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聲韻有哪些 平聲韻字表搜韻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平聲韻有哪些,以及平聲韻字表搜韻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什么是平聲韻?
平聲韻,普通話中屬于平聲的韻母。
在詩詞中,句尾押韻有壓平聲韻和仄聲韻。 平聲即陰平、陽平,仄聲是上聲、去聲。壓陰平、陽平韻的是平聲韻,壓上聲、去聲的是仄聲韻。
拼音有一聲、二聲、三聲、四聲, 一聲二聲就是平聲,三四是仄聲。另外,輕聲也算平聲。平仄聲主要是對作詞作詩做要求,目的是使詩詞讀起來順口。古體“詩”是不要求格式和壓韻的,近體“詩”的壓韻有一定的規律,有固定格式。
擴展資料:
詩人在詩詞中用韻,叫做押韻。從《詩經》到后代的詩詞,差不多沒有不押韻的。民歌也沒有不押韻的。在北方戲曲中,韻又叫轍,押韻叫合轍。而且新詩,流行的歌曲、小品、相聲、對話、戲曲等各類文學藝術當中,都離不開它。因此,韻是學詩的前提。
押韻將許多渙散之音,聯絡貫串,以成為完整之聲調,使詩歌之節奏更鮮明、更和諧。吟誦起來,令人覺得鏗鏘悅耳。 押韻便于記憶。詩之有韻,使人讀之瑯瑯上口,即使篇幅較長,也易于背誦。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押韻
平聲韻指的是什么?
平聲韻,是漢語中讀音為平聲的單字歸類,其主要特點是發聲比較平和。“平聲”與“仄聲”相對應。在詩詞中,句尾押韻有壓平聲韻和仄聲韻, 平聲即陰平、陽平,仄聲是上聲、去聲。壓陰平、陽平韻的是平聲韻,壓上聲、去聲的是仄聲韻。
演變
1、平聲韻部
上平聲15韻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15韻
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平聲韻話題
在“平水韻”上平聲中,“東”、“冬”等字都只是韻的代表字,它們只表示韻母的種類。至于“東”、“冬”這兩個韻(以及其它相近似的韻)在讀音上有什么分別,我們不需要追究它。我們只須知道:它們在最初的時候可能是有區別的。后來混而為一了,但是古代詩人們依照韻書,在寫律詩時還不能把它們混用。起初是限于功令,在科舉應試的時候不能不遵守它;后來成為風氣,平常寫律詩的時候也遵守它了。
韻有寬有窄:字數多的叫寬韻,字數少的叫窄韻。寬韻如支韻、真韻、先韻、陽韻、庚韻、尤韻等,窄韻如江韻、佳韻、肴韻、覃韻、鹽韻、咸韻等。窄韻的律詩是比較少見的。有些韻,如微韻、刪韻、侵韻,字數雖不多,但是比較合用,詩人們也很喜歡它們。
2、詩韻
做詩所依據的韻書,一般指《平水韻》,平、上、去、入四聲一共106韻。韻頭不同而韻相同的字如干、滿、南、嘆可以互相押韻,這些互相押韻的字放在同樣的位置上就構成詩韻。任何詩歌都要求押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對于押韻的限制多與少、嚴與寬的不同而。這也是詩歌同其它文學體裁的最大分別。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一般只用平聲韻
3、現平聲韻
現代漢語的讀音系統,采用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制定的語言文字規范。舊體詩創作,一般采用中華詩詞學會制定的“中華新韻”,該系統將漢字分為十四個韻部,每一部中都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同一韻部中的陰平、陽平,就是該部的平聲,可以在一首詩中作為押韻的字。
4、古平聲韻
平聲,古漢語的第一聲,現代漢語普通話的第一二聲。平聲韻,普通話中屬于平聲的韻母。詩歌中一般指押平聲韻的字。如《登鸛雀樓》二、四句末字“流”“樓”,《夜雨寄北》一、二、四句的“期”“池”“時”,都是押平聲韻的字。
平聲韻指的是什么
“平聲韻”是漢語中讀音為平聲的單字歸類,其主要特點是發聲比較平和。“平聲”與“仄聲”相對應。在詩詞中,句尾押韻有壓平聲韻和仄聲韻,平聲即陰平、陽平,仄聲是上聲、去聲。壓陰平、陽平韻的是平聲韻,壓上聲、去聲的是仄聲韻。
古代音韻學將漢字分為四聲:平、上、去、入。在這里,平,就是平聲,與上聲、去聲、入聲相對應。
現代漢語也將漢字分為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這與古代的劃分不區別,主要是古今語音變化造成的。
平聲韻的主要特點是發聲比較平和。唐宋時期,為了科舉需要,當時政府開始大規模修纂韻書,以作為用字標準。平聲韻是古韻類中最大的一個組成部分。在“平水韻”中,平聲分為上平聲、下平聲,這是因為平聲字多,為了便于排列,分成上下兩卷,平聲下卷,并不表示上下平聲有讀音上的區別。在漢語中,陰平、陽平,都屬于平聲。
什么叫平聲韻,韻腹,韻腳?
平聲韻是詩韻的一種,共30韻,分為上平聲15韻,下平聲15韻。上平聲15韻: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下平聲15韻: 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鹽十五咸
韻腹是指韻母中的主要元音,一個完全的漢語韻母,可分為韻頭、韻腹、韻尾三部分。
韻腳是韻文(詩、詞、歌、賦等)句末押韻的字。一篇(首)韻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個字,采用韻腹和韻尾相同的字,這就叫做押韻。因為押韻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稱“韻腳”。
仄聲韻是什么? 平聲韻是什么?
簡單的說就是現在漢語里1.2聲屬于平聲(又分陰平陽平,陰平差不多今天的2聲,陽平是1聲。),3.4聲屬于仄聲(仄聲又分去聲、上聲、入聲,差不多可以理解為3聲為上聲,4聲為去聲,入聲已經被并到1.2聲里面了,這也是為什么有些1.2聲的詞也是屬于仄聲。當然這并不嚴謹,但是比較好理解。因為有些字古代和現代讀音已經變了,所以有些1.2聲可能是仄聲,因為古代是屬于仄聲,比如像數字一二三四都是屬于仄聲了,還有像別等等。如果不是寫詩你就可以這么理解,如果你要寫詩就要仔細學習了。希望能幫到你。
什么是上平聲、下平聲?
上平聲,指《廣韻》卷一所載的一東韻至二十八山韻共28個平聲韻部。
下平聲,指《廣韻》卷二所載的一先韻至二十九凡韻共29個平聲韻部。
《廣韻》是北宋陳彭年、丘雍創作的語言學著作,成書于公元1008年(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
《廣韻》為增廣《切韻》而作,除增字加注外,部目也略有增訂。全書分5卷,收錄26194字,注文191692字,分206韻,較《切韻》增多13韻,字數比《切韻》增加了一倍以上。206韻中,平聲57韻(上平28韻,下平29韻),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
在《廣韻》中,讀音相同的字列為小韻,每一小韻的第一字以下,均先釋字義,然后注音,標明同音字的數目,余下各字,分別釋義,不再注音。
《廣韻》是《切韻》最重要的增訂本,它使已經亡佚的《切韻》的古音得以完整地流傳了下來,成為研究中古漢語語音的重要資料,現存的《廣韻》版本很多。較受肯定的是清代黎庶昌《古逸叢書》覆宋刊本。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