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作家寫過納蘭性德 哪些作家寫過納蘭性德的書
很多朋友對于哪些作家寫過納蘭性德和哪些作家寫過納蘭性德的書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研究納蘭詞的有哪些著名的學者?或者是比較著名的著作?(比較權威的,有一定影響力的)
對于納蘭詞的研究,從清朝起就有,比較有名的就有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人中原來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而近代比較有名的有徐志摩:“成容若君渡過了一季比詩歌更詩意的生命,所有人都被甩在了他櫓聲的后面,以標準的凡夫俗子的姿態張望并艷裝著他。但誰知道、天才的悲情卻反而羨慕每一個凡夫俗予的幸福,盡管他信手的一闋詞就被瀾過你我的一個世界,可以催漫天的焰火盛開,可以催漫山的茶蘼謝盡。”
況周頤也有評價:“ 納蘭容若為國初第一詞人。”
《歲寒居詞話》中也有提到納蘭詞: “倚聲之學,國朝為盛,竹土宅、其年、容若,鼎足詞壇。陳天才艷發,辭風橫溢。朱嚴密精審,造詣高秀。容若《飲水》一卷,《拍盯側帽》數章,為詞家正聲。散璧零璣,字字可寶。”
但以上并不是研究納蘭詞的專著或專家,多是涉獵廣泛的學者或是詞話點評。
實際上并沒有所謂的類似“紅學”之類的專家。
近年來雖然有不少專家提出開設“納蘭學”,但一直沒有明確。納蘭詞研究是新時期清詞研究成果最豐碩的領域,從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通志堂集》算起,到2002年為止,目前已出版有關納蘭性德詩詞文獻整理和研究著作有10余種。這一時期的研究論文更是數以百計,《承德民族師專學報》從八十年代初起,就專門開設“納蘭性德研究”專欄,每年發表納蘭性德的研究論文3—5篇,其它各種學術刊物亦不定期刊發相關的研究論文,首都師范大學“國學網站”還專門辟有“納蘭羨鉛性德研究”的專欄,介紹納蘭性德的研究資料和最新研究成果。鄧偉,楚莊,黃天驥,項小玲,張菊玲、宋公然、季祝平、趙曉紅等學者對納襲派和蘭詞也多有研究。
如果對納蘭詞近年的研究結果成就有興趣的話,可以搜一下《近25年來納蘭詞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那上面對于納蘭詞納蘭性德思想、題材類型、創作特色、詞風成因、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五個方面的概括還是比較不錯的。
如果只是從名氣上來說的話,一般提到納蘭詞能讓人一下子想起來的還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
(發現寫的太多了。。。。希望對提問者有幫助。)
求清朝大詩人納蘭容若的生平事跡和著作
人物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3月19日——1685年7月1日),滿族,實為蒙古族,滿族正黃旗為政治身份,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原名納蘭成德,為避當時太子“保成”的名諱,改名納蘭性德。一年后,太子改名為胤礽,于是納蘭性德的名字改回成德。他是滿洲正黃旗人,康熙十五年進士,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一生淡泊名利、善騎射、好讀書、擅長于詞。他的詞基本全以一個“真”字取勝,寫情真摯濃烈,寫景逼真傳神。但細讀卻又感淡淡憂傷。
少年性德
性德少聰穎,讀書過目即能成誦,繼承滿人習武傳統,精于騎射。在書法、繪畫、音樂方面均有一定造詣。康熙十五年進士,授三等侍衛,尋晉一等,武官正三品。后升為一品。
性德家人
妻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賜淑人,誥贈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吳江葉元禮親為之撰墓志銘,繼娶官氏,賜淑人。妾顏氏,后納江南沈宛,著有《選夢詞》“風韻不減夫婿”,亡佚。納蘭性德死時,年僅三十一歲,“文人祚薄,哀動天地”葬于京西皂莢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與驍將年羹堯。
名人名事
納蘭性德與朱彝尊、陳維崧、顧貞觀、姜宸英、嚴繩孫等漢族名士交游,從一定程度上為清廷籠絡住一批漢族知識分子。一生著作頗豐:《通志堂集》二十卷、《淥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筆力驚人。 納蘭性德以詞聞名,現存349首,哀感頑艷,有南唐后主遺風,悼亡詞情真意切,痛徹肺腑,令人不忍卒讀,王國維有評:“納蘭性德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朱祖謀云:"八百年來無此作者" ,潭獻云"以成容若之貴……,而作詞皆幽艷哀斷,所謂別有懷抱者也",當時盛傳,“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納蘭詞》傳至國外,朝鮮人謂“誰料曉風殘侍凳月后,而今重見柳屯田”。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于順治十一年(公元1655年3月19日)生于北京,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誥命夫人。而其家族那拉氏隸屬正黃旗,為清初滿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稱的“葉赫那拉氏”。納蘭性德的曾祖父名金臺什,為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萬歷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為妃,生皇子皇太極。其后納蘭家族與皇室的姻戚關系也非常緊密。因而可以說,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貴榮華,繁花著錦的。也許是造化弄人,納蘭性德偏偏是“雖履盛處豐,抑然不自多。于世無所芬華,若戚戚于富貴而以貧賤為可安者。身在高門改饑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 納蘭性德因生于臘月,小時稱冬郎,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數歲時即習騎射,17歲入太學讀書,為國子監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其兄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徐乾學。納蘭成德18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19歲 準備參加會試,但因病沒能參加殿試。爾后數年中他更發奮研讀,并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的指導下,他在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1792卷編的儒學匯編—《通志堂經解》,受到皇上的賞識,也為今后發展打下了基礎。他又把熟讀經史過程中的見聞和學友傳述記錄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時間,編成四卷集《淥水亭雜識》,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方面知識。表現出他相當廣博的學識基礎和各方面的意趣愛好。
納蘭風光
納蘭性德22歲時,再次參加進士考試,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帝破格授他三等侍衛的官職,以后升為二等,再升為一等。作為皇帝身邊的御前侍衛,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游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制著述,因稱圣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在內心深處厭倦官場庸俗和侍從生活,無心功名利祿。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他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杰出,著稱于世。24歲時,他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又著《飲水詞》,再后有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9首,編輯一處,合為《納蘭詞老殲旅》。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上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等高度評價, 成為那個時代詞壇的杰出代表。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詞的影響力之大。 納蘭性德
在交友上,納蘭性德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所交“皆一時俊異,于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漢族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等。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就象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現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文人騷客雅聚而著名,客觀上也促進了康乾盛世的文化繁榮。究其原因,納蘭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漢族知識分子學到他所傾慕的漢文化知識,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著不同于一般滿清貴族紈绔子弟的遠大理想和高尚人格,這就顯然使得他的舉動背離了社會主流,從而成為后世的一個研究焦點。 1674年,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為妻,賜淑人。是年盧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孌,性本端莊”。成婚后,二人夫妻恩愛,感情篤深,新婚美滿生活激發他的詩詞創作。但僅三年,盧氏因難產而亡,這給納蘭性德造成極大痛苦,從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擊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詩詞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盡相思之情和悵然若失的懷念心緒。納蘭性德后又續娶官氏,并有側室顏氏。值得一提的是,傳言納蘭而立之年,在顧貞觀的幫助下,納江南才女沈宛。沈宛,字御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集中悼亡之作“豐神不減夫婿”。可惜他們的愛情因納蘭性德的家庭原因以悲劇告終,沈宛回歸江南。納蘭性德作為一代風流才子,他的愛情生活因而被后人津津樂道,也有捕風捉影的各種市井流言,最為盛傳的是表妹入宮一事,但終不可考。
詩人性格
納蘭性德
詩人落拓無羈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脫俗的秉賦,加之才華出眾,功名輕取的瀟灑,與他出身豪門,鐘鳴鼎食,入值宮禁,金階玉堂,平步宦海的前程,構成一種常人難以體察的矛盾感受和無形的心理壓抑。加之愛妻早亡,后續難圓舊時夢,以及文學摯友的聚散,使他無法擺脫內心深處的困惑與悲觀。對職業的厭倦,對富貴的輕看,對仕途的不屑,使他對凡能輕取的身外之物無心一顧,但對求之卻不能長久的愛情,對心與境合的自然合諧狀態,他卻流連向往。他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與好友一聚,一醉,一詠三嘆,然后便一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然而與之區別的,納蘭性德是入關不久的滿族顯貴,能夠對漢族文化掌握并運用得如此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為稱奇的。 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真的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倍受當時及后世好評。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就給其極高贊揚:“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來,一人而已。”而況周頤也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性德24歲將自己的詞作結集為《側帽》后更名為《飲水》,后人多稱納蘭詞。縱觀納蘭性德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在我國歷史上,納蘭性德家喻戶曉,那么有哪些人物可以和納蘭性德相媲美?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這句話告如斗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它襪磨的作者納蘭性德這個人,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詞作家,出生清朝貴族家庭,祖先是皇太極的生母,父親是宰相,而他本身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人,不僅文武雙全,他寫的詞,寫出了多少春閨少女夢。那么有哪些人物可以和納蘭性德相媲美?
蘇軾算是其中一個,蘇軾出生于北宋的世家,是豪放派詞人的代表,蘇軾不僅在寫詞方面首屈一指,而且他對于醫學,書法,烹飪等等各方面都有研究,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全才,但是蘇東坡跟納蘭性德不同,納蘭性德對待生活是悲觀的,而蘇軾無論遇到怎樣的波折,對待生活仍然能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在我看來,蘇軾比納蘭性德略勝一籌。
而在歷史上也有很多出生世家?,有很高才情的人,唐后主李煜也算是其中一個,他和納蘭性德的詞風很像,說的都是無邊的愁緒,納蘭性德說,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李煜說夢里不知身世客,一晌貪歡,說起出身和富二代的話,李煜作為一代帝王比納蘭性德還要高幾橡帆分。而他們兩人卻都是以詞作最為傳世。
縱觀納蘭性德一生,出身名門,年少得志,然而他卻有著無邊的愁緒,人人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描寫納蘭性德的散文
納蘭性德,一生淡泊名利、善騎射、好讀書、擅長于詞。下面給大家整理了描寫納蘭性德的散文,歡迎閱讀!
描寫納蘭性德的散文1
伴一盞青燈,執一頁銀游古卷,于穿越輪回經晝的清淺時光里,懷念你,納蘭容若,這個愛到骨子里的男子。
獨坐一隅,靜靜地漫步于你筆下的悲風畫扇,詩亦悠悠,情亦悠悠。夢回今朝,亦如你舊時模樣,夢亦柔柔,愛亦柔柔。閉目凝思,將思緒融入你繾綣難酬的情懷,攜一縷深邃的目光予你,訴說這一場踏古百年的愛戀。
自紅塵相遇,我心已沉淪,兀自散亂的愁緒,醉了“人生若只如初見”的輕嘆,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仿佛看見你靜立窗前,遙望一簾風月閑,愁眉緊鎖,目光哀婉,你在思念著何人?我千百次想要走近你,那顆為情憔悴的心,體會你“一片幽情冷處濃”的悲涼,觸摸你“當時只道是尋常”的心傷。你在月下看風景,我隔著一簾幽夢望你,咫尺的距離,已是紅塵萬丈,天涯不相識。
你是古風樸雨中的多情郎,你是愛恨纏綿的癡情人,你是多少人一夢千尋想要追求的軌跡,你是那夜空隕落的明星,你是我永遠無法觸及到的終點,你是我此生愛的極限。一聲聲呼喚你的名字,你是否可以聽見我心底的深情?一次次品味你的筆跡,你是否可以回眸我凝望你的目光?我愿為你拭去午夜夢回痛楚的淚水,我愿為灶笑你分擔那份刻骨銘心的傷悲,我愿與你分享思念的距離,那份孤獨,我聽見,那是愛的聲音。我愿做你隔世的紅顏,穿越時空思念你。
清茗一杯,經年似水,目光不忍離去,靜靜地讀你,品讀你的悲思,疼的是我的心。你不言,我不語,便已懂你。我多想予你一捧相思飲,慰藉你不在朝野寄情山水的心,我多想傾你一世柔情,輕擁你入懷,溫暖你一生情一身傷的.意。讀你,穿越三百年的傳奇。
你是人間惆悵客,只停留了短短三十載便一去永不回,而你留下的剎那光華足以穿越時空,讓我感到溫暖。
你才情橫溢,文武雙全,所想的不過是山水田園之樂。
你深隱搏含情重義,為情癡迷,所要的不過是一顆懂你的心。
世人皆不懂,負你長相憶,你隨風而去,我化羽追尋。
讓我踏著你的足跡,穿越時空來愛你。
描寫納蘭性德的散文2
看完《納蘭詞》,心中有種澎湃的思緒潮起潮落,感慨之余,不僅讓人想起鮫人落淚的故事,在這歷史的滄海里,他不就是那最璀璨的遺珠嗎——納蘭容若。
——題記
人生如之如初見
初次聽到你的名字,就是從這句“人生若只如初見”開始的。
單是這一句,就讓人浮想聯翩。是的,人生如果只如初見,那該是多么的美好。
茫茫人海中,一次偶然的浮萍之遇,又將交織出怎樣的火花,又將開出怎樣的花朵?這是誰都期待的相遇,也是誰都猜不透的開始。可正是他這句話,讓多少人癡癡地等待,靜靜地幻想著,那一低頭的溫柔,不勝涼風的嬌羞。
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修得今生的擦肩而過,那么又是多少次的擦肩而過,才等到初遇時的美好?
有人說,今生能夠相遇,是因為前世有了約定。可縱是有了這前世的約定,今生也不一定能夠再續前緣。花開得很燦爛,煙花開的也很燦爛,但燦爛的開頭不一定有燦爛的結局,很多事情都是那么的不可預料。就像電影《大話西游》里的紫霞仙子能夠猜到他的意中人是個蓋世大英雄,會腳踏七彩祥云來見她,可是卻猜不到結局。
是的,初見永遠讓人期待,可相遇之后,誰又能確定可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人生如之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當時只道是尋常
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很多人不懂得珍惜,只是等到那些人離開了的時候,才知道那些尋常的事情曾經是多么美好。
電影《東邪西毒》里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臺詞,“有些人是離開后才發現離開了的才是自己的最愛。”是的,人們往往犯著這樣一個錯誤,只有等到失去了才明白曾經的擁有是多么的美好,而這種醒悟在擁有的時候是不會有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突然想起一個問題,世界上很多成名大作家在作品中都會追憶童年,追憶那些青春時代。那些時候大家都很簡單,也很單純,所以那些時刻才是生命中最美的時刻。那些時候的那些花兒,與那些花兒有關的尋常往事,在多年之后的某一天,每次打開塵封的記憶,竟是如此的美好。
容若發妻盧氏在世的時候,兩人情投意合,恩愛纏綿。賭書潑茶的生活尋歡之事自是習以為常,屢見不鮮。一朝春盡鴛鴦散,徒留空枕慰晚風,此時回憶起那些風輕云淡的生活畫面,竟是如此的溫馨,歷歷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生死兩茫茫”,陰陽相隔之際,容若明知道這一切都無法挽回,只有把所有的哀思和無奈都濃妝淡抹成那一句“當時只道是尋常”。試想,倘若盧氏泉下有知,有如此的一位至情至愛的夫君知己,亦能安息。
今朝的風輕云淡,明朝的睹物思懷。
看似尋常的瑣事,卻有著平淡而真實的幸福。記得有一首歌里唱著:“我們相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是的,聽慣了這首歌,覺得這也只是尋常往事,可等到花甲之年再次回首時,我想那時候你才會明白,這曾經的尋常的美好。
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一片幽情冷處濃
若說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很美,那么寒蟬凄切的佇立相思則更顯用情至深。
兩人相處在一起的時候可以相依相偎,可以嬉笑言語,可以郎情妾意,可以恩愛纏綿。可是當兩人分開之后的時間里,可是最能考驗彼此是否深情。
自古以來,洞房花燭美景良辰,可是別離后才是考驗彼此的情深緣淺。潘仁美頗多,柳下惠甚少。能夠禁得住這離愁別緒,耐得住寂寞孤獨的才是真正的深愛。
為何一片幽情冷處濃,那是因為佇立寒窗,在妻子過世數年之后還堅持為她寫悼詞懷念,這是何等的癡情?自古以來,人常說傷心豈獨息夫人,可是又有幾個納蘭容若?沒有,只此一人。
詩云“情到深處無尤怨,愛到忘情近佛心。”當面對孤獨凄清的庭院,物是人非,一切都已遠去。幽深的夜里依舊把你思念,縱使你已遠去多年,我心依舊。
縱觀容若的詞,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為亡妻盧氏寫的。在那個男尊女卑,男人三妻四妾習以為常的年代里,他仍能心系一人,可昭日月。
多少個難眠的夜晚,依舊是如此清冷的夜晚,容若輾轉嘆息,回憶曾經的美好,情深情淺,何須再說?
不禁為你嘆息!
好一個納蘭容若!你擁有天才般的才華,無盡風光的家世,出眾的容貌,可你依舊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實在令人嘆息!
納蘭容若,謎一般的生命綻放出傲世獨放的奇葩。在滾滾的長河里浪花萬千,滄海桑田的輪回中,你依然獨立,于千回百轉中流放異彩。
鮫人落淚,滄海遺珠——納蘭容若。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