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詞人 有哪些詞人因家國滅亡而影響詞的風格
今天給各位分享有哪些詞人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有哪些詞人因家國滅亡而影響詞的風格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guān)注本站,現(xiàn)在開始吧!
詩人和詞人有哪些
“詩”為文學(xué)題材的一種,通過有節(jié)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fā)感情。詞是一種詩歌藝術(shù)形式,是中國古代詩體的一種,亦稱宋詞、曲子詞、詩馀、長短句。下面是關(guān)于詩人和詞人有哪些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
詩人
1、屈原 :屈原是我國第一個真正的詩人,第一個浪漫主義詩歌高峰的`締造者,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世界四大詩人之一,名平,字原,戰(zhàn)國楚人。主要詩作《離騷》、《九歌》、《九章》。之所以把他列在首位,正在于他的首創(chuàng)性。因此,如果說李白是詩仙,那么,屈原就是詩祖。
2、李白: 李白在詩歌方面超猛和人兄鏈的藝術(shù)才華,是任何一個詩人都難以望其項背的,也是公認的唐朝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繼承并發(fā)揚了屈原的浪漫主義詩風,把浪漫主義詩歌推向了又一座高峰,被稱為“詩仙”,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存詩990余首,有《李太白文集》。
3、杜甫: 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xué)和日本文學(xué)
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李白,杜甫兩人并稱“李杜”,杜甫,是唐朝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字子美,后人稱為“詩圣”,其詩歌被稱為“詩史”,有《杜少陵集》。
4、蘇軾: 北宋著名的文學(xué)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其詩清新雄放,詩文有《東坡七集》。他在詩詞方面的造詣在整個宋代無人能比。是文壇上名副其實的“十項全能”選手。
5、陶淵明: 東晉著名詩人,名潛,字元亮。所作詩文多描寫農(nóng)村景色,以《歸田園居》、《桃花源詩》為代表作。是田園詩人的鼻祖。
6、王維: 唐朝著名山水田園詩人,字摩詰,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受陶淵明影響較大,故列后。
7、陸游: 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字務(wù)觀,號放翁,存詩9000多首,詩風激昂豪放,有《劍南詩稿》等。大概沒有比他更勤奮的詩人了。
8、李商隱: 唐末著名詩人,字義山,以七言律詩見長,有《李義山詩集》。知道“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嗎?那么,你就記住李商隱吧
9、白居易: 唐朝大詩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dǎo)者,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有《白氏長慶集》。就憑《長恨歌》和《琵琶行》這兩首詩,任何一個評論家就都不能夠忽視他的存在。
詞人
周邦彥
1056~1121年,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xué)正、廬州教授、知漂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興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不少新詞調(diào)。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diào)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為《片玉集》。
李清照
1084~?,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xué)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jù)家。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反映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枝塵盯調(diào)感傷。形式上善于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詞調(diào)強調(diào)協(xié)律,崇尚典雅、性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今有《李清照集校注》。王灼云:若本朝婦人,當推詞采第一。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tài)百出;閣巷荒謠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
晏幾道
約1040~1112年,北宋詞人。字叔原,號小山,臨川(今江西撫州)人。晏殊第七子。歷任穎昌府許田鎮(zhèn)監(jiān)、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詞風哀感纏綿、清壯頓挫。有《小山詞》。
晏殊
991~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今江西)人。北宋景德中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慶歷中官至集賢殿大學(xué)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樞密使。其詞擅長小令,多表現(xiàn)詩酒生活和悠閑性致,語言婉麗,頗受南唐馮延巳的影響。原有集,已散失,僅存《珠玉詞》及清人所輯《晏元獻遺文》。又編類書《類要》,今存殘本。后人稱之為“詞人宰相”。
柳永
?~約1053年,北宋詞人。字耆卿,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永,排名第七,故名柳七,宗安(今福建)人。景佑進士,官屯田員外郎。為人放蕩不羈,終身潦倒。死時靠x女捐錢安葬。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于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流傳極廣,“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有《樂章集》。
姜夔
1155~1121?年,字堯章,鄱陽人。號白石道人,慶元中,曾上書乞正太常雅樂,一生布衣,靠賣字和朋友接濟為生。他多才多藝,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詞格律嚴密。其作品素以空靈含蓄著稱。有《白石道人歌曲》。四庫全書提要:夔詩格高秀,為楊萬里等所推,詞亦精深華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節(jié)文采,并冠一時。
秦觀
1049~1100年,北宋詞人。字少游、一字太虛,號淮海居士,揚州商郵(今江蘇)人。歷官太學(xué)博士、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館編修等職。坐元佑黨籍。紹圣后累遭貶調(diào)。文辭為蘇試所賞識,是“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工詞詩,詞多寫男女情愛,傷感身世之作,是婉約詞人中一大家。詩風與詞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士長短句》。
我國著名的詞人有哪些?
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并州祁( 今山西祁縣 )人,唐代溫彥博之裔孫
,我國古代著名詞人,兩《 唐書 》有傳。溫庭筠雖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詩人一樣,一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外地度過的。據(jù)考,溫庭筠幼時已隨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縣(今陜西戶縣)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嘗自稱為杜陵游客。
關(guān)于溫庭筠的生年,史則敬籍無載。溫集舊注斷為穆宗長慶四年( 824年),夏承燾《溫飛卿系年》以為生于元和七年( 812年)。近年陳尚君《溫庭筠早年事跡考辨》云生于德宗圓源貞元十七年( 8O1年)。梁超然《唐才子傳校箋》同意陳尚君所考。以溫庭筠生干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則他享年66歲。
溫庭筠少敏悟,同其他有成就的詩人一樣,自動好學(xué),苦心硯席,除了善鼓琴吹笛外,尤長于詩詞。《舊唐書》本傳中說他“能逐弦吹之音,為側(cè)艷之詞”。在當時與李商隱齊名,時號溫李。《北夢瑣言》說溫庭筠“才思艷麗,工于小賦,每入試,押官韻作賦,凡八叉手而八韻成”,所以時人稱為“溫八叉”。在我國古代,文思敏捷者,有數(shù)步成詩之說,而象溫庭筠這樣八叉手而成八韻者,再無第二人。
這樣有才華的人,卻數(shù)舉進土不中第。今可考見者,溫庭給開成四年( 839年 )年將40時開始應(yīng)舉,未中,只在京兆府試以榜副得貢,連省試也未能參加。究其原因,大約是受宮中政治斗爭之害。因為楊賢妃的讒害,莊恪太子左右數(shù)十人或被殺,或被逐,沙汰殆盡,隨后莊恪太子不明不白地突然死去。溫庭筠被卷進這起政治斗爭中,沒被禍已算不錯了,哪還指望中進土。在他步入科場前,便注定了不能及第的命運。開成四年應(yīng)舉不第后,溫庭筠在雩郊住了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二年抱疾,不赴鄉(xiāng)薦試有司”。當時是真病,還是畏禍呆在家里,不得而知。溫庭筠41歲時,到淮南與李紳相見。早在溫庭筠 8歲時,便與李紳相識,可謂自幼為友。到55歲那年,溫庭筠又去應(yīng)試。在這之前曾幾次應(yīng)試,每次都名落孫山。這次應(yīng)試,是大中九年( 855年),沈詢主春闈,溫庭筠攪擾場屋,弄得滿城風雨 。攪擾場屋的原因 ,是溫庭筠有“救數(shù)人”的綽號,即在考場幫助左右的考生,因此這次沈詢將溫庭筠特別對待,特召溫庭筠于簾前試之。溫庭筠因此大鬧起來,攪擾場屋。據(jù)說這次雖有沈詢嚴防,但溫庭筠還是暗中幫了八個人的忙。當然,這次考試又沒能中。從此之后,也就是說從56歲起,溫庭筠便絕了這門心事,不再涉足名場。
考場救人,雖屬不該,但從這里可看出溫庭筠的才能。同考場救人一樣,溫庭筠還幫過相國令狐陶的忙。溫庭筠出入令狐館中,待遇甚厚。當時唐宣宗喜歡歌《菩薩蠻》,令狐暗自請溫庭筠代己新填《菩薩蠻》詞以進,囑咐溫庭筠千萬不要泄漏出去,而溫庭筠卻將此事傳了開來,令狐陶大為不滿。溫庭筠看不起令狐陶的才學(xué)。宣宗賦詩,上句有“金步搖”,未能對,讓未第進士對之,溫庭竊筠“玉條脫”對立,宣宗很高興,予以賞賜。令狐陶不知玉條脫之說,問溫庭筠。溫庭筠告他出自《南華經(jīng)》,并且說,《南華經(jīng)》并非僻書,相國公務(wù)之暇,也應(yīng)看點書,言外之意說令狐陶不讀書,又嘗對人說“中書省內(nèi)坐將軍”,譏諷令狐陶無學(xué)。令狐陶因此更加恨他,奏他有才無行,不宜與第。由此可知溫庭筠一直未中第,非其才學(xué)不高,皆因當權(quán)者所嫉也。不僅才高不第,反倒落下了品行不好的壞名聲。又相傳溫庭筠在傳舍遇到微行至此的宣宗,因不識為皇帝,曾傲語詰之。
溫庭筠攪擾場屋后,貶隨州隨縣尉,當了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官。后徐商鎮(zhèn)襄陽,辟為巡官,此時溫庭筠已56歲。在襄陽,溫庭筠與皮成式、周繇等交游酬唱。在襄陽呆了幾年時間,徐商詔征赴闕,溫庭筠隨后也離開襄陽,去了江東,此時已經(jīng)61歲了,62歲那年冬回又到了淮南。此時的溫庭筠,雖詩名頗著,但已自潦倒不檢行跡,與貴胄裴減、令狐高等蒲飲狎昵。當時令狐陶出鎮(zhèn)淮南,溫庭筠因其在位時曾壓制過自己,雖是老相識,也不去看他。后來,溫庭筠因窮迫乞于揚子院,醉而犯夜,竟被巡邏的兵丁打耳光,連牙齒也打折了。他將此訴于令狐陶,令狐陶并未處置無禮之兵丁。兵丁極言溫庭筠狹邪丑跡,說他品行怎么壞。因此有關(guān)溫庭筠品行極壞的話傳了到京師。63歲老翁,被打折了牙孫腔慎齒,并且落了更壞的名聲,溫庭筠只好親自到長安,致書公卿間,申說原委,為己雪冤,隨后即居于京師。
咸通六年(865 年),溫庭筠出任國子助教,次年,以國子助教主國子監(jiān)試。曾在科場屢遭壓制的溫庭筠,主試與眾不同,嚴格以文判等后,“乃榜三十篇以振公道”,并書榜文曰:“右,前件進土所納詩篇等,識略精進,堪神教化,聲調(diào)激切,曲備風謠,標題命篇,時所難著,燈燭之下,雄詞卓然。誠宜榜示眾人,不敢獨斷華藻。并仰榜出,以明無私。”將所試詩文公布于眾,大有請群眾監(jiān)督的意思,杜絕了因人取土的不正之風,在當時傳為美談。而此舉又給溫庭筠帶來了不幸。他完全以文判等,且榜之于眾,已遭權(quán)貴不滿,又所榜詩文中有指斥時政,揭露腐敗者,溫庭筠稱贊“聲調(diào)激切,曲備風謠”,更為權(quán)貴所忌很。所以,宰相楊收非常惱怒,將溫庭筠貶為方城尉。因主持公道而招忌被貶,所以紀唐夫送其赴方城時,詩云:“且飲綠(酉錄)銷積恨,莫辭黃綬拂行塵。”遭受此次打擊,再次被貶,年事已高的溫庭筠在這年冬抑郁而死。《唐才子傳》云“竟流落而死”。未知到方城后不久而死,還是未到方城便死了。一代才子,困頓失意而死,千載而下,人共憾之。他恃才傲物,蔑視權(quán)貴。所以紀唐夫送他赴方城詩又云:“鳳凰詔下雖沾命,鸚鵡才高卻累身。” 當時權(quán)貴,可以排擠、壓制溫庭筠,使他仕途多舛,生活坎坷,卻壓制不了溫庭筠的才華四溢。溫庭筠終于成為文學(xué)史上千古不朽的詩人。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詩詞俱佳,以詞著稱。溫庭筠詩詞,在思想意義上雖大多無較高的價值,但在藝術(shù)上卻有獨到之處,歷代詩論家對溫庭筠詩詞評價甚高,被譽為花間派鼻祖。王拯《龍壁山房文集懺庵詞序》云,詞體乃李白、王建、溫庭筠所創(chuàng),“其文窈深幽約,善達賢人君子愷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論者以庭筠為獨至。”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云:“詞有高下之別,有輕重之別。飛卿下語鎮(zhèn)紙,端已揭響入云,可謂極兩者之能事。”又載張惠言語云:“飛卿之詞,深美閎約,信然。飛卿蘊釀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懾,備剛?cè)嶂畾狻!薄搬樋|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跡,花間極有渾厚氣象。如飛卿則神理超越,不復(fù)可以跡象求矣。然細繹之,正字字有脈絡(luò)。”劉熙載《藝概》更云:“溫飛卿詞,精妙絕人。”溫庭筠在詞史上的地位,確是非常重要的。
《花間集》收溫詞最多達66首,可以說溫庭筠是第一位專力填詞的詩人。詞這種文學(xué)形式,到了溫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們重視起來,隨后五代與宋代的詞人競相為之,終于使詞在中國古代文壇上成蔚為大觀,至現(xiàn)在仍然有著極廣泛的影響。溫庭筠對詞的貢獻,永遠受到后人的尊敬。
溫庭筠的詩,寫得清婉精麗,備受時人推崇,《商山早行》詩之“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傳。相傳宋代名詩人歐陽修非常贊賞這一聯(lián),曾自作“鳥聲茅店雨,野色板橋春”,但終未能超出溫詩原意。 溫庭筠詩詞集,據(jù)《新唐書·藝文志》,當時曾有《握蘭集》三卷,《金荃集》10卷,《詩集》5 卷,《漢南真稿》10卷,又有與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詩文合集《漢上題襟集》10卷,知其創(chuàng)作頗豐。可惜其集不傳,今所見溫庭筠之詩詞,唯《花間集》、《全唐詩》、《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詩詞外,溫庭筠還是一位小說作家、學(xué)者。據(jù)《新唐書·藝文志》,溫庭筠撰有小說《乾巽子》3卷、《采茶錄》1卷,編纂類書《學(xué)海》10卷。可惜全部亡佚,現(xiàn)在無從探知其詳。尤其是《學(xué)海》10卷的亡佚,實在是我國學(xué)術(shù)史上的一大損失。如果《學(xué)海》能保存下來,必然會對學(xué)術(shù)研究和輯佚等工作大有貢獻。
作為晚唐著名詩人、我國詞史上的重要人物,溫庭筠詩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實在是古典文學(xué)寶庫中的一大損失。不但詩文集亡佚,連有關(guān)溫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現(xiàn)在難以考知溫庭筠的詳細情況,《唐才子傳》所載溫庭筠傳,也時序顛倒,舛錯支離。雖經(jīng)有關(guān)專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雖則此,溫庭筠還是在文學(xué)史上大放光輝,名垂千古。
我最喜歡他的詞了!
除了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外,唐宋時期還有哪些著名的詩人,詞人
除了他們唐宋詩人還有:
王維、孟郊、劉禹錫、羅鄴、李賀、王勃、賀知章、賈島、陳子昂、白居易、王昌齡、劉長卿、杜牧、溫庭筠、鄭谷、崔玨、陸游、李清照等等。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wù)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愛國詩人。
劉禹錫(772年-842年),字夢得,籍貫河南洛陽,生于河南鄭州滎陽,自稱“家本滎上,籍占洛陽”,其先祖為中山靖王劉勝(一說是匈奴后裔)。唐朝時期大臣、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有“詩豪”之稱。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畫家。王維參禪悟理,學(xué)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于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號易褲手安居士,宋齊沖納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散純沒丘西北)人,居濟南。宋代女詞人,婉約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唐朝有哪些著名的詞人?
唐代詞人主要有溫庭筠,韋應(yīng)物、戴叔倫、張志和、王建、白居易、劉禹錫,?李野、歐陽炯,最有名是溫庭筠,他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個以詞名家的人。
溫庭筠是隋唐五代著名的詞人,并州祁( 今山西祁縣 )人,溫庭筠多次考進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為放浪。曾任隨縣和方城縣尉,官至國子監(jiān)助教。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取憎于時,故長被貶抑,終生不得志。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態(tài)扮隋朝之后的大一統(tǒng)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國公李淵發(fā)動晉陽兵變,次年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因皇室姓李,故又稱為李唐。
唐太宗繼位后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唐高宗承貞觀遺風開創(chuàng)永徽之治,之后武則天一度以周代唐,神龍革命后恢復(fù)大唐國號。唐玄宗即位后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經(jīng)濟繁榮、四夷賓服、萬邦來朝的開元盛世,天寶末,全國人口達八千萬上下。
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tǒng)中原王朝。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后,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征調(diào)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明滾,并讓南激閉余詔、新羅、渤海國、日本等藩屬國學(xué)習自身的文化與政治制度。
在詩、書、畫各方面涌現(xiàn)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quán),畫圣吳道子、李思訓(xùn),音樂家李龜年等。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納海內(nèi)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xué)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唐朝與當時阿拉伯帝國并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后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
END,本文到此結(jié)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guān)注本站哦!
版權(quán)聲明:本站發(fā)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guān)內(nèi)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