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古詩高鼎是哪里人 村居高鼎是什么詩
大家好,關于村居古詩高鼎是哪里人很多朋友都還不太明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我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關于村居高鼎是什么詩的相關知識,文章篇幅可能較長,還望大家耐心閱讀,希望本篇文章對各位有所幫助!
《村居》的作者是誰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是高鼎晚年歸隱于上饒地區、閑居農村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原文: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譯文:
農歷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詩人晚年遭受議和派的排斥和打擊,志不得伸,歸隱于上饒地區的農村。在遠離戰爭前線的村莊,寧靜的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受到田園氛圍感染的詩人有感于春天的來臨,而寫下此詩。
作者簡介
高鼎是清朝后期詩人,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省杭州人氏。據現代學者考究,高鼎大致生活在鴉片戰爭之后的時代,約咸豐年間。高鼎留下的人物事跡和史料并不多,所以現在研究高鼎其人,都是一些歷史材料中的只字片語猜測而來。
高鼎作為清朝的一位詩人,留存下來的筆墨,為《拙吾詩稿》,其中尤以《村居》一詩最為出名。后人提到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的《村居》。
清朝末年,政治腐敗,貪官污吏橫行,內有農民起義軍反抗清朝統治,外有西方侵略者發動戰爭,危害國家利益。那個時代,是近代歷史或者說是中國封建歷史最黑暗的時代。
受大環境的影響,那個時候的文學界,基本上都呈現出一種十分熱血的氛圍。詩詞歌賦,多數表現的都是對祖國河山的憂慮,對外國侵略者的痛恨,亦或是對殘破祖國和苦痛人民的心疼。然而高鼎身處在那個時代,寫出來的詩卻十分奇特,并不符合當時的時代。
高鼎的詩,對于那個時候的大多數詩歌而言,無異于是清新歡快的。他最著名的《村居》描述了一副淡雅悠閑的早春圖,與當時中國受外國侵略,硝煙四起的景象是很不符合的。
王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詩《畫》,號稱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一直以來,王維是這首詩的作者是經過主流聲音認可的。但是后來又有人提出,《畫》應當是清朝詩人高鼎的作品。因為翻遍了《全唐詩》,王維的所有詩詞,都未曾找到這首詩。
古詩《村居》作者高鼎是哪個朝代的人?
高鼎,生卒年不詳,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詩人。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
《村居》古詩的詩人是誰
導語:對于《村居》這一古詩,相關內容大家可以多了解。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村居》古詩相關知識,供各位閱讀和借鑒。
《村居》古詩的詩人是誰?
《村居》古詩的詩人是高鼎。
作者簡介
高鼎(1821~1861),字象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清代后期詩人。
高鼎生活在大約在咸豐年間,其人無甚事跡,有關他的生平及創作情況歷史上記錄下來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詩卻使他名傳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詩稿》等。
《村居》原詩
村居①
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②。
兒童散學歸來早③,忙趁東風放紙鳶④。[
注釋
①村居:在鄉村里居住時見到的景象。
②楊柳拂堤:像楊柳一樣撫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形成的煙霧般的水汽。
③散學:放學。
④紙鳶:泛指風箏,它是一種紙做的形狀像老鷹的風箏。鳶:老鷹。
白話譯文
農歷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經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汽,如同煙霧般凝集著。楊柳似乎都陶醉在這濃麗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們放了學急忙跑回家,趁著東風把風箏放上藍天。
鑒賞
首聯寫時間和自然景物。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樹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在的景物寫活,使讀者仿佛感受到那種萬物復蘇、欣欣向榮的'氣氛,讀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動著春的脈搏。
頷聯寫村中的原野上的楊柳,“拂”,“醉”,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枝條柔軟而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春日的大地艷陽高照,煙霧迷蒙,微風中楊柳左右搖擺。詩人用了一個“醉”字,寫活了楊柳的嬌姿;寫活了楊柳的柔態;寫活了楊柳的神韻。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圖。
頸聯和尾聯寫人物活動。描述了一群活潑的兒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孩子們放學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正處在人生早春,兒童的歡聲笑語,興致勃勃地放風箏,使春天更加生機勃勃,富有朝氣。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結尾兩句由前兩句的物寫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盡致。
《村居》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居住農村親眼看到的景象,詩人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色彩繽紛的“樂春圖”。全詩充滿了生活情趣,詩情畫意。詩人采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將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機展露無遺。本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字里行間透出了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村居高鼎
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
[作者]
高鼎(生卒年不詳),字象一,又字拙吾,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詩人。
[注釋]
1.拂堤:形容楊柳枝條很長,下垂著,像
是撫摸著堤岸。
2.醉:作動詞用,即迷醉于。
3.春煙:春天水澤、草木間蒸發的霧氣。
4.紙鳶:鳶:一種鷹;紙鳶即風箏。
[譯文]
綠草茂盛,黃鶯飛舞,正是二月早春,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之中。鄉間的孩子們放學回來得很早,一個個借著東風愉快地放起了風箏。作者在詩中所表現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前兩句描寫江南二月里的自然風光,用一個“拂”字,一個“醉”字,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后兩句敘寫了兒童
們放學歸來放風箏的情景,刻畫出了孩子們的天真爛漫,也映襯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古詩《村居》作者高鼎是哪個朝代的人? 《所見》的作者袁枚呢?
高鼎,生卒年不詳,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是清代后期詩人.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
村居作者高鼎是什么朝代的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
拂堤楊柳⑵醉⑶春煙。
兒童散學⑷歸來早,
忙趁東風放紙鳶⑸。
【注釋】
⑴ 村居:住在農村。
⑵ 拂堤楊柳:楊柳枝條很長,垂下來,微微擺動,像是在撫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學:放學。
⑸ 紙鳶: 鳶:老鷹。紙鳶:風箏。
【題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詩人高鼎。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學后孩子們放風箏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兒童們興致勃勃地放風箏。有景有人有事,充滿了生活情趣,勾畫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樂春圖”。全詩字里行間透出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譯文】農歷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們放學以后,一路上沒什么耽擱,回家挺早,趕忙趁著東風勁吹的時機,把風箏放上藍天。
【賞析】 《村居》描寫出了一幅春天孩子們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風箏的圖畫。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動著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滿生機、春意盎然的農村生活圖畫。讀了這首詩,我們好像跟詩人一起飽覽了的美麗春景,分享著孩子們放風箏時的歡樂。
第一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長出了嫩綠的芽兒,黃鶯在天上飛著,歡快地歌唱。堤旁的楊柳長長的枝條,輕輕地拂著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煙霧里醉得直搖晃。
第二句寫的是人物活動。孩子們放學回來的早,趁著刮起的東風,放起了風箏。兒童、東風、紙鳶,詩人選寫的人和事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幾分生機和希望。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