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中如何理解隔江 泊秦淮中隔江的江指什么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泊秦淮中如何理解隔江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泊秦淮中隔江的江指什么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既然是秦淮河為何后面還寫是隔江呢
既然是秦淮河為何后面還寫是隔江呢
因為詩人是隔著江水 看到歌女的
這首詩是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所寫的,詩名叫做《泊秦淮》。
此詩是作者乘著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時,聽到金陵秦淮河畔的歌女不知亡國之恨,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后庭花》,產生無限感慨所作的。
詩中所寫的“隔江”的“江”即是指南京(舊稱金陵)的“秦淮河”,舊時這一帶多是酒肆歌女聚集之地。
從詩名來看也說明這里的“江”指的就是秦淮河。秦淮河,它發源于江蘇溧水東北,橫貫金陵(今江蘇南京)入長江。六朝至唐代, 金陵秦淮河一帶一直是權貴富豪游宴取樂之地。這首詩是詩人夜泊秦淮時觸景感懷之作,于六代興亡之地的感嘆中,寓含憂念現世之情懷。
如何理解泊秦淮中隔江二字
隔江就是隔著秦淮河,隔著江水尚能聽到歌聲,體現了詩人對國事懷抱隱憂的心境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你知道詩中的“隔 江”是指哪兩個地方嗎?
秦淮河
《泊秦淮》賞析
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注:
秦淮:即秦淮河。相傳秦時鑿鐘山以疏淮水,所以稱秦淮河。
煙籠寒水月籠沙:為互文見義的句法,即“煙”、“月”都籠罩著“水”和“沙”。
商女:賣唱的歌女。
江:這里指秦淮河。
后庭花:即《玉樹后庭花》,陳后主所作,后人看作亡國之音。
賞析: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此詩為“絕唱”。在晚唐詩人同類題材的作品中,杜牧的這一首可以說是上乘之作。詩人通過寫夜泊秦淮所見所聞,寄寓自己深沉的感慨。同時揭露了晚唐統治集團中的上層人物沉溺聲色,醉生夢死的腐朽生活。 由東晉到宋、齊、梁、陳等王朝,都相繼建都金陵,秦淮河就成為豪門貴族、官僚士大夫尋歡作樂,縱情聲色的所謂“金粉”之地。唐王朝建立后,雖然京城在長安,但秦淮河的情況仍然如昔。詩人夜泊秦淮,目睹紅燈綠酒,耳聞笙歌艷曲,觸景而生情,寫了這首千年傳誦的名篇。 首句寫景。詩人描繪的是一幅月色迷朦,輕煙淡霧,籠罩寒水的圖景。秦淮河的夜色是那樣暗淡凄清,這就為全詩點染了環境,創造了氣氛。第二句以“夜泊秦淮”點明上句所描寫景物的具體地點,又以“近酒家”總領最后兩句,并帶出人物。從這兩句的描寫中,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的細密,藝術表現的匠心。如果照一般寫法,第二句在前,第一句在后,那就顯得平直呆板。現在詩人先以秦淮月色凄迷的景色開頭,給人以強烈印象,同時以第二句承轉,詩篇顯得起伏跌宕。后兩句抒情,是全詩的重點所在。這兩句由“酒家”引出“商女”,由“商女”引出唱《玉樹后庭花》的歌聲;由視覺到聽覺,敘事中抒情,抒情中議論。詩人鞭撻的對象不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夢死,不管天下安危的達官貴人,同時詩人感時憂國之情也不言自明。全詩構思頗具匠心,言近旨遠,含蓄深沉,是杜牧七絕中的優秀篇章。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