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出自哪里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出自哪首詩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出自哪里,以及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出自哪首詩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出于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出于《西洲曲》?!段髦耷肥悄铣瘶犯窀杳?,最早著錄于徐陵所編《玉臺新詠》。是南朝樂府民歌中最長的抒情詩篇,歷來被視為南朝樂府民歌的代表作。
詩中描寫了一位少女從初春到深秋,從現實到夢境,對鐘愛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和鮮明的感情色彩,表現出鮮明的江南水鄉特色和純熟的表現技巧。全詩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蟬聯而下的接字法,頂真勾連。全詩技法之“巧”,令人拍案叫絕。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西洲曲》是南朝樂府民歌中的名篇,也是樂府民歌的代表之作。寫作時間和背景沒有定論,一說是產生于梁代的民歌,收入當時樂府詩集,另一說是江淹所作,為徐陵《玉臺新詠》所記載。
還有一說在明清人編寫的古詩選本里,又或作“晉辭”,或以為是梁武帝蕭衍所作。但此詩具體在何時產生,又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來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說明,撲朔迷離中一直難以形成定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洲曲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出自南北朝的《西洲曲》
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臼樹。
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
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墻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里拍著閏兒,迷迷糊糊地哼著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
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長著許多樹,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楊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樹。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個人,背著手踱著。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個世界里。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像今晚上,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月光是隔了樹照過來的,高處叢生的灌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而楊柳最多。這些樹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只在小路一旁,漏著幾段空隙,像是特為月光留下的。樹色一例是陰陰的,乍看像一團煙霧;但楊柳的豐姿,便在煙霧里也辨得出。樹梢上隱隱約約的是一帶遠山,只有些大意罷了。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數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
忽然想起采蓮的事情來了。采蓮是江南的舊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時為盛;從詩歌里可以約略知道。采蓮的是少年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采蓮人不用說很多,還有看采蓮的人。那是一個熱鬧的季節,也是一個風流的季節。梁元帝《采蓮賦》里說得好:
于是妖童女,蕩舟心許;鷁首徐回,兼傳羽杯;櫂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
可見當時嬉游的光景了。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們現在早已無福消受了。
于是又記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蓮人,這兒的蓮花也算得“過人頭”了;只不見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這令我到底惦著江南了?!@樣想著,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么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一九二七年七月,北京清華園。
《荷塘月色》語言樸素典雅,準確生動,貯滿詩意,滿溢著朱自清的散文語言一貫有樸素的美,不用濃墨重彩,畫的是淡墨水彩。
朱自清先生一筆寫景一筆說情,看起來松散不知所云,可仔細體會下,就能感受到先生在字里行間表述出的苦悶,而隨之讀者也被先生的文字所感染,被帶進了他當時那苦悶而無法明喻的心情。這就是優異散文的必須品質之一。
擴展資料:
一首長詩《毀滅》奠定了朱自清在文壇新詩人的地位,而《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則被公認為白話美文的典范。朱自清用白話美文向復古派宣戰,有力地回擊了復古派“白話不能作美文”之說,他是“五四”新文學運動的開拓者之一。
朱自清的美文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作家賈平凹說:來到揚州,第一個想到的人是朱自清,他是知識分子中最最了不起的人物。
實際上,朱自清的寫作路程是非常曲折的,他早期的時候大多數作品都是詩歌,但是他的詩歌和我國古代詩人的詩有很大區別,他的詩是用白話文寫的,這其實也是他寫作的慣用風格。
后來,朱自清開始寫一些關于社會的文章,因為那個時候社會比較混亂,這時候的作品大多抨擊社會的黑暗面,文體風格大多硬朗,基調伉儷。到了后期,大多是寫關于山水的文章,這類文章的寫作格調大多以清麗雅致為主。
朱自清的寫作風格雖然在不同的時期隨著他的人生閱歷和社會形態的不同而發生著變化,但是他文章的主基調是沒有變的,他這一生,所寫的所有文章風格上都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簡約平淡,他不是類似古代花間詞派的詩人們,不管是他的詩詞還是他的文章從來都不用過于華麗的辭藻,他崇尚的是平淡。
英國友人戴立克試過英譯朱自清幾篇散文,譯完一讀顯得單薄,遠遠不如原文流利。他不服氣,改用稍微古奧的英文重譯,好多了:“那是說,朱先生外圓內方,文字盡管淺白,心思卻很深沉,譯筆只好朝深處經營?!敝熳郧宓暮芏辔恼?,譬如《背影》《祭亡婦》,讀來自有一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
平淡就是朱自清的寫作風格。他不是豪放派的作家,他在創作的時候鐘情于清新的風格,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他的文章中包含了他對生活的向往,由此可見他的寫作風格和他待人處事的態度也是有幾分相似的。他的文章非常優美,但又不會讓人覺得狹隘,給人一種豁達淵博的感覺,這就是朱自清的寫作風格,更是朱自清的為人品質。
寫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名篇的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不僅自己一生風骨正氣,還用無形的家風涵養子孫。良好的家風家規意蘊深遠,催人向善,是凝聚情感、涵養德行、砥礪成才的人生信條?!氨庇兄熳郧?,南有朱物華,一文一武,一南一北,雙星閃耀”,這是中國知識界、教育界對朱家兩兄弟的贊譽。
朱自清性格溫和,為人和善,對待年輕人平易近人,是個平和的人。他取字“佩弦”,意思要像弓弦那樣將自己繃緊,給人的感覺是自我要求高,偶爾有呆氣。朱自清教學負責,對學生要求嚴格,修他的課的學生都受益不少。
1948年6月,患胃病多年的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并拒絕領取美援面粉宣言》上,一絲不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隨后,朱自清還將面粉配購證以及面粉票退了回去。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因不堪胃病折磨,離開人世。在新的時代即將到來時,朱自清卻匆匆地離人們遠去。他為人們留下了無數經典的詩歌和文字,還有永不屈服的精神。
朱自清沒有豪言壯語,他只是用堅定的行動、樸實的語言,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知識分子在祖國危難之際堅定的革命性,體現了中國人的骨氣,表現了無比高貴的民族氣節,呈現了人生最有價值的一面,譜就了生命中最華麗的樂章。
他以“自清”為名,自勉在困境中不喪志;他身患重病,至死拒領美援面粉,其氣節令世人感佩;他的《背影》《荷塘月色》《匆匆》膾炙人口;他的文字追求“真”,沒有半點矯飾,卻蘊藏著動人心弦的力量。
朱自清不但在文學創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詣,也是一名革命民主主義戰士,在反饑餓、反內戰的斗爭中,他始終保持著一個正直的愛國知識分子的氣節和情操。毛澤東對朱自清寧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粉”的精神給予稱贊,贊揚他“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荷塘月色(朱自清所作散文)
人民網——朱自清的柔與直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