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兒的資料有哪些 示兒的相關(guān)資料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guān)于示兒的資料有哪些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示兒的相關(guān)資料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有關(guān)陸游的《示兒》的全部資料
南宋小朝廷對金兵不思抵抗,一意偏安的政策,引起了全國廣大軍民的強烈不滿。反映在文學上,就是這一時期的創(chuàng)作以反對投降、愛國抵抗為重要內(nèi)容。號稱南宋詩壇“四大家”的陸游、尤袤、楊萬里、范成大,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四人中,陸游又以其堅貞的愛國之心和“六十年間萬首詩”的創(chuàng)作成就,名列榜首。
陸游,字務(wù)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家的祖先原本務(wù)農(nóng),后來才有人讀書做官。陸游的父親陸宰曾任京西轉(zhuǎn)運副使一職。
陸游出生不久,便發(fā)生了“靖康之變”。在動蕩的局勢中,陸游的父親被免去官職,他帶領(lǐng)家小往南遷。輾轉(zhuǎn)多年,直到陸游九歲時,全家才回到了山陰老家。
陸宰雖退居家中,仍時刻關(guān)心國家命運、民族危亡。他的朋友們也都是愛國志士,談到國家的興衰前途,他們常常痛哭流涕,慷慨激昂,恨不得奔赴沙場,為國獻身。長輩們的愛國情操對陸游有很大影響,使他很早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瘋狂的侵略者),下馬草(快速地寫)軍書”的壯志。
公元1153年(紹興二十三年),二十九歲的陸游到臨安參加科舉考試,名列第一。第二年他又參加了禮部舉行的復(fù)試,仍然名列前茅??墒且驗樗奈恼轮杏幸笫諒?fù)中原的內(nèi)容,名字又排在奸臣秦檜的孫子秦塤(xūn)之前,結(jié)果被秦檜利用職權(quán)除掉了名字。直到秦檜死后,他才被授予福州寧德縣主簿一職,后又調(diào)回臨安任命。
1162年,宋孝宗即位。他起用了老將張浚任樞密使,準備北伐抗金。陸游則被調(diào)任樞密院的編修官,他積極支持抗戰(zhàn),并提出了許多收復(fù)失地、改革政治的主張。但是北伐很快失敗了。張浚指揮的部隊在符離打了敗仗,全線潰退。抵抗派大受打擊,張浚被免職,陸游也受到牽連而被罷官,回到山陰老家。
1170年,陸游被朝廷再度起用,任夔州通判。這是當時的一個偏遠小縣,陸游由今天的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經(jīng)長江三峽進入四川。一路上他看山水,探奇境,采訪風俗民情?!暗缆钒肽赀M不到,江山萬里看無窮”,他的眼界因此大為開闊。他一路走一路記,到了夔州后寫成了《入蜀記》六卷?!度胧裼洝酚涗浟岁懹稳氪〞r一路上的見聞和他自己的感慨,表達了他對大好河山的熱愛,以及由此而更為堅定的愛國信念。
兩年后,陸游又到四川宣撫使王炎的幕府中辦理軍務(wù),使他有機會親臨前線,過上了軍旅生活。那時他常在駐地南鄭(今陜西漢中)和前沿軍營之間往還,曾在雪夜渡過漢江,從金軍的陣地擦過,也曾和士兵生活在一起,一連三天啃又冷又硬的蕎麥餅。這段生活對陸游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都有很大影響,他寫了許多充滿愛國激情、氣勢豪邁的詩篇,創(chuàng)作由此而進入一個新階段。
但是不到一年,王炎被朝廷召回,陸游改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后來他又在蜀州(今崇慶)、嘉州(今樂山)、榮州(今榮縣)等地任職,幾乎走遍了蜀中地區(qū)。
1174年,范成大鎮(zhèn)守四川,陸游成了他的參議官。他們原是好朋友,在詩文創(chuàng)作都很有成就,所以范成大并不把他當作下屬看待。陸游性格豪放,不受禮法拘束,又因報國之志總是不得伸展,常常借酒澆愁,所以他被彈劾,最后因“恃酒頹放”而被免去官職。對此他不以為然,索性自號“放翁”,以示自己不屈的意志。
公元1178年,陸游奉宋孝宗之命東還,此后在福建、江西、浙江等地擔任監(jiān)司和州官等職。但他因為堅持抗金、反對妥協(xié)投降,一直受到朝中主和投降派的壓制。他在江西時,因開倉賑災(zāi)而被罷官,八年后才被朝廷召回。第二年任禮部郎中,可是十一月就又被罷官,回山陰老家閑居。公元1190年冬,六十六歲的陸游再度被召回。但此后的十多年,他擔任的大多是無足輕重的閑差。
公元1210年1月26日,陸游因病去世,享年八十五歲。臨終前,他留下了傳誦千古的《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去世后,為我們留下了《劍南詩稿》八十五卷,收有他的詩作九千三百多首。陸游的創(chuàng)作可分為三個階段。中年以前是早期,他的作品比較注重技巧、詞藻。中年起,特別是入蜀后,軍旅生活的實踐使他的創(chuàng)作境界大為開拓,形成了激昂豪邁的風格。晚年閑居鄉(xiāng)間,以描寫田園景物為主要內(nèi)容,風格漸漸趨向平淡。但是,不管風格、內(nèi)容怎樣變,他的創(chuàng)作主題始終是堅持抗金、反對妥協(xié)、收復(fù)中原。所以,他又被人們稱為是繼屈原、杜甫之后的又一愛國大詩人,而《關(guān)山月》《書憤》《示兒》等詩作,也成了愛國詩的代表作。
陸游也擅長寫詞。他的《放翁詞》二卷,收有詞作一百四十多首,其中,最著名的是《釵頭鳳》,那是寫他和前妻唐琬之間夫妻深情的作品。但是,更多的篇章表達的是他的愛國之情。此外,他還有《渭南文集》五十卷,其中就收有著名的《入蜀記》;還有《南唐書》十八卷,等。
陸游給后人留下的,是一筆巨大的思想和文化上的遺產(chǎn)
示兒的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
《示兒》詩為陸游的絕筆,作于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時陸游八十五歲,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了這首詩。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fā)出的最后的抗戰(zhàn)號召。
原文:
《示兒》
宋 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拓展資料:
譯文
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guān)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
因此,當朝廷軍隊收復(fù)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作品簡介:
《示兒》是宋代詩人陸游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詩人的絕筆。
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復(fù)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xiàn)了詩人一生的心愿,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yè)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yè)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語言不假雕飾,直抒胸臆。詩中所蘊涵和積蓄的情感是極其深厚、強烈的,但卻出之以極其樸素、平淡的語言,從而自然得達到真切動人的藝術(shù)效果。
作者簡介:
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yīng)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
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示兒這首詩的資料
示兒》是宋代詩人陸游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是詩人的絕筆。此詩傳達出詩人臨終時復(fù)雜的思想情緒和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表現(xiàn)了詩人一生的心愿,傾注了詩人滿腔的悲慨,既有對抗金大業(yè)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yè)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語言不假雕飾,直抒胸臆。詩中所蘊涵和積蓄的情感是極其深厚、強烈的,但卻出之以極其樸素、平淡的語言,從而自然得達到真切動人的藝術(shù)效果。
創(chuàng)作背景
《示兒》詩為陸游的絕筆,作于宋寧宗嘉定二年十二月(公元1210年元月)。此時陸游八十五歲,一病不起,在臨終前,給兒子們寫下了這首詩。這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fā)出的最后的抗戰(zhàn)號召
示兒的背景資料?
示兒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公元1210年(寧宗嘉定三年),八十五歲的陸游一病不起,此詩為陸游的絕筆,既是詩人的遺囑,也是詩人發(fā)出的最后的抗戰(zhàn)號召。表達了詩人的無奈以及對收復(fù)失地的期盼。
示兒
宋代: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文
原本知道死去之后就什么也沒有了,只是感到悲傷,沒能見到國家統(tǒng)一。
當大宋軍隊收復(fù)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時,你們舉行家祭時不要忘了告訴我!
注釋
示兒:寫給兒子們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來。在蘇教版等大部分教材中本詩第一句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在老的人教版等教材中為“死去原知萬事空”,因為是通假字,所以并不影響本詩的意境,尚有爭議。人教版等教材多為“元”,不常用通假字。
萬事空:什么也沒有了。
但:只是。
悲:悲傷。
九州:這里代指宋代的中國。古代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同:統(tǒng)一。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北定:將北方平定。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區(qū)。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無忘:不要忘記。
乃翁:你們的父親,指陸游自己。
陸游的資料
一、陸游的示兒背景
《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臨終前對兒子的遺囑。語言不假雕飾,直抒胸臆。表達的是詩人一生的心愿,傾注的是詩人滿腔的悲慨。該詩創(chuàng)作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二、陸游的示兒賞析
原詩為: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翻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后,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guān)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 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fù)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消息告訴你們的父親!
賞析:首句“死去元知萬事空”,表明詩人即將離開人世,就什么都沒有了,萬事皆空,用不著牽掛了,從中體會詩人那種悲哀凄涼之心情。但從詩人的情感流向來看,有著更加重要的一面,“元知萬事空”這話看來平常,但就全詩來說非常重要。它不但表現(xiàn)了詩人生死所戀,死無所畏的生死觀,更重要的是為下文的“但悲”起到了有力的反襯作用?!霸薄翱铡倍指訌妱庞辛?,反襯出詩人那種“不見九州同”死不瞑目的心情。
第二句“但悲不見九州同”描寫詩人的悲愴心境。此句詩意是詩人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而深深感到遺憾。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沒有看見祖國的統(tǒng)一。表明自己心有不甘,因為“不見九州同”?!氨币拿俗稚羁谭从沉嗽娙藘?nèi)心的悲哀、遺感之情。
第三句“王師北定中原日”,詩人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fù)失地的信念。表明詩人雖然沉痛,但并未絕望。詩人堅信總有一天宋朝的軍隊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復(fù)失地。有了這一句,詩的情調(diào)便由悲痛轉(zhuǎn)化為激昂。
最后一句“家祭無忘告乃翁”,情緒又一轉(zhuǎn),無奈自己已經(jīng)看不到祖國統(tǒng)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孫。于是深情地囑咐兒子,在家祭時千萬別忘記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你的父親。表達的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愿,充分體現(xiàn)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
此詩“悲壯沉痛”“可泣鬼神”,歌頌陸游愛國精神光照千秋。用筆曲折,行文多變,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復(fù)雜的思想情緒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yè)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圣事業(yè)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diào)是激昂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OK,本文到此結(jié)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