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三峽的有哪些古詩 描寫三峽的詩句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描寫三峽的有哪些古詩,以及描寫三峽的詩句有哪些?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寫三峽的詩詞古詩有哪些?
寫握滑三峽的詩詞古詩有:
1、《上三峽》——李白
巫山夾青山,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2、《詠懷古跡·其一》——杜甫
支離東北風塵際,飄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3、《三峽聞猿》——慕幽
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
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
瘴雨晚藏神女廟,蠻煙寒鎖夜郎城。
憑君且聽哀吟好,會待青云道路平。
4、《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
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5、《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頌皮姿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野絕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寫三峽的古詩
關于三峽的古詩有:《峨眉山月歌》、《上三峽》、《詠懷古跡五首·其一》、《詠懷古跡五首·其四》、《望海樓》、《閣夜》、《黃溪夜泊》、《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登錦城散花樓》、《與南陵常贊府游五松山》等。
1、唐代李白《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
半輪明月高高懸掛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著月影。夜間乘船出發,離開清溪直奔三峽。想你卻難相見,只能依依不舍順江去向渝州。
主題:這首詩通過山月和江水展現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圖,抒發了李白對祖國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贊美之情,體現了詩人偉大的愛國主義之情。
2、唐代李白《上三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譯文:
巴水穿過巫山,巫山夾著青天。
巴水忽然像是到了盡頭,而青天依然夾在上面。
三個早晨行在黃牛峽,三個晚上還在黃牛峽打轉。
這樣的三天三夜出不了黃牛峽。怎能不使人愁得兩鬢斑斑。
主題:這首詩充分表現了詩人上長江三峽時行路的艱難以及內心的痛苦,表現了當時詩人逆境難熬,情緒郁悶狀況。
3、唐代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一》:
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
三峽樓臺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
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譯文:
關中兵荒馬亂百姓流離失所,躲避戰亂漂泊流浪來到西南。
長久地停留三峽樓臺熬日月,與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詐事主終究不可靠,傷時感世的詩人至今未回還。
梁代庾信的一生處境最凄涼,到晚年作的詩賦轟動了江關。
主題:這首詩吟詠了庾信在長江三峽一帶留下的古跡,贊頌了庾信的文章學問、心性品德、偉績功勛,并對庾信壯志未酬的人侍薯擾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4、唐代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四》: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譯文:
劉備出兵伐吳就駐扎在三峽,無奈戰敗歸來去世在永安宮。
昔日翠旗飄揚空山浩浩蕩蕩,永安宮湮滅在這荒郊野廟中。
古廟里杉松樹上水鶴做了巢,每逢節令仍舉老旦行隆重的祭祀。
丞相的祠廟就在先王廟臨近,君臣共同享受著禮儀和祭禮。
主題:這首詩詠懷的是劉備在白帝城的行宮永安宮。詩人稱頌了三國時劉備和諸葛亮君臣一體的親密關系,抒發了自己不受重用抱負難展的悲怨之情。
5、宋代米芾《望海樓》:
云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
三峽江聲流筆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幾番畫角催紅日,無事滄州起白煙。
忽憶賞心何處是?春風秋月兩茫然。
譯文:
高聳入云的鐵甕城已近青天,凌云的縹緲高樓似與天相連。
三峽的江聲似乎流入我筆底,六朝的帆影好像映落我杯前。
幾番嗚咽的畫角催落著紅日,遠處幽靜的滄洲裊起了白煙。
忽憶起賞心美景究竟在何處?往事如煙那春風秋月已茫然。
主題:這首詩通過選擇不同的立足點(遠近、內外、上下),不同的視線(仰視、俯瞰、遠望),因而構成寫景的不同角度,繪成多種特色的畫面,展現出望海樓既有高峻雄奇的氣勢,又有久遠博大的蘊含,還具有雋遠的逸韻。
6、唐代杜甫《閣夜》: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手脊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
譯文:
歲末時節白天的時間就越來越短,夔州霜雪停了的寒冬夜晚,雪光映照下,明朗如晝。
破曉時軍營中鼓角聲更顯得悲壯凄涼,銀河倒映江面,在湍急的江流中搖曳不定。
戰亂的消息傳來,千家萬戶哭聲響徹四野;漁夫樵子不時在夜深傳來“ 夷歌”之聲。
像諸葛亮和公孫述這樣的歷史人物,最終也成了黃土中的枯骨;人事與音書,都只能任其寂寞了。
主題:這首詩通過寫詩人在夔州西閣中獨對長夜之所見、所聞和所感,表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情懷。
三峽的古詩有哪些呀?
三峽的古詩有:
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翻譯:清晨,朝霞滿天,我就要踏上歸程。從江上往高處看,可以看見白帝城彩云繚繞,如在云間,景色絢麗!千里之遙的江陵,一天之間就已經到達。兩岸猿猴的啼聲不斷,回蕩不絕。猿猴的啼聲還回蕩在耳邊時,輕快的小船已駛過連綿不絕的萬重山巒。
2、上有萬仞山,下有千丈水。蒼蒼兩崖間,闊峽容一葦。——白居易《出入峽有感》
翻譯:上面有萬仞高山,下面有千丈水深。蒼莽的兩面懸崖之間,澗峽寬度只容一小船通過。
3、慧緩毀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酈道元《三峽》
翻譯:巴東三哪弊峽之中,巫峽最長,猿猴鳴叫三聲凄涼得另人眼淚滿衣裳。
4、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陸游詩
翻譯:岸谷深峽長,奇峰突前備兀,江流曲折,百轉千回,船行其間,充滿著詩情畫意,令人嘆為觀止。
5、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赤璧懷古》
翻譯: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去,淘盡了那些千古風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
關于三峽景色的古詩句
1.描寫三峽景色的著名詩句
《上三峽》 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
《三峽歌》 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峽次巴東》 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工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 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
《巫山曲 》 孟郊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蓬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秋興》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在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長江》 杜甫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 朝宗人共悒,盜賊爾誰尊? 孤石隱如馬,高蘿垂飲猿。 歸心異波浪,何事即飛翻?
就這些了,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哦
2.描寫三峽美景的古詩句
《上三峽》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 《三峽歌》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峽次巴東》白居易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工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竹枝詞九首(其七)劉禹錫瞿塘嘈嘈伍衡派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3.描寫三峽風光的詩句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閣夜(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詠懷古跡(其三)(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竹枝(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巴東三峽歌(無名氏)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三峽猿腔賀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
4.描寫三峽景色的詩句
早發白帝城(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閣夜(杜甫)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
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
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詠懷古跡(其三)(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攔山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竹枝(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巴東三峽歌(無名氏)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巴東三峽猿鳴悲,猿鳴三聲淚沾衣
5.關于三峽景色的詩句
早發白帝城 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得行簡書聞欲下峽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來又得東川信,欲取春初發梓州.書報九江聞暫喜,路經三峽想還愁.瀟湘瘴霧加餐飯,滟預驚波穩泊舟.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入峽次巴東 【唐】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峽巫 【唐】楊炯 三峽七百里,唯言巫峽長.重巖窅不極,疊嶂凌蒼蒼.絕壁橫天險,莓苔爛錦章.入夜分明見,無風波浪狂.忠信吾所蹈,泛舟亦何傷.可以涉砥柱,可以浮呂梁.美人今何在,靈芝徒有芳.山空夜猿嘯,征客淚沾裳。
6.描寫三峽景色的著名詩句
入峽次巴東 【唐】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萬里王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三峽聞猿 【唐】貫休 歷歷數聲猿,寥寥渡白煙.應棲多月樹,況是下霜天.萬里客危坐,千山境悄然.更深仍不住,使我欲移船.三峽聞猿 【唐】慕幽 誰向茲來不恨生,聲聲都是斷腸聲.七千里外一家住,十二峰前獨自行.瘴雨晚藏神女廟,蠻煙寒鎖夜郎城.憑君且聽哀吟好,會待青云道路平.上三峽 【唐】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唐】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 【唐】李白 昔游三峽見巫山,見畫巫山宛相似.疑是天邊十二峰,飛入君家彩屏里.寒松蕭瑟如有聲,陽臺微茫如有情.錦衾瑤席何寂寂,楚王神女徒盈盈.高咫尺,如千里,翠屏丹崖燦如綺.蒼蒼遠樹圍荊門,歷歷行舟泛巴水.水石潺湲萬壑分,煙光草色俱氛氳.溪花笑日何年發,江客聽猿幾歲聞.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嵩丘夢彩云。
7.描寫三峽景色的詩句
《上三峽》 李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及三暮,不覺鬢成絲。 《三峽歌》 陸游 十二巫山見九峰, 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雨, 一夜猿啼明月中。 《入峽次巴東》 白居易 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此去同。
萬里工程三峽外,百年生計一舟中。 巫山暮足沾花雨,隴水春多逆浪風。
兩片紅旌數聲鼓,使君艛艓上巴東。 《早發白帝城》 李白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竹枝詞九首(其七) 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 人言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 等閑平地起波瀾。 《巫山曲 》 孟郊 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
荊王獵時蓬暮雨,夜臥高丘夢神女。 輕紅流煙濕艷姿,行云飛去明星稀。
目極魂斷望不見,猿啼三聲淚滴衣。 《秋興》 杜甫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在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長江》 杜甫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
朝宗人共悒,盜賊爾誰尊? 孤石隱如馬,高蘿垂飲猿。 歸心異波浪,何事即飛翻?。
8.古今文人描寫三峽景色的詩句各一句
有關三峽的詩句
1.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十二巫山見九峰,船頭彩翠滿秋空
朝云暮雨渾虛語,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
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5.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
6.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7.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
8.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自古以來,三峽就被喻為長江的珠冠。騷人墨客,無不濃墨重彩,狀而繪之。
“眾水會涪萬,瞿塘爭一門”(杜甫《長江二首》)
“白帝高為三峽鎮,瞿塘險過百牢關。”(杜甫《夔州歌十絕句》)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杜甫《閣夜》)
李白也沒有少寫三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李白“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峨眉山月歌》更是家喻戶曉。
孟郊的《巫山曲》“巴江上峽重復重,陽臺碧峭十二峰。”也點出了峰奇山重之特色。
在當代,寫三峽的更是不乏其人,“峨眉高萬仗,夔巫鎖西風。江流關不住,眾水盡
朝東。”(陳毅《詠三峽》)
郭沫若的詩則把三峽的雄奇秀逸描繪得淋漓盡致:“萬山磅礴水濁莽,山環水抱爭縈紆,時則岸山壁立如看斧,相間似欲兩相扶。時則危崖屹立水中堵,江流阻塞路疑無。”
高峽出平湖
9.描寫三峽景物的古詩
三峽: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三峽》選自《水經注·秋水》,是一篇描寫長江三峽壯麗景色的優美獨絕的游記散文。
文章具有三美。 一美,布局機智巧妙。
文章采用提綱挈領的手法,先總后分,僅用155個字,就把巫峽兩岸高峻山勢,三峽夏天兇險湍急的江水以及峽中奇異的風光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文章先總括三峽的地理形勢,然后生動地描繪三峽夏、春冬、秋四季中山、水、草、木的奇特風光,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五彩斑斕的三峽風光圖。
讓人如觀畫卷,在獲得總體印象后,再細看局部,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讓人賞心悅目。 二美,視角全面細致。
作者描繪三峽風光何以能尺幅攬勝,攝人心魄?全在精細入微地觀察,準確精當地把握了三峽的景物特征。例如:開篇總括三峽的地理概貌,作者側重寫了兩岸青山,既寫了山之長,又寫了山之高,山之多,還寫了峽之窄。
“重巖疊障,隱天蔽日”,生動地突出了兩岸青山連綿眾多,山勢高峻陡峭的特征。再如,第二段寫三峽夏天的風光,作者側重寫了江水。
“夏水襄陵”,狀寫江水暴漲的氣勢;“沿溯阻絕”,突出了江流的迅疾;特寫“朝發白帝,暮到江陵”,舉“王命”之事,機智巧妙地突出了江流之急。 三美,語言精當凝煉。
文章寫三峽美景,用語考究,特別注意煉句煉字的功夫。例如,文章開篇概述七百里三峽的地理特征,僅用了兩句話26個字。
就把其山峰高峻、綿延起伏、江面狹窄的特征凸現了出來。寫三峽春冬之景,用一“素”字,狀寫浪花與飛沫的顏色;用一“綠”字,突出潭水的深與清,十分精當。
同是寫水,色彩各異,細致入微。再如寫高山猿鳴,作者分別用“長嘯”“凄異”“傳響”“哀轉”突出其音調、音質、音色的特征和給人的感受,精當凝煉精彩,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最后,文章引漁歌作結,通過漁人的愁思側面烘托了巫峽險峻的特征。 《三峽》全文布局嚴謹,渾然一體;視角全面開闊,精細入微;語言精當凝煉,準確生動,令人嘆服。
回望三峽 江水悠悠。 當危崖聳峙、如刀劈般的夔門迎面撲來,屏障般遮在兩旁,原本 極開闊的視野忽地局促起來。
平緩的江水頓如脫韁野馬,擁擠著、跳 躍著,咆哮奔騰,那掩映在綠蔭中的白帝城幾乎是一閃便從船舷旁留 在了船后。就像古詩里說的:“峰與天關接,舟從地窟行”,天仿佛 一下子被山拉低了許多。
——在許多次與三峽失之交臂后,三峽,就 這樣打開她兀立的大門,任長江將我們送入一頁畫幅。 該是天下諸多秀峰都聚集到這里,夾道迎候大江東去,所以才有 山水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而其中的蘊涵更在山水之外。
在許多日 子之后,我才更真切地體會到,那時,我是在長江畫卷中最壯美的一 幅中行進。 啊,三峽! 船行峽中,群峰對峙,峭壁嵯峨,飛巖如削;仰望高空,萬峰攢 天,天光一線;俯視江面,云落峽底,浪花飛卷。
山是驟然凝結的水, 讓人想起雄奇、偉岸,想起男子漢那堅實的胸膛;水是奔騰飛躍的山, 讓人想起純美、堅韌,想起川妹子火辣辣的性格。中學時讀南朝文學 家盛弘之《荊州記》中對三峽的描寫:“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 迭嶂,隱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
身臨其境,才有了最 真切的感受。 曲曲折折之間,長江劈夔門,切巫山,奪路東去。
船首翹望,眼 看一座山峰橫在眼前,堵住江路,但船一直走下去,直到山腳,江水 一彎,又是一條閃著亮光的水路。在這峰回水轉中,我們行進著,仰 神女風采,讀兵書寶劍,品牛肝馬肺,江水流過巴楚的懸棺棧道,流 過崖間難于上青天的蜀道,伴隨著歷史的年輪,那一個漣漪接一個漣 漪,走向前方。
峰峰嶺嶺,險峻迤邐,演繹著歲月的滄桑。 夜深了,客輪緩緩地行駛著。
岸邊的青山化作了一張黛色的剪紙, 并不時閃過一簇簇燈火。江心的航標燈一明一暗地眨著眼睛從船舷旁 掠過,幾道強烈的探照燈光劃破夜空,從船頂射向江面,更襯托出江 夜的安寧。
此時,唯有船身微微顫抖著,偶爾晃動幾下,使人感到腳 下正踏著滾滾波濤。 夜幕下,江風絮語般撫慰著每一個人。
也許正是飲三峽水,登三峽峰,三峽兩岸竟誕生了那么多為理想 義無反顧的人:賦《離騷》、作《九歌》、敢《天問》的屈原,自嫁 匈奴,以身和親的王嬙,力主抗遼,訂立澶淵之盟,又三起三落的寇 準都從這里走進歷史;巴楚、蜀吳憑借三峽天險,征戰廝殺,周而往 復,描述著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更有李白、杜甫等遷客騷人到此游 歷吟詠,留下傳世詩章,這一切決不該是偶然的。
人們向往三峽,贊 譽三峽,除卻三峽的自然美,更看重的大概還是三峽那自在坦然的風 骨,空靈清靜的境界,那種含天容地的蒼莽大氣。我知道,這里面有 對理想的憧憬,對命運的抗爭,對光明的追求,對世間一切永恒的主 題的依戀。
正是涵蓋了無數波瀾壯闊的歷史,經歷了古往今來眾多的 滄桑,三峽才有這般博大精深,才具有了這種超乎自然的靈氣。 比方那兵書寶劍峽,江北陡崖石縫中的“兵書”,其實是古代懸 棺葬遺物,那寶劍則是絕壁上凸現的巖石。
大自然的杰作與人類的勞 動如此珠聯璧合,渾然一體,也只有三峽才有如此魅力。
描寫長江三峽的詩句
描寫長江三峽的古詩名句如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書懷》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荊門送別》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搏猛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王灣《次北固山下》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基判橋》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王安石《泊船瓜洲》
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王勃《山中》
木落雁南度,北風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 / 早寒有懷 / 江上思歸》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蘇軾《初到黃州》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蘇軾《沖燃前赤壁賦》
江北秋陰一半開,晚云含雨卻低回。——王安石《江上》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輕。——崔季卿《晴江秋望》
長江萬里白如練,淮山數點青如淀。——周德清《塞鴻秋·潯陽即景》
大江來從萬山中,山勢盡與江流東。——高啟《登金陵雨花臺望大江》
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賈島《寄朱錫珪》
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宋濂《閱江樓記》
黃鶴西樓月,長江萬里情。——李白《送儲邕之武昌》
關于三峽的古詩
1、扁舟轉山曲,未至已先驚。白浪橫江起,槎牙似雪城。——蘇軾《新灘》
2、峨眉高萬仗,夔巫鎖西風。江流關不住,眾水盡朝東。——陳毅《詠三峽》)
3、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李白《賦得白鷺鷥送宋少府入三峽》
4、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李白《早發白帝城》
5、巴東三峽盡,曠望九江開。楚塞云中出,荊門水上來。魚龍潛嘯雨,鳧雁動成雷。南國秋風晚,客思幾悠哉。——胡皓《出峽》
6、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家遠傳書日,秋來為客情。愁窺高鳥過,老逐眾人行。始欲投三峽,何由見兩京。——杜甫《悲秋》
7、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李白《上三峽》
8、巫山凌太清,迢峣類削成。霏霏暮雨合,靄靄朝云生。危行談團峰入鳥道,深谷瀉猿聲。別有幽棲客,淹留攀桂情。——鄭世翼《巫山高》
9、水陸四千里,何時歸到秦?舟辭三峽雨,馬入九衢塵。有酒檔橘留行客,無書寄貴人。唯憑遠傳語,好在曲江春。——白居易《送客歸京》
10、山色軒檻內,灘聲枕席間。草生公府靜,花落侍拆訟庭閑。云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岑參《初至犍為作》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