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哪些詩有名 李世民最好的詩是哪一首
今天給各位分享李世民哪些詩有名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李世民最好的詩是哪一首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李世民最著名的詩句?
還陜述懷
唐代:李世民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
星旗紛電舉,日羽肅天行。
遍野屯萬騎,臨原駐五營。
登山麾武節,背水縱神兵。
在昔戎戈動,今來宇宙平。
《守歲》
唐代: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第一首最霸氣,第二首寫的最好!
李世民的詩
李世民的詩有《帝京篇十首》、《元日》、《詠雨》、《芳蘭》、《春日望海》等。
1、《帝京篇十首》
秦川雄帝宅,函谷壯皇居。綺殿千尋起,離宮百雉馀。連薨遙接漢,飛觀迥凌虛。云日隱層闕,風煙出綺疏。巖廊罷機務,崇文聊駐輦。玉匣啟龍圖,金繩披鳳篆。韋編斷仍續,縹帙舒還卷。對此乃淹留,欹案觀墳典。
2、《元日》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3、《詠雨》
罩云飄遠岫,噴雨泛長河。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泫叢珠締葉,起溜鏡圖波。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4、《芳蘭》
春暉開紫苑,淑景媚蘭場。映庭含淺色,凝露泫浮光。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會須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5、《春日望海》
披襟眺滄海,憑軾玩春芳。積流橫地紀,疏派引天潢。仙氣凝三嶺,和風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照岸花分彩,迷云雁斷行。懷卑運深廣,持滿守靈長。有形非易測,無源詎可量。
李世民的詩都有哪些
《春日玄武門宴群臣》
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
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
紫庭文佩滿,丹墀袞紱連
九夷篷瑤席,五狄列瓊筵
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釣天
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
粵余君萬國,還漸撫八挺
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
玄武門在唐代是一個風起云涌的地方,可以說,玄武門是唐代政治漩渦的一個中心,太宗于此大宴群臣,又會是怎樣一番情形呢?這首詩記敘了宴會上群臣畢集,九夷咸至的盛大場面,會中的一切是那么的華貴、典雅又絲毫不奢侈,盡顯泱泱大國的氣度。詩中還表達了克己復禮、求賢安邦的強烈愿望,亦是遠見卓識。
“韶光開令序,淑氣動芳年。”令序,美好的節氣;淑氣,和美之氣。句意為:美好的時光開啟美好的節氣,和美之氣筑就和美的年景。這里通過寫時光美好、節氣祥和、年景興盛來喻指大唐王朝漸入佳境,四鄰和睦,人民幸福,所以這場宴會也是和美興盛的。開篇汪洋大度,極有天子氣魄,這一點,令后來幾乎所有描寫歡會的詩作都難以望其項背。
“駐輦華林側,高宴柏梁前。”輦,車名,用人推挽的車,秦以前,卿大夫皆可乘輦,秦以后,唯天子才得乘輦;柏梁,漢代宮名。句意為:我在華林之側停下車子,在皇宮前大宴群臣。在大好形勢下,緩緩道明歡宴之緣由,極具雍容氣度。
“紫庭文佩滿,丹墀袞紱連。”紫庭,宮殿,因紫色代表華貴,故名;丹墀,紅色的階梯;袞紱,華美的官服。句意為:宮殿里站滿了佩帶著精美玉佩的官員,紅色的階梯上也是身著華麗官服接踵摩肩的大臣。意即宴會的所在軒昂華美,與會的官員們人數眾多,氣度深閎。
“九夷篷瑤席,五狄列瓊筵。”篷,齊,齊排;九夷、五狄,泛指少數民族。句意為:各少數民族也有代表列席盛會。可見這場宴會還有舉國同樂、教化蠻夷之意,既是向歸順民族顯示恩寵、禮遇有加,也是展示天朝上國的寬容大度,使其感佩服。
“娛賓歌湛露,廣樂奏鉤天。”湛露,詩經篇名,喻君主恩凈;鉤天,仙樂。句意為:歌手們高唱《湛露》之歌以歡娛賓客,樂隊奏響廣闊、華美的仙樂以祥和氣氛。此聯形容宴會盛況,喻指皇恩浩蕩,令在座之人如坐春風。
“清尊浮綠醑,雅曲韻朱弦。”醑,美酒。句意為:潔凈的酒杯盛滿了泛著綠色光澤的美酒,朱紅的弦琴奏響高雅的曲子。此聯進步寫國宴中高貴雅致的器具、飲食、娛樂,令人嘆為觀止。
“粵余君萬國,還漸撫八埏。”八埏,八方。句意為:如今,我君臨萬國,還應進一步撫慰人方民眾。這是太宗對宴會的總結,在宴會上,百官列坐,四夷來朝,充分體現了天朝上國君臨天下的氣派;但同時唐太宗還能意識到現在這樣還是不夠的,要提高警惕,勤于政事,這樣才能使國家日趨繁榮。太宗親眼看到隋的興亡,給他刺激很大,對驕奢而亡國有著深刻的認識,故而能時刻警醒自己。
“庶幾保貞固,虛己厲求賢。”句意為:我謙虛謹慎,孜孜以求賢才,這樣差不多能保證國家的繁榮、穩固吧。太宗沒有在這大宴上驕傲自滿,反而提醒自己要以求賢為務,在千古帝王中,確是十分難得。
在這首詩中,唐太宗描寫了春日在玄武門的一次國宴,體現了大唐的昌盛、官員的賢能,四夷的賓服,同時還體現了他能在身處盛會時想到時刻戒驕戒躁,以禮賢下士為務勤政治國的精神,其能名垂千古確非幸致。
唐太宗李世民寫過哪些詩?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
他聰明果斷,文武雙全。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很多墨寶和膾炙人口的詩作流傳于世。以下分享幾首,共同學習。
《詠雨?》
罩云飄遠岫,噴雨泛長河。
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泫叢珠締葉,起溜鏡圖波。
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這首詩具體而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春雨體物精微,細膩生動,繪聲繪形。是一首別具風韻的詠雨詩
《初夏?》
一朝春夏改,隔夜鳥花遷。
陰陽深淺葉,曉夕重輕煙。
哢鶯猶響殿,橫絲正網天。
佩高蘭影接,綬細草紋連。
碧鱗驚棹側,玄燕舞檐前。
何必汾陽處,始復有山泉。
初夏代表著勃勃生機,而當時正逢亂世統一不久。這首詩表達作者想改變一切的偉大志向和當仁不讓地來締造神話的豪邁情懷。
《賦蕭瑀?》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這首詩是李世民對蕭瑀的高度贊美和肯定,其中也有感激之情。詩以普通的自然景物為喻,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么樣的草是堅韌的,什么樣的人是忠誠的。
《元日?》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
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
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此詩表達了他要效仿古代的明君們,恭謹而節制地治理著國家,最終于使八方安定、四海升平的心境。
《守歲?》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這首詩通過對除夕景象的描寫,來突出唐朝守歲的氣氛,同時也體現了作者的閑適的心情。展示出貞觀之治年間,國家繁榮強大。在除夕守歲間出現了皇宮里外迎新年,辭舊歲的繁華景象。
不妥之處,批評指正。
李世民的詩有哪些?
《元日》
唐代:李世民
高軒曖春色,邃閣媚朝光。
彤庭飛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臨四極,垂衣馭八荒。
霜戟列丹陛,絲竹韻長廊。
穆矣熏風茂,康哉帝道昌。
繼文遵后軌,循古鑒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艷昔年妝。
巨川思欲濟,終以寄舟航。
《詠雨》
唐代:李世民
罩云飄遠岫,噴雨泛長河。
低飛昏嶺腹,斜足灑巖阿。
泫叢珠締葉,起溜鏡圖波。
濛柳添絲密,含吹織空羅。
《賜蕭瑀》
唐代:李世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守歲》
唐代: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賜房玄齡》
唐代:李世民
太液仙舟迥,西園引上才。
未曉征車度,雞鳴關早開。
作者簡介: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名字取意“濟世安民”,隴西成紀人(今甘肅天水市秦安縣)。唐太宗李世民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唐太宗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后來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為后世明君之典范。廟號太宗,謚號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葬于昭陵。
買色選機,就來美亞看看,咨詢獲取報價信息,更多優惠等你來
?
美亞色選機
?廣告
唐太宗李世民寫過哪些詩
唐代是個盛產詩人的時代,包括當時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個詩人,那么李世民的詩有哪些?下面是我為你 收集 整理的李世民的詩,希望對你有幫助!
李世民的詩
眾所周知,唐代時期是唐詩最繁榮鼎盛時期,至今仍有大量的唐詩被后人 朗誦 。唐代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詩歌方面也頗有建樹。他一生創作了很多詩歌作品,比如《賜房玄齡》、《飲馬長城窟行》、《帝京篇十首》、《正日臨朝》、《幸武功慶善宮》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比較熟知的一首就是《飲馬長城窟行》,這是一首邊塞詩,寫景和抒情融為一體,有很高的鑒賞價值。詩歌的內容是: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寒沙連騎跡,朔吹斷邊聲。胡塵清玉塞,羌笛韻金鉦。絕漠干戈戢,車徒振原隰。都尉反龍堆,將軍旋馬邑。揚麾氛霧靜,紀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靈臺凱歌入。
這首詩歌創作于公元646年,當時唐太宗親自率兵平定宋金剛引起的戰亂。凱旋歸來時候,唐太宗看見邊塞壯觀的景色有感而發,寫下這篇傳世名篇。這首詩歌作品交代了唐太宗率兵討伐事件,包括前往途中遇到的艱苦環境。邊塞的風特別大,河面都已經結冰,但是唐太宗軍隊依然冒著嚴寒前行。隨之交代了邊塞安危的重要性,軍隊士兵們奮勇殺敵,終于取得了勝利。詩歌最后兩句講述了,回朝路途中,欣賞著邊塞風光,士兵們奏響凱旋的號角,心情十分輕快和愉悅。
李世民簡介
李世民是唐高祖的兒子,唐高祖去世后,李世民成為了唐朝新任繼承者,即為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598年出生,卒于公元649年,共享年五十二歲。
李世民在青年時期就跟隨父親李淵從軍,曾經率領軍隊到雁門關營救隋煬帝。后來,父親李淵帶兵起義,李世民幫助父親打 天下 ,唐朝建立之后,李淵封他為尚書令等職。后來,晉升為秦王,李世民是一名出色的 軍事 家,先后討伐了劉武周、王世充等軍閥,為建立唐朝統治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歷史 上,與李世民相關的大事件之一就是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聽從手下謀士的 意見 ,在玄武門殺掉了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一并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兒子一網打盡。后來,唐高祖李淵立李世民為太子,將來繼承皇位。玄武門之變爆發不久之后,唐高祖就禪位給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成為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的經濟、 文化 、軍事、 政治 等方面逐步走向開明。
李世民登基后,在處理政事問題上悉心聽取朝中大臣的意見,貞觀年間,因為李世民虛心納諫,勸課農桑等 措施 ,讓百姓得以休 養生 息,國內外一片安定祥和。李世民在治理國家方面很有自己的見解,在治理邊疆問題上,李世民設立安西四鎮,保障了各民族之間的友好相處,得到了百姓們的稱頌。
李世民字什么
關于李世民字什么,沒有相關的記載。李世民在18歲之前就跟隨父親行軍作戰,李世民率領軍隊跟隨父親直進關中。不到幾個月便拿下了長安。李淵擁護楊侑為皇帝,楊侑隨即加封李淵為唐王,李建成為王世子,李世民為秦國公。
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將隋煬帝殺死,李淵在五月份的時候稱帝,改國號為唐。并立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世民被李淵受封為秦王的時候還不到二十歲,之后一直率兵征戰南北,為開拓唐朝的疆土努力。在他二十歲時,是否舉行了弱冠之禮,成為了一個未知數。即使李世民舉行了弱冠之禮,父親為他取了“字”,但是對于地位比他低的朝中大臣和黎民百姓來說,也沒有稱呼他“字”的機會。當時,比秦王李世民身份高的只有唐高祖李淵和太子李建成,父子倆人可以稱呼李世民為“二郎”,其他人只能稱呼李世民為“殿下”或者“秦王殿下”。久而久之,大家只記得秦王就是李世民,慢慢地就淡忘了他的“字”。后來,在看李世民的簡介時,只有他的名字和出生詳情,卻沒有關于他“字”的記載。
古人在稱呼方面有很多的 禮儀 。比如當上皇帝后,任何人都不可以直呼皇帝的名字。更有甚者,帝王的名字要避諱,在詩書作品之中不能有所提及。李世民登基后,對于稱呼方面比較開明,他下詔說明:“世民”兩個字如果沒有連起來用在作品中,就沒有多大的關系。
猜你喜歡:
1. 李白的歷史資料
2. 關于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有哪些
3. 唐太宗李世民簡介
4. 唐朝詩人李白的一生如何
5. 唐太宗李世民機生平簡介
6. 寫給李世民的一封信
關于李世民哪些詩有名和李世民最好的詩是哪一首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