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籍的詞有哪些 張籍所有的詩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張籍的詞有哪些,以及張籍所有的詩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唐代詩人張籍簡介,張籍的代表作有哪些?
人物生平
張籍(約766年 — 約830年),唐代中后期詩人。貞元初,與王建同在魏州學詩,后回和州。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至和州,訪張籍。貞元十四年,張籍北游,經孟郊介紹,在汴州認識韓愈。韓愈為汴州進士考官,薦張籍,貞元15年在長安進士及第。元和元年(806年)調補太常寺太祝,與白居易相識,互相切磋,對各自的創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張籍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幾乎失明,明人稱為“窮瞎張太祝”。元和十一年,轉國子監助教,目疾初愈。15年后,遷秘書郎。長慶元年(821年),受韓愈薦為國子博士,遷水部員外郎,又遷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遷國子司業。 《吳中先賢譜》 蘇 文 編繪南唐末年張洎收集張籍詩400多首,錢公輔名為《木鐸集》12卷。南宋末年湯中以家藏元豐八年寫本為主,兼以各本校定,編為《張司業集》8卷,附錄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傳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張文昌文集》 4卷,共收詩317首。明嘉靖萬歷巖陪族間刻本《唐張司業詩集》8卷,共收詩450多首,《四部叢刊》曾據以影印。
1958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以它為底本,并參照現存各本進行校勘刪補,編成《張籍詩集》8卷,共收詩480多首。另據《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張籍有《論語注辨》2卷。
張籍詩歌創作大致有3個時期。40歲前為早期。40-50歲為中期,其優秀樂府歌粗弊行作品多作于此期。50歲后為晚期。這時生活逐漸安定,除仍寫樂府歌行外,多作近體詩。他是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和推動者。其樂府詩頗多反映當時社會現實之作,表現了對人民的同情。其詩作的特點是語言凝練而平易自然。和當時的王建齊名,世稱“ 張王 ”。詩中廣泛深刻地反映了各種社會矛盾,同情人民疾苦,如《塞下曲》《征婦怨》,另一類描繪農村風俗和生活畫面, 如《采蓮曲》《江南曲》。
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張籍詩集》。
軼事典故
據馮贄《云仙散錄》中記載,晚唐詩人張籍曾因為迷戀杜甫詩歌,把杜甫的名詩一首一首地燒掉,燒完的紙灰拌上蜂蜜,一天早上吃三匙。一天,張籍的朋友來拜訪他,看到張籍正在拌紙灰,很是不解,就問道:“張籍,你為什么把杜甫的詩燒掉,又拌上蜂蜜吃了呢?”張籍說:“吃了杜甫的詩,我便能寫出和杜甫一樣的好詩了!”好友聽了哈哈大笑。
主要作品 詩
1 《寄遠曲》
美人來去春江暖,江頭無人湘水滿。浣沙石上水禽棲,江南路長春日短。蘭舟桂楫常渡江,無因重寄雙瓊。
2 《行路難》
湘東行人長嘆息,十年離家歸未得。弊裘羸馬苦難行,僮仆饑寒少筋力。君不見床頭黃金盡,壯士無顏色。龍蟠泥中未有云,不能生彼升天翼。
3 《征婦怨》
九月匈奴殺邊將,漢軍全沒遼水上。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婦人依倚子與夫,同居貧賤心亦舒。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4 《白歌》
皎皎白白且鮮,將作春衣稱少年。裁縫長短不能定,自持刀尺向姑前。復恐蘭膏污纖指,常遣傍人收墮珥。衣裳著時寒食下,還把玉鞭鞭白馬。
5 《野老歌(一作山農詞)》
老農家貧在山住,耕種山田三四畝。苗疏稅多不得食,輸入官倉化為土。歲暮鋤犁傍空室,呼兒登山收橡實。西江賈客珠百斛,船中養犬長食肉。
6 《寄衣曲》
織素縫衣獨苦辛,遠因回使寄征人。官家亦自寄衣去,貴從妾手著君身。高堂姑老無侍子,不得自到邊城里。殷勤為看初著時,征夫身上宜不宜。
7 《送遠曲》
戲馬臺南山簇簇,山邊飲酒歌別曲。行人醉后起登車,席上回尊勸僮仆。青天漫漫覆長路,遠游無家安得住。愿君到處自題名,他日知君從此去。
8 《筑城詞》
筑城處,千人萬人齊把杵。重重土堅試行錐,軍吏執鞭催作遲。來時一年深磧里,盡著短衣渴無水。力盡不得拋杵聲,杵聲未盡人皆死。家家養男當門戶,今日作君城下土。
9 《猛虎行》
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林行。向晚一身當道食,山中麋鹿盡無聲。年年養子在空谷,雌雄上山不相逐。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家取黃犢。五陵年少不敢射,空來林下亂敬看行跡。
10 《別離曲》
行人結束出門去,幾時更踏門前路。憶昔君初納采時,不言身屬遼陽戍。早知今日當別離,成君家計良為誰。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不如逐君征戰死,誰能獨老空閨里。
11 《牧童詞》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陂中饑烏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壟頭。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
12 《沙堤行,呈裴相公》
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宮中玉漏下三刻,朱衣導騎丞相來。路傍高樓息歌吹,千車不行行者避。街官閭吏相傳呼,當前十里惟空衢。白麻詔下移相印,新堤未成舊堤盡。
13 《求仙行》
漢皇欲作飛仙子,年年采藥東海里。蓬萊無路海無邊,方士舟中相枕死。招搖在天回白日,甘泉玉樹無仙實。九皇真人終不下,空向離宮祠太乙。丹田有氣凝素華,君能保之升絳霞。
14 《古釵嘆》張籍
古釵墮井無顏色,百尺泥中今復得。鳳凰宛轉有古儀,欲為首飾不稱時。女伴傳看不知主,羅袖拂拭生光輝。蘭膏已盡股半折,雕文刻樣無年月。雖離井底入匣中,不用還與墜時同。
15 《各東西》
游人別,一東復一西。出門相背兩不返,惟信車輪與馬蹄。道路悠悠不知處,山高海闊誰辛苦。遠游不定難寄書,日日空尋別時語。浮云上天雨墮地,暫時會合終離異。我今與子非一身,安得死生不相棄。
16 《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17 《宴客詞》
上客不用顧金羈,主人有酒君莫違。請君看取園中花,地上漸多枝上稀。山頭樹影不見石,溪水無風應更碧。人人齊醉起舞時,誰覺翻衣與倒幘。明朝花盡人已去,此地獨來空繞樹。
18 《永嘉行》
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晉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觸,家家雞犬驚上屋。婦人出門隨亂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諸侯自顧土,無人領兵來護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晉語。
19 《采蓮曲》
秋江岸邊蓮子多,采蓮女兒憑船歌。青房圓實齊戢戢,爭前競折漾微波。試牽綠莖下尋藕,斷處絲多刺傷手。白練束腰袖半卷,不插玉釵妝梳淺。船中未滿度前洲,借問阿誰家住遠。歸時共待暮潮上,自弄芙蓉還蕩槳。
20 《傷歌行(元和中,楊憑貶臨賀尉)》
黃門詔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出門無復部曲隨,親戚相逢不容語。辭成謫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須臾留。身著青衫騎惡馬,中門之外無送者。郵夫防吏急喧驅,往往驚墮馬蹄下。長安里中荒大宅,朱門已除十二戟。高堂舞榭鎖管弦,美人遙望西南天。
21 《沒藩故人》
前年戍月支,城下沒全師。
藩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賬,歸馬識殘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22《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詩:
一年一度的秋風,
又吹到了洛陽城中,
催我寫一封家書,
將萬重心意與親人溝通。
可是要說的太多太多,
只能改了又改。
捎信人即將出發,
我又拆開了緘上的信封,
趕快再添上幾句,
說不盡的心事,無奈太匆忙。
23.《節婦吟》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
《上韓昌黎書》
古之胥教誨舉動言語,無非相示以義,非茍相諛悅而已。執事不以籍愚暗,時稱發其善,教所不及,施誠相與,不間塞於他人之說,是近於古人之道也。籍今不復以義,是執竿而拒歡來者,烏所謂承人以古人之道歟?頃承論於執事,嘗以為世俗陵靡,不及古昔,蓋圣人之道廢弛之所為也。宣尼沒後,楊朱、墨翟,恢詭異說,干惑人聽,孟子作書而正之,圣人之道,復存於世。秦氏滅學,漢重以黃老之術教人,使人浸惑,揚雄作《法言》而辯之,圣人之道猶明。及漢衰末,西域浮屠之法,入于中國,中國之人。世世譯而廣之,黃老之術相沿而熾天下之言善者,唯二者而已矣。昔者圣人以天下生生之道曠,乃物其金木水火土谷藥之用以厚之;因人資善,乃明乎仁義之德以教之,俾人有常,故治生相存而不殊。今天下資於生者,咸備圣人之器用;至於人情,則溺乎異學,而不由乎圣人之道,使君臣父子夫婦朋友之義沉於世,而邦家繼亂,固仁人之所痛也。自揚子云作《法言》,至今近千載,莫有言圣人之道者,言之者惟執事焉耳。習俗者聞之,多怪而不信,徒推為訾,終無裨於教也。執事聰明文章,與孟子、揚雄相若,盍為一書以興存圣人之道,使時之人、後之人,知其去絕異學之所為乎?曷可俯仰於俗,囂囂為多言之徒哉?然欲舉圣人之道者,其身亦宜由之也。比見執事多尚駁雜無實之說,使人陳之於前以為歡,此有以累於令德。又商論之際,或不容人之短,如任私尚勝者,亦有所累也。先王存六藝,自有常矣,有德者不為,猶以為損,況為博塞之戲,與人競財乎?君子固不為也。今執事為之,以廢棄時日,竊實不識其然。且執事言論文章,不謬於古人,今所為或有不出於世之守常者,竊未為得也。愿執事絕博塞之好,棄無實之談,宏廣以接天下士,嗣孟子、揚雄之作,辨楊、墨、老、釋之說,使圣人之道,復見於唐,豈不尚哉!籍誠知之,以材識頑鈍,不敢竊居作者之位,所以咨於執事而為之爾。若執事守章句之學,因循於時,?不朽之盛事,與夫不知言,亦無以異矣。籍再拜。
《上韓昌黎第二書》
籍不以其愚,輒進說於執事,執事以導進之分,復賜還答,曲折教之,使昏塞者不失其明。然猶有所見,愿復於執事,以畢其說焉。夫老、釋惑乎生人久矣,誠以世相沿化,而莫之知,所以久惑乎爾。執事才識明曠,可以任著書之事,故有告焉。今以為言諭之不入,則觀書亦無所得,為此而止,未為至也。一處一位在一鄉,其不知圣人之道,可以言諭之,不入乃舍之,猶有已化者為證也。天下至廣,民事至眾,豈可資一人之口而親諭之者?近而不入則舍之,遠而有可諭者,又豈可以家至而說之乎?故曰莫若為書。為書而知者,則可以化乎天下矣,可以傳於後世矣。若以不入者而止為書,則為圣人之道奚傳焉?士之壯也,或從事於要劇,或旅游而不安宅,或偶時之喪亂,皆不皇有所為,況有疾疚吉兇虞其間哉?是以君子汲汲於所欲為,恐終無所顯於後。若皆待
五六十而後有所為,則或有遺恨矣。今執事雖參於戎府,當四海弭兵之際,優游無事,不以此時著書,而曰俟後,或有不及,曷可追乎?天之與人性度已有器也,不必老而后有或立者。昔顏子之庶幾,豈待五六十乎?執事目不睹圣人而究圣人之道,材不讓於顏子矣,已逾之,曷懼於年未至哉?顏子不著書者,以其從圣人之後,圣人已有定制故也,若顏子獨立於世,必有所云著也。古之學君臣父子之道,必資於師,師之賢者,其徒數千人,或數百人,是以沒則紀其師之說以為書,若《孟子》者是已,傳者猶以孟子自論集其書,不云沒後其徒為之也。後孟子之世發明其學者,揚雄之徒,咸自作書。今師友道喪,浸不及揚雄之世,不自論著以與圣人之道,欲待孟子之門人,必不可冀矣。君子發言舉足,不遠於理,未嘗聞以駁雜無實之說為戲也,執事每見其說,亦拊?呼笑,是撓氣害性,不得其正矣。茍正之不得,曷所不至焉?或以為中不失正,將以茍悅於眾,是戲人也,是玩人也,非示人以義之道也。 人物評價
張籍樂府詩藝術成就很高,善于概括
事物對立面,在數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強烈對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細致真實地刻畫各種人物的形象。其體裁多為“即事名篇”的新樂府,有時沿用舊題也能創出新意。語言通俗淺近而又峭煉含蓄,常以口語入詩。他還著意提煉結語,達到意在言外的批判和諷刺效果。張籍的五律,不事藻飾,不假雕琢,于平易流暢之中見委婉深摯之致,對晚唐五律影響較大。
張籍的著名詩有哪些?解析張籍最著名十首詩
世稱“張水部”、“張司業”的張籍你們可都認識嗎?。張籍的樂府詩與王建齊名,并稱“張王樂府”。著名詩篇有《塞下曲》、《征婦怨》、《采蓮曲》、《江南曲》等,張籍樂府詩藝術成就很高,善于概括事物對立面,在數篇或一篇之中形成強烈對比,又善用素描手法,細致真實地刻畫各種人物的形象。其體裁多為“即事名篇”的新樂府,有時沿用舊題也能創出新意。
張籍最著名的十首古詩詞
一、夫死戰場子在腹,妾身雖存如晝燭。
出自唐·張籍《征婦怨》。晝燭,喻無用。丈夫戰死于沙場,孩子還在肚子里,一個女子雖勉強茍活,又有什么用呢?此寫戰爭的殘酷及帶給人民的苦難,其所表現的征婦心靈的苦痛盡在其中矣。
二、萬里無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
出自唐·張籍《征婦怨》。此寫征婦無法收葬萬里以外的丈夫的尸骨,只得城下招魂而空葬的悲慘之情。“萬里”寫出了征人戰死之地的遙遠與荒涼,“家家”道出了怨婦人數之多。其對戰爭之害的血淚控訴,皆見于字里行間。
三、亂定幾人還本土,唯有官家重作主。
出自唐·張籍《廢宅行》。還本土,回故鄉。唯,只。官家,指統治者。重作主,重新做官。戰亂之后能有幾人得以回到故土呢,只有那些當權者才能又回來做官。此言統治者發動戰爭受害的永遠都是人民。
四、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出自唐唐·張籍《節婦吟》。恨:遺憾。奉還你送給我的禮物——雙明珠,灑著兩行熱淚拒絕你的求愛,只斗族恨沒有在還未出嫁的時候就與你相識啊。后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表示婉言拒絕別人的求愛,或表示相逢恨晚,造成愛情上的遺憾。
五、眼昏書字大,耳重覺聲高。
出自唐·張籍《詠懷》。非唯,不僅。二毛,指頭發斑白。耳重,耳聾。此寫年老發白、脊銷禪眼花、耳聾的生理特征及其悲哀之處。
六、男兒生身自有役,那得誤我少年時。
出自唐唐·張籍《別離曲》。男兒生來就有重任在肩,怎能虛度青春年華?
七、良馬不念秣,烈士不茍營。
出自唐·張籍《西州》。此以駿馬不貪吃馬料為喻,說明有志之士處世為人是不會茍且隨便的。
八、可憐萬國關山道,年年戰骨多秋草。
出自唐·張籍《關山櫻塵月》。萬國,指全國到處。關山道,關塞、山隘等軍事要道。戰骨,戰死者的尸骨。多秋草,多于秋草。此寫戰爭年年不絕,死者無數的慘狀。
九、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唐·張籍《秋思》。家書急匆匆的便寫完了,有擔心沒有把想說的話都寫出來,捎信的人馬上便要出發,又把封好的信打開再重新審讀一遍,詩中體現了濃濃的鄉情。
十、年年逐利西復東,姓名不在縣籍中。
出自張籍《賈客樂》。商人為了追逐名利,整年在外本作忙碌,以至于在縣中的戶籍冊上都沒有可他們的名字。
除了秋思,張籍寫的古詩還有哪些?
唐詩三百首選了他的沒蕃故人
沒蕃故人
張籍
前年戌月支,城下沒全師。
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
欲祭疑衫虛君在,天涯哭此時。
前年你去月支防守邊疆,據說在城下覆滅了全師。蕃漢之間消息全然斷絕,我與你永作生死的別離。無人去收拾遣棄的營帳,只有歸馬認得殘破戰旗。想祭奠卻疑心你還活著,海角天涯此時怎不哭啼?!
他的絕句不錯
卷386_22 【送蜀客】張籍
蜀客南行祭碧雞,木綿花發錦江西。
山橋日晚行人少,時見猩猩樹上啼。
卷386_23 【送元結】張籍
昔日同游漳水邊,如今重說恨綿綿。
天涯相見還燃塌皮離別,客路秋風又幾年。
卷386_24 【宿山祠(一作宮山祠)】張籍
秋草宮人斜里墓,宮人誰送葬來時。
千千萬萬皆如此,家在邊城亦不知。
卷386_25 【美人宮棋】張籍
紅燭臺前出翠娥,海沙鋪局巧相和。
趁行移手巡收盡,數數看誰得最多。
卷386_26 【蠻州(一作杜牧詩,題云蠻中醉)】張籍
瘴水蠻中入洞流,人家多住竹棚頭。
一山海上無城郭,唯見松牌記象州。
卷386_27 【送元宗簡】張籍
貂帽垂肩窄皂裘,雪深騎馬向西州。
暫時相見還相送,卻閉閑門依舊愁。
卷386_28 【寄徐晦】張籍
鄠陂魚美酒偏濃,不出琴齋見雪峰。
應勝昨來趨府日,簿書床上亂重重。
卷386_29 【寄白學士】張籍
自掌天書見客稀,縱因休沐鎖雙扉。
幾回扶病欲相訪,知向禁中歸未歸。
卷386_30 【喜王六同宿】張籍
十八年來恨別離,唯同一宿詠新詩。
更相借問詩中語,共說如今勝舊時。
卷386_31 【題玉像堂】張籍
玉毫不著世間塵,輝相分明十八身。
入夜無煙燈更好,堂中唯有轉經人。
卷386_32 【與賈島閑游】張籍
水北原南草色新,雪消風暖不生塵。
城中車馬應無數,能解閑行有幾人。
卷386_33 【哭丘長史】張籍
丘公已歿故人稀,欲過街西更訪誰。
每到子城東路上,憶君相逐入朝時。
卷386_34 【哭孟寂】張籍
曲江院里題名處,十九人中最少年。
今日春光君不見,杏花零落寺門前。
卷386_35 【患眼】張籍
三年患眼今年校,免與風光便隔生。
昨日韓家后園里,看花猶似未分明。
卷386_36 【答劉競】張籍
劉君久被時拋擲,老向城中作皮差選人。
昨日街西相近住,每來存問老夫身。
卷386_37 【贈華嚴院僧】張籍
一身依止荒閑院,燭耀窗中有宿煙。
遍禮華嚴經里字,不曾行到寺門前。
卷386_38 【逢故人】張籍
山東一十馀年別,今日相逢在上都。
說盡向來無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須。
卷386_39 【送蕭遠弟】張籍
街北槐花傍馬垂,病身相送出門遲。
與君別后秋風夜,作得新詩說向誰。
卷386_40 【送辛少府任樂安】張籍
才多不肯浪容身,老大詩章轉更新。
選得天臺山下住,一家全作學仙人。
卷386_41 【贈任道人】張籍
長安多病無生計,藥鋪醫人亂索錢。
欲得定知身上事,憑君為算小行年。
卷386_42 【招周居士】張籍
閉門秋雨濕墻莎,俗客來稀野思多。
已掃書齋安藥灶,山人作意早經過。
卷386_43 【送許處士】張籍
高情自與俗人疏,獨向藍溪選僻居。
會到白云長取醉,不能窗下讀閑書。
卷386_44 【送律師歸婺州】張籍
京中開講已多時,曾作壇頭證戒師。
歸到雙溪橋北寺,鄉僧爭就學威儀。
卷386_45 【題楊秘書新居】張籍
愛閑不向爭名地,宅在街西最靜坊。
卷里詩過一千首,白頭新受秘書郎。
卷386_46 【送晊師】張籍
九星臺下煎茶別,五老峰頭覓寺居。
作得新詩旋相寄,人來請莫達空書。
卷386_47 【送僧往金州】張籍
聞道溪陰山水好,師行一一遍經過。
事須覓取堪居處,若個溪頭藥最多。
卷386_48 【尋徐道士】張籍
尋師遠到暉天觀,竹院森森閉藥房。
聞入靜來經七日,仙童檐下獨焚香。
卷386_49 【答開州韋使君寄車前子】張籍
開州午日車前子,作藥人皆道有神。
慚愧使君憐病眼,三千馀里寄閑人。
卷386_50 【憶故州】張籍
壘石為山伴野夫,自收靈藥讀仙書。
如今身是他州客,每見青山憶舊居。
卷386_51 【送客游蜀】張籍
行盡青山到益州,錦城樓下二江流。
杜家曾向此中住,為到浣花溪水頭。
卷386_52 【送陸暢】張籍
共踏長安街里塵,吳州獨作未歸身。
昔年舊宅今誰住,君過西塘與問人。
卷386_53 【感春】張籍
遠客悠悠任病身,謝家池上又逢春。
明年各自東西去,此地看花是別人。
卷386_54 【贈李司議】張籍
漢庭誰問投荒客,十載天南著白衣。
秋草茫茫惡溪路,嶺頭遙送北人稀。
卷386_55 【別客】張籍
青山歷歷水悠悠,今日相逢明日秋。
系馬城邊楊柳樹,為君沽酒暫淹留。
卷386_56 【登樓寄胡家兄弟】張籍
獨上西樓盡日閑,林煙演漾鳥蠻蠻。
謝家兄弟重城里,不得同看雨后山。
卷386_57 【答劉明府】張籍
身病多時又客居,滿城親舊盡相疏。
可憐絳縣劉明府,猶解頻頻寄遠書。
卷386_58 【酬藤杖】張籍
病里出門行步遲,喜君相贈古藤枝。
倚來自覺身生力,每向傍人說得時。
卷386_59 【法雄寺東樓】張籍
汾陽舊宅今為寺,猶有當時歌舞樓。
四十年來車馬絕,古槐深巷暮蟬愁。
卷386_60 【寄故人】張籍
靜曲閑房病客居,蟬聲滿樹槿花疏。
故人只在藍田縣,強半年來未得書。
卷386_61 【鄰婦哭征夫】張籍
雙鬟初合便分離,萬里征夫不得隨。
今日軍回身獨歿,去時鞍馬別人騎。
卷386_62 【和崔駙馬聞蟬】張籍
鳳凰樓下多歡樂,不覺秋風暮雨天。
應為昨來身暫病,蟬聲得到耳傍邊。
卷386_63 【和裴仆射看櫻桃花】張籍
昨日南園新雨后,櫻桃花發舊枝柯。
天明不待人同看,繞樹重重履跡多。
卷386_64 【和長安郭明府與友人縣中會飲】張籍
一尊清酒兩人同,好在街西水縣中。
自恨病身相去遠,此時閑坐對秋風。
卷386_65 【唐昌觀看花】張籍
新紅舊紫不相宜,看覺從前兩月遲。
更向同來詩客道,明年到此莫過時。
卷386_66 【九華觀看花】張籍
街西無數閑游處,不似九華仙觀中。
花里可憐池上景,幾重墻壁貯春風。
卷386_67 【贈姚合】張籍
丹鳳城門向曉開,千官相次入朝來。
唯君獨走沖塵土,下馬橋邊報直回。
卷386_68 【同韋員外開元觀尋時道士】張籍
觀里初晴竹樹涼,閑行共到最高房。
昨來官罷無生計,欲就師求斷谷方。
卷386_69 【同韓侍御南溪夜賞】張籍
喜作閑人得出城,南溪兩月逐君行。
忽聞新命須歸去,一夜船中語到明。
卷386_70 【使行望悟真寺】張籍
采玉峰連佛寺幽,高高斜對驛門樓。
無端來去騎官馬,寸步教身不得游。
卷386_71 【重陽日至峽道】張籍
無限青山行已盡,回看忽覺遠離家。
逢高欲飲重陽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卷386_72 【贈主客劉郎中】張籍
憶昔君登南省日,老夫猶是褐衣身。
誰知二十馀年后,來作客曹相替人。
卷386_73 【同嚴給事聞唐昌觀玉蕊近有仙過,因成絕句二首】張籍
千枝花里玉塵飛,阿母宮中見亦稀。
應共諸仙斗百草,獨來偷得一枝歸。
九色云中紫鳳車,尋仙來到洞仙家。
飛輪回處無蹤跡,唯有斑斑滿地花。
卷386_74 【秋思】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歸書意萬重。
忽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卷386_75 【憶遠】張籍
行人猶未有歸期,萬里初程日暮時。
唯愛門前雙柳樹,枝枝葉葉不相離。
卷386_76 【玉仙館】張籍
長溪新雨色如泥,野水陰云盡向西。
楚客天南行漸遠,山山樹里鷓鴣啼。
卷386_77 【寄府吏】張籍
野外尋花共作期,今朝出郭不相隨。
待君公事有閑日,此地春風應過時。
卷386_78 【弟蕭遠雪夜同宿】張籍
數卷新游蜀客詩,長安僻巷得相隨。
草堂雪夜攜琴宿,說是青城館里時。
卷386_79 【涼州詞三首】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古鎮城門白磧開,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邊使客行應早,欲問平安無使來。
鳳林關里水東流,白草黃榆六十秋。
邊將皆承主恩澤,無人解道取涼州。
卷386_80 【宮詞】張籍
新鷹初放兔猶肥,白日君王在內稀。
薄暮千門臨欲鎖,紅妝飛騎向前歸。
黃金捍撥紫檀槽,弦索初張調更高。
盡理昨來新上曲,內官簾外送櫻桃。
卷386_81 【華清宮】張籍
溫泉流入漢離宮,宮樹行行浴殿空。
武帝時人今欲盡,青山空閉御墻中。
卷386_82 【崔駙馬養鶴】張籍
身閑無事稱高情,已有人間章句名。
求得鶴來教翦翅,望仙臺下亦將行。
卷386_83 【閑游】張籍
老身不計人間事,野寺秋晴每獨過。
病眼校來猶斷酒,卻嫌行處菊花多。
卷386_84 【劉兵曹贈酒】張籍
一瓶顏色似甘泉,閑向新栽小竹前。
飲罷身中更無事,移床獨就夕陽眠。
卷386_85 【送梧州王使君】張籍
楚江亭上秋風起,看發蒼梧太守船。
千里同行從此別,相逢又隔幾多年。
卷386_86 【春日早朝】張籍
曉陌春寒朝騎來,瑞云深處見樓臺。
夜來新雨沙堤濕,東上合門應未開。
卷386_87 【寄朱、闞二山人】張籍
為個朝章束此身,眼看東路去無因。
歷陽舊客今應少,轉憶鄰家二老人。
卷386_88 【寄李渤】張籍
五度溪頭躑躅紅,嵩陽寺里講時鐘。
春山處處行應好,一月看花到幾峰。
卷386_89 【尋仙】張籍
溪頭一徑入青崖,處處仙居隔杏花。
更見峰西幽客說,云中猶有兩三家。
卷386_90 【同白侍郎杏園贈劉郎中】張籍
一去瀟湘頭欲白,今朝始見杏花春。
從來遷客應無數,重到花前有幾人。
卷386_91 【答鄱陽客藥名詩】張籍
江皋歲暮相逢地,黃葉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詩向松桂,心中萬事喜君知。
卷386_92 【寄宋景】張籍
詔發官兵取亂臣,將軍弓箭不離身。
今君獨在征東府,莫遣功名屬別人。
卷386_93 【寄王侍御(一作奉御)】張籍
愛君紫閣峰前好,新作書堂藥灶成。
見欲移居相近住,有田多與種黃精。
卷386_94 【題渭北寺上方】張籍
昔祭郊壇今謁陵,寺中高處最來登。
十馀年后人多別,喜見當時轉讀僧。
卷386_95 【閑游(一作題山寺僧院)】張籍
終日不離塵土間,若為能見此身閑。
今朝暫共游僧語,更恨趨時別舊山。
卷386_96 【倡女詞】張籍
輕鬢叢梳闊掃眉,為嫌風日下樓稀。
畫羅金縷難相稱,故著尋常淡薄衣。
卷386_97 【答元八遺紗帽】張籍
黑紗方帽君邊得,稱對山前坐竹床。
唯恐被人偷剪樣,不曾閑戴出書堂。
卷386_98 【題僧院】張籍
聞師行講青龍疏,本寺住來多少年。
靜掃空房唯獨坐,千莖秋竹在檐前。
卷386_99 【送元八】張籍
百神齋祭相隨遍,尋竹看山亦共行。
明日城西送君去,舊游重到獨題名。
卷386_100 【吳楚歌詞】張籍
庭前春鳥啄林聲,紅夾羅襦縫未成。
今朝社日停針線,起向朱櫻樹下行。
卷386_101 【題方睦上人月臺觀】張籍
一身清凈無童子,獨坐空堂得幾年。
每夜焚香通月觀,可憐光影最團圓。
卷386_102 【華山廟】張籍
金天廟下西京道,巫女紛紛走似煙。
手把紙錢迎過客,遣求恩福到神前。
卷386_103 【病中酬元宗簡】張籍
東風漸暖滿城春,獨占幽居養病身。
莫說櫻桃花已發,今年不作看花人。
卷386_104 【寺宿齋】張籍
晚到金光門外寺,寺中新竹隔簾多。
齋官禁與僧相見,院院開門不得過。
卷386_105 【贈施肩吾】張籍
世間漸覺無多事,雖有空名未著身。
合取藥成相待吃,不須先作上天人。
卷386_106 【贈王建】張籍
白君去后交游少,東野亡來篋笥貧。
賴有白頭王建在,眼前猶見詠詩人。
卷386_107 【逢賈島】張籍
僧房逢著款冬花,出寺行吟日已斜。
十二街中春雪遍,馬蹄今去入誰家。
卷386_108 【山中酬人】張籍
山中日暖春鳩鳴,逐水看花任意行。
向晚歸來石窗下,菖蒲葉上見題名。
卷386_109 【弱柏院僧影堂】張籍
弱柏倒垂如線蔓,檐頭不見有枝柯。
影堂香火長相續,應得人來禮拜多。
卷386_110 【題故僧影堂】張籍
香消云鎖舊僧家,僧剎殘形半壁斜。
日暮松煙寒漠漠,秋風吹破紙蓮花。
卷386_111 【無題(一作劉禹錫詩,題云踏歌詞)】張籍
桃溪柳陌好經過,燈下妝成月下歌。
為是襄王故宮地,至今猶有細腰多。
卷386_112 【山禽】張籍
山禽毛如白練帶,棲我庭前栗樹枝。
獼猴半夜來取栗,一雙中林向月飛。
卷386_113 【秋山】張籍
秋山無云復無風,溪頭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閉石床靜,葉間墜露聲重重。
卷386_114 【玉真觀】張籍
臺殿曾為貴主家,春風吹盡竹窗紗。
院中仙女修香火,不許閑人入看花。
卷386_115 【蠻中】張籍
銅柱南邊毒草春,行人幾日到金麟。
玉镮穿耳誰家女,自抱琵琶迎海神。
卷386_116 【贈道士(一作剡溪逢茅山道士)】張籍
茅山近別剡溪逢,玉節青旄十二重。
自說年年上天去,羅浮最近海邊峰。
卷386_117 【重平驛作】張籍
茫茫菰草平如地,渺渺長堤曲似城。
日暮未知投宿處,逢人更問向前程。
卷386_118 【宿天竺寺,寄靈隱寺僧】張籍
夜向靈溪息此身,風泉竹露凈衣塵。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卷386_119 【酬朱慶馀】張籍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是人間貴,一曲菱歌敵萬金。
卷386_120 【寒食憶歸】張籍
京中曹局無多事,寒食貧兒要在家。
遮莫杏園勝別處,亦須歸看傍村花。
卷386_121 【寒食】張籍
綠楊枝上五絲繩,枝弱春多欲不勝。
唯有一年寒食日,女郎相喚擺階o3。
卷386_122 【賦花】張籍
花,花。
落早,開賒。
對酒客,興詩家。
能回游騎,每駐行車。
宛宛清風起,茸茸麗日斜。
且愿相留歡洽,惟愁虛棄光華。
明年攀折知不遠,對此誰能更嘆嗟。
好了,文章到此結束,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