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硯的古詩有哪些 端硯出自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端硯的古詩有哪些,以及端硯出自對應(yīng)的知識和見解,內(nèi)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關(guān)于硯之的詩句
1.描寫硯的古詩詞
1、就硯旋研墨
宋
晏幾道
《思遠(yuǎn)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2、硯溫融凍墨
唐
白居易
《青氈帳二十韻》
3、印朱沾墨硯
唐
姚合
《武功縣中作三十首》
4、窮硯墨
金
段克己
《鷓鴣天·七字驪珠句法豪》
5、未暇開軒硯墨中
宋
蘇軾
《寄子由》
6、蒼硯有池殘墨在
宋
陸游
《九月十一日疾小間夜賦》
7、墨試小螺看斗硯
宋
陸游
《入梅》
8、古硯微凹聚墨多
宋
陸游
《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
9、墨丸入硯細(xì)無聲
宋
陸游
《掩戶》
10、滌硯灘頭無漬墨
宋
陸游
《幽居述事》
11、洗硯魚吞墨
宋
魏野
《書逸人俞太中屋壁》
12、翻云為墨海為硯
宋
白玉蟾
《筆架山》
13、洗硯去殘墨
宋
蘇轍
《初發(fā)嘉州》
14、硯乾筆禿墨糊涂
宋
陳垓
《絕句》
15、落花滿硯慵磨墨
宋
方回
《春半久雨走筆五首》
16、墨云膠凍硯
宋
顧逢
《再過悟竹庭房》
17、磨墨見硯穿
宋
李復(fù)
《病目》
18、鐵硯三升墨
宋
劉克莊
《林貢士哀詩》
19、自滌硯磚閑試墨
宋
潘玙
《小窗》
20、未乾宮硯墨
宋
強(qiáng)至
《仁宗皇帝挽歌辭四首》
21、起來磨墨花盈硯
宋
項(xiàng)安世
《睡起》
22、硯潤浮殘墨
宋
許庚
《句》
23、吟硯誰濡墨
宋
薛嵎
《哭瓢飲陳子在》
24、磨墨傾硯滴
宋
張耒
《書初涼夜至將曉:{靈壽寺作}》
25、詩忙渴硯酒磨墨
宋
張镃
《戲題》
26、硯墨如仇冠
宋
趙立夫
《謝劉潛夫寄示詩卷》
27、墨暈生冰硯影寒
宋
趙汝績
《韓仲和墨竹》
28、墨花香入硯
宋
趙善信
《車略院書懷》
29、硯呵磨墨凍
宋
趙與東
《次韻方萬里寒甚送酒》
30、韋布當(dāng)磨鐵硯墨
宋
鄭清之
《靜樂用元韻為勸學(xué)之什再和》
31、硯浴珍材躬試墨
宋
朱翌
《湘江亭別程干》
32、硯冰呵墨印開封
明
李東陽
《院中即事》
33、硯墨袞袞翻群鴉
明
宋濂
《次劉經(jīng)歷韻》
2.描寫硯的古詩詞
1、就硯旋研墨宋晏幾道 《思遠(yuǎn)人·紅葉黃花秋意晚》2、硯溫融凍墨唐白居易 《青氈帳二十韻》3、印朱沾墨硯唐姚合 《武功縣中作三十首》4、窮硯墨金段克己 《鷓鴣天·七字驪珠句法豪》5、未暇開軒硯墨中宋蘇軾 《寄子由》6、蒼硯有池殘墨在宋陸游 《九月十一日疾小間夜賦》7、墨試小螺看斗硯宋陸游 《入梅》8、古硯微凹聚墨多宋陸游 《書室明暖終日婆娑其間倦則扶杖至小園戲作長》9、墨丸入硯細(xì)無聲宋陸游 《掩戶》10、滌硯灘頭無漬墨宋陸游 《幽居述事》11、洗硯魚吞墨宋魏野 《書逸人俞太中屋壁》12、翻云為墨海為硯宋白玉蟾 《筆架山》13、洗硯去殘墨宋蘇轍 《初發(fā)嘉州》14、硯乾筆禿墨糊涂宋陳垓 《絕句》15、落花滿硯慵磨墨宋方回 《春半久雨走筆五首》16、墨云膠凍硯宋顧逢 《再過悟竹庭房》17、磨墨見硯穿宋李復(fù) 《病目》18、鐵硯三升墨宋劉克莊 《林貢士哀詩》19、自滌硯磚閑試墨宋潘玙 《小窗》20、未乾宮硯墨宋強(qiáng)至 《仁宗皇帝挽歌辭四首》21、起來磨墨花盈硯宋項(xiàng)安世 《睡起》22、硯潤浮殘墨宋許庚 《句》23、吟硯誰濡墨宋薛嵎 《哭瓢飲陳子在》24、磨墨傾硯滴宋張耒 《書初涼夜至將曉:{靈壽寺作}》25、詩忙渴硯酒磨墨宋張镃 《戲題》26、硯墨如仇冠宋趙立夫 《謝劉潛夫寄示詩卷》27、墨暈生冰硯影寒宋趙汝績 《韓仲和墨竹》28、墨花香入硯宋趙善信 《車略院書懷》29、硯呵磨墨凍宋趙與東 《次韻方萬里寒甚送酒》30、韋布當(dāng)磨鐵硯墨宋鄭清之 《靜樂用元韻為勸學(xué)之什再和》31、硯浴珍材躬試墨宋朱翌 《湘江亭別程干》32、硯冰呵墨印開封明李東陽 《院中即事》33、硯墨袞袞翻群鴉明宋濂 《次劉經(jīng)歷韻》。
3.形容硯臺的句子
七律 酬張枚大兄惠贈澄泥硯
君惠贈自情長,從此珍藏硯一方。
潤澤澄泥濡紫筆,論交潘陸盡華章。
幸哉來日茶烹雪,誤卻初春錐處囊。
歌鳳接輿知世運(yùn),北窗高臥任炎涼。
黃庭堅(jiān)詩題澄泥硯
北宋時,大書法家黃庭堅(jiān)與名人何書銘有隙。唐宋盛行墓志,何生前寫好銘文,想讓黃庭堅(jiān)在其死后為其撰書,病危時囑咐其子,把其珍藏多年的一塊銅雀臺瓦送給黃庭堅(jiān),待黃收下后再明其意。因三國時曹操建造銅雀臺的瓦是用澄泥制作的,后人用來做硯不傷筆、不滲水、易發(fā)墨。至北宋傳世甚少,當(dāng)時文人雅士對此鐘情有加。何書銘死后,其子遵父遺言而行,黃庭堅(jiān)看到銅雀臺瓦后,視若拱璧,欣然為何書銘寫了墓志。后來黃庭堅(jiān)把此瓦制成硯臺,并為其作銘鐫刻于硯背,其銘曰:
鄴城宮殿已荒涼,
依舊山川半夕陽,
古瓦鑿成今日硯,
待教人世寫興旺。
清乾隆御銘題刻詩文,山水,浮雕福壽龍紋澄泥硯.硯身前端所刻文字內(nèi)容為
清乾隆御銘臣董誥
幽人得天趣,
竹室在山間,
永懷當(dāng)盛世,
所樂在人和.
子瞻見許驪山澄泥硯
作者:蘇轍 朝代:宋
長安新硯石同堅(jiān),不待書求遂許頒。豈必魏人勝近世,強(qiáng)推銅雀沒驪山。寒煤舒卷開云葉,清露沾流發(fā)涕潸。早與封題寄書案,報君湘竹筆身斑。
次韻和子由欲得驪山澄泥硯
【作者:蘇軾】
【年代:宋朝\代】
【詩文】:
舉世爭稱鄴瓦堅(jiān),一枚不換百金頒。
豈知好事王夫子,自采臨潼繡領(lǐng)山。
經(jīng)火尚含泉脈暖,吊秦應(yīng)有淚痕潸。
封題寄去吾無用,近日従戎?jǐn)M學(xué)班。
4.描寫“端硯”的詩句有哪些
《謝人墨》
年代: 唐
作者: 齊己
珍重歲寒煙,攜來路幾千。只應(yīng)真典誥,消得苦磨研。
正色浮端硯,精光動蜀箋。因君強(qiáng)濡染,舍此即忘筌。
畢履和惠端硯余以大歙硯報之佐以一詩》
年代: 宋
作者: 陳鑒之
履和惠端硯,玉質(zhì)馬肝色。
我有大硯臥蠶紋,元是新安龍尾石。
持以答佳貺,聊爾見此心。
極知不是雙南金,未足報君綠綺琴。
我得履和硯,清潤如履和。
天然粹德非琢磨,秋江印月平不波。
君剛甫硯,樸鈍若剛甫。
不能輕捷隨人后,默默寒窗守愚魯。
端硯入手喜有余,展開古帖聊學(xué)書。
大硯知君不負(fù)渠,墨池飛出北溟魚。
端硯
1.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
2.端硯(duān yàn)出產(chǎn)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
3.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zhì)優(yōu)良,雕刻精美。端硯、歙硯和洮硯,素來有"三大石質(zhì)名硯"之美譽(yù)。
4.端硯石出產(chǎn)在廣東省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巖北面(西起小湘峽,東至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巖三地之硯石為最佳。
5.形容“硯臺”的句子有哪些
形容“硯臺”的句子如下: 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 清 · 鄭板橋《沁園春·恨》一硯梨花雨 —— 宋 · 周晉《點(diǎn)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拂硯輕冰散,開尊綠酎濃 —— 唐 · 李商隱《樂游原》就硯旋研墨 —— 宋 · 晏幾道《思遠(yuǎn)人·紅葉黃花秋意晚》洗硯修良策,敲松擬素貞 —— 唐 · 李白《冬日歸舊山》硯水池先凍,窗風(fēng)酒易消 —— 唐 · 溫庭筠《雪二首》筆硯為轆轤,吟詠?zhàn)鼢憬?—— 唐 · 賈島《戲贈友人》閑幾硯中窺水淺,落花徑里得泥香 —— 唐 · 鄭谷《燕》幾硯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 宋 · 司馬光《送龔章判官之衛(wèi)州·新及第》看半硯薔薇,滿鞍楊柳 —— 宋 · 文天祥《齊天樂·慶湖北漕知鄂州李樓峰》。
6.形容硯臺的句子
七律 酬張枚大兄惠贈澄泥硯 君惠贈自情長,從此珍藏硯一方。
潤澤澄泥濡紫筆,論交潘陸盡華章。 幸哉來日茶烹雪,誤卻初春錐處囊。
歌鳳接輿知世運(yùn),北窗高臥任炎涼。 黃庭堅(jiān)詩題澄泥硯 北宋時,大書法家黃庭堅(jiān)與名人何書銘有隙。
唐宋盛行墓志,何生前寫好銘文,想讓黃庭堅(jiān)在其死后為其撰書,病危時囑咐其子,把其珍藏多年的一塊銅雀臺瓦送給黃庭堅(jiān),待黃收下后再明其意。因三國時曹操建造銅雀臺的瓦是用澄泥制作的,后人用來做硯不傷筆、不滲水、易發(fā)墨。
至北宋傳世甚少,當(dāng)時文人雅士對此鐘情有加。何書銘死后,其子遵父遺言而行,黃庭堅(jiān)看到銅雀臺瓦后,視若拱璧,欣然為何書銘寫了墓志。
后來黃庭堅(jiān)把此瓦制成硯臺,并為其作銘鐫刻于硯背,其銘曰: 鄴城宮殿已荒涼, 依舊山川半夕陽, 古瓦鑿成今日硯, 待教人世寫興旺。 清乾隆御銘題刻詩文,山水,浮雕福壽龍紋澄泥硯.硯身前端所刻文字內(nèi)容為 清乾隆御銘臣董誥 幽人得天趣, 竹室在山間, 永懷當(dāng)盛世, 所樂在人和. 子瞻見許驪山澄泥硯 作者:蘇轍 朝代:宋 長安新硯石同堅(jiān),不待書求遂許頒。
豈必魏人勝近世,強(qiáng)推銅雀沒驪山。寒煤舒卷開云葉,清露沾流發(fā)涕潸。
早與封題寄書案,報君湘竹筆身斑。 次韻和子由欲得驪山澄泥硯 【作者:蘇軾】 【年代:宋朝\代】 【詩文】: 舉世爭稱鄴瓦堅(jiān),一枚不換百金頒。
豈知好事王夫子,自采臨潼繡領(lǐng)山。 經(jīng)火尚含泉脈暖,吊秦應(yīng)有淚痕潸。
封題寄去吾無用,近日従戎?jǐn)M學(xué)班。
7.歌頌筆墨紙硯的詩句
文房四寶【五律】筆墨紙硯胡秉言
筆
翠竹化玉管,絕代四德全。
揮灑墨如意,蒼毫勁健歡。
輕描鳳漫舞,龍躍若驚天。
千古留佳作,神穎傳萬年。
墨
醇煙百煉久,萬杵臼中錘。
規(guī)矩方圓定,花鳥松鶴偎。
圭玄韻味足,砂麝聚青瑰。
存跡經(jīng)年遠(yuǎn),余香依舊揮。
紙
塑身薄如翼,潑墨弄丹青。
鴻雁報音信,詩詞誦韻精。
雅俗各品味,經(jīng)典萬年靈。
苦辣酸甜事,包容千古明。
硯
秉承亙古奇,妙手繪端莊。
百世玩石友,松腴掭潤香。
盤龍鬧墨海,野露和烏霜。
厚重蓄神蘊(yùn),深沉存雅堂。
8.有硯字或雁字的詩詞
塞下曲其三 盧綸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初聞?wù)餮阋褵o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 李商隱(霜月)
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一剪梅)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雁聲遠(yuǎn)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溫庭筠(瑤瑟怨)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愿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沈如筠(閨怨)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一剪梅)
南思洞庭水。
北想雁門關(guān)。
稻粱俱可戀。
飛去復(fù)飛還。
聞 雁
韋應(yīng)物
故園眇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 高齋聞雁來。
秋晚登城北門
陸游
幅巾藜杖北城頭,卷地西風(fēng)滿眼愁。
一點(diǎn)烽傳散關(guān)信,兩行雁帶杜陵秋。
山河興廢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樓。
橫槊賦詩非復(fù)昔,夢魂猶繞古梁州。
秋夕聞雁
年代:【唐】 作者:【于鄴】
星漢欲沈盡,誰家砧未休。
忽聞涼雁至,如報杜陵秋。
千樹又黃葉,幾人新白頭。
洞庭今夜客,一半?yún)s登舟。
秋雁步韻和詩
十里西風(fēng)拂草黃,兩行新雁道秋涼。
絮絲總?cè)乔嘟z亂,今夜還如昨夜長。
秦鳳去逢江荻白,楚云歸待隴梅香。
連云棧隔何依著,且向南柯夢里芳。
【使至三姓咽面】張宣明
昔聞班家子,筆硯忽然投。
一朝撫長劍,萬里入荒陬。
豈不服艱險,只思清國讎。
山川去何歲,霜露幾逢秋。
玉塞已遐廓,鐵關(guān)方阻修。
東都日窅窅,西海此悠悠。
卒使功名建,長封萬里侯。
【龍尾硯歌(并引)】
黃琮白琥天不惜,顧恐貪夫死懷璧。
君看龍尾豈石材,玉德金聲寓于石。
與天作石來幾時,與人作硯初不辭。
詩成鮑謝石何與,筆落鐘王硯不知。
【次韻答舒教授觀余所藏墨】
倒暈連眉秀嶺浮,雙鴉畫鬢香云委。
時聞五斛賜蛾綠,不惜千金求獺髓。
聞君此詩當(dāng)大笑,寒窗冷硯冰生水。
【張近幾仲有龍尾子石硯以銅劍易之】
我家銅劍如赤蛇,君家石硯蒼璧橢而洼。
君持我劍向何許,大明宮里玉佩鳴沖牙。
【張作詩送硯反劍乃和其詩卒以劍歸之】
贈君長鋏君當(dāng)歌,每食無魚嘆委蛇。
一朝得見暴公子,櫑具欲與冠爭峨。
豈比杜陵貧病叟,終日長镵隨短蓑。
斬蛟刺虎老無力,帶牛佩犢吏所訶。
故將換硯豈無意,恐君琱琢傷天和。
作詩反劍亦何謂,知君欲以詩相磨。
【趙景貺以詩求東齋榜銘昨日聞都下寄酒來戲和其韻求分一壺作潤筆也】
王孫天麒麟,眸子奧而澈。
囊空學(xué)愈富,屋陋人更杰。
我老書益放,筆落座爭制。
欲求東齋銘,要飲西湖雪。
長瓶分未到,小硯干欲裂。
古人贊美端硯的詩句
七律 酬張枚大兄惠贈澄泥硯
君惠贈自情長,從此珍藏硯一方。
潤澤澄泥濡紫筆,論交潘陸盡華章。
幸哉來日茶烹雪,誤卻初春錐處囊。
歌鳳接輿知世運(yùn),北窗高臥任炎涼。
黃庭堅(jiān)詩題澄泥硯
北宋時,大書法家黃庭堅(jiān)與名人何書銘有隙。唐宋盛行墓志,何生前寫好銘文,想讓黃庭堅(jiān)在其死后為其撰書,病危時囑咐其子,把其珍藏多年的一塊銅雀臺瓦送給黃庭堅(jiān),待黃收下后再明其意。因三國時曹操建造銅雀臺的瓦是用澄泥制作的,后人用來做硯不傷筆、不滲水、易發(fā)墨。至北宋傳世甚少,當(dāng)時文人雅士對此鐘情有加。何書銘死后,其子遵父遺言而行,黃庭堅(jiān)看到銅雀臺瓦后,視若拱璧,欣然為何書銘寫了墓志。后來黃庭堅(jiān)把此瓦制成硯臺,并為其作銘鐫刻于硯背,其銘曰:
鄴城宮殿已荒涼,
依舊山川半夕陽,
古瓦鑿成今日硯,
待教人世寫興旺。
清乾隆御銘題刻詩文,山水,浮雕福壽龍紋澄泥硯.硯身前端所刻文字內(nèi)容為
清乾隆御銘臣董誥
幽人得天趣,
竹室在山間,
永懷當(dāng)盛世,
所樂在人和.
子瞻見許驪山澄泥硯
作者:蘇轍 朝代:宋
長安新硯石同堅(jiān),不待書求遂許頒。豈必魏人勝近世,強(qiáng)推銅雀沒驪山。寒煤舒卷開云葉,清露沾流發(fā)涕潸。早與封題寄書案,報君湘竹筆身斑。
次韻和子由欲得驪山澄泥硯
【作者:蘇軾】
【年代:宋朝\代】
【詩文】:
舉世爭稱鄴瓦堅(jiān),一枚不換百金頒。
豈知好事王夫子,自采臨潼繡領(lǐng)山。
經(jīng)火尚含泉脈暖,吊秦應(yīng)有淚痕潸。
封題寄去吾無用,近日従戎?jǐn)M學(xué)班。
端硯文言文
1. 文言文硯眼翻譯
明有陸公廬峰者,于京城待用。嘗于市遇一佳硯,議價未定。既還邸,使門人往,以一金易歸。門人持硯歸,公訝其不類。門人堅(jiān)稱其是。公曰:“向觀硯有鴝鵒眼,今何無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銀,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蓋此硯佳處即在鴝鵒眼也。編輯本段譯文
明朝有一位叫陸廬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經(jīng)在集市上遇到一塊上好的硯臺,價格有爭議沒有定。到了邸府后,讓仆人前往,用二十兩銀子把硯臺買回來。仆人拿著硯臺回來了,陸廬峰覺得它不像原來的硯臺而感到驚訝。仆人堅(jiān)持說就是這個硯臺。陸廬峰說:“先前的硯臺有個‘八哥眼’,為什么現(xiàn)在沒有了?”仆人回答說:“我嫌棄它有一點(diǎn)凸,路上正好遇見石工,幸虧有剩余的銀兩,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陸廬峰十分惋惜。這個硯臺的價值就在于這個八哥眼。
2. 有篇文言文將某個人很愛硯臺,又很有節(jié)制,只收藏幾塊普通的硯臺就
有篇文言文將某個人很愛硯臺,又很有節(jié)制,只收藏幾塊普通的硯臺就知足。
這篇古文的題目是《硯室記》,作者是明代的陸樹聲。原文如下:余性寡嗜好,自為史官,蓄一端硯。
及官南雍,得一硯,歙石也。已前后得石,屬工理之,凡得硯者十,曰:“蓄此足矣,越十吾無取焉。”
因自號十硯主人。櫝藏之,題曰硯室。
間一出之,置幾上,兀傲相對。客有規(guī)余好之癖者,余曰:“癖此不猶愈于癖他好乎?”異日,客有具辨眼者,視之,舉非佳品也。
余曰地:“客知余癖硯矣,寧庸以佳品為癖乎?且昔之論硯者多矣,自歐陽永叔蔡君謨洪景伯推龍尾良者出端石上,而蘇子瞻至列以牛后,乃復(fù)為羅文作傳,豈物無定論,其輕重一出士人之喙耶?雙安知余所蓄之果佳乎否乎也?如使余嗜而取必于佳,則珍玩殊品,世不有萬于硯者乎?夫珍玩殊品,非有力者不能致,而往往規(guī)奪所好于他人,故不以移余之嗜。獨(dú)余材薄無文,知嗜矣,不能為之重。
他日,璋子學(xué)書,出其一授焉,曰:“俟汝能書,吾將舉全室畀之。”有問者曰:“此余家青氈也,惟勿以籝金例之。”
3. 《硯眼》的古文和譯文
《硯眼》全文和譯文
明有陸公廬峰,于京城待用。嘗于市遇一佳硯,議價未定。既還邸,使門人往,一金易歸。門人持硯歸,公訝其不類。門人堅(jiān)稱其是。公曰:“前觀硯有鴝鵒眼,今何無之?”答曰:“吾嫌其微凸,陸遇石工,幸有余銀,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
明朝有一位陸公廬峰,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曾經(jīng)在市集上遇到一塊上好的硯臺,價格有爭議沒有定。已經(jīng)到了官辦的旅館了,差使仆人前往,用一兩銀子把硯臺買回來。仆人拿著硯臺回來了,陸廬峰對它不像原來的硯臺感到驚訝。仆人說是這個硯臺。陸廬峰說:“先前者硯臺有八哥眼,為什么現(xiàn)在沒有了?”仆人回答說:“我嫌它有一點(diǎn)凸,路上遇見石工,幸虧有剩余的銀兩,叫他打磨使他平整。”陸廬峰大為惋惜。
4. 古文《硯眼》譯文
原文
明有陸公廬峰者,于京城待用。嘗于市遇一佳硯,議價未定。既還邸,使門人往,以一金易歸。門人持硯歸,公訝其不類。門人堅(jiān)證其是。公曰:“向觀硯有鴝鵒眼,今何無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遇石工,幸有余銀,令磨而平之。”公大惋惜。蓋此硯佳于鴝鵒眼也。
譯文
明朝有一位叫陸廬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經(jīng)在集市上遇到一塊上好的硯臺,價格有爭議沒有定。到了邸府后,讓仆人前往,用一兩銀把硯臺買回來。仆人拿著硯臺回來了,陸廬峰覺得它不像原來的硯臺而感到驚訝。仆人堅(jiān)持說就是這個硯臺。陸廬峰說:“先前的硯臺有個‘八哥眼’,為什么現(xiàn)在沒有了?”仆人回答說:“我嫌棄它有一點(diǎn)凸,路上遇見石工,幸虧有剩余的銀兩,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陸廬峰大為惋惜。
5. 文言文硯眼翻譯
明有陸公廬峰者,于京城待用。
嘗于市遇一佳硯,議價未定。既還邸,使bai門人往,以一金易歸。
門人持硯歸,公訝其不類。門人堅(jiān)稱其是。
公曰:“du向觀硯有鴝鵒眼,今何無之?”答曰:“吾嫌其微凸,路值石工,幸有余銀,令磨而平之。”公甚惋惜。
蓋此硯佳處即在鴝鵒眼也。編輯本段譯文 明朝有一位叫陸廬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
他曾經(jīng)在集市上遇到zhi一塊上好的硯臺,價格有爭議沒dao有定。到了邸府后,讓仆人前往,用二十兩銀子把硯臺買回來。
仆人拿著硯臺回來了,陸廬峰覺得它不像原來的硯臺而感到驚訝。仆人堅(jiān)持說就是這個硯臺。
陸廬峰說:“先前的硯臺有個‘八哥眼’,為什么現(xiàn)在沒有了?”仆人回答說:“我嫌棄它有內(nèi)一點(diǎn)凸,路上正好遇見石工,幸虧有剩余的銀兩容,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陸廬峰十分惋惜。
這個硯臺的價值就在于這個八哥眼。
6. 描寫“端硯”的詩句有哪些
《謝人墨》年代: 唐 作者: 齊己 珍重歲寒煙,攜來路幾千。
只應(yīng)真典誥,消得苦磨研。正色浮端硯,精光動蜀箋。
因君強(qiáng)濡染,舍此即忘筌。 畢履和惠端硯余以大歙硯報之佐以一詩》 年代: 宋作者: 陳鑒之 履和惠端硯,玉質(zhì)馬肝色。
我有大硯臥蠶紋,元是新安龍尾石。持以答佳貺,聊爾見此心。
極知不是雙南金,未足報君綠綺琴。我得履和硯,清潤如履和。
天然粹德非琢磨,秋江印月平不波。君剛甫硯,樸鈍若剛甫。
不能輕捷隨人后,默默寒窗守愚魯。端硯入手喜有余,展開古帖聊學(xué)書。
大硯知君不負(fù)渠,墨池飛出北溟魚。 端硯1.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
2.端硯(duān yàn)出產(chǎn)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 3.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zhì)優(yōu)良,雕刻精美。
端硯、歙硯和洮硯,素來有"三大石質(zhì)名硯"之美譽(yù)。 4.端硯石出產(chǎn)在廣東省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巖北面(西起小湘峽,東至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巖三地之硯石為最佳。
7. 有沒有與硯有關(guān)的學(xué)術(shù)論文、古詩詞、文言文之類的文章
“與硯有關(guān)的學(xué)術(shù)論文、古詩詞、文言文之類的文章”不少,這里僅就成語“磨穿鐵硯”,簡介鐵硯。
磨穿鐵硯 móchuān-tiěyàn
把鐵鑄的硯臺都磨穿了。比喻讀書用功,有恒心。
◎宋·陸游《寒夜讀書》詩:“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抄那計(jì)年。”
◎坐破寒氈,磨穿鐵硯。 ◎元·范子安《竹葉舟》第一折
◎動賓式;作謂語;含褒義。
鐵硯是西漢時以鐵鑄造的一種金屬硯臺。
硯臺是我國古代文房四寶—,即:紙、墨、筆、硯。硯臺的主要作用是研墨,將墨錠研磨成墨汁。硯臺還可以調(diào)劑毛筆的含墨量或調(diào)整毛筆的筆鋒。硯臺的材質(zhì)有:石硯,瓦硯,鐵硯,錫硯,玉硯,象牙硯,竹硯等。鐵硯是其中一種。中國最有名的四大名硯為: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
鐵鑄的硯臺,晉.王嘉 《拾遺記·晉時事》:“﹝ 晉武帝 ﹞即於御前賜青鐵硯。此鐵是 于闐國 所出,獻(xiàn)而鑄為硯也。” 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一本第一折:“將棘圍守暖,把鐵硯磨穿。” 胡懷琛 《寶劍篇》:“曷去化鐵硯,靜默而寧康。”參見“ 磨穿鐵硯 ”。
鐵硯,金屬硯之一種。西漢時始以鐵鑄硯,故稱鐵硯。《徐氏筆精》中載:“洪崖先生欲歸河內(nèi),舍人劉守璋贈以揚(yáng)雄鐵硯。以鐵為硯始自揚(yáng)雄。”晉時仍有鐵硯的制作,前秦王嘉《拾遺記》中載:“張華造《博物志》成,晉武帝贈青鐵硯,此鐵于闐國所貢,鑄鐵為硯也。”五代時青州鐵硯名揚(yáng)一時,其硯有柄可執(zhí),發(fā)墨頗佳。《新五代史·桑維翰傳》中載:“著《日出扶桑賦》以見志,又鑄鐵硯以示人曰‘硯弊則改而佗仕’卒以進(jìn)士及第。”青州鐵硯由是著名。后人遂引用鐵硯一詞,說明學(xué)習(xí)刻苦,志在必成的哲理。南宋陸游《寒夜讀書》中載:“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抄那計(jì)年。”元范爾安《竹葉舟·楔子》中載:“坐破寒氈,磨穿鐵硯。”
古今贊美端硯詩詞書法作品
古今贊美端硯詩詞書法作品如下:
吾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 元·王冕《墨梅》釋義:我家洗硯池邊有一棵梅樹,朵朵開放的梅花都顯出淡淡的墨痕。一硯梨花雨——宋·周晉《點(diǎn)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釋義:梨花如雨飄落下來,覆滿了硯臺。就硯旋研墨——宋·晏幾道《思遠(yuǎn)人·紅葉黃花秋意晚》釋義:滴到硯臺上,就用它研墨寫信吧。
我生無田食破硯,爾來硯枯磨不出。去年太歲空在酉,傍舍壺漿不容乞。雨昏石硯寒云色,風(fēng)動牙簽亂葉聲。庭下已生書帶草,使君疑是鄭康成。月次于房歷三星,斗牛不神箕獨(dú)靈。簸搖桑榆盡西靡,影落蘇子硯與屏。
蘇東坡的:長安新硯石同堅(jiān),不待書求遂許頒。豈必魏人勝近世,強(qiáng)推銅雀沒驪山。寒煤舒卷開云葉,清露沾流發(fā)涕潸。早與封題寄書案,報君湘竹筆身斑。唐代齊己的《謝人墨》珍重歲寒煙,攜來路幾千。只應(yīng)真典誥,消得苦磨研。正色浮端硯,精光動蜀箋。因君強(qiáng)濡染,舍此即忘筌。
宋代詩人陳鑒之的《畢履和惠端硯余以大歙硯報之佐以一詩》履和惠端硯,玉質(zhì)馬肝色。我有大硯臥蠶紋,元是新安龍尾石。持以答佳貺,聊爾見此心。極知不是雙南金,未足報君綠綺琴。我得履和硯,清潤如履和。
天然粹德非琢磨,秋江印月平不波。君剛甫硯,樸鈍若剛甫。不能輕捷隨人后,默默寒窗守愚魯。端硯入手喜有余,展開古帖聊學(xué)書。大硯知君不負(fù)渠,墨池飛出北溟魚。
贊美硯臺的古詩句?
1.相州古瓦硯
北宋 王安石
吹盡西陵歌舞塵,當(dāng)時屋瓦始稱珍。
甄陶往往成今手,尚托聲名動世人。
2.太湖硯
唐 陸龜蒙
誰截小秋灘,閑窺四緒寬。繞為千嶂遠(yuǎn),深置一潭寒。
坐久云應(yīng)出,詩成墨未干。不知新博物,何處擬重刊。
關(guān)于端硯的詩句
1. 描寫“端硯”的詩句有哪些
《謝人墨》
年代: 唐
作者: 齊己
珍重歲寒煙,攜來路幾千。只應(yīng)真典誥,消得苦磨研。
正色浮端硯,精光動蜀箋。因君強(qiáng)濡染,舍此即忘筌。
畢履和惠端硯余以大歙硯報之佐以一詩》
年代: 宋
作者: 陳鑒之
履和惠端硯,玉質(zhì)馬肝色。
我有大硯臥蠶紋,元是新安龍尾石。
持以答佳貺,聊爾見此心。
極知不是雙南金,未足報君綠綺琴。
我得履和硯,清潤如履和。
天然粹德非琢磨,秋江印月平不波。
君剛甫硯,樸鈍若剛甫。
不能輕捷隨人后,默默寒窗守愚魯。
端硯入手喜有余,展開古帖聊學(xué)書。
大硯知君不負(fù)渠,墨池飛出北溟魚。
端硯
1.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
2.端硯(duān yàn)出產(chǎn)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廣東肇慶)。
3.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zhì)優(yōu)良,雕刻精美。端硯、歙硯和洮硯,素來有"三大石質(zhì)名硯"之美譽(yù)。
4.端硯石出產(chǎn)在廣東省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巖北面(西起小湘峽,東至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巖三地之硯石為最佳。
2. 有關(guān)于端硯的說明文或詩歌嗎
文房四寶,硯為其一。在中國所產(chǎn)的四大名硯中,尤以端硯最為稱著。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賦詩贊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端硯的歷史悠久,石質(zhì)優(yōu)良,雕刻精美。 有與端硯齊名的歙硯。
端硯石出產(chǎn)在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巖北面(西起小湘峽,東到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宋坑三地之硯石為最佳。硯石多為青紫色、豬肝色、天青色,其上有鳳眼、鸚哥眼者屬上品,而眼中呈現(xiàn)出翠綠色者最為難得。無論是老坑硯石、麻于坑硯石,還是宋坑硯石,屬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紋、胭脂暈、馬尾紋、金線紋,或單一紋路,或兼而有之,組合成一幅瑰麗多彩的畫圖。
端硯居中國四大名硯之首,更是不少人心頭之結(jié)。端硯不但古來已十分名貴,更因幾大名坑硯材枯竭,近年已所有名坑都已“封坑”,特別是老坑已封坑多年,無石可采,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巖,梅花坑,宋坑等端硯身價日升,這些原料已經(jīng)越來越珍貴。端硯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閉塞、塌方和政府保護(hù)而封坑停采,硯資源越來越少了,現(xiàn)在銷售的都是以前開采的硯石,賣一塊就少一塊了,故端硯之收藏價值越來越高,升值潛力越來越大。此其一。
端硯坊間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難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令人痛恨不己,既愛其石,又實(shí)難接受收藏使用,此其二。因此,不少人孜孜以求,卻難有佳遇,是為心結(jié)。
3. 帶硯臺字的詩句
1. 工夫卻是花枝淺。覓得歸來臨幾硯。——宋\李之儀 《蝶戀花·為愛梅花如粉面》
2. 就硯旋研墨。漸寫到別來,此情深處,紅箋為無色。——宋\晏幾道 《思遠(yuǎn)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3. 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唐\岑參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4. 來添硯中水,去吸巖底泉。——唐\白居易 《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
5. 蛩響幽窗,鼠窺寒硯,一點(diǎn)銀釭閑照。——宋\柳永 《傾杯·水鄉(xiāng)天氣》
6. 今夜何人吟古怨。清詩未就冰生硯。——宋\蘇軾 《蝶戀花·簾外東風(fēng)交雨霰》
7. 工夫卻是花枝淺。覓得歸來臨幾硯。——宋\李之儀 《蝶戀花·為愛梅花如粉面》
8. 林下猿垂窺滌硯,巖前鹿臥看收帆。——宋\黃庭堅(jiān) 《浣溪沙》
9. 十歲兒曹同硯席,華裾織翠如蔥。——宋\晁補(bǔ)之 《臨江仙·十歲兒曹同硯席》
10. 琴上金星正照,硯中瞿鳥眼相青。——宋\朱敦儒 《西江月·琴上金星正照》
11. 但江郊雁起,漁村笛怨,寒釭委燼,孤硯生冰。——宋\陸游 《沁園春·一別秦樓》
12. 對殘編、磨穿枯硯,生涯微薄。——宋\趙長卿 《賀新郎·世諦人多錯》
13. 自與詩翁磨凍硯,看掃幽蘭新闋。——宋\辛棄疾 《念奴嬌·兔園舊賞》
14. 烏絲吟古怨。清淚消塵硯。——宋\高觀國 《菩薩蠻·玉闌秋色知誰主》
15. 鳳味硯供無盡藏,龍飛榜占最高頭。——宋\洪咨夔 《浣溪沙》
16. 石亂舟才過,艱危分飽經(jīng)。傾倒贛江供硯滴。——宋\劉克莊 《賀新郎·絕頂規(guī)危榭》
17. 小窗香霧籠蔥,硯寒金井頻呵凍。——宋\李曾伯 《水龍吟·小窗香霧籠蔥》
18. 杜陵折柳狂吟,硯波尚濕紅衣露。——宋\吳文英 《水龍吟·杜陵折柳狂吟》
4. 描寫硯臺的句子有誰知道一些賞硯臺的詩詞,句子
江城子(餞黃魁)
朝代:宋代
作者:洪適
當(dāng)年提筆上詞壇。琢瑯玕。涌波瀾。晁董聲名,一日滿人間。底事遠(yuǎn)煩騏驥足,梅嶺外,硯臺邊。
元戎傾蓋有余歡。酒杯寬。語離難。只恐江邊,明日起青翰。暫去平分風(fēng)與月,迎細(xì)札,步金鑾。
偶詩五首
朝代:唐代
作者:司空圖
閑韻雖高不炫才,偶拋猿鳥乍歸來。
夕陽照個新紅葉,似要題詩落硯臺。
芙蓉騷客空留怨,芍藥詩家只寄情。
誰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屬思亦縱橫。
賢豪出處盡沉吟,白日高懸只照心。
一掬信陵墳上土,便如碣石累千金。
聲貌由來固絕倫,今朝共許占?xì)埓骸?
當(dāng)歌莫怪頻垂淚,得地翻慚早失身。
中宵茶鼎沸時驚,正是寒窗竹雪明。
甘得寂寥能到老,一生心地亦應(yīng)平。
5. 形容硯臺的句子
七律 酬張枚大兄惠贈澄泥硯
君惠贈自情長,從此珍藏硯一方。
潤澤澄泥濡紫筆,論交潘陸盡華章。
幸哉來日茶烹雪,誤卻初春錐處囊。
歌鳳接輿知世運(yùn),北窗高臥任炎涼。
黃庭堅(jiān)詩題澄泥硯
北宋時,大書法家黃庭堅(jiān)與名人何書銘有隙。唐宋盛行墓志,何生前寫好銘文,想讓黃庭堅(jiān)在其死后為其撰書,病危時囑咐其子,把其珍藏多年的一塊銅雀臺瓦送給黃庭堅(jiān),待黃收下后再明其意。因三國時曹操建造銅雀臺的瓦是用澄泥制作的,后人用來做硯不傷筆、不滲水、易發(fā)墨。至北宋傳世甚少,當(dāng)時文人雅士對此鐘情有加。何書銘死后,其子遵父遺言而行,黃庭堅(jiān)看到銅雀臺瓦后,視若拱璧,欣然為何書銘寫了墓志。后來黃庭堅(jiān)把此瓦制成硯臺,并為其作銘鐫刻于硯背,其銘曰:
鄴城宮殿已荒涼,
依舊山川半夕陽,
古瓦鑿成今日硯,
待教人世寫興旺。
清乾隆御銘題刻詩文,山水,浮雕福壽龍紋澄泥硯.硯身前端所刻文字內(nèi)容為
清乾隆御銘臣董誥
幽人得天趣,
竹室在山間,
永懷當(dāng)盛世,
所樂在人和.
子瞻見許驪山澄泥硯
作者:蘇轍 朝代:宋
長安新硯石同堅(jiān),不待書求遂許頒。豈必魏人勝近世,強(qiáng)推銅雀沒驪山。寒煤舒卷開云葉,清露沾流發(fā)涕潸。早與封題寄書案,報君湘竹筆身斑。
次韻和子由欲得驪山澄泥硯
【作者:蘇軾】
【年代:宋朝\代】
【詩文】:
舉世爭稱鄴瓦堅(jiān),一枚不換百金頒。
豈知好事王夫子,自采臨潼繡領(lǐng)山。
經(jīng)火尚含泉脈暖,吊秦應(yīng)有淚痕潸。
封題寄去吾無用,近日従戎?jǐn)M學(xué)班。
6. 描寫硯臺的句子有哪些
1.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 —— 清 · 鄭板橋《沁園春·恨》
2.一硯梨花雨 —— 宋 · 周晉《點(diǎn)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3.拂硯輕冰散,開尊綠酎濃 —— 唐 · 李商隱《樂游原》
4.就硯旋研墨 —— 宋 · 晏幾道《思遠(yuǎn)人·紅葉黃花秋意晚》
5.洗硯修良策,敲松擬素貞 —— 唐 · 李白《冬日歸舊山》
6.硯水池先凍,窗風(fēng)酒易消 —— 唐 · 溫庭筠《雪二首》
7.背日收窗雪,開爐釋硯冰 —— 唐 · 周賀《冬日山居思鄉(xiāng)》
8.杜陵折柳狂吟,硯波尚濕紅衣露 —— 宋 · 吳文英《水龍吟·壽梅津》
9.筆硯為轆轤,吟詠?zhàn)鼢憬?—— 唐 · 賈島《戲贈友人》
10.閑幾硯中窺水淺,落花徑里得泥香 —— 唐 · 鄭谷《燕》
11.幾硯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 宋 · 司馬光《送龔章判官之衛(wèi)州·新及第》
12.看半硯薔薇,滿鞍楊柳 —— 宋 · 文天祥《齊天樂·慶湖北漕知鄂州李樓峰》
13.透窗疑漏網(wǎng),落硯似流泉 —— 唐 · 李遠(yuǎn)《詠壁魚》
14.覓得歸來臨幾硯 —— 宋 · 李之儀《蝶戀花·為愛梅花如粉面》
15.一池硯水太平洋 —— 現(xiàn)代 · 于右任《浣溪沙 壽張大千先生六十》
16.清詩未就冰生硯 —— 宋 · 蘇軾《蝶戀花·密州冬夜文安國席上作》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和對其真實(shí)性負(fù)責(zé),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shí)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