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師秀是哪個朝代的,趙師秀是什么朝代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趙師秀是哪個朝代的,以及趙師秀是什么朝代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趙師秀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趙師秀是南宋詩人。
趙師秀,字紫芝,號靈秀,永嘉人,進士出身,“永嘉四靈”之一,曾任上元主簿,后為筠州推官,仕途艱辛,久不升遷,晚年宦游,寓居錢塘,未及半百便逝于臨安,葬西湖。
趙師秀作為一名布衣文人,歷史記載很少,但他是于文學上是大才之人倒是可以肯定的,因為他在當時被稱為“鬼才”,而又兼開“江湖派”一代詩風,其文學地位自當是一流。
軼事典故
永嘉四靈
“永嘉四靈”是南宋后期詩壇的一個文學流派。因為他們的籍貫都是浙江永嘉(今溫州),且四人的字或號都有一個“靈”字,趙師秀號靈秀,翁卷字靈舒,徐璣字靈淵,徐照字靈暉,四人的詩歌風格、生平際遇都有相似之處,因而把他們聯系在一起名為“永嘉四靈”。
他們都是中下層文人,有的當過小官,有的終身未仕,本來有滿肚子的憤懣不平,因此在詩歌方面,他們明確地把人生遭遇與情趣最為接近的賈島、姚合作為楷模,以五律為寫作的主要載體,苦心雕琢推敲,錘煉字句,以表現一種凄清冷漠的心境和自然淡泊的高逸情懷。
趙師秀在“永嘉四靈”中排行第四,但以影響而論,他的地位最為突出。這不僅是因為在創作方面“最為佼佼者”,更重要的是他通過編選《二妙》《眾妙》兩集,總結了同仁的藝術主張,公開打出宗法晚唐的旗幟,以“姚賈詩法”相號召,直接影響了一大批江湖詩人,打破了“資書為詩”生硬晦澀的江西詩派橫霸南宋末詩壇的局面。
約客原文及翻譯
一、約客原文:
《約客》
【作者】趙師秀?【朝代】宋
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二、翻譯:
梅子黃時,家家都被籠罩在雨中,長滿青草的池塘邊上,傳來陣陣蛙聲。時間已過午夜,已約請好的客人還沒有來,我無聊地輕輕敲著棋子,震落了點油燈時燈芯結出的疙瘩。
古詩介紹:
《約客》是南宋詩人趙師秀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獨自期客的情景。
前二句交代了當時的環境和時令。“黃梅”、“雨”、“池塘”、“處處蛙”,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這看似表現得很“熱鬧”的環境,實際上詩人要反襯出它的“寂靜”。
后二句點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幾分焦急地等著,沒事可干,“閑敲”棋子,靜靜地看著閃閃的燈花。
詩歌采用寫景寄情的寫法,表達了詩人內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情景交融、清新雋永、耐人尋味。
趙師秀是哪個朝代的?
趙師秀
趙師秀(?~1219) 南宋詩人。字紫芝,號靈秀,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光宗紹熙元年(1190)進士。寧宗慶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為筠州推官。晚年宦游,逝于臨安。
趙師秀是"永嘉四靈"中較出色的作家。詩學姚合、賈島,尊姚、賈為"二妙"。所編《二妙集》選姚詩121首、賈詩 81首。絕大部分是五言詩。又編《眾妙集》,從沈□期起,共76家,排除杜甫,而選劉長卿詩卻多達23首,編選宗旨與《二妙集》相似,大約是對《二妙集》的補充。作詩尚白描,反對江西派的"資書以為詩"。然而他自己在寫詩實踐中,對姚、賈詩及與姚、賈風格近似的詩,往往或襲其命意、或套用其句法。如姚合《送宗慎言》"驛路多連水,州城半在云。"趙詩《薛氏瓜廬》則有"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即是一例(《詩人玉屑》卷十九引黃□語)。他比較擅長五律,中間兩聯描寫景物,偶有警句,如《桐柏觀》中的"瀑近春風濕,松多曉日青"之類。然而通體完整者不多。自稱"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末如之何矣!"(劉克莊《野谷集序》引)可見枯窘之狀。七絕《約客》寫道:"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明凈自然,被不少選本選錄。
有《趙師秀集》2卷,別本《天樂堂集》1卷,已佚。其《清苑齋集》1卷,有《南宋群賢小集》本,《永嘉詩人祠堂叢刻》本。
趙師秀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趙師秀是南宋的詩人。趙師秀(1170-1219年),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字紫芝,號靈秀,亦稱靈芝,又號天樂,人稱“鬼才”。趙師秀是“永嘉四靈”中較出色的詩人。詩學姚合、賈島,尊姚、賈為“二妙”。所編《二妙集》選姚詩121首、賈詩81首。
趙師秀作詩尚白描,反對江西詩派的“資書以為詩”。然而他自己在寫詩實踐中,對姚、賈詩及與姚、賈風格近似的詩,往往或襲其命意、或套用其句法。如姚合《送宗慎言》“驛路多連水,州城半在云。”趙詩《薛氏瓜廬》則有“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即是一例(《詩人玉屑》卷十九引黃升語)。他比較擅長五律,中間兩聯描寫景物,偶有警句,如《桐柏觀》中的“瀑近春風濕,松多曉日青”之類。
吳均,王維,李白,岑參,韋應物,劉長卿,趙師秀,趙翼,杜甫詩哪個朝代的。?
1、吳均 :南朝梁文學家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為贊賞。天監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為主簿,常與他賦詩。后為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入為奉朝請。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命焚毀。后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可供參考。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注釋范曄《后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為‘吳均體’。”其“文集二十卷”。《隋書·經籍志》四著錄:“梁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為二十卷。《宋史·藝文志》著錄:“《吳均詩集》三卷。”可見其文集宋時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輯本有:
《吳朝請集》三卷附錄一卷明張燮輯《七十二家集》本。
《吳朝請集》一卷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吳朝請集選》一卷,清代吳汝綸評選《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選》本。嚴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輯錄其文有《與施從事》、《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十三篇,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十輯錄其詩有《贈王桂陽》、《山中雜詩》、《答柳惲詩》等一百四十七首,較為齊備。
吳均的詩文,《文選》一首未選。不知是不是與梁武帝“吳均不均,何遜不遜”的批評(見《南史》卷三十三《何遜傳》)有關。吳均的駢文成就較高,他的《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都是傳誦很廣的名作。吳均的詩和文一樣,多寫山水景物,風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藝術成就。另外,他還有《續齊諧記》,是六朝志怪小說的優秀作品。
2、王維:唐代
3、李白:唐代
4岑參:唐代
5、韋應物:唐代
6、劉長卿:唐代
劉長卿(709-780),字文房,今河北省河間縣人。唐開元二十一年(733)登進士。初任轉運使判官,因得罪權貴,下獄姑蘇。至德三年(758),劉長卿出獄后被貶南巴縣(縣治所在今電白縣麻崗鎮南巴坡)尉。在赴任途中和到達南巴后,劉長卿寫了十多首詩,抒發其對被貶蠻荒的憤懣之情和旅途、住所的孤單寂寞之感。《唐詩三百首》選錄了其中4首。在任南巴縣尉期間,劉長卿除借吟詩解悶外,還倡辦縣學,作育人才,為發展南巴的文化教育事業出了力。數年后,劉長卿遷任睦州(今浙江省建德縣)司馬,后再任隨州(今湖北省安陸縣西北)刺史。唐建中元年(780),劉長卿終老任所,享年72歲。長卿工于詩,內容多為政治上的失意和流連風景之作,少有涉及當時國家戰亂者。擅長五律,自稱ti言長城。其詩韻調流暢,詞語精練,句意清新,不在大歷十才子之下,有詩集《劉隨州集》傳世
7、趙師秀:趙師秀(?~1219) 南宋詩人。字紫芝,號靈秀,又號天樂。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光宗紹熙元年(1190)進士。寧宗慶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為筠州推官。晚年宦游,逝于臨安。
趙師秀是"永嘉四靈"中較出色的作家。詩學姚合、賈島,尊姚、賈為"二妙"。所編《二妙集》選姚詩121首、賈詩 81首。絕大部分是五言詩。又編《眾妙集》,從沈□期起,共76家,排除杜甫,而選劉長卿詩卻多達23首,編選宗旨與《二妙集》相似,大約是對《二妙集》的補充。作詩尚白描,反對江西派的"資書以為詩"。然而他自己在寫詩實踐中,對姚、賈詩及與姚、賈風格近似的詩,往往或襲其命意、或套用其句法。如姚合《送宗慎言》"驛路多連水,州城半在云。"趙詩《薛氏瓜廬》則有"野水多于地,春山半是云。"即是一例(《詩人玉屑》卷十九引黃□語)。他比較擅長五律,中間兩聯描寫景物,偶有警句,如《桐柏觀》中的"瀑近春風濕,松多曉日青"之類。然而通體完整者不多。自稱"一篇幸止有四十字,更增一字,吾末如之何矣!"(劉克莊《野谷集序》引)可見枯窘之狀。七絕《約客》寫道:"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明凈自然,被不少選本選錄。
有《趙師秀集》2卷,別本《天樂堂集》1卷,已佚。其《清苑齋集》1卷,有《南宋群賢小集》本,《永嘉詩人祠堂叢刻》本。
8、趙翼:清代
9、杜甫:杜甫(712~770)唐代詩人。字子美。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 由于他在長安時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稱少陵野老,在成都時被薦為節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又稱他為杜少陵、杜工部。
生平 杜甫生長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學傳統的家庭中,杜甫的祖父杜審言是武后時的著名詩人,官膳部員外郎;父親杜閑,曾任兗州司馬、奉天縣令。他 7歲即開始學詩,15歲時詩文就引起洛陽名士們的重視。他的生活從20歲后可分為四個時期。
關于趙師秀是哪個朝代的和趙師秀是什么朝代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