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是誰 湯顯祖誰翻譯得最好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湯顯祖是誰,以及湯顯祖誰翻譯得最好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湯顯祖是誰?《牡丹亭》是如何創作的?
傳奇開始是用來指稱唐代的文言小說,這些小說或講歷史故事,或敘世俗奇聞,大都情節曲折離奇。明代戲曲一般也稱為明傳奇,而明傳奇最重要的代表是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生活于明代后期,字義仍,號若士,又號海若、清運道人,江西臨川人。他出生在書香門第,21歲中舉,28歲進京赴考時已是名滿天下的才子。但是,因為不愿受高官羅致,不肯依附權貴,湯顯祖得罪了當時的宰相張居正。1577年,湯顯祖進京會試時,當時的首輔大學士張居正為了使自己兒子及第,又欲羅致一批青年才俊,一來顯出自己禮賢下士的風度,二來可把英才收在自己麾下,三來以陪襯其子的學識,讓天下人無話可說。張居正羅致的就有湯顯祖及其好友沈懋學。湯顯祖拒絕了邀請,而沈懋學則成了相府貴客。此次考試的結果是:湯顯祖名落孫山,沈懋學狀元及第,張居正的次子嗣修榜眼,一甲第二名。這次不第經歷對湯顯祖打擊沉重,也給他以人生啟悟。又過了三年,湯顯祖四度進京會試,張居正的三兒子懋修也參加這次會試,又一再邀請湯顯祖,然而湯顯祖對張府的垂青仍很冷淡,且以“吾不敢從處女子失身也”回復張府的邀請,以標示自己人格清高。這一次湯顯祖仍舊落第,張懋修則以一甲第一名賜進士及第,獨占鰲頭,榮登狀元高位。張居正的長子敬修也榜上有名,同登進士之列。湯顯祖四次考試均遭落榜,直到34歲才得中進士。他正直而有才干,任職于朝廷時,目睹官場腐敗,便上書彈劾權臣、抨擊朝政,被貶為縣官。在任五年,他把縣城治理得井井有條,政績斐然,卻又因觸怒地方豪強而招致上司非議。湯顯祖棄官而去,回歸故里,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作,還親自導演排練劇本,成為戲劇界的領袖。明代末年,不少人追隨他的戲劇風格,形成了戲劇史上的“臨川派”。
湯顯祖流傳下來的戲劇主要有《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因為這四部戲的內容都與夢有關,湯顯祖又是臨川人,故被稱為“臨川四夢”。這些劇作不但為我國歷代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邯鄲記》據唐沈既濟傳奇小說《枕中記》改編,它的成就僅次于《牡丹亭》。主角盧生的一生揭示了封建大官僚從發跡直到死亡的歷史,深刻揭露了封建官僚階層的無恥和淫逸行徑。《南柯記》據唐人李公佐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改編,與《邯鄲記》一樣,借以評議現實,但存有較多的虛幻色彩。《紫釵記》據唐人蔣防的傳奇小說《霍小玉傳》改編,但情節多有改動,如把小說中原來名義上是郡主而實為妓女的霍小玉改為良家女子,新科狀元李益拒不參見盧太尉而被派到邊境,也是小說中所沒有的。湯顯祖的這些粉飾,反映了他對現實的強烈不滿。
湯顯祖像“臨川四夢”中尤以《牡丹亭》的成就最高,堪稱絕世之作。湯顯祖也自認為“一生四夢,得意處唯在《牡丹》”。此劇共55出,描寫了杜麗娘和柳夢梅的愛情故事。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一座花園,花園中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前世姻緣。夢醒后,柳夢梅便經常思念這位女子。與此同時,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春日從塾師讀書,學到《詩經·關雎》章,不滿塾師的陳腐說教,到后花園散步,見到滿園春光,感嘆年華易老,遂生傷春之感。回房便做了一夢,在睡夢中她見到一名書生,手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幽會于牡丹亭畔。麗娘醒來后依夢中所記。在園中找到了一株夢中的梅樹。自此,麗娘相思愁悶,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3年后,柳夢梅赴京趕考,偶然借住園中,在太湖石下拾得麗娘的自畫像。發現畫中女子即是夢中佳人,不覺放聲呼喚,麗娘的幽魂聽到呼聲,出來與柳生相會,兩人沖破陰陽阻隔,私成歡愛。但麗娘不滿足于兩界相隔,要回到人間。應麗娘之請,柳夢梅掘墓開棺,沉睡了3年的杜麗娘幽姿如故,死而復生,與柳夢梅結為夫妻。柳夢梅前往臨安應試,受麗娘之托,送信給杜父,傳報麗娘還魂的喜訊。杜父認定他在胡言亂語,將之囚禁。發榜后,柳夢梅高中狀元,杜寶將其放出,但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最終鬧到皇帝面前,二人姻緣才得到圓滿解決,有情人終成眷屬。
關于《牡丹亭》的創作主旨,湯顯祖自己有一段十分精辟的論述:“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記題詞》)《牡丹亭》高揚與謳歌的正是至美至真之情。戲曲以情為美,寫情之真,是明代戲曲的一大特色與突破,明代以理學為文化主導,但明代中葉以后,知識分子和市民階層對于宣講禮教信條、倡導理學觀念的戲劇十分排斥,他們力圖以豐富熱烈的“情”來對抗單調冰冷的“理”,遂在戲曲史上開創出一股充盈著個性解放精神的寫情熱潮。《牡丹亭》正是這一熱潮的巔峰之作,杜麗娘也正是這樣一位以情為生命的女性,情至處,可以為之而死,也可以為之而生。從這個意義看,《牡丹亭》之所以能打動人、感染人,最主要的力量來自于杜麗娘這一舞臺形象,她對愛情、自由、幸福的執著向往,她為了理想而不惜付出生命的精神,使得這部劇作得以超越時空,感染無數代觀眾與讀者。
僅有動人的主題當然不足以成就一部名作,曲詞之美是《牡丹亭》另一重要迷人之處。《牡丹亭》中很多曲文都典雅清麗、文采斐然,不少曲子至今仍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的著名唱段。曹雪芹《紅樓夢》中的寶黛共讀《西廂記》后,黛玉獨自回時,走過賈府戲班所在梨香院,聽墻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唱的正是《牡丹亭》中的“驚夢”一出:“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不覺“感慨纏綿”,“心動神搖”,“如醉如癡,站立不住”。其實此時黛玉心里已隱隱明白自己將來的命運了。三四十年代,南京秦淮河畔昆曲名角藍田玉憑一曲《游園驚夢》打動了一個老將軍錢鵬志的心,藍田玉做了他的續弦;她隨他去了臺灣,后來老將軍去世。她的生活也日漸落魄。當她又見到當年的姐妹,回首姹紫嫣紅開遍的繁盛季節,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荼蘼開盡,已是無言……。
《牡丹亭》一經推出,即廣受大眾歡迎,其影響迅速超過了《西廂記》,“《牡丹亭》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劇中杜麗娘的形象尤能引起女性的共鳴。據說,當時曾有少女讀此劇后,傷心斷腸而死。杭州有一女伶在演到“尋夢”一出時,因感情過于激動,竟猝死于臺上。明清以來,關于《牡丹亭》的改編和續書層出不窮,評點者、轉引者、模仿者更是不勝枚舉。直到現代,《牡丹亭》依然魅力不減,京劇大師梅蘭芳曾專門排演過昆曲《游園驚夢》,完美演繹此劇。作家白先勇半生癡迷文學,晚年卻苦戀昆曲,《牡丹亭》從寶島演至內地,每一場都“姹紫嫣紅開遍”,他的心里有著無盡喜悅和懷念。
湯顯祖以《牡丹亭》等劇作,成為中國文學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的戲曲家。在明代三百年的劇壇上,沒有一個戲曲家能像他那樣受到后人如此之高的敬仰和推崇,《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在其作品中就將《牡丹亭》作為發展情節、烘托人物性格的一個重要元素。湯顯祖去世于1616年,英國的莎士比亞也在這一年去世,正因為湯顯祖卓越的藝術成就,他被后人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湯顯祖以自己的浪漫主義藝術精品,登上了明代戲曲創作的最高峰。
湯顯祖是元代戲曲作家,文學家?
湯顯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江西臨川人,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祖籍臨川縣云山鄉,后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
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萬歷十一年(1583)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明萬歷十九年(1591)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萬歷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后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作。
湯顯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還魂記》(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其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他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湯顯祖是誰
湯顯祖(1550~1616) 明代戲曲作家。字義仍,號海若,又號若士,晚號繭翁,自署清遠道人。臨川人(今江西臨川)。在中國和世界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湯顯祖是誰?為什么說他是東方的莎士比亞?
湯顯祖是我國明朝時期一位著名的文學家和戲曲家,他和莎士比亞生于同一時代,兩人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對各自的國度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為湯顯祖在國際上的名聲不如莎士比亞,所以雖然同為戲曲領域的天才,但是卻被人們稱為是東方莎士比亞。
很多人知道湯顯祖可能還是從初中的歷史上書上那一小個板塊中,生于才子之鄉臨川,創作了如牡丹亭等鼎鼎有名的戲曲。但是我今天更想跟大家說說他的人生歷程,雖然他自小天資聰穎,但是仕途卻異常的坎坷。后來好不容易高中,但是他耿直的性格讓他的官場之路才開始便走向了下坡路。
曾經他可能幻想著在官場中大展身手,從他后來在地方上的作為我們也能看出他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官。但是現實與理想總是相距甚遠的,對朝廷徹底失望的湯顯祖一怒之下的棄官回到家鄉,潛心于藝術創作之中。
在十六世紀,身處明朝的湯顯祖因無力反對腐朽的朝廷選擇創作戲曲來抒發情懷,而位于西方的莎士比亞卻作為文藝復興的杰出人物,用他的戲曲來喚醒人性。兩個人雖然從未相識,但是卻像心有靈犀般,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擅長寫哀怨動人的悲劇,都沒有被傳統所束縛,推陳出新創作出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品。
作為中國最偉大的戲曲家之一,我認為湯顯祖的才能并沒有完全的發揮,但是上天總是公平的,仕途上失意卻讓他在藝術創作中有著更高的成就。雖然說他被譽為是東方莎士比亞,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卻不太喜歡這個稱號。相比于兩人所處時代的狀況,湯顯祖的作品中所表達情感更加的難能可貴,他是一個可以用自己的名號享譽世界的藝術家,并不需要冠上別人的名號。
湯顯祖是哪個朝代的
湯顯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戲曲家、文學家。下面大家就隨我一起去了解一下他吧!
湯顯祖是哪個朝代的
明朝
人物簡介
湯顯祖是明代杰出的戲曲作家。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后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12歲的詩作即已顯出才華。14歲補縣諸生,21歲中舉。這時,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26歲時刊印第一部詩集《紅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詩集《雍藻》(未傳),第三部詩集名《問棘郵草》。28歲時作第一部傳奇《紫簫記》,得到友人的合作,但未完稿,10年后改寫為《紫釵記》。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1591年(明朝萬歷十九年)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彈劾大學士申時行并抨擊朝政,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后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于1598年(萬歷二十六年)憤而棄官歸里。家居期間,心情頗矛盾,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后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于戲劇及詩詞創作。
此外,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同時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1卷,《問棘郵草》2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有關部門對湯顯祖的`作品進行了全面認真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湯顯祖集》。
湯顯祖的政治理想與當時昏庸的朝政是格格不入的,種種打擊更激起他對現實的強烈不滿。
如在《感宦籍賦》中,再現了仕林中種種丑惡之舉,他認為士人中“蟣虱之使”、“糞土之士”大有所在,有“作奸犯科”者,有“迂平取奇”者,有“賣功爵于攫金之后”者,有“乞告身于枕袖之時”者……,對各種腐朽世事他都毫不避諱地諷刺挖苦、嘲弄斥責,表現出敏銳的洞察力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在《論輔臣科臣疏》中他更對當朝進行了一次政治大清算:“陛下經營二十于茲矣。前十年之政,張居正剛而有欲,以群私人囂而壞之;后十年之政,時行柔而有欲,又以群私人靡然壞之”。
如此痛快淋漓地揭露官場黑暗的總根源,體現出批“龍鱗”、逆“圣聽”的大智大勇。總之,他對黑暗腐朽的種種現狀,從首輔權臣的專橫暴戾、宦官酷吏的貪贓枉法,到皇帝的荒淫昏聵;從抑賢禍國的科舉制、“恩蔭制”到堂而皇之的《大明律》等等,都進行了勇敢的揭露和批判。
湯顯祖這種對理想熱情追求、對丑惡猛烈抨擊的行為繼承了老莊思想。老莊也曾以居高臨下的氣勢,以比常人更敏銳的感觸去批判社會,對一切假仁假義和黑暗骯臟也進行過無情的抨擊。他也和老莊一樣,終無“挽狂瀾于既傾”之力,老莊只能將理想付諸烏托邦式的幻想,湯顯祖也只能將理想寄之于“四夢”。
主要作品
湯顯祖著有《紫簫記》(后改為《紫釵記》)、《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南柯記》、《邯鄲記》,詩文《玉茗堂四夢》、《玉茗堂文集》、《玉茗堂尺牘》、《紅泉逸草》、《問棘郵草》,小說《續虞初新志》等。
因《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這四部戲都與“夢”有關,所以被合稱為“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玉茗堂四夢”都以“愛情”為主題。這四部戲中最出色的是《牡丹亭》,寫一個女孩因情而死,又因情而復生的故事。在《牡丹亭》之前,中國最具影響的愛情題材戲劇作品是《西廂記》。而《牡丹亭》一問世,便令《西廂記》減色不少。
著名戲曲家湯顯祖是誰?
湯顯祖是中國明代著名的戲曲作家,是我國歷史上的戲劇大師,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著名戲曲家湯顯祖,希望對你有幫助。
著名戲曲家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古代偉大的浪漫主義戲曲家、文學家,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湯氏祖籍臨川縣云山鄉,后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一名《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歷代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
湯顯祖的生平簡介
湯顯祖出生在書香世家,祖父湯懋昭被推為“詞壇名將”,父親湯尚賢建立“湯氏家塾”,伯父湯尚志從事戲曲,母親熟讀詩書。湯顯祖5歲進家塾,12歲寫詩,21歲中舉人。他的仕途本可以一帆風順,但明代科舉制度腐敗,考試變成了幕后交易。湯顯祖拒絕宰相的籠絡,名落孫山。34歲,湯顯祖中了進士,步入滿是荊棘的仕途。
萬歷十一年,王世貞赴南京后地位顯赫,許多人投其門下。湯顯祖與王氏同在南都,又為王氏之弟下屬,卻因文學思想和旨趣與王氏不同而不相來往。湯顯祖為揭露覆古派的面貌,細讀王氏的詩文,指出其中剽竊漢唐史詩的字句,明確自己重創新反對復古的信念。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時,閑寂無聊,他常與本地的詩文家、戲曲家切磋唱和、研究學問。
萬歷十九年,湯顯祖對當時的政治提出意見,被放逐。后內遷至遂昌。在遂昌,他減少科條、建立射堂、修建書院,使貧瘠之地逐漸興旺起來。后因為擅放囚犯被政敵中傷,湯顯祖不堪忍受稅使擾民,主動遞了辭呈。
湯顯祖一生蔑視權貴,晚年淡泊貧困,醉心佛學。其所處時代,文學思想斗爭激烈。湯顯祖堅持己見,反對程朱理學,認為其與個性相悖。在文學創造上,他提出立意為先。讀“非圣之書”的羅汝方,反理學的達觀禪師,李贄等人都對湯顯祖的創作影響深遠。
湯顯祖的歷史成就
他不僅于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26歲時刊印第1部詩集《紅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詩集《雍藻》***未傳***,第3部詩集名《問棘郵草》。
湯顯祖在戲曲批評和表、導演理論上,也有重要建樹。他通過大量書札和對董解元的《西廂記》、王玉峰的《焚香記》等等劇作的眉批和總評,發表了對戲劇創作的新見解。他認為內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能單純強調曲牌格律而削足適履,所謂“凡文以意、趣、神、色為主,四者到時,或有麗辭俊音可用,爾時能一一顧九宮四聲否?如必按字模聲,即有窒滯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尺牘《答呂姜山》***。他和以沈璟為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吳 *** 作家進行了頑強的論爭。尤其是作為1602年前后的《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一文,不僅記述了弋陰腔的演唱情況,為中國戲曲史留下了珍貴資料,而且對表、導演藝術發表了精辟見解,強調演員要體驗生活,體驗角色,領會曲意,在生活上和藝術上嚴以律己,以人物的感情去感染觀眾。他自己勤于藝術實踐,“為情作使,劬于伎劇”,同臨川一帶上千名演唱海鹽腔的宜黃班藝人保持著廣泛的聯絡,實際上成了地方戲曲運動的領袖。他還親自為演員解釋曲意,指導排練,“自踏新詞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
湯顯祖在當時和后世都有很大影響。即使是認為他用韻任意,不講究曲律的評論家,也幾乎無一不稱贊《牡丹亭》,如晚于湯顯祖20多年的沈德符說“湯義仍《牡丹亭》夢一出,家傳戶誦,幾令《西廂》減價”,又說他“才情自足不朽”。和沈德符同時的戲曲家呂天成推崇湯顯祖為“絕代奇才”和“千秋之詞匠”。王驥德甚至說,如果湯顯祖沒有“當置法字無論”和其他弱點,“可令前無作者,后鮮來哲,二百年來,一人而已”。由于湯顯祖的影響,明末出現了一些刻意學習湯顯祖、追求文采的劇作家,如阮大鋮和孟稱舜等,后人因之有玉茗堂派或臨川派之說,實際上并不恰切。《牡丹亭》中個性解放的思想傾向,影響更為深遠,從清代的《紅樓夢》中也可看出這種影響。
湯顯祖生前就有《玉茗堂文集》刊行。逝世后 5年,韓敬編印《玉茗堂集》。他的作品于明清兩代均有刊本,通行的是1961年由錢南揚、徐朔方合編的《湯顯祖集》,包括詩文和戲曲。
新中國成立后,有關部門對湯顯祖的作品進行了全面認真的蒐集整理,出版了《湯顯祖集》。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戲劇家、文學家,人民 *** 在臨川市修建了湯顯祖墓園、玉茗堂影劇院,影劇院內設有湯顯祖紀念室。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國戲劇家協會,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國劇協江西分會在撫州玉茗堂影劇院聯合舉行了紀念湯顯祖逝世366周年大會。一九九二年,人民 *** 又籌建湯顯祖紀念館,一九九五年,占地二百畝的湯顯祖紀念館建成并對外開放。
遂昌湯顯祖紀念館中國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戲劇家湯顯祖于明萬歷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593-1598***任遂昌知縣。他勤政愛民,興教辦學、勸農耕作、滅虎除害,政績顯著。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幾百年來享譽文壇,馳名海外,其主要思想的形成在遂昌縣,并與其密不可分。湯顯祖紀念館位于遂昌縣城北街四弄,面積900平方米,由前院、館舍、后園三部分組成,環境優美,古樸雅致。館內陳列內容豐富,格調高雅,集中介紹湯顯祖生平、在遂昌政績,以及湯顯祖的藝術創作成就。
在2006中國·遂昌湯顯祖文化節暨湯顯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周育德將“中國湯顯祖研究會”的牌匾授予遂昌,這標志著中國湯顯祖研究會正式落戶遂昌。
遂昌作為湯顯祖主政和《牡丹亭》的醞釀創作之地,一直以來就是中外湯學專家、學者尋訪遺跡,蒐集史料,進行各種形式研究活動之地。遂昌將積極發揮中國湯顯祖研究會落戶遂昌的優勢,整合海內外湯學資源,推動湯學研究的發展,同時,積極培養縣內的湯學人才,使遂昌成為名副其實的湯學研究中心。
湯顯祖的歷史評價
1946年,趙景深的《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提到湯顯祖和莎士比亞的五個相同點:一是生卒年相同,二是同在戲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三是創作內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四是不守戲劇創作的清規戒律,五是劇作最能哀怨動人。
1959年,田漢到江西臨川拜訪“湯家玉茗堂碑”,作詩:“杜麗如何朱麗葉,情深真已到梅根。何當麗句鎖池館,不讓莎翁在故村。”提出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旗鼓相當,杜麗娘與朱麗葉不相上下。
1964年,徐朔方的《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指出湯顯祖與莎士比亞時代相同,但具體的戲劇創作傳統不同,前者依譜按律填寫詩句曲詞,后者則以話劇的開放形式施展生花妙筆,認為湯顯祖的創作空間與難度更大。1986年到1987年,徐朔方兩次鉆研了湯顯祖與莎士比亞,聯絡劇作家與中西歷史文化發展的關系,指出湯顯祖生活的明朝封建社會,比起莎士比亞的伊麗莎白時代而言,要封閉落后得多,故而湯顯祖塑造出《牡丹亭》里杜麗娘敢于追求自身幸福的人物,更是難能可貴。
湯顯祖是誰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湯顯祖誰翻譯得最好、湯顯祖是誰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