詩,亦即是詩人成才過程的回顧總結。正是投軍西北,參與軍機,投入朝廷內外的政治斗爭,豐富了他的生活,使他領悟到了詩中“三味”,成為有獨特風格的杰出詩人。陸游這首詩所形象提示的,正是“實踐出人才”這一人才成長的規律。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解說]
“萬馬齊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現了龔自珍對清朝末年死氣沉沉的社會局面的不滿,因此他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為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一樣。他又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你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
4.形容人才的古詩詞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領風騷數百年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白《上李邕》:
大鵬一日同風起,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行路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
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5.有什么關于“人才”的古詩句
一、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清代: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譯文:
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二、放言五首·其三
唐代: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譯文:
我送給你一種解決疑問的辦法,這個辦法不需龜甲,蓍草莖來占卜吉兇。檢驗玉真假還需要燒滿三天,辨別木材還要等七年以后。周公害怕流言蜚語的日子,王莽篡位之前畢恭畢敬。假使這人當初就死去了,一生的真假又有誰知道呢?
三、將進酒
唐代: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譯文:
你難道沒有看見嗎?那黃河之水猶如從天上傾瀉而來,波濤翻滾直奔東海從來不會再往回流。你難道沒有看見嗎?那年邁的父母對著明鏡悲嘆那一頭的白發,早晨還是青絲到了傍晚卻變得如雪一般。人生得意之時就要盡情的享受歡樂,不要讓金杯無酒空對皎潔的明月。
上天造就了我的才干就必然是有用處的,千兩黃金花完了也能夠再次獲得。且把烹煮羔羊和宰牛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如果需要也應當痛快地喝三百杯。岑勛,元丹丘,快點喝酒,不要停下來。我給你們唱一首歌,請你們為我傾耳細聽。山珍海味的豪華生活算不上什么珍貴,只希望能醉生夢死而不愿清醒。
自古以來圣賢都是孤獨寂寞的,只有會喝酒的人才能夠留傳美名。陳王曹植當年設宴平樂觀,喝著名貴的酒縱情地歡樂。你為何說我的錢不多?只管把這些錢用來買酒一起喝。名貴的五花良馬,昂貴的千金皮衣,把你的兒子喊出來把這些東西都拿去換美酒來吧,讓我們一起來消除這無盡的長愁!
四、賜蕭瑀
唐代:李世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譯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蕩的年代里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一勇之夫怎么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里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五、論詩五首·其二
清代: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曾經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現在讀起來感覺已經沒有什么新意了。國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們的詩篇文章以及人氣都會流傳數百年(流芳百世)。
6.有什么關于人才的古詩句
論詩五絕清 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滿江紅 魏了翁 逢著公卿,誰不道、人才難得。
須認取、天根一點,幾曾休息。 未問人間多少士,一門男子頭頭立。
只其間、如許廣文君,誰人識。 冠蓋會,漁樵席。
豪氣度,清標格。 要安排穩當,講帷詞掖。
蜀泮堂堂元不惡,猶嫌偏惠天西壁。 囑公卿、著眼看乾坤,搜人物。
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出都留別諸公 康有為 天龍作騎萬靈從,獨立飛來縹緲峰。 懷抱芳馨蘭一握,縱橫宙合霧千重。
眼中戰國成爭鹿,海內人才孰臥龍? 撫劍長號歸去也,千山風雨嘯青鋒。 與菽園論詩兼寄任公孺博曼宣 康有為 一代才人孰繡絲,萬千作者億千詩。
吟風弄月各自得,覆醬燒薪空爾悲。 正始如聞本風雅,麗葩無奈祖騷詞。
漢唐格律周人意,悱惻雄奇亦可思。將進酒 年代:【唐】 作者:【李白】 體裁:【樂府】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擬行路難十八首六 鮑照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能幾時? 安能疊燮垂羽翼?棄檄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 暮還在親惻。
弄兒床前戲, 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 何況我輩孤且直。
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擬行路難文言文翻譯
1. 擬行路難全文翻譯,有解析就更好了
其四
在平地上傾倒杯水(介賓后置),水向四處分流(比喻人生際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舉杯飲酒來寬慰自己,歌唱.(這句說,歌唱聲因舉杯飲酒愈益悲愁而中斷.)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徘徊不前,不再多說什么不敢表達自已的思想. 悲愁深沉,郁結在胸,酌酒難以自寬,長歌為之斷絕。滿腹感慨吞聲不能言,(其內心痛苦可想而知。)
其六
對著席案上的美食卻難以下咽,拔出寶劍對柱揮舞發出長長的嘆息.大丈夫一輩子能有多長時間,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喪氣?放棄官銜辭職離開,回到家中休養生息.早上出家門與家人道別,傍晚回家依然在親人身邊.在床前與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織布機前織布.自古以來圣賢的人都生活得貧賤,更何況我這樣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
其十三
這是《擬行路難十八首》的第十三首,寫游子思歸之情。
“春禽喈喈旦暮鳴,最傷君子憂思情。”以春禽起興極佳。春禽的和鳴確實最易引動游子的羈愁,這就是后來杜甫所說的“恨別鳥驚心”。鳥兒一般都是群飛群居,春天的鳥又顯得特別活躍,鳴聲特別歡快,自然引起孤獨者種種聯想。這里又是“旦暮鳴”,從早到晚鳴聲不斷,這于游子心理的 *** 就更大了。下面他就自述他的愁情了。 “我初辭家從軍僑,榮志溢氣干云霄。”“軍僑”即“僑軍”,南北朝時由僑居南方的北方人編成的軍隊。“榮”、“溢”皆興盛之狀。這兩句說他初從軍時抱負很大,情緒很高。“流浪漸冉經三齡,忽有白發素髭生。”“漸冉”,逐漸。看來他從軍很不得意,所以有“流浪”之感,他感到年華虛度,看到白發白須生出,十分驚心。“忽”字傳出了他的驚懼。“今暮臨水拔已盡,明日對鏡忽已盈。”這里寫他拔白發白須,晚上拔盡,第二天又長滿了,這是夸張,類似后來李白的“朝如青絲暮成雪”,寫他憂愁之深。“但恐羈死為鬼客,客思寄滅生空精。”“寄滅”,歸于消滅。“空精”,化為烏有的意思。這兩句意思是,只是擔心長期居留在外,變為他鄉之鬼。“每懷舊鄉野,念我舊人多悲聲。”因此他常常懷念故鄉,一想起家鄉親人就失聲痛哭。上面是此詩的第一部分,自述從軍無成、思念家鄉親人的心情。 “忽見過客問向我,‘寧知我家在南城?’”“南城”,指南武縣,在東海郡。“問向我”,打聽“我”,尋找“我”。所以“我”便反問他:“你怎么知道我是南城地方的人?”這就引出了下面一番話來。“答云:‘我曾居君鄉,知君游宦在此城。”果然是從家鄉來的人。“我行離邑已萬里,方今羈役去遠征。”“邑”,鄉邑。這人看來也是投軍服役,途中尋訪早已來此的鄉人,是有話要說。“來時聞君婦,閨中孀居獨宿有貞名。”“孀居”即獨居。這是說妻子在家中對他仍然情愛如昔。這里有一個“聞”字,說明這情況是這位鄉人聽說的,下句的“亦云”、“又聞”也是這樣的意思。說她“朝悲”、“暮思”,又說她“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妝。”極寫婦人對丈夫的思念、對丈夫的忠貞,正如組詩第十二首《擬行路難·今年陽初花滿林》所寫:“朝悲慘慘遂成滴,暮思繞繞最傷心。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亂鬢不設簪。”鬢發亂也不想梳理,因丈夫不在身邊,打扮又有什么意思呢。“見此令人有余悲,當愿君懷不暫忘!”“見此”的“見”,依上當亦聽說的意思。鄉人這一番話一方面可以起慰解愁情的作用,因為這個游子急于想知道家人的消息,鄉人的“忽見”,可謂空谷足音了。另一方面又會撩亂他的鄉愁,妻子在家中那般痛苦,時刻望他歸去,會使他更加思念了。還有一層情況,這個鄉人敘說的情事都是得之聽聞,并非親見,這對于久別相思的人來說又有些不滿足,更會有進一步的心理要求了。這一部分差不多都是寫鄉人的告語,通過鄉人的告語表現他的思歸之情,這是“從對面寫來”的方法,正與第一部分自述相映襯。 《擬行路難》多數篇章寫得豪快淋漓,而這首辭氣甚是紆徐和婉,通篇行以敘事之筆,問答之語,絮絮道來,看似平淺的話語,情味頗多。用問話方式寫思鄉之情,鮑照還有《代門有車馬客行》,王夫之評之曰:“鮑有極琢極麗之作。……惟此種不琢不麗之篇,特以聲情相輝映,而率不入鄙,樸自有韻,則天才固為卓爾,非一往人所望見也。”(《古詩評選》)王夫之對《代門有車馬客行》的贊評亦可移之于這首《擬行路難》。[5]
①我:為代言體虛擬人物。但聯系下面“我家在南城”的貫屬,則有意把這個“我”與作者自身溝通起來。
②向:原作‘何’,從錢振倫校。
2. 《擬行路難》翻譯
《擬行路難》其六 鮑照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翻譯:對著席案上的美食卻難以下咽,拔出寶劍對柱揮舞發出長長的嘆息。大丈夫一輩子有多長時間,怎么能像蝴蝶六足落地時一樣垂下翅膀。放棄官銜辭職離開,回到家中休養生息。早上出家門與家人道別,傍晚回家依然在親人身邊。在床前與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織布機前織布。自古以來圣賢的人都生活得貧賤,更何況像我這樣的人,清高又正直。
評析:使詩人吃不下、坐不著、拔劍擊柱、嘆息不已的,不正是因為自己有才不能為國家效力,有翼不能在藍天奮飛嗎?結句自寬自解,對門閥制度下“才秀人微”的現象作了不平之鳴,寫得來情橫古今,感慨淋漓。在封建門閥等級制度的桎梏下,或因身世寒微,或因為人正直。曾使多少圣賢、志士困頓終身,壯志難酬。“棄官”以下六句,盡力發揮想象,以還家的樂趣陪襯出行路多艱,仕途多險。語言愈通俗,意思愈高雅;極沉痛的感情,用極詼諧的語調表現出來,收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3. 擬行路難的原文(共十八首)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
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扺節行路吟。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千斵復萬鏤,上刻秦女攜手仙。承君清夜之歡娛,列置帳里明燭前。
外發龍鱗之丹彩,內含麝芬之紫煙。如今君心一朝異,對此長嘆終百年。
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羅幕。中有一人字金蘭,被服纖羅采芳藿。
春燕差池風散梅,開幃對景弄禽爵。含歌攬涕恒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
寧作野中之雙鳧,不愿云間之別鶴。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君不見河邊草,冬時枯死春滿道。君不見城上日,今暝沒盡去,明朝復更出。
今我何時當得然,一去永滅入黃泉。人生苦多歡樂少,意氣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數相就,床頭恒有沽酒錢。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付皇天。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荊棘郁樽樽。
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陽春妖冶二三月,從風簸蕩落西家。
西家思婦見悲惋,零淚沾衣撫心嘆。初送我君出戶時,何言淹留節回換。
床席生塵明鏡垢,纖腰瘦削發蓬亂。人生不得恒稱悲,惆悵徙倚至夜半。
銼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昔我與君始相值,爾時自謂可君意。
結帶與我言,死生好惡不相置。今日見我顏色衰,意中索寞與先異。
還君金釵瑇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 君不見蕣華不終朝,須臾淹冉零落銷。
盛年妖艷浮華輩,不久亦當詣冢頭。一去無還期,千秋萬歲無音詞。
孤魂煢煢空隴間,獨魄徘徊遶墳基。但聞風聲野鳥吟,憶平生盛年時。
為此令人多悲悒,君當縱意自熙怡。 君不見枯籜走階庭,何時復青著故莖。
君不見亡靈蒙享祀,何時傾杯竭壺罌。君當見此起憂思,寧及得與時人爭。
人生倐忽如絕電,華年盛德幾時見。但令縱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讌。
持此從朝竟夕暮,差得亡憂消愁怖。胡為惆悵不得已,難盡此曲令君忤。
今年陽初花滿林,明年冬末雪盈岑。推移代謝紛交轉,我君邊戍獨稽沉。
執袂分別已三載,邇來寂淹無分音。朝悲慘慘遂成滴,暮思遶遶最傷心。
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亂鬢不設簪。徒飛輕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復遺。
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懷悲。 春禽喈喈旦暮鳴,最傷君子憂思情。
我初辭家從軍僑,榮志溢氣干云霄。流浪漸冉經三齡,忽有白發素髭生。
今暮臨水拔已盡,明日對鏡復已盈。但恐羈死為鬼客,客思寄滅生空精。
每懷舊鄉野,念我舊人多悲聲。忽見過客問何我,寧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鄉,知君游宦在此城。我行離邑已萬里,今方羈役去遠征。
來時聞君婦,閨中孀居獨宿有貞名。亦云悲朝泣閑房,又聞暮思淚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妝。見此令人有余悲,當愿君懷不暫忘。
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故鄉窅窅日夜隔,音塵斷絕阻河關。
朔風蕭條白云飛,胡笳哀急邊氣寒。聽此愁人兮奈何,登山遠望得留顏。
將死胡馬跡,寧見妻子難。男兒生世轗軻欲何道,綿憂摧抑起長嘆。
君不見柏梁臺,今日丘墟生草萊。君不見阿房宮,寒云澤雉棲其中。
歌妓 *** 今誰在,高墳壘壘滿山隅。長袖紛紛徒競世,非我昔時千金軀。
隨酒逐樂任意去,莫令含嘆下黃壚。 君不見冰上霜,表里陰且寒。
雖蒙朝日照,信得幾時安。民生故如此,誰令摧折強相看。
年去年來自如削,白發零落不勝冠。 君不見春鳥初至時,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風蕭索一旦至,竟得幾時保光華。日月流邁不相饒,令我愁思怨恨多。
諸君莫嘆貧,富貴不由人。丈夫四十強而仕,余當二十弱冠辰。
莫言草木委冬雪,會應蘇息遇陽春。對酒敘長篇,窮途運命委皇天。
但愿樽中酒醞滿,莫惜床頭百個錢。直得優游卒一歲,何勞辛苦事百年。
4. 擬行路難 其四原文翻譯及賞析
譯文
往平地上倒水,水會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樣,人生貴賤窮達是不一致的。
人生是既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喝點酒來寬慰自己,歌唱《行路難》,歌唱聲因舉杯飲酒而中斷。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說什么。
賞析
這首“瀉水置平地”是鮑照《擬行路難》中的第四篇,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起的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內容與原題妙合無垠。
詩歌起筆陡然,入手便寫水瀉地面,四方流淌的現象。既沒有波濤萬頃的壯闊場面,也不見澄靜如練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現象里,詩人卻頓悟出了與之相似相通的某種人生哲理。作者運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興手法,那流向“東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會生活中高低貴賤不同處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勢造成的;人的處境,是門第決定的。因此說,起首兩句,通過對瀉水的尋常現象的描寫,形象地揭示出了現實社會里門閥制度的不合理性。詩人借水“瀉”和“流”的動態描繪,造成了一種令讀者驚疑的氣勢。正如清代沈德潛所說:“起手萬端下,如黃河落天走東海也。”這種筆法,正好曲折地表達了詩人由于激憤不平而一瀉無余的悲憤抑郁心情。
接下四句,詩人轉向自己的心態剖白。他并沒有直面人間的不平去歌呼吶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論觀點,來解釋社會與人生的錯位現象,并渴望借此從“行嘆復坐愁”的苦悶之中求得解脫。繼而又以“酌酒以自寬”來慰藉心態失去的平衡。然而,舉杯消愁愁更愁,就連借以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也因“舉杯”如鯁在喉而“斷絕”了。這里詩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訴說自己的悲哀和苦悶,胸中郁積的塊壘,已無法借酒澆除,他便著筆于如何從悵惘中求得解脫,在煩憂中獲得寬慰。這種口吻和這筆調,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濃重的愁苦悲憤的情感,造成了一種含蓄不露,蘊藉深厚的藝術效果。
詩的結尾,作者才吐出真情。“心非木石豈無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沒有感情,詩人面對社會的黑暗,遭遇人間的不平,不可能無動于衷,無所感慨。寫到這里,詩人心中的憤懣,已郁積到最大的密度,達到了隨時都可能噴涌的程度。不盡情宣泄,不放聲歌唱,已不足以傾吐滿懷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現的卻是一聲低沉的哀嘆:“吞聲躑躅不敢言!”到了嘴邊的呼喊,卻突然“吞聲”強忍,“躑躅”克制住了。社會政治的黑暗,殘酷無情的統治,窒息著人們的靈魂。社會現實對于寒微士人的壓抑,已經到了讓詩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難進的地步了。有許許多多像詩人一樣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樣忍氣吞聲,默默地把憤怒和痛苦強咽到肚里,這正是人間極大的不幸。而這種不幸的根源,已經是盡在言外,表現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話題,也只是詩人在忍氣吞聲和無可奈何之下所傾吐的憤激之詞。
這首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而又明白曉暢,達到了啟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藝術境界。從作者的表達情感方式來說,全篇構思迂曲婉轉,蘊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評論此詩說:“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無限。”清代沈德潛評價說:“妙在不曾說破。”準確地指明了這首詩的藝術特點。伴隨感情曲折婉轉的流露,五言、七言詩句錯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韻腳由“流”、“愁”到“難”、“言”的靈活變換,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詩起伏跌宕的氣勢格調。
沈得潛說,此詩“妙在不曾說破,讀之自然生愁。”
5. 翻譯《擬行路難》其四
《擬行路難》其四譯文:
在平地上傾倒杯水,水向四處分流。人生是天注定的,怎么能整天自怨自艾,嘆氣哀愁。舉杯飲酒來寬慰自己,傾吐心中悲憤的《行路難》歌聲,因此而斷絕。人心又不是草木石頭,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徘徊不前,不敢再多說什么。
這首詩托物寓意,比興遙深,抒寫詩人在門閥制度重壓下,深感世路艱難激發起的憤慨不平之情。社會政治的黑暗,殘酷無情的統治,窒息著人們的靈魂。不難想見,對于寒微士人的壓抑,已經到了敢怒而不敢言,令人道路以目的地步!人們要呼不能呼,要喊不得喊,只能忍氣吞聲,默默地把憤怒和痛苦強咽到肚里,該是人間多么大的不幸呵!作者有著正確的感知,讀者亦有正確的感應。
《擬行路難》其四——鮑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339653761照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鮑照(約415~470),南朝宋文學家。字明遠。本籍東海(治所在今山東郯城西南);一說上黨(今屬山西),可能是指東海鮑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時代,大約是在京口(今江蘇鎮江)一帶度過的。主要成就在詩歌創作方面,尤其是樂府詩。他的作品在我國詩歌發展史具有重要地位,被稱為“上挽曹、劉之逸步、下開李、杜之先鞭”的詩人。他的駢文亦佳。
6. 擬行路難其一翻譯
《擬行路難·其一》
南北朝/鮑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
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
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抵節行路吟。
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即使為你獻上:裝在金杯里的美酒,鑲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繡著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裝飾的帳幔,織著各種葡萄的錦緞被子。也擋不住年歲將老紅顏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涼。希望你節制悲傷減少憂愁,聽我側擊行路難的歌調。君不見漢時的柏梁臺,魏時的銅雀樓都早已灰飛煙滅,難道有誰還能夠聽到古時候的清音管樂?
7. 擬行路難的譯文
其一即使為你獻上:裝在金杯里的美酒,鑲嵌玳瑁的玉匣里的雕琴,繡著多彩的芙蓉花和羽毛裝飾的帳幔,織著各種葡萄的錦緞被子。
也擋不住年歲將老紅顏衰,月光流逝夜深沉的凄涼。希望你節制悲傷減少憂愁,聽我側擊行路難的歌調。
君不見漢時的柏梁臺,魏時的銅雀樓都早已灰飛煙滅,難道有誰還能夠聽到古時候的清音管樂?其四在平地上傾倒杯水(介賓后置),水向四處分流(比喻人生際遇不同).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舉杯飲酒來寬慰自己,歌唱 .(這句說,歌唱聲因舉杯飲酒愈益悲愁而中斷.)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會沒有感情,欲說還休,徘徊不前,不再多說什么不敢表達自已的思想. 悲愁深沉,郁結在胸,酌酒難以自寬,長歌為之斷絕。滿腹感慨吞聲不能言,(其內心痛苦可想而知。)
其六對著席案上的美食卻難以下咽,拔出寶劍對柱揮舞發出長長的嘆息.大丈夫一輩子能有多長時間,怎么能小步走路的失意喪氣?放棄官銜辭職離開,回到家中休養生息.早上出家門與家人道別,傍晚回家依然在親人身邊.在床前與孩子玩耍,看妻子在織布機前織布.自古以來圣賢的人都生活得貧賤,更何況我這樣的清高孤寒又正直的人呢?其十三這是《擬行路難十八首》的第十三首,寫游子思歸之情。“春禽喈喈旦暮鳴,最傷君子憂思情。”
以春禽起興極佳。春禽的和鳴確實最易引動游子的羈愁,這就是后來杜甫所說的“恨別鳥驚心”。
鳥兒一般都是群飛群居,春天的鳥又顯得特別活躍,鳴聲特別歡快,自然引起孤獨者種種聯想。這里又是“旦暮鳴”,從早到晚鳴聲不斷,這于游子心理的 *** 就更大了。
下面他就自述他的愁情了。 “我初辭家從軍僑,榮志溢氣干云霄。”
“軍僑”即“僑軍”,南北朝時由僑居南方的北方人編成的軍隊。“榮”、“溢”皆興盛之狀。
這兩句說他初從軍時抱負很大,情緒很高。“流浪漸冉經三齡,忽有白發素髭生。”
“漸冉”,逐漸。看來他從軍很不得意,所以有“流浪”之感,他感到年華虛度,看到白發白須生出,十分驚心。
“忽”字傳出了他的驚懼。“今暮臨水拔已盡,明日對鏡忽已盈。”
這里寫他拔白發白須,晚上拔盡,第二天又長滿了,這是夸張,類似后來李白的“朝如青絲暮成雪”,寫他憂愁之深。“但恐羈死為鬼客,客思寄滅生空精。”
“寄滅”,歸于消滅。“空精”,化為烏有的意思。
這兩句意思是,只是擔心長期居留在外,變為他鄉之鬼。“每懷舊鄉野,念我舊人多悲聲。”
因此他常常懷念故鄉,一想起家鄉親人就失聲痛哭。上面是此詩的第一部分,自述從軍無成、思念家鄉親人的心情。
“忽見過客問向我,‘寧知我家在南城?’”“南城”,指南武縣,在東海郡。“問向我”,打聽“我”,尋找“我”。
所以“我”便反問他:“你怎么知道我是南城地方的人?”這就引出了下面一番話來。“答云:‘我曾居君鄉,知君游宦在此城。”
果然是從家鄉來的人。“我行離邑已萬里,方今羈役去遠征。”
“邑”,鄉邑。這人看來也是投軍服役,途中尋訪早已來此的鄉人,是有話要說。
“來時聞君婦,閨中孀居獨宿有貞名。”“孀居”即獨居。
這是說妻子在家中對他仍然情愛如昔。這里有一個“聞”字,說明這情況是這位鄉人聽說的,下句的“亦云”、“又聞”也是這樣的意思。
說她“朝悲”、“暮思”,又說她“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妝。”極寫婦人對丈夫的思念、對丈夫的忠貞,正如組詩第十二首《擬行路難·今年陽初花滿林》所寫:“朝悲慘慘遂成滴,暮思繞繞最傷心。
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亂鬢不設簪。”鬢發亂也不想梳理,因丈夫不在身邊,打扮又有什么意思呢。
“見此令人有余悲,當愿君懷不暫忘!”“見此”的“見”,依上當亦聽說的意思。鄉人這一番話一方面可以起慰解愁情的作用,因為這個游子急于想知道家人的消息,鄉人的“忽見”,可謂空谷足音了。
另一方面又會撩亂他的鄉愁,妻子在家中那般痛苦,時刻望他歸去,會使他更加思念了。還有一層情況,這個鄉人敘說的情事都是得之聽聞,并非親見,這對于久別相思的人來說又有些不滿足,更會有進一步的心理要求了。
這一部分差不多都是寫鄉人的告語,通過鄉人的告語表現他的思歸之情,這是“從對面寫來”的方法,正與第一部分自述相映襯。 《擬行路難》多數篇章寫得豪快淋漓,而這首辭氣甚是紆徐和婉,通篇行以敘事之筆,問答之語,絮絮道來,看似平淺的話語,情味頗多。
用問話方式寫思鄉之情,鮑照還有《代門有車馬客行》,王夫之評之曰:“鮑有極琢極麗之作。……惟此種不琢不麗之篇,特以聲情相輝映,而率不入鄙,樸自有韻,則天才固為卓爾,非一往人所望見也。”
(《古詩評選》)王夫之對《代門有車馬客行》的贊評亦可移之于這首《擬行路難》。 ①我:為代言體虛擬人物。
但聯系下面“我家在南城”的貫屬,則有意把這個“我”與作者自身溝通起來。②向:原作‘何’,從錢振倫校。
《擬行路難》是一首什么詩?
擬行路難 ,為樂府組詩名。南朝宋鮑照作。共十八首。主要抒發對人生艱難的感慨,表達出身寒門的士人在仕途中的坎坷和痛苦。也有描寫游子和思婦之作。大多感情強烈,語言遒勁,辭藻華麗。有五言、七言及雜言句。 請欣賞這里 (共十八首) 一 奉君金巵之美酒,瑇瑁玉匣之雕琴。 七彩芙蓉之羽帳,九華蒲萄之錦衾。 紅顏零落歲將暮,寒光宛轉時欲沉。 愿君裁悲且減思,聽我抵節行路吟。 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 二 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千斵復萬鏤。 上刻秦女攜手仙,承君清夜之歡娛。 列置帳里明燭前,外發龍鱗之丹彩。 內含麝芬之紫煙,如今君心一朝異。 對此長嘆終百年。 三 璇閨玉墀上椒閣,文窗繡戶垂羅幕。 中有一人字金蘭,被服纖羅蘊芳藿。 春燕差池風散梅,開幃對景弄禽雀。 含歌攬涕恒抱愁,人生幾時得為樂。 寧作野中之雙鳧,不愿云間之別鶴。 四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五 君不見河邊草,冬時枯死春滿道。 君不見城上日,今暝沒盡去,明朝復更出。 今我何時當然得,一去永滅入黃泉。 人生苦多歡樂少,意氣敷腴在盛年。 且愿得志數相就,床頭恒有沽酒錢。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貴賤付皇天。 六 對案不能食,拔劍擊柱長嘆息。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蝶躞垂羽翼?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 朝出與親辭,暮還在親側。 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 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 七 愁思忽而至,跨馬出北門。 舉頭四顧望,但見松柏荊棘郁樽樽。 中有一鳥名杜鵑,言是古時蜀帝魂。 聲音哀苦鳴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髠。 飛走樹間啄蟲蟻,豈憶往日天子尊。 念此死生變化非常理,中心惻愴不能言。 八 中庭五株桃,一株先作花。 陽春妖冶二三月,從風簸蕩落西家。 西家思婦見悲惋,零淚沾衣撫心嘆。 初送我君出戶時,何言淹留節回換。 床席生塵明鏡垢,纖腰瘦削發蓬亂。 人生不得恒稱悲,惆悵徙倚至夜半。 九 銼蘗染黃絲,黃絲歷亂不可治。 昔我與君始相值,爾時自謂可君意。 結帶與我言,死生好惡不相置。 今日見我顏色衰,意中索寞與先異。 還君金釵瑇瑁簪,不忍見之益愁思。 十 君不見蕣華不終朝,須臾淹冉零落銷。 盛年妖艷浮華輩,不久亦當詣冢頭。 一去無還期,千秋萬歲無音詞。 孤魂煢煢空隴間,獨魄徘徊遶墳基。 但聞風聲野鳥吟,憶平生盛年時。 為此令人多悲悒,君當縱意自熙怡。 十一 君不見枯籜走階庭,何時復青著故莖。 君不見亡靈蒙享祀,何時傾杯竭壺罌。 君當見此起憂思,寧及得與時人爭。 人生倐忽如絕電,華年盛德幾時見。 但令縱意存高尚,旨酒嘉肴相胥燕。 持此從朝竟夕暮,差得亡憂消愁怖。 胡為惆悵不得已,難盡此曲令君忤。 十二 今年陽初花滿林,明年冬末雪盈岑。 推移代謝紛交轉,我君邊戍獨稽沉。 執袂分別已三載,邇來寂淹無分音。 朝悲慘慘遂成滴,暮思遶遶最傷心。 膏沐芳余久不御,蓬首亂鬖不設簪。 徒飛輕埃舞空帷,粉筐黛器靡復遺。 自生留世苦不幸,心中惕惕恒懷悲。 十三 春禽喈喈旦暮鳴,最傷君子憂思情。 我初辭家從軍僑,榮志溢氣干云霄。 流浪漸冉經三齡,忽有白發素髭生。 今暮臨水拔已盡,明日對鏡復已盈。 但恐羇死為鬼客,思寄滅生空精。 每懷舊鄉野,念我舊人多悲聲。 忽見過客問何我,寧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鄉,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離邑已萬里,今方羇役去遠征。 來時聞君婦,閨中孀居獨宿有貞名。 亦云悲朝泣閑房,又聞暮思淚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悅,蓬鬢衰顏不復妝。 見此令人有余悲,當愿君懷不暫忘。 十四 君不見少壯從軍去,白首流離不得還。 故鄉窅窅日夜隔,音塵斷絕阻河關。 朔風蕭條白云飛,胡笳哀急邊氣寒。 聽此愁人兮奈何,登山遠望得留顏。 將死胡馬跡,寧見妻子難。 男兒生世轗軻欲何道,綿憂摧抑起長嘆。 十五 君不見柏梁臺,今日丘墟生草萊。 君不見阿房宮,寒云澤雉棲其中。 歌妓舞女今誰在,高墳壘壘滿山隅。 長袖紛紛徒競世,非我昔時千金軀。 隨酒逐樂任意去,莫令含嘆下黃壚。 十六 君不見冰上霜,表里陰且寒。 雖蒙朝日照,信得幾時安。 民生故如此,誰令摧折強相看。 年去年來自如削,白發零落不勝冠。 十七 君不見春鳥初至時,百草含青俱作花。 寒風蕭索一旦至,竟得幾時保光華。 日月流邁不相饒,令我愁思怨恨多。 十八 諸君莫嘆貧,富貴不由人。 丈夫四十強而仕,余當二十弱冠辰。 莫言草木委冬雪,會應蘇息遇陽春。 對酒敘長篇,窮途運命委皇天。 但愿樽中九醞滿,莫惜床頭百個錢。 直得優游卒一歲,何勞辛苦事百年。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是表達歸隱的情趣嗎
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僅是一種激憤之辭,不能表達詩人歸隱的情趣。詩人不 是要逃避現實歸隱田園,實質上這是發泄不得志的牢騷話,或者說這是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和 抗議。詩人這一生,始終執著地追求實現自我價值。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