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能找到對韻詞啊 搜索對韻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在哪里能找到對韻詞啊,以及搜索對韻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對韻的詞組
落日對流笑毀旁霞。黃鶯對翠鳥,甜菜對苦瓜
門前栽果樹,塘里養魚蝦。
有時兩點三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優對劣,丑對佳,肅靜對喧嘩。光明對黑暗,謹慎對浮夸。蘋果臉,葡萄牙,異卉對奇葩。知音存海內,朋友遍天涯。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云對雨,夏對冬,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文竹對武松。天浩浩,日融融,碧野對蒼穹。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接余清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濃對淡,異對同,卓越對平庸。高歌對痛飲,慷慨對從容。三尺劍,六鈞弓,湖北對山東。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水如碧玉山如黛,云想衣裳花想容。
不滿意可以追問碰橡哦
寫詩詞的時候可以用來尋找壓韻的字眼。另外類似的寫詩詞用的工具書也可以推薦幾個
我散升覺得這方面資料還是很豐富的,可以選自己適用的:
1 、中華新韻。
你可以參考百度:中華新韻 百科,羅列了適應現代詩詞押韻的韻腳。
2、 若是入門級的,可以看看
《聲律啟蒙》。
這本旅笑書是古代 教小孩子詩詞韻文入門用的,很實用。舉個例子:
《聲律啟蒙》一 東
云對雨,雪對風,晚照對晴空。來鴻對去燕,宿鳥對鳴蟲。
三尺劍,六鈞弓,嶺北對江東......
3、 和2類似的書,可以看看《訓蒙駢句》、《龍文鞭影》、《笠翁對韻》等。
4、個人建議,擇優錄用哈。 以上的書《中華新韻》是寫詩著急找韻腳的時候用,而《聲律啟蒙》呢拆掘含,可以配合《唐詩三百首》等讀物一起看看,既增長見識,又加強聲律訓練,而且針對性比較強(當然,這本書是清朝人編的,讀音和現代有些差異,不過還好不是很大哦)。
參考一下吧。
參考資料:中華新韻
聲律啟蒙
一年級上冊語文課件:《對韻歌》
【 #課件# 導語】課件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具或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各個教學步驟教學環或轎尺節的時間分配等等,下面是 無 整理的一年級上冊語文課件:《對韻歌》,歡迎閱讀與借鑒。
【 篇一 】
課前準備
1.制作課件。(教師)
2.預習課文。(學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對子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古代有一個叫陳文杰的人,他非常聰明,因為對對子對得好而當上了欽差。你們想不想像他一樣來對對子?那老師就出兩個滿足你們的愿望。天對(地),黑對(白),花對(樹)??磥碓蹅儼嗟男∨笥岩埠苈斆鳎瑢ψ訉Φ谜娌诲e。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兒歌《對韻歌》。(板書課文題目:對韻歌。)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孩子都喜歡受到表揚,課前布置孩子動手搜集生活中的資料,對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為新課做鋪墊,有著一舉多得的作用。
二、識字教學,圖文結合
1.試讀對韻歌,并交流在試讀的過程中遇到的困難。
2.學生再次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畫本課的生字,不會的請教同桌或老師。
3.指生讀課文,糾正朗讀不正確的字音。
4.指導學生學習“對”字。
(1)屏顯第一句,指生朗讀。
(2)出示“對”字。個別讀,齊讀。
(3)認識“對”字的部首,指導書空。
(4)啟發學生說一說“對”的反義詞。
5.指導學習“云”“山”“蟲”。
(1)出示一組圖片(大屏幕出示圖片:圖上有云、山、蟲),讓學生猜一猜這是文中的哪一句?不知道的可以看一看課文。
(2)學生匯報這是哪一句,并齊讀。
(3)交流畫了哪幾個生字。
(4)指生領讀這三個生字。重點指導“云”和“蟲”。
(5)學習“云”和“蟲”的字理。
①激趣:這幾個字你們都已經認識了,這幾個字還非常有趣呢!大家認真觀察,看看它們是怎樣變來的。(屏幕出示“云”和“蟲”的字理演變圖)
②學生發表感想。
③小結:古人特別聰明,根據物體的某一部分的特點,一點點寫出了漢字,漢字多有趣呀!我們在以后的學習中,還會學到更多的漢字衫高知識呢!
(6)給“云”和“蟲”兩個字擴詞。
(7)把生字放回句子中指生個別讀,齊讀。
6.指導學習“雨”“風”“花”“鳥”。
7.理解詞語。
(1)出示最后一句,指生朗讀。
(2)去掉“對”字,再指生朗讀。教師相機出示成語:山清水秀、桃紅柳綠。
(3)理解“山清水秀”的意思。
①出示課件。(播放春季山清水秀的自然風光)
②學生交流欣賞感受。教師啟發:當你看到類似這樣的美景時就可以說“山清水秀”。
③介紹家鄉山清水秀的地方。
(4)理解“桃紅柳綠”。
①出示圖片,看圖片讀詞。
②說一說:()的桃花,()的柳樹。帆州
③齊讀最后一行。去掉“對”字再讀。
④個別讀,齊讀。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重視突出識字教學。教師出示美麗的圖片,并緊密地聯系生活實際,巧妙地引導學生識記生字,加深學生對生字、詞的理解,有效避免了學習的枯燥,使教學變化靈活,生動活潑。
三、加強鞏固,寫字教學
1.開火車讀生字。
2.讀成語:山清水秀、桃紅柳綠。
3.讀要求寫的生字。
4.指導書寫。
(1)認真觀察,思考:怎樣才可以把這三個字寫得更漂亮?
(2)交流寫這三個字的小竅門。
(3)交流書寫時需要同學們注意的地方。教師相機強調三個新筆畫?!霸啤弊值谌P是“撇折”;“蟲”字的第五筆是“提”;“山”的第二筆是“豎折”。
(4)教師范寫,學生觀察。
(5)學生練寫,交流反饋。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學段,要在每天的語文課中安排10分鐘練習,在教師的指導下隨堂練習,做到天天練。所以在起始階段,必須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四、反復誦讀,拓展延伸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練讀《對韻歌》??梢耘呐氖郑部梢酝缹ψx等。
2.男女生對讀。
3.師生對讀。
4.共同拍手讀,能背下來的可以不看書。
5.小結:對韻歌這種獨特的語言表現形式,同元曲漢賦、唐詩宋詞一樣,散發著中華民族的無窮魅力,讓我們踏上對韻的快車遠航吧!
6.出示一些對子,試著一起拍手讀一讀。
7.匯報朗讀。
8.小結。
設計意圖:語文知識的學習貴在“積淀”。學生在一一對應的對韻吟誦中,再一次鞏固識字,既高效地完成了識字的任務,又通過各種形式的讀,體會對韻歌的韻律美,體驗事物之間對應的奇妙感覺,促進積累。拓展的課外對子,更能極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文化積淀。
教學反思
1.采用學生喜愛的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多樣靈活的識字載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感受到漢字表意的豐富,提高了識字效率,扎實有效地完成識字任務。
2.多種形式、扎實有效的讀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讀書、一次次交流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上,使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
3.去“對”字,把“山清水秀”“柳綠桃紅”變成新的創新形式。這不但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詞義,而且潛移默化中激發了學生積累成語、誦讀成語的興趣,可謂一舉多得。
【 篇二 】
一、教學目標
1.認識6個字,會寫6個字。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認識6個字,會寫6個字。
2.在對對子過程中,產生識字興趣。
三、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四、教學時數
2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暑假的時候,我看了一部關于兒童的電視劇《少年大欽差》,不知道你們看沒看,我特別喜歡陳文杰這個人物,他非常聰明。他因為對對子對得好而當上了大欽差。你們想不想像他一樣來對對子?那老師就出兩個滿足你們的愿望。天對(地),黑對(白),花對(草)??磥碓蹅儼嗟男∨笥岩埠苈斆鳎瑢ψ訉Φ谜娌诲e。今天,我們來學一首兒歌《對韻歌》。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兒歌里也有一些很有趣的對子,你們愿不愿意自己先讀一讀?遇到困難怎么辦?
(拼音老師來幫忙,認真讀,仔細看,在幫寶寶找伙伴。)
學生輕聲自由讀。
(三)精讀課文,學習字詞
1、精讀
師:剛才老師感覺有一些同學讀的有些吃力,可能是一些生字寶寶在搗亂,現在我們再把第一小節讀一遍,邊讀邊劃出字寶寶,再用喜歡的方式學一學,同桌互相考一考。
2、匯報:
師:誰愿意讀一讀自己畫出來的字寶寶。
生讀生字
師:老師在文中也找到了字寶寶。(學習第一小節。)
(1)課件演示。(或文件夾里的“對韻歌”課件。)
師:誰能試著讀一讀,這里出現了2個生字,一起讀一下。誰愿意把“霧”(文件夾里的“對韻歌”課件。)字介紹給大家。
師:小朋友們可真棒!誰再介紹介紹“夏”(文件夾里的“對韻歌”課件。)字,書寫時哪部分需要注意呢?
(2)課件出示山水畫(文件夾里的“對韻歌”課件。)。這幅畫的景美不美?你能用書上的哪句話來形容一下呢?(青山伴綠水)讀一讀這句話并介紹“伴”。
(3)第一小節的生字小朋友們學的真棒,那是不是能把第一小節讀的更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小節
3、學習第二小節
過渡:(課件出示圖畫)(文件夾里的“對韻歌”課件)老師這里還有一幅美麗的圖畫,誰能看的出來這是什么季節?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很多蔬菜瓜果都豐收了,想不想親自去采摘品嘗一下。讓我們一起過一個快樂的采摘節吧!
(1)生讀第二小節,邊讀邊畫出字寶寶
(2)課件出示帶詞的圖片(文件夾里的“對韻歌”課件),讀一讀,去掉圖片再讀詞,再去掉拼音看誰讀的準。
(3)課件出示(文件夾里的“對韻歌”課件。)“菜”和“芽”,觀察一下有什么共同點,說說怎么記住它們,再說個詞語。
(4)課件出示(文件夾里的“對韻歌”課件)“葡萄穿紫袍”,讀一讀這句話,給“穿”“紫”找個伙伴并說說用什么辦法記住它們。
師:現在我們和所有的字寶寶都成了好朋友,再讀課文一定感覺輕松多了,愿不愿意讀一讀?可以看屏幕也可以看書讀。
中間休息:律動
(四)鞏固練習
1.休息完了,想不想把剛才的詞語再讀一讀??雌聊唬ㄎ募A里的“對韻歌”課件),這么多詞語誰讀的又準確又響亮,就會有一只漂亮的蝴蝶來為他喝彩,誰愿意讀?(生讀)
2.感情回讀。
詞語讀的這么好,放到文中一定能讀的更好!
【一起背笠翁對韻】|(三)山對海,華對嵩
山對海,華對嵩。
山,高山;海,大海。
華(huà),西岳華山,五岳之一,位于陜西渭南;嵩(sōng),中岳嵩山,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登封。
四岳對三公。
四岳,按照《史記》記載,為傳說中堯舜時代的四方部落首領;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唐朝以后,均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
宮花對禁柳,塞雁對江龍。
宮花,皇宮庭苑中的花木;禁柳,宮中或禁苑中的柳樹,古時皇宮是禁止百姓進入的,所以稱禁宮,像北京的紫禁城。如張炎《渡江云·山陰久客》詞:“ 新煙禁柳,想如今、綠到西湖 ”。
塞雁,邊塞之雁,比喻遠離家鄉的人,如李煜《長相思·一重山》詞:“ 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閑 ”;江龍,江中的龍。
清暑殿,廣寒宮。
清暑殿,宮殿名,相傳三國吳國有避暑宮,夏日無暑氣;廣寒宮,古代神話傳說中位于月亮的宮殿,嫦娥奔月后所居住的宮殿為廣寒宮?;蛟蝗碎g清暑殿,天上廣寒宮。
【典故】嫦娥奔月: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突然出現了十個太陽, 大地被烤成焦土,后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后羿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兒都很敬重他。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的蓬蒙也混了進來。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了后羿長生不老的仙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暫時把仙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有一天碧拆,后羿要帶弟子出門去,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到了晚上,蓬蒙手提寶劍,迫不及待地闖進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藥交出來,危急之時嫦娥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仙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飛落到月亮上成了仙。人們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擺上嫦娥平日愛吃的食品,遙遙地為她祝福。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就在民間傳開,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拾翠對題紅。
拾翠,拾取翠鳥羽毛以為首飾,后多指婦女游春,出自曹植《洛神賦》:“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如杜甫《秋興八首》詩:“ 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 ”。
題紅,即紅葉題詩。
【典故】紅葉題詩:唐朝時,有一個名叫于佑的書生在皇城御河岸邊洗手,發現不遠處水面上飄來一片紅葉,葉面上好像有幾行墨跡。他趕忙將這片紅葉撈出水面,上面竟然題有四句詩:“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閑。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于佑把紅葉帶回家放在書箱中,每天都拿出來欣賞吟誦,極為珍惜。之后他找了一片又大又紅的秋葉,在上面題了二句詩:“曾聞葉上題紅怨,葉上題詩寄阿誰?”他將紅葉放到到御河上游,飄流進宮城。
后來,于佑在上司韓泳的說和下,與皇宮出來的韓夫人成親。婚后,韓氏在于佑書箱中發現了紅葉,她十分驚異,說:“這紅葉上的詩是我作的,夫君如何得到?”于佑就把得紅葉事講給了妻子。韓氏又說:“我在宮城御河里也撿到了一片題句的紅葉,不知道是何人所寫。”她從自己的衣箱取出了一片紅葉,于祐接過來一看上面的題句就連聲說:“這是我題的啊!”夫妻二人各持一片紅葉相視無言,感慨萬端。
莊周夢化蝶,呂望兆飛熊。
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姜子牙應兆了周文王的飛熊夢。
【典故】莊周夢蝶:戰國著名的哲學家莊子,一日做夢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醒來不禁發出感慨,究竟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周呢?莊周夢蝶是莊子提出的一個哲學論點,認為人不可能確切地區分真實和虛幻。如李商隱《錦瑟》詩:“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呂望,即周朝的姜子牙。相傳有一天,周文王夢見一個長著翅膀的熊撲向自己,于是叫人占卜,看是否吉利,占卦的人說這是吉兆,您會得到一個能人輔佐。周文王來到渭水邊,果然遇到了一個與眾不同的老人,他就是用直鉤鈞魚的姜子牙。后來在姜子牙的輔佐下,周國消滅了商朝,周文王的兒子武王建立了周朝。
北牖當風停夏扇悔轎棗,南簾曝日省冬烘。
夏天,向北的窗戶對著風口,會很涼爽,就不用扇扇子了;冬天,向南的窗戶對著陽光,非常暖和,就不用燒爐子了。帆孝
牖(yǒu),窗戶;曝(pù),曬。
鶴舞樓頭,玉笛弄殘仙子月;鳳翔臺上,紫簫吹斷美人風。
黃鶴樓頭,一只仙鶴在黃鶴樓頭起舞,玉笛凄美的聲音讓嫦娥住的月亮都傷感而泣;鳳翔臺上,紫簫的聲音唯美動人,聽眾們覺得如沐清風。表現了演奏者技藝的高超。
【典故】黃鶴樓的傳說:以前有一位辛先生,平日以賣酒為業。有一天,這里來了一位看起來很貧窮的道士,辛先生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如此半年,每天請這位道士喝酒。有一天道士告訴辛先生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于是在墻上畫了一只黃鶴,接著以手打節拍,一邊唱著歌,墻上的黃鶴也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里其它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如此經過了十年,辛先生也因而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道士又飄然來到酒店,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只見一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畫鶴隨著白云飛到道士面前,道士便跨上鶴背,乘白云飛上天去了。后來辛先生便用十年來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稱“黃鶴樓”。
蕭史弄玉:秦穆公有個女兒叫弄玉,喜歡做道。當時有個人名蕭史,善于吹簫。后來,穆公把女兒嫁給了蕭史,并為他們筑了一所鳳翔臺。蕭史教弄玉用簫吹鳳鳴聲,鳳凰聚在臺上。一日,他們一起合奏的時候,天上飛來了一條龍和一只鳳,蕭史騎上龍,弄玉騎上鳳,雙雙升仙而去。
《笠翁對韻.十灰》
春對夏,喜對哀。大手對長(chánɡ )才①。風清對月朗②,地闊對天開。游閬(lànɡ )苑,醉蓬萊③。七政對三臺④。青龍壺老杖,白燕玉人釵⑤。香風十里望仙閣,明月一天思子臺⑥。玉橘冰桃,王母幾因求道降(jiànɡ);蓮舟藜杖,真人原為讀書來⑦。
① 大手:高手,常稱著名寫作家為“大手筆”。
[唐]僧鸞《贈李粲秀才》詩云:“颯風驅雷暫不停,始向場中稱大手?!?/p>
《陳書·徐陵傳》云:“世祖、高宗之世,國家有大手筆,皆陵草之?!?/p>
? 長才:英才。
[唐]杜甫《述古》詩云:“經讓笑綸中興業,何代無長才?”
? ? ② 風清月朗:微風清涼,月光明朗。形容夜景美好。
? ? ③ 游閬苑
閬苑:本指昆侖之巔閬風山仙人所居之宮苑。唐初魯王靈夔、滕王元嬰相繼鎮守閬州(今四川閬中),嫌衙宇卑陋,遂修飾擴建成宮苑,謂之“隆苑”。后為避唐玄宗隆基“隆”字之諱,改為“閬苑”。(見[宋]王象之《輿地紀勝》)
[宋]蘇軾《和子由送將官梁左藏仲通》詩云:“問羊他日到金華,應許相將游閬苑。”
? ? 醉蓬萊
蓬萊:方士傳說是渤海中仙人所居之山名。漢武帝游東萊郡黃縣,望渤海蓬萊山,因筑城為蓬萊。唐神龍三年(707),設蓬萊縣。(見《太平寰宇記·登州·蓬萊縣》)
[宋]無名氏《驀山溪》詞云:“正快活年時,慶新壽,萬年歡,人醉蓬萊里?!?/p>
宋代詞人把《醉蓬萊》列為詞牌名。
? ④七政: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見《尚書·舜典》)。一說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為“七政”。(見《尚書·大傳》)
三臺:古有靈臺、時臺、囿臺,合稱“三臺”。
[漢]許慎《五經異義》云:“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鱉。”
? ⑤ 青龍壺老杖
道家傳說,東漢費長房從壺公學仙,辭歸時,壺公給他一支竹杖,說:“騎著它即可到家。” 費長房到家后把杖投入葛陂(地名,在今河南新蔡境),竹杖立化為青龍。(見《后漢書·費長房傳》)
? 白燕玉人釵
傳說漢武帝建造招靈臺,有神女降臨,贈給武帝一雙玉釵,武帝又賜與趙婕妤飛賀州燕。至昭帝元鳳中,再打開再裝釵的寶匣,只見白燕飛出升天。后來,宮人學做此釵,命名“玉燕釵”,象征吉祥。(見[漢]郭憲《洞冥記》)
? ⑥香風十里望仙閣
南朝陳國末代皇帝陳后主陳叔寶,極端奢靡揮霍。為討取貴妃、寵姬的歡心,至德二年(584),又在金陵(今南京)光照殿前修建了臨春、結綺、望仙三座樓閣,門窗欄檻皆用高級香木做成,“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后主自用臨春閣,張貴妃獨占結綺閣,龔、孔二嬪共居望仙閣。閣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山水間廣植奇花異卉,加上貴妃嬪姬所涂脂粉之氣,“每微風暫至,香聞數里”。隋兵攻入金陵,盡焚于火。(見《南史·張貴妃傳》)
? ? 明月一天思子臺
漢武帝的寵臣江充,誣告太子劉據搞“巫蠱”謀反,外逃的劉據在湖縣(今河南靈寶西)自殺。后,武帝知其冤,即在長安建“思子宮”,并在湖縣建“歸來望思之臺”(即思子臺)。(見《漢書·戾太子傳》)
這句的意禪滑蔽思是:在思子臺上,只有滿天清冷而明亮的月光陪伴漢武帝。
“望”與“思”意思相似,對得很工整,但是,在這個對仗中,二者的感情卻大不相同,“望仙”何等快樂,而“思子”卻充滿悔恨與痛苦,所以,望仙閣里有十里香風,可思子臺上,卻只有清冷的月光。一個繁華,一個孤寂,一個熱鬧,一個冷清,色調與情感對比也很鮮明。當然,奢侈豪華的陳后主最終亡國,而漢武帝則創造了漢帝國的強盛,在這一點上也有發人深省的對比。
⑦? 玉橘冰桃,王母幾因求道降
據漢代班固所撰《漢武故事》載:七月七日西王母降漢武宮中授成仙之道。帝燃九光之燈,列玉門之棗,擺葡萄之酒,以迎王母。王母至,帝跪拜寒暄。王母帶來非地上所有之豐珍之果,清香之酒,又命侍女端來三千年一結果的仙桃七顆,四顆與帝,三顆自食。
? ? 蓮舟藜杖,真人原為讀書來
漢成帝末年,劉向專心致志校書于天祿閣。一天夜里,一個著黃衣的老人(一說是太乙真人),乘蓮舟、執藜杖,叩閣而進見。劉向在暗中獨坐誦書,老人乃吹杖端煙然(燃),因以見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天亮而去。(見《漢書·劉向傳》)
朝對暮,去對來。庶矣對康哉①。馬肝對雞肋②,杏眼對桃腮。佳興適,好懷開③。朔雪對春雷。云移鳷(zhī)鵲觀(ɡuàn),日曬鳳凰臺④。河邊淑氣迎芳草,林下輕風待落梅⑤。柳媚花明,燕語鶯聲渾是笑;松號柏舞,猿啼鶴唳(lì)總成哀⑥。
①庶矣康哉:人民安居樂業。
庶:眾百姓。
《論語·子路》云:“子(孔子)適衛(到衛國),冉有仆(隨從)。子曰:‘庶矣哉!’”
《尚書·益稷》載舜帝君臣作歌:“元首明(圣明)哉,股肱(指輔臣)良哉,庶時康(百姓安居樂業)哉?!焙笠浴翱翟铡北扔魈绞⑹馈?/p>
②? 馬肝:古人誤傳馬之肝有毒,食之喪命。
從前有個叫迂公的人,遇事不愛動腦子,總是做些傻事。有一次,迂公去一個朋友家吃飯。席間,大家都說些軼聞趣事來解悶。
有一個客人說:“馬的肝臟有毒,能毒死人。所以漢武帝曾經說過:‘文成將軍吃馬肝而死’?!庇毓犃吮阈ζ饋?,反駁這位客人說:“您恐怕在說謊哩,馬肝長在馬的肚子里,要是有毒的話,馬為什么不死呢?”
這個客人知道迂公一向有點糊涂,有心跟他開個玩笑,就說:“那您見過有一匹馬活過100歲嗎?這就是因為它們肝臟有毒的緣故??!”
迂公恍然大悟,一拍腦袋:“對呀,我怎么就沒想到這一點呢?”迂公突然想起家里也有一匹馬,是他從小養大的,感情遠超過一般的坐騎。它也長有馬肝,不是也要早死嗎?想到這里,迂公眼前不由出現了將來某天愛馬倒斃的情景,“不行,我必須回去救它!”迂公酒也不喝了,菜也不吃了,急匆匆往家趕去。
雞肋
字面意思為雞的肋骨,吃起來肉不多,扔了又可惜。引申為沒有什么價值和意義,但又不忍舍棄的事物;也指瘦弱的身體。
曹操出兵漢中進攻劉備,困于斜谷界口,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正碰上廚師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于懷。正沉吟間,夏侯惇dūn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曹操隨口答道:“雞肋!雞肋!”
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
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道:“公何收拾行裝?”修說:“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
夏侯惇說:“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于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曹操得知此情后,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說:“你怎敢造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于轅門外。
③佳興適
興適:興致得到滿足。
晉代王徽之(字子猷)是王羲之的兒子。他居住山陰時,有一天雪夜,忽然想念居于剡地(今浙江嵊縣西)的故友戴逵(字安道),便連夜乘舟前往。這已是一個不尋常的舉動了。小船行了一個晚上,天亮時到達朋友的門前,他卻又掉頭回去了,這就更令人莫名驚詫了。
但王子猷有自己的說法:“乘興而行,興盡而返。”只要乘“興”與“興”盡了,見不見戴安道已經不重要了。他率真、任性,張揚個性,只追求事實的過程,而并非結果,真是一個性情瀟灑的人。
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致、興趣、興味行事,不遵循生活的既定規范和常理常情,這是一種非常自由舒展的人生態度和生命狀態。它不僅體現出當時士人所崇尚的任誕放浪、不拘形跡的“魏晉風度”,而且具有了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與魅力。
[唐]王維《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詩云:“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p>
?
好懷開
即“好開懷”,開心,內心舒暢。
[宋]孫應時《答王甫撫干和荊江亭韻》詩云:“樂哉新相知,開懷接談晏。插花醉不辭,風光惜流轉。”
[元]劉秉忠《木蘭花慢》詞云:“鏡里不堪看鬢,尊前且好開懷?!?/p>
④? 云移鳷鵲觀
鳷鵲觀:漢宮觀名。漢武帝建元年間,建在云陽(今西安附近)甘泉宮外。(見《三輔黃圖》)[漢]司馬相如《上林賦》云:“過鳷鵲,望露寒。”
談“鳷鵲觀”,莫與“鳷鵲樓”相混?!傍T鵲樓”是南朝時的樓閣名,在今南京市。
[唐]李白《永王東巡歌》詩云:“春風試暖昭陽殿,明月還過鳷鵲樓?!?/p>
? ? 日曬鳳凰臺
“弄玉吹簫”中的“鳳臺”是一種神話傳說。實有的鳳凰臺,在我國有好幾處:
一、東晉升平年間(一說宋元嘉十四年),有鳥集于江寧(今南京市)山上,文彩如孔雀,時人傳為鳳凰,因謂此山為鳳凰山,并于此山建鳳凰臺。(見《嘉慶一統志·江寧府》)唐代大詩人李白在《登金陵鳳凰臺》中“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的描述,就是指的南京鳳凰臺。
二、在甘肅成縣東南“鳳溪中,有二石雙高,其形若闕(古代宮廟及墓門所立之雙柱稱為‘闕’)。 漢世有鳳凰止焉,故謂之鳳凰臺?!保ㄒ姟端涀ⅰぱ罚?/p>
唐代詩圣杜甫在《鳳凰臺》中“亭亭鳳凰臺,北對西康州”的描述,即此。
三、傳說三國時期,有鳳凰出現于湖北鄂城縣東,吳主孫權遂筑鳳凰臺于此,并令周瑜、魯肅定建都之計。(見《嘉慶一統志·武昌府》)。
四、傳說周文王時期,有鳳凰鳴于今陜西岐山(亦作“天柱山”),所以岐山亦稱“鳳凰堆”。(見《圓經》)
⑤? 河邊淑氣迎芳草,林下輕風待落梅
這兩句引自唐代孫逖《和左司張員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長安逢立春日贈韋侍御及諸公》詩中“河邊淑氣迎芳草,林下輕風待落梅”。
淑氣:早春的溫和之氣。
落梅:立春前后是臘梅開始凋落的時候,滿地落花似雪,林下可以賞梅。
另外,有一古笛曲名叫《梅花落》,有一種酒名叫“落梅清酒”。那么,坐在清風林下,一邊飲“落梅酒”,一邊賞雪梅花,一邊聽“梅花落”,一舉三得,豈不快哉。
⑥? 柳媚花明,燕語鶯聲渾是笑
柳媚花明,燕語鶯聲:形容春光明媚,喜氣盎然。又比喻女子體態優美,笑聲悅耳。
《笠翁對韻》作者李漁在《無聲戲·譚楚玉戲里傳情劉藐姑曲終死節》中說:“只因他學戲的時節,把那些鶯啼燕語之聲、柳舞花翻之態,操演熟了,所以走到人面前,不消作意,自有一種云行水流(自然無拘)的光景?!?/p>
? ? 松號柏舞,猿啼鶴唳總成哀
松號柏舞,猿啼鶴唳:形容環境陰森,聲音凄涼。東晉醫藥學家葛洪《抱樸子》云:“周穆王南征,一軍盡化(死亡),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比喻戰亂使將士變成了非人的猿鶴蟲沙等異物。
漢代經學大師鄭玄注云:“[猿鶴]鳴,其聲哀?!?/p>
忠對信,博對該①。忖(cǔn) 度(duó )對疑猜。香消對燭暗②,鵲喜對蛩(qiónɡ)哀。金花報,玉鏡臺③。倒斝(jiǎ)對銜杯④。巖巔橫老樹,石磴(dènɡ)覆蒼苔⑤。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⑥。綠柳沿堤,皆為蘇子來時種;碧桃滿觀(ɡuàn ),盡是劉郎去后栽⑦。
①博該:博學多聞。
博:豐富;眾多。
該:通“賅”,完備;俱全。
《晉書·索靖傳》云:“唯靖該博經史,兼通內緯?!?/p>
? ?
②香消: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唐]劉滄《經煬帝行宮》云:“香銷(通‘消’)南國美人盡,怨入東風芳草多?!?/p>
[明]無名氏《尋親記》云:“玉碎香消鏡臺荒,綠云繚亂懶梳妝。”
? ? 燭暗:比喻殘年老人。
[宋]莫侖《生查子》詞云:“ 衾單容易寒,燭暗相將滅?!?/p>
[宋]趙長卿《浣溪沙》詞云:“五云樓閣羨劉郎,酒闌燭暗斷回腸?!?/p>
? ③ 金花報:亦作“金花箋”、“金花帖子”。唐宋時期,科舉考試狀元及第的報喜帖子上貼以金花,謂之“金花箋”。
[宋]樂史《楊太真外傳》云:“[上]遽命龜年(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翰林學士李白,立進《清平樂》詞三篇?!?/p>
? ? 玉鏡臺:玉制的鏡臺。
晉朝翰林學士溫嶠,喪妻。被姑母請去教表妹劉倩英彈琴寫字,看到表妹姿容端莊俏麗,便心生愛慕。
恰好姑母托他在翰林院學士中為表妹覓親,溫嶠于是騙姑母說找到了,門第不錯,是官宦家,各方面都不比嶠差。
他還順手交給姑母玉鏡臺一枚為聘,姑母大喜。當生米煮成了熟飯后,姑母無奈之下,只好嫁女。但溫、劉二人年齡懸殊,劉倩英滿心不樂意,夫妻婚后不和。
后來,溫嶠友人王府尹設宴招待溫嶠夫婦。席間,溫嶠展露才華,為劉倩英贏得無限風光。二人終于和解。
④ 倒斝:敬酒。斝:古代酒器。
《詩經·大雅·行葦》云:“肆筵設席,授幾有緝御?;颢I或酢,洗爵奠斝?!?/p>
[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云:“哭不憑棺,奠不親斝?!?/p>
? ? 銜杯:飲酒。
[唐]李白《廣陵贈別》詩云:“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間?!?/p>
? ⑤? 巖巔橫老樹:山頂橫臥老樹。
這是唐朝詩圣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中“能添老樹巔崖里”詩句的化用。
? ? 石磴覆蒼苔:石階長滿青苔。比喻破屋久無人居。
這是唐代詩人劉滄《經無可舊居兼傷賈島》中“蒼苔封(覆蓋)砌(石階)竹成竿(枯死)”詩意的化用。
石磴:用石頭鋪砌成的臺階。
蒼苔:綠色苔蘚。
? ⑥ 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
明初詩人高啟詠梅詩,以《梅花九首》最為著名,而《梅花九首》中又以第一首的這兩句最為世人傳誦。作者在這兩句中巧妙地各用了一個典故。
前句用的是漢代袁安擁雪獨臥的故事。說,有一年,洛陽大雪,他人皆除雪出外乞食,獨有袁安門前積雪如故。洛陽令按戶查看,以為袁安已經凍餓而死,便讓人掃除積雪,進屋察看。
只見袁安直挺挺地躺著,便問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不應當打攪別人)’?!焙笏彀褜幙衫Ш酪膊辉钙蚯笏说挠袣夤澋奈娜朔Q作“袁安困雪”或“袁安高臥”、“袁安節?!?/p>
后句用的是隋朝趙師雄夜晚酒醉遇梅花仙子的傳奇。
隋朝開皇年間,趙師雄游羅浮,天將黑,臥于松林一家酒店旁休息。不一會兒,一個素服淡妝美女向他走來,交談時,芳香襲人。二人一起進酒店共飲,師雄醉倒。醒來,見自己原來是躺在一株梅花樹下,上有翠鳥啾嘈相顧,月落參橫,但覺惆悵而已。(見[唐]柳宗元《龍城錄》)
這兩句都用了擬人化手法,來形容梅的姿態。前句是雪天的梅姿,強調的是梅(高士)之清高,后句是月下的梅姿,突出的是梅(美人)之秀美,而且一為“臥”,一為“來”,有靜有動,表達了作者對梅的由衷贊譽。詩句清麗,情致高遠,讀者即使不知典故,從美人高士、月明雪滿的詞句中,也能體會出作者披情入句的熱忱和心態。
⑦綠柳沿堤,皆因蘇子來時種
宋元佑年間,蘇軾(東坡)任杭州知府時,在西湖筑堤,橫截湖面,用以開湖蓄水。中為六橋九亭,夾道植柳,名為“蘇公堤”。(見《宋史·河渠志·東南諸水下》)
? ? 碧桃滿觀,盡是劉郎去后栽
唐代詩人劉禹錫因參加革新,被從監察御史貶為朗州司馬。過了十年,朝廷想重新起用他,但他剛回長安即寫《游玄都觀》詩稱:“玄都觀(在長安)里桃千樹(暗指朝中爬上來的新貴),盡是劉郎(指自己)去后(被貶朗州以后)栽?!?/p>
這下,又得罪了新權貴,再度被擠出長安派當連州刺史。又過十四年,再度被召回京都任職時,他又寫《再游玄都觀》詩云:“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暗指新權貴)凈盡菜花開。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p>
在哪里能找到對韻詞啊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搜索對韻、在哪里能找到對韻詞啊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喔。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