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顥寫過的詩有哪些 程顥的介紹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程顥寫過的詩有哪些,以及程顥的介紹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程顥抒寫的經典詩詞和詩句
【 #詩詞鑒賞# 導語】程顥,字伯淳,學者稱明道先生,世居中山,是北宋哲學家、教育家、詩人和北宋理學的奠基者。其學說在理學發展占有重要地位,后來為朱熹所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下面就和 一起來欣賞下程顥抒寫的經典詩詞和詩句,歡迎閱讀!
1、《春日偶成》
云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2、《秋月》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3、《秋日》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粗羨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
富貴不*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4、《春日》
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卜橋學少年。
1、《秋》
洗滌炎埃宿雨晴,井梧一葉報秋聲。
氣從緹室葭莩起,風向白蘋洲渚生。
2、《題淮南寺》
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蘋吹盡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
3、《夏》
百葉盆榴照眼明,桐陰初密暑猶青。
深深重幕度香縷,寂寂高堂聞燕聲。
4、《郊行即事》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巖弊拍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程顥的詩句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程顥《秋月》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程顥《秋月》
百葉盆榴照眼明,桐陰初密暑猶青。——程顥《夏》
深深重幕度香縷,寂寂高堂聞燕聲。——程顥《夏》
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蘋吹盡楚江秋。——程顥《題淮南寺》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程顥《題淮南寺》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程顥《秋日》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程顥《秋日》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程顥《秋日》
富貴不*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程顥《秋日》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程顥《郊行即事》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程顥《郊行即事》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程顥《郊行即事》
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程顥《郊行即事》
程顥最有名的詩
《春日偶成》
云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譯文]天空飄著淡淡的白云,春風輕輕地佛著人面,時當近午,我漫步于野花之間,隨著一行垂柳來到河邊。當時的人不知我心里多么快樂,說我偷閑學那些到處游蕩的少年。
《題淮南寺》
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蘋吹盡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
[譯文]從北而來,向南而去,想休息便休息,自由自在,蕭瑟秋風把江里的白蘋吹盡了,眼前是一片悲涼的晚秋景象,我不是那種因悲涼的秋風而傷感的過客,任憑楚江兩岸的山巒在黃昏中相對發愁去吧。
《秋月》
清溪流過碧山頭,空雀桐水澄鮮一色秋。
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
贊一個
[譯文]清澈的溪水流過碧綠的山頭,懸空一瀉而下,澄清的水與藍天在月色的映照頃配坦下構成了一副空明澄澈的秋景畫卷。這秋色把人世間隔在三十里之外,空中是悠閑自在的白云,山上是悠閑自在的紅葉。幽靜的秋色是多么令人陶醉啊!
《郊行即事》
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
興賣禪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譯文]我在長滿芳草花卉的原野盡情地游玩,春色已到遠山,四周一片碧綠。乘著興致追逐隨風飄飛的紅色花瓣,穿過柳死飄搖的小巷;感到困倦時,對著溪邊流水,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休息。休要推辭這杯酒,休要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怕風吹花落,一片片飛散了。況且今日是清明佳節,又遇著晴朗的好天氣,極宜游樂,但不可樂而忘返。
《秋日》
程顥的古詩
程顥的古詩如下:
《秋月》清蘆源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隔斷紅塵三十里,白云紅葉兩悠悠。《春日偶成》云淡風輕過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秋日》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郊行即事》芳原綠野恣行時,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衫嘩歷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題淮南寺》南去北來休便休,白蘋吹盡楚江秋。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對愁。
《春日》云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夏》百葉盆榴照眼明,桐陰初密暑猶青。深深重幕度香縷,寂寂高堂聞燕聲。《秋》洗滌炎埃宿雨晴,井梧一葉報秋聲。氣從提室霞孽起,風向白洲渚生。
程顥(1032年2月28日—1085年7月9日),男,字伯淳,號明道,世稱“明道先生”。出生于武漢市黃陂區、河南府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北宋理學家、教育家,理學的奠基者,“洛學”代表人物。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或搜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等職。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