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峨眉的詩人有哪些,峨眉山的詩人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出自峨眉的詩人有哪些,以及峨眉山的詩人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峨眉山月歌作者簡介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詩作,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jìn)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擴(kuò)展資料:
早年天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rèn)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xiāng)。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fā)蒙讀書始于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云:“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xué)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并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shù),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nèi))讀書。往來于旁郡,先后出游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nèi))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白
杜甫寫峨眉山的詩
1. 杜甫關(guān)于峨眉山的詩句
杜甫關(guān)于峨眉山的詩句 1.形容“峨眉山”的詩句有哪些
1. 《峨眉山月歌》唐代詩人: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 《贈別鄭煉赴襄陽 》唐代詩人: 杜甫
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
為于耆舊內(nèi),試覓姓龐人。
3. 《登峨眉山》唐代詩人: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4. 《漫 成 》唐代詩人:杜 甫
江皋已仲春,花下復(fù)清晨。
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yīng)人。
讀書難字過,對酒滿壺頻。
近識峨眉老,知予懶是真。
5. 《峨眉餌黃精》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
靈藥出西山,服食采其根。
九蒸換凡骨,經(jīng)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馨香滿南軒。
齋居感眾靈,藥術(shù)啟妙門。
自懷物外心,豈與俗士論。
終期脫印綬,永與天壤存。
《峨眉山月歌》唐代詩人:李白
《贈別鄭煉赴襄陽 》唐代詩人: 杜甫
《登峨眉山》唐代詩人:李白
《漫 成 》唐代詩人:杜 甫
2.關(guān)于峨眉山的古詩
1、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還送君,風(fēng)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3.關(guān)于峨眉山的詩句
1、登峨眉山 李白 蜀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悉青冥倚彩錯疑畫泠紫霞賞錦囊術(shù)云間吟瓊簫石弄寶瑟平微尚歡笑自畢煙容顏塵累忽相失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見渝州
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京 李白
我巴東三峽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峨眉照滄海與萬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送君風(fēng)吹西安陌安道橫九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振高名滿帝都?xì)w弄峨眉月
4.關(guān)于峨眉山的詩
1、唐代:李白《當(dāng)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
原文選段:
峨眉高出西極天,羅浮直與南溟連。
名公繹思揮彩筆,驅(qū)山走海置眼前。
滿堂空翠如可掃,赤城霞?xì)馍n梧煙。
洞庭瀟湘意渺綿,三江七澤情洄沿。
釋義:
畫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極之天,如羅浮之山與南海相連。此畫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筆驅(qū)趕著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滿堂的空靈蒼翠如可掃,赤城的霞?xì)夂蜕n梧的嵐煙,仿佛可從畫中飄浮而出。洞庭瀟湘的美景意境深遠(yuǎn),我之情意隨著三江七澤之水而回返往復(fù)。
2、唐代:李白《蜀道難》
原文選段: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釋義:
從那時至今約有四萬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嶺所阻從不溝通往返。西邊太白山高峻無路只有飛鳥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巔。
3、唐代:李白《登峨眉山》
原文選段: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
釋義:
蜀國有很多仙山,但都難以與綿邈的峨眉相匹敵。試登此峨眉山周游觀覽,其絕特奇異的風(fēng)光景致哪里能全部領(lǐng)略。青蒼的山峰展列于天際,色彩斑爛如同出自畫中。飄然登上峰頂賞玩紫霞,恰如真得到了修道成仙之術(shù)。
4、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原文選段: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
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
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fēng)吹西到長安陌。
釋義:
我以前在巴東三峽之時,曾西望明月遙想家鄉(xiāng)峨眉。遙憶家鄉(xiāng)的峨眉山月從峨眉而出,普照滄海,長與人萬里相隨。在黃鶴樓前的月光下,我忽然遇到了您這位從家鄉(xiāng)峨眉來的客人。如今,峨眉山月又將隨風(fēng)伴送您西入長安。
5、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
原文選段: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釋義:
半輪明月高高懸掛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著月影。夜間乘船出發(fā),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只能依依不舍順江去向渝州。
5.形容峨眉山的詩句
娥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云擁半嶺雪,花吐一溪煙。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
峨眉山樵歌(古風(fēng))
峨眉天下秀,氣象起萬千;一山含四季,十里不同天;
新春萌萬物,入夏百花鮮;金秋紅葉艷,隆冬冰裹巖;
雙橋清音美,雷洞涌云煙;靈巖疊翡翠,羅峰彩虹翻;
象池新月夜,洪椿曉雨潸;大坪賞霽雪,九老遇神仙;
龍門觀飛瀑,虎溪聽響泉;崖陡懸棧道,云斷有橋連;
虹飛接引殿,花鋪迎賓灘;臥云浮舟捷,幽林藏冷杉;
琴蛙彈奏急,靈猴嬉戲歡;彩蝶翩翩舞,云雀啾啾喧;
佛頂最高處,云濤卷巨瀾;圣燈飄渺夜,萬佛朝普賢;
崖上佛光現(xiàn),凡人能成仙;晨昏鐘聲響,平安保萬年;
金頂觀日出,金光照佛壇;四面八方佛,世代佑全川。
贈別鄭煉赴襄陽
杜 甫
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
為于耆舊內(nèi),試覓姓龐人。
漫 成
杜 甫
江皋已仲春, 花下復(fù)清晨。
仰面貪看鳥, 回頭錯應(yīng)人。
讀書難字過, 對酒滿壺頻。
近識峨眉老, 知予懶是真。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杜 甫
關(guān)內(nèi)昔分袂, 天邊今轉(zhuǎn)蓬。
驅(qū)馳不可說, 笑談偶然同。
道術(shù)曾留意, 先生早擊蒙。
家家迎薊子, 處處識壺公。
長嘯峨眉北, 潛行玉壘東。
有時騎猛虎, 虛室使仙童。
發(fā)少何牢白, 顏衰肯更紅。
望云悲轗軻, 畢景羨沖融。
喪亂形仍役, 凄涼信不通。
懸旌要路口, 倚劍短亭中。
永作殊方客, 殘生一老翁。
相衰骨可換, 亦遣馭清風(fēng)。
峨眉餌黃精
韋應(yīng)物
靈藥出西山, 服食采其根。
九蒸換凡骨, 經(jīng)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 馨香滿南軒。
齋居感眾靈, 藥術(shù)啟妙門。
自懷物外心, 豈與俗士論。
終期脫印綬, 永與天壤存。
6.寫峨眉山的詩句
贈別鄭煉赴襄陽
杜 甫
戎馬交馳際, 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 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 天高峴首春。
為于耆舊內(nèi), 試覓姓龐人。
峨眉山
峨眉山,峨眉山,
吾今為你譜新篇。
山上一曲《紅梅贊》,
山下一曲《相見歡》。
峨眉山,峨眉山,
處處秀色皆可餐。
峨眉一山有四季,
峨眉十里不同天。
峨眉山,峨眉山,
冰清玉潔似嬋娟。
峨眉風(fēng)情千萬種,
奈何獨(dú)自守西川?
峨眉山,峨眉山,
峨眉千載無烽煙。
不與群峰爭險峻,
只為社稷保平安。
峨眉山,峨眉山,
虛無縹渺天地間。
云游四海三十年,
至此方知天地寬。
7.中國文學(xué),求描寫峨嵋山的詩句
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漸起。——李世民《度秋》
峨嵋山下少行人,旌旗無光日色薄。——白居易《長恨歌》
金光明本行,同侍出峨嵋。——賈島《送譚遠(yuǎn)上人》
四年龍馭守峨嵋,鐵馬西來步步遲。——韋莊《喻東軍》
一游峨嵋上,千載保靈術(shù)。——吳筠《高士詠》
欲愴峨嵋別,中宵寢不能。——崔涂《入蜀赴舉秋夜與先生話別》
錦水繁花添麗藻,峨嵋明月引飛觴。——錢起《送裴迪侍御使蜀》
長嘯峨嵋北,潛行玉壘東。——杜甫《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乘槎上玉津,騎鹿游峨嵋。——陳陶《避世翁》
錦水流春闊,峨嵋疊雪深。——齊己《寄貫休》
古稱天柱連九天,峨嵋道士棲其巔。——施肩吾《天柱山贈峨嵋田道士》
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嵋山月歌》
8.李白贊美“峨眉山”的詩句有哪些
李白贊美“峨眉山”的詩句有《峨眉山月歌》。
全文: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賞析】
這是李白二十六歲(726)初離蜀地時的作品,詩中描寫了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表現(xiàn)了詩人離鄉(xiāng)時對故鄉(xiāng)山水的深深依戀。全詩意境明朗清新,語言自然流暢。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一個云淡風(fēng)清的秋夜,詩人從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輪秋月懸掛在幽美靜謐的夜空,皎潔的月影倒映在靜靜流淌的江水中,伴隨著詩人遠(yuǎn)去的行舟,和江水一起流向遠(yuǎn)方。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又一個天高云淡的夜晚,一葉輕舟從清溪出發(fā),在月光的照耀下向三峽駛?cè)ィ貌涣硕嗑茫鸵竭_(dá)渝州了,從峨眉山一直跟隨詩人行走的明月,被岸邊的高山遮住看不見了。
注釋:
①峨眉山: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峨眉山市境內(nèi),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和佛教名山。
②半輪秋:半圓的秋月。
③平羌: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東北,經(jīng)蘆山、雅安、洪雅、夾江,到樂山與大渡河匯流入岷江。
④ 清溪:唐時泯江的一處渡口。君:指峨眉山月。
⑤渝州:今重慶市為唐代渝州治所。
9.有關(guān)峨眉山的古代詩文,越多越好啊
李白 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之五
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下列仙庭。
李白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
與人萬里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
峨眉山月還送君,風(fēng)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
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
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
歸時還弄峨眉月。
蘇軾 雪齋(杭僧法言,作雪山于齋中。)
君不見峨眉山西雪千里,北望成都如井底。
春風(fēng)百日吹不消,五月行人如凍蟻。
紛紛市人爭奪中,誰信言公似贊公。
人間熱惱無處洗,故向西齋作雪峰。
我夢扁舟適吳越,長廊靜院燈如月。
開門不見人與牛,惟見空庭滿山雪。
陸游 平羌道中望峨眉山慨然有作
白云如玉城,翠嶺出其上。異境忽墮前,心目久蕩漾。
別來二百日,突兀喜亡恙。飛仙遙舉手,喚我一稅鞅。
此行豈或使,屏跡事幽曠。何必故山歸,更破萬里浪。
駱賓王 艷情代郭氏答盧照鄰
迢迢芊路望芝田,眇眇函關(guān)恨蜀川。歸云已落涪江外,
還雁應(yīng)過洛水瀍。洛水傍連帝城側(cè),帝宅層甍垂鳳翼。
銅駝路上柳千條,金谷園中花幾色。柳葉園花處處新,
洛陽桃李應(yīng)芳春。妾向雙流窺石鏡,君住三川守玉人。
此時離別那堪道,此日空床對芳沼。芳沼徒游比目魚,
幽徑還生拔心草。流風(fēng)回雪儻便娟,驥子魚文實可憐。
擲果河陽君有分,貨酒成都妾亦然。莫言貧賤無人重,
莫言富貴應(yīng)須種。綠珠猶得石崇憐,飛燕曾經(jīng)漢皇寵。
良人何處醉縱橫,直如循默守空名。倒提新縑成慊慊,
翻將故劍作平平。離前吉夢成蘭兆,別后啼痕上竹生。
別日分明相約束,已取宜家成誡勖。當(dāng)時擬弄掌中珠,
豈謂先摧庭際玉。悲鳴五里無人問,腸斷三聲誰為續(xù)。
思君欲上望夫臺,端居懶聽將雛曲。沉沉落日向山低,
檐前歸燕并頭棲。抱膝當(dāng)窗看夕兔,側(cè)耳空房聽曉雞。
舞蝶臨階只自舞,啼鳥逢人亦助啼。獨(dú)坐傷孤枕,
春來悲更甚。峨眉山上月如眉,濯錦江中霞似錦。
錦字回文欲贈君,劍壁層峰自糾紛。平江淼淼分清浦,
長路悠悠間白云。也知京洛多佳麗,也知山岫遙虧蔽。
無那短封即疏索,不在長情守期契。傳聞織女對牽牛,
相望重河隔淺流。誰分迢迢經(jīng)兩歲,誰能脈脈待三秋。
情知唾井終無理,情知覆水也難收。不復(fù)下山能借問,
更向盧家字莫愁。
關(guān)于峨眉山離騷體的詩句
1.關(guān)于峨眉山的古詩
來兩首李白寫的。
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2.關(guān)于峨眉山的詩句
1、登峨眉山 李白 蜀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悉青冥倚彩錯疑畫泠紫霞賞錦囊術(shù)云間吟瓊簫石弄寶瑟平微尚歡笑自畢煙容顏塵累忽相失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見渝州
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京 李白
我巴東三峽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峨眉照滄海與萬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送君風(fēng)吹西安陌安道橫九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振高名滿帝都?xì)w弄峨眉月
3.《離騷》詩句"眾女嫉余之峨眉兮"中"峨眉"是什么意思
峨眉,峨從山,眉,眉毛。峨眉,眉毛好看,代指女子相貌端正。
眾女嫉余之峨眉兮:眾位女子嫉妒我容貌姣好,相貌端正。余,我。峨眉,峨從山,眉,眉毛。峨眉,眉毛好看,代指女子相貌端正。兮,啊。
《離騷》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熱情, 以至于整個生命所熔鑄而成的宏偉詩篇,其中閃耀著詩 人鮮明的個性光輝,這在中國文學(xué)史上,還是第一次出現(xiàn)。《離騷》的創(chuàng)作,既植根于現(xiàn)實,又富于幻想色彩。
詩中大量運(yùn)用古代神話和傳說,通過極其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并采取鋪張描敘的寫法,把現(xiàn)實人物、歷史人物、神話人物交織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國、人間和幻境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瑰麗奇特、絢爛多彩的幻想世界,從而產(chǎn)生了強(qiáng)烈的藝術(shù)魅力。詩中又大量運(yùn)用“香草美人”的比興手法,把抽象的意識品性、復(fù)雜的現(xiàn)實關(guān)系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來。
4.描寫峨眉山的詩句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
山行本無雨,空翠濕人衣。
蜀中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云擁半嶺雪,花吐一溪煙。
1、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2、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3、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李白
我在巴東三峽時,西看明月憶峨眉。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黃鶴樓前月華白,此中忽見峨眉客。峨眉山月還送君,風(fēng)吹西到長安陌。長安大道橫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黃金獅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談重玄。我似浮云殢吳越,君逢圣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滿帝都,歸時還弄峨眉月。
5.有關(guān)峨眉山的詩句
登峨眉山
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6.形容峨眉山的詩句
娥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云擁半嶺雪,花吐一溪煙。
且任客心洗流水,不勞揮手聽清音。
峨眉山樵歌(古風(fēng))
峨眉天下秀,氣象起萬千;一山含四季,十里不同天;
新春萌萬物,入夏百花鮮;金秋紅葉艷,隆冬冰裹巖;
雙橋清音美,雷洞涌云煙;靈巖疊翡翠,羅峰彩虹翻;
象池新月夜,洪椿曉雨潸;大坪賞霽雪,九老遇神仙;
龍門觀飛瀑,虎溪聽響泉;崖陡懸棧道,云斷有橋連;
虹飛接引殿,花鋪迎賓灘;臥云浮舟捷,幽林藏冷杉;
琴蛙彈奏急,靈猴嬉戲歡;彩蝶翩翩舞,云雀啾啾喧;
佛頂最高處,云濤卷巨瀾;圣燈飄渺夜,萬佛朝普賢;
崖上佛光現(xiàn),凡人能成仙;晨昏鐘聲響,平安保萬年;
金頂觀日出,金光照佛壇;四面八方佛,世代佑全川。
贈別鄭煉赴襄陽
杜 甫
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
為于耆舊內(nèi),試覓姓龐人。
漫 成
杜 甫
江皋已仲春, 花下復(fù)清晨。
仰面貪看鳥, 回頭錯應(yīng)人。
讀書難字過, 對酒滿壺頻。
近識峨眉老, 知予懶是真。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
杜 甫
關(guān)內(nèi)昔分袂, 天邊今轉(zhuǎn)蓬。
驅(qū)馳不可說, 笑談偶然同。
道術(shù)曾留意, 先生早擊蒙。
家家迎薊子, 處處識壺公。
長嘯峨眉北, 潛行玉壘東。
有時騎猛虎, 虛室使仙童。
發(fā)少何牢白, 顏衰肯更紅。
望云悲轗軻, 畢景羨沖融。
喪亂形仍役, 凄涼信不通。
懸旌要路口, 倚劍短亭中。
永作殊方客, 殘生一老翁。
相衰骨可換, 亦遣馭清風(fēng)。
峨眉餌黃精
韋應(yīng)物
靈藥出西山, 服食采其根。
九蒸換凡骨, 經(jīng)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 馨香滿南軒。
齋居感眾靈, 藥術(shù)啟妙門。
自懷物外心, 豈與俗士論。
終期脫印綬, 永與天壤存。
7.關(guān)于《離騷》中的有關(guān)詩句
《離騷》中表現(xiàn)屈原憂國憂民、熱愛祖國的句子是: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離騷》中表現(xiàn)屈原堅持真理、現(xiàn)身理想的句子是:亦作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離騷》中表現(xiàn)屈原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離騷》中表現(xiàn)屈原剛正不阿、一身正氣的句子是: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離騷》中表現(xiàn)屈原潔身自好、自我完善的句子是: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dú)好修以為常。
《屈原·離騷》
8.形容“峨眉山”的詩句有哪些
1. 《峨眉山月歌》唐代詩人: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2. 《贈別鄭煉赴襄陽 》唐代詩人: 杜甫
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
把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
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春。
為于耆舊內(nèi),試覓姓龐人。
3. 《登峨眉山》唐代詩人:李白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
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
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shù)。
云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
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容如在顏,塵累忽相失。
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4. 《漫 成 》唐代詩人:杜 甫
江皋已仲春,花下復(fù)清晨。
仰面貪看鳥,回頭錯應(yīng)人。
讀書難字過,對酒滿壺頻。
近識峨眉老,知予懶是真。
5. 《峨眉餌黃精》唐代詩人:韋應(yīng)物
靈藥出西山,服食采其根。
九蒸換凡骨,經(jīng)著上世言。
候火起中夜,馨香滿南軒。
齋居感眾靈,藥術(shù)啟妙門。
自懷物外心,豈與俗士論。
終期脫印綬,永與天壤存。
《峨眉山月歌》唐代詩人:李白
《贈別鄭煉赴襄陽 》唐代詩人: 杜甫
《登峨眉山》唐代詩人:李白
《漫 成 》唐代詩人:杜 甫
峨眉有哪些歷史名人
1、鄧小平
鄧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鄧先圣,學(xué)名鄧希賢,四川廣安人。早年赴歐洲勤工儉學(xué),歸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黨領(lǐng)導(dǎo)的爭取民族獨(dú)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爭。
從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到解放戰(zhàn)爭,先后擔(dān)任黨和軍隊的許多重要領(lǐng)導(dǎo)職務(wù),為黨中央一系列重大戰(zhàn)略決策的實施,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功勛,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
鄧小平是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公認(rèn)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領(lǐng)導(dǎo)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久經(jīng)考驗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總設(shè)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chuàng)者,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
他所倡導(dǎo)的“改革開放”及“一國兩制”政策理念,改變了20世紀(jì)后期的中國,也影響了世界,因此在1978年和1985年,曾兩次當(dāng)選《時代周刊》“年度風(fēng)云人物”。
2、康熙
康熙(穆麟德:elhe taifin,太清:elhe taifin;鮑培轉(zhuǎn)寫:engke amuγulang,西里爾字母:Энх-амгалан)是清朝第四位、清軍入關(guān)后第二位皇帝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
清朝使用該年號從康熙元年(1662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共六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期間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有三藩之亂、雅克薩之戰(zhàn)、多倫會盟,準(zhǔn)噶爾之戰(zhàn)、清統(tǒng)一臺灣之戰(zhàn)和九子奪嫡等。
關(guān)于清朝康熙皇帝的內(nèi)容,詳看條目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本條目只介紹年號。
3、明太祖朱元璋
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人,漢族,字國瑞,初名重八,后取名興宗,參加郭子興軍改為現(xiàn)名朱元璋。
中國古代政治家,戰(zhàn)略家,軍事統(tǒng)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至正四年(1344年)入皇覺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lǐng)導(dǎo)的紅巾軍起義反抗元朝,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慶路,將其改為應(yīng)天府。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命徐達(dá)、常遇春以“驅(qū)逐胡虜,恢復(fù)中華”為號召,舉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統(tǒng)治。洪武元年(1368年)初,在應(yīng)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當(dāng)年秋攻占大都,結(jié)束了元朝在全國的統(tǒng)治。又平定西南、西北、遼東等地,最終統(tǒng)一全國。
4、李白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jìn)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5、唐太宗李世民
隴西成紀(jì)(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戰(zhàn)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
生于武功別館(今陜西武功縣),少年從軍,擅長騎射,曾往雁門關(guān)解救隋煬帝。首倡晉陽起兵,封為敦煌郡公,善于用兵。進(jìn)入長安后,拜為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封為秦國公。唐朝建立后,官至天策上將、司徒,封為秦王。
平定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割據(jù)勢力,為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程立下赫赫戰(zhàn)功。設(shè)立文學(xué)館,籠絡(luò)人才。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及二人所有兒子,冊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退位后,正式即位,年號貞觀。
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nèi)文治天下,厲行節(jié)約,勸課農(nóng)桑,實現(xiàn)休養(yǎng)生息、國泰民安,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
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chuàng)高句麗,設(shè)立安西四鎮(zhèn),讓各民族融洽相處,北方各族共同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chǔ)。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駕崩于含風(fēng)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于昭陵。愛好文學(xué)與書法,有詩作與墨寶傳世。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康熙
百度百科-朱元璋
百度百科-鄧小平
峨眉山代著名詩人是誰
《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唐代詩人李白。詩中用了五個地名,分別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峽和渝州。詩人在詩中點出了云游的時間是秋天,本詩寫出了詩人離鄉(xiāng)思友之情和對故鄉(xiāng)的眷戀之情。
好了,文章到此結(jié)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