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劉景文的古詩怎么寫 贈劉景文的古詩
大家好,關于贈劉景文的古詩怎么寫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贈劉景文的古詩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贈劉景文的詩句
《贈劉景文》的詩句,內容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蘇軾作為北宋詩壇的領袖,一世作品累累碩果,創造了成千上萬優異詩文,我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贈劉景文》那就是一首流芳千古佳作。蘇軾那時候還在杭州就職,他和劉景文是知心朋友,后者那時候也在杭州任兩浙兵馬都監。時節恰好是冬初,兩個人相逢,興奮之情難以言表,所以蘇軾隨后潑墨揮毫,寫出了這首《贈劉景文》予以激勵。
為啥蘇軾要激勵劉景文呢?原來劉景文原本是豪門子弟,才華過人,可是隨后家道中落,而劉景文又一直都失意落魄,直至六十歲了依然一無所成,生活落魄困苦,所以很是消沉頹喪。蘇軾即便和他意氣相投,可是也無計可施,一方面對他的家世深表同情,另一方面又期望劉景文可以走出陰影,不要再一直都頹喪下去,所以就寫了此詩期望朋友能振奮起來。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坡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贈劉景文》的古詩怎么寫?
《贈劉景文》
作者: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釋義】: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的景是在初冬橙黃橘綠的時節啊!
贈劉景文的古詩怎么寫
贈劉景文
【宋】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贈劉景文》這首詩怎么寫?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劉景文:劉季孫,字景文,工詩,時任兩浙兵馬都監,駐杭州。蘇軾視他為國士,曾上表推薦,并以詩歌唱酬往來。
⑵荷盡:荷花枯萎,殘敗凋謝。擎:舉,向上托。雨蓋:舊稱雨傘,詩中比喻荷葉舒展的樣子。
⑶菊殘:菊花凋謝。猶:仍然。傲霜:不怕霜動寒冷,堅強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對男子的敬稱,您。須記:一定要記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黃橘綠時:指橙子發黃、橘子將黃猶綠的時候,指農歷秋末冬初。[2] [3] [4]
作品譯文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秋末冬初的時節啊。[2]
創作背景
此詩是蘇軾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所作。蘇軾在杭州見劉時,劉已五十八歲。經蘇軾向朝廷竭力保舉,劉才得到小小升遷。不想只過了兩年,景文就死去了。蘇軾感劉人生坎坷遭遇,應當時景色作此詩作。[1]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