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詩歌 什么詩歌適合朗誦比賽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什么詩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什么詩歌適合朗誦比賽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么是詩歌?
詩歌是一種有節(jié)奏、有韻律且富于感情色彩的語言藝術(shù)形式,起源于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chǎn)、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chǎn)生。《尚書·虞書》載:“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后來詩、歌、樂、舞各自發(fā)展,獨立成體。中國有著悠久的詩歌歷史,因此被被稱為“詩的國度”。
什么是詩歌?
詩歌是一種主情的文學(xué)體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練,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用豐富的想象、富有節(jié)奏感、韻律美的語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來抒發(fā)思想情感。詩歌是有節(jié)奏、有韻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種語言藝術(shù)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學(xué)形式。
什么的詩歌
什么是詩歌
1、詩歌
詩歌,是一切文學(xué)作品的開路先鋒。是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最凝練、形象地反映生活,富于想象,構(gòu)思精巧,有一定的節(jié)奏、韻律,常根據(jù)節(jié)奏和音頓分行排列的一種文學(xué)體裁。詩歌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xué)體裁,不僅由于它在內(nèi)容上是用高度精練的語言來抒發(fā)豐富的思想感情,而且在于它的表現(xiàn)形式既有別于其他一切文體,同時又隨著時代的前進而不斷發(fā)展、變化:從原始歌謠的不定型,發(fā)展到四言、五言、七言詩基本定型,又發(fā)展到宋、元的詞和曲,以至于今天的新體詩。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這種發(fā)展變化是相當(dāng)大的,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
2、樂府
樂府原指朝廷所設(shè)置的音樂機構(gòu)。它的任務(wù),一是將文人歌功頌德的詩歌制成曲譜,制作、演奏新的歌舞新的歌舞;二是采集民間歌謠,陪上音樂演唱;三是訓(xùn)練演奏人員和歌手。以供郊祀、飲宴、游觀娛樂的需要。后來,把樂府機構(gòu)所采集、創(chuàng)作的歌辭,統(tǒng)稱為“樂府詩”,或簡稱為“樂府”。這樣一來,“樂府”一詞就由專業(yè)機關(guān)而變成詩歌的名稱了。最早的樂府詩是配樂歌唱的,后來文人仿照這種體裁創(chuàng)作的樂府詩,不管配不配樂,都一律稱之為“樂府”。
3、歌行
歌行是古體詩的一種。漢魏南北朝樂府詩多用歌、行、曲、引、嘆、吟、怨、弄、操等,其中以用“歌”、“行”為最多,逐漸合稱為一種詩體名。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等古體,篇幅長短不一。
4、古體詩
古體詩有兩種含義。一指詩體名,也稱為古詩、古風(fēng)。與唐以后興起的近體詩(格律詩)相對應(yīng)。其表現(xiàn)形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雜言多種,且不講究對仗、平仄等格律,用韻也較為自由且可換韻。在多種體式中,以五言、七言為多。二是對于古體詩歌的泛稱。又,南北朝時稱漢魏無名氏的詩為古詩。
5、近體詩
近體詩也稱“今體詩”、“律詩”。是唐代以后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近體詩篇有定句,句有定字,講究平仄,雙句壓韻,首句可壓可不壓(五言仄起式首句不用韻)。律詩除首聯(lián)尾聯(lián)外,中間兩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還要求對仗。“今體詩”一名是唐人為區(qū)別以前的詩體而采用的說法,為后人沿用,現(xiàn)代則多稱為格律詩。
6、四言詩
四言詩指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為主的詩體。四言詩在殷商時代形成,是我國古代詩歌總最早形成的詩體。四言詩(這里主要就《詩經(jīng)》而言)在我國的詩歌發(fā)展史上有其特殊功績。除了語言的準(zhǔn)確精練而外,賦、比、興的運用,開創(chuàng)了我國詩歌“形象思維”的先河。東漢以后,“文繁而意少”的四言詩逐漸衰微,為民間新興的雜言、五言詩所取代。
7、律詩
律詩是一種每首八句、中間兩聯(lián)必須對仗的格律非常嚴(yán)謹(jǐn)?shù)脑姟K谀媳背瘯r代就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到唐代初期基本發(fā)展成熟,盛唐以后是它的黃金時代。律詩分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和排律(或“長律”)三種。此外,還有少量的三韻小律和六言律詩。律詩的格律非常嚴(yán)謹(jǐn),在每首的字?jǐn)?shù)、句數(shù)、壓韻、平仄、對仗各方面都有嚴(yán)格的規(guī)定。這些規(guī)定可以歸納如下:1、每首限定八句。2、限定用平聲韻,而且必須一韻到底,中間不能換韻。3、每句的句式、平仄都有規(guī)定,而且講究粘對。4、每首必須用對仗。
8、絕句
絕句是律詩的一種。每首四句,等于律詩的一半,所以也稱“截句”、“斷句”。基本格式僅為四句,絕句有五言、六言、七言等幾種,“六絕”較為少見。絕句分“古絕”和“律絕”兩大類。其中不講平仄、連對,壓韻又可平可仄的,叫古絕;講究平仄、連對并壓平聲韻的,叫律絕。
9、五言詩
五言詩是由五字句構(gòu)成詩篇的一種詩體。五言詩是在民謠和樂府民歌的影響下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它從漢代形成一直到近代,在我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中,一直是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五言詩既能反映復(fù)雜紛繁的社會生活,又能流漓酣暢地抒發(fā)詩人復(fù)雜的思想感情,而且節(jié)奏鮮明,音韻鏗鏘。五言詩可分為五言古詩、五言律詩、五言絕句等形式。
10、七言詩
七言詩是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為主的一種詩體。它同五言詩一樣起源于民間。現(xiàn)存最早的文人七言之作,是東漢張衡的《四愁詩》和魏晉曹丕的《燕歌行》。此后經(jīng)南北朝時期的發(fā)展,到唐代初期成熟,終于在詩壇上確立了與五言詩抗衡的地位,成為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主要形式之一。可分為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等。
11、雜言詩
雜言詩也是古風(fēng)的一種,具有古風(fēng)的一切特點,跟“五古”、“七古”惟一不同之處就是一個“雜”字。說它“雜”,主要表現(xiàn)在句式上,其次表現(xiàn)在用韻上。雜言詩的最大優(yōu)點是可以隨著詩人思想感情的奔放而無所拘束地縱情放歌。它可以一韻到底,也可以隨意換韻;它的句式可以毫無限制,可以時而三言、四言、時而五言、六言、七言;句子長的可達十字以上,全篇短的可以只有四句,長的可以長到數(shù)十句乃至百句以上。正因其“雜”,所以有時還允許夾用少數(shù)散文式的句子。雜言詩不論表現(xiàn)形式多雜(但多數(shù)還是以七言句為主),在古代詩歌分類上都把它歸入“七言古風(fēng)”這一大類,即使全篇只有一個七言句。
12、詞
詞,詩歌的一種。是伴隨新興音樂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新詩體,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兩宋。從詞的句式來說,稱為“長短句”。詞之所以采用長短不一的句式,是出于音樂上的要求。詞有詞牌,就是填詞時所依據(jù)的詞牌,詞牌對聲與韻以及句式與結(jié)構(gòu)有明確規(guī)定與嚴(yán)格要求,故有“填詞”之說。依照每首詞的字?jǐn)?shù)多少,通常把詞分為三類,即小令、中調(diào)和長調(diào)。由于詞調(diào)不同,它可分為:單調(diào)、雙調(diào)、三疊、四疊四種不同形式。
13、小令
小令又稱“葉兒”,是散曲中產(chǎn)生最早的一種體式。就其表現(xiàn)形式而言,小令是單支的曲子,很像一首句式參差的小詩,更近似于詞。小令主要是從民間的詞調(diào)和小曲變化而來的,其中也有少數(shù)脫胎于詩詞。它以句式長短不齊而與詩(尤其是近體)迥然不同。與詞相比較,則有同有異。主要特點有:用韻比詞更密、平仄比詩詞更嚴(yán)、通首只有一段、可以另加襯字,這是小令與詩詞不同的更顯著之點。以字?jǐn)?shù)多少來劃分,58字以內(nèi)為小令,其體式短小精悍,便于使用,所以在元代散曲中,無論從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上看,它都占據(jù)只要地位。
14、中調(diào)
中調(diào):自《草堂詩余》按詞的字?jǐn)?shù)多少為詞分類以后,詞家通常把59至90字的詞調(diào)稱為中調(diào)。因為中調(diào)的字?jǐn)?shù)介于小令和長調(diào)之間,所以得名。如《蝶戀花》、《漁家傲》等詞調(diào)。
15、長調(diào)
長調(diào)即長詞。自《草堂詩余》以91字以上的詞調(diào)為長調(diào)后,一直為后人所沿用。如兩段的《滿江紅》、《水調(diào)歌頭》和三段的《蘭陵王》、四段的《鶯啼序》等詞調(diào),都稱為“長調(diào)
唐詩的基本格式
一、仄起句式
A: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B: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二、平起句式
A: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B: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例:
一、仄起句式
A:首句不入韻的(仄起仄收) 《春望》
仄仄平平仄 國破山河在
平平仄仄平 城春草木深
平平平仄仄 感時花濺淚
仄仄仄平平 恨別鳥驚心
仄仄平平仄 烽火連三月
平平仄仄平 家書抵萬金
平平平仄仄 白頭搔更短
仄仄仄平平 渾欲不勝簪
B:首句入韻的(仄起平收) 《塞下曲其三》
仄仄仄平平 駿馬似鋒飆
平平仄仄平 鳴鞭出渭橋
平平平仄仄 彎弓辭漢月
仄仄仄平平 插羽破天驕
仄仄平平仄 陣解星芒盡
平平仄仄平 營空海霧消
平平平仄仄 功成畫麟閣
仄仄仄平平 獨有霍嫖姚
二、平起句式
A:首句不入韻的(平起仄收) 《賦得古原草送別》
平平平仄仄 離離原上草
仄仄仄平平 一歲一枯榮
仄仄平平仄 野火燒不盡
平平仄仄平 春風(fēng)吹又生
平平平仄仄 遠方侵古道
仄仄仄平平 晴翠接荒城
仄仄平平仄 又送王孫去
平平仄仄平 萋萋滿別情
B:首句入韻的(平起平收) 《北青蘿》
平平仄仄平 殘陽西入崦
仄仄仄平平 茅屋 孤僧
仄仄平平仄 落葉人何在
平平仄仄平 寒云路幾層
平平平仄仄 獨敲初野磬
仄仄仄平平 閑依一枝藤
仄仄平平仄 世界微塵里
平平仄仄平 吾寧愛與憎
注:以首句不入韻為正格。
附:唐七律平仄基本格式:
一、平起式
A: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B: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二、仄起式
A: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B: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例:
一、平起式
A:首句入韻的(平起平收) 《自夏口至鸚鵡洲望岳陽寄元中函》
平平仄仄仄平平 汀洲無浪復(fù)無煙
仄仄平平仄仄平 楚客相思蓋渺然
仄仄平平平仄仄 漢口夕陽斜渡烏
平平仄仄仄平平 洞庭秋水遠連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 孤城背嶺寒吹角
仄仄平平仄仄平 獨戍臨江夜泊船
仄仄平平平仄仄 賈誼上書憂漢室
平平仄仄仄平平 長沙謫去古今憐
B:首句不入韻(平起仄收) 《客至》
平平仄仄平平仄 舍南舍北皆春水
仄仄平平仄仄平 但見群鷗日日來
仄仄平平平仄仄 花徑不曾緣客掃
平平仄仄仄平平 蓬門今始為君開
平平仄仄平平仄 盤殄市遠五兼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樽酒家貧只舊
仄仄平平平仄仄 肯與鄰翁相對飲
平平仄仄仄平平 隔籬呼取盡余杯
二、仄起式
A:首句入韻的(仄起平收) 《別舍弟宗一》
仄仄平平仄仄平 零落殘魂信黯然
平平仄仄仄平平 雙垂淚別越江邊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一身去國六千里
仄仄平平仄仄平 萬死投荒十二年
仄仄平平平仄仄 桂嶺瘴來云似墨
平平仄仄仄平平 洞庭春盡水如天
平平仄仄平平仄 欲知此后相思夢
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在荊門郢樹煙
B:首句不入韻的(仄起仄收) 《再受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
仄仄平平平仄仄 去過十年同赴召
平平仄仄仄平平 渡江千里又分歧
平平仄仄平平仄 重臨事異黃函相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黜名慚柳士師
仄仄平平平仄仄 歸目并隨回雁盡
平平仄仄仄平平 愁腸正遇斷猿時
平平仄仄平平仄 桂江東過連山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相見長吟有所思
注:以首句入韻為正格。
另注:
1。古代字分四聲,即平、上、去、入,稱古四聲。在音韻上平聲即平,而上、去、入聲均為仄。
2。現(xiàn)代字也分四聲,即陰、陽、上、去,其中陰平、陽平即是古音之平聲。 [沒有入聲]
3。古代的入聲字很多,象日、月、石、一、八、學(xué)、習(xí)等皆是。現(xiàn)分別歸并為陰、陽、上、去新四聲中。
4。古代作詩、詞、曲、聯(lián)、賦等皆需懂平仄,現(xiàn)在人不懂平仄,則讀古人詩、詞、曲、聯(lián)、賦之效果會大打折扣。作研究的話只有靠邊站。
5。古人對平仄聲律的運用幾乎無所不在,即使四字之成語也大量運用,以達到抑揚頓挫的效果。
6。辨別古四聲的辦法有一首口訣可以幫忙,[更重要的還是多查閱、多記憶]
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道遠,入聲短促急收藏。
7。古代在聲韻上分類十三個的聲部,也稱十三轍,不同聲部的字在作詩上一般不能通押。
==============================================
舉例:登《鸛鵲樓》
白 日 依 山 盡,黃 河 入 海 流。欲 窮 千 里 目,更 上 一 層 樓。
入 入 平 平 去,平 平 入 上 平。去 平 平 上 入,去 上 入 平 平。----[四聲]
仄 仄 平 平 仄,平 平 仄 仄 平。仄 平 平 仄 仄,仄 仄 仄 平 平。----[聲律]
什么是詩歌
詩歌是一種用言語來表達思想情感的文章樣式。它按照一定的音節(jié)、韻律的要求,表現(xiàn)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國古代,將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叫做歌,現(xiàn)在一般統(tǒng)稱為詩歌。無論合樂與否,其都具有很強的音樂美。
詩歌起源于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chǎn)、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chǎn)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早期,詩、歌與樂、舞是合為一體的。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后來詩、歌、樂、舞各自發(fā)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tǒng)稱詩歌。
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
古體詩,又稱"古詩""古風(fēng)",指唐以前(主要是漢魏)的詩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詩歌創(chuàng)作的作品。它由民歌發(fā)展而來,不求對仗、平仄,用韻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樂府的形式創(chuàng)新題,稱新樂府,仍屬古體詩的范圍。
近體詩,與古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樣式,又稱"今體詩""格律詩",句數(shù)、字?jǐn)?shù)、平仄、用韻都有嚴(yán)格的規(guī)定。分律詩和絕句兩類。
新詩,又稱"現(xiàn)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產(chǎn)生的新體詩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舊體詩歌格律的限制,采用了較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便于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新詩要求做到精練、押韻,大體整齊。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