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焉城在哪里(焉城是現在的哪里)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楚國焉城在哪里,以及焉城是現在的哪里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低調的楚國“鄢郢”
我曾實地考察過宜城鄭集的楚皇城——鄢郢,村里的房子大多新建的,整齊劃一,而遺址,則是農田中一空地,有幾道土溝坎,旁邊立一“全國重點保護文物”石碑而已。
又看了“白起渠”,的確至今灌概著周邊的良田。
而上游的南漳武安鎮,確有一條河,是當年秦將白起水淹鄢郢的水源,如今水清見底,水量不大。
遙想當年,這三處遺址,以淹死十萬人的代價,造就了白起,毀掉了鄢郢。
一,楚文王遷都
楚國從公元前1115年立國到公元前223年滅亡,歷時800余年,最早的國都叫“丹陽”,歷時400余年,一說在河南淅川,一說在湖北荊山的漳沮。我傾向后者,因“荊楚”與荊山在地域上聯系更緊密。“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楚國國都稱“郢”,始于楚文王時期。當時楚國擴張很快,為方便征戰,由丹陽遷都于“郢都”,這是楚國第二處國都。在相當長時期內,楚國都以此為都。這里的郢都就是楚國第一代“郢”,即鄢郢,故址在今宜城市南7.5公里的鄭集鎮皇城村。從楚文王公元前689年“始都郢",到公元前504年(楚昭王十二年)遷郢于鄀,歷十余君,達180余年。若加上后來的鄀郢(北郢)65年,宜城為楚國都近200年。
楚昭王在位期間,吳王闔閭伐楚,曾攻破楚國都城郢都,楚昭王外逃,后吳國雖然退軍,但兩國仍然征戰不斷,加之郢都被吳軍攻占損毀嚴重,楚昭王于前504年遷都于“鄀”,在今湖北省襄陽市宜城東南。仍然成為“郢”,即鄀郢,又稱北郢。不知何年楚國都城又遷走,一說為楚惠王五十六年,也就是鄀為楚國都城約六十余年。(有伍子胥鞭尸故事)。
二,楚惠王建“南郢”
南郢,興建于楚惠王中后期(約公元前455年前后),廢止于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故址在今荊州城北5公里的紀南城。歷十余君,達200多年。
至于后來的“陳郢”,“壽春”,則時間太短,是楚國敗亡時,不得已所建。
三,秦將白起水淹鄢郢
公元前279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伐楚,攻破楚國別都鄢、都城郢,重創楚軍主力。此戰,秦國獲得了楚國大量國土;楚國被迫遷都,國力受到極大削弱。白起因戰功卓著被秦昭王封為武安君。
白起是戰國時代赫赫有名的將領,他精通兵法又以兇猛殘酷著稱,被世人冠以“人屠”的綽號。在戰場上,這位極擅長殲滅戰的大將。在公元前293年的對韓、魏的戰爭中,不僅全殲了韓魏聯軍,還斬下了人頭24萬。白起沒有懸念地攻陷鄧城,隨后便率部攻打鄢城,與此同時,秦軍又分出一路,在蜀郡郡守張若的帶領下向位于楚國西部的巫郡進發。
“鄢”是楚國的陪都,對楚國意義重大,秦軍南下揮兵攻“鄢”,下一步無疑是志在“郢”,“郢”位于今湖北省江陵縣附近的“紀南城”,是楚國的都城。一旦“鄢”和“郢”被秦軍拿下,那么至少在楚頃襄王有生之年,楚國不僅不可能實現“踴躍而起”的理想,還會因此重創一蹶不振。
在此次發兵攻楚之前,秦國已通過數次戰爭大大削弱韓、魏的實力,又通過外交活動與趙國結好,至于燕和齊都和楚國相距甚遠,且在公元前279年,燕國正值新老國君交替的虛弱之際,齊國則忙著從燕國手里奪回之前戰爭中丟掉的大把領土。這都注定了楚頃襄王將很難得到他國的援助。所以,一聽說秦軍來了,楚頃襄王的神經一下緊繃起來。
為鼓勵將士奮勇作戰,白起一路上毀橋毀船不為秦軍留半點退路,為及時補充糧草,白起又將主攻目標定在漢水流域,一邊打一邊劫掠這些地方的糧草。因此,當秦軍兵臨“鄢”城之下時,士氣高漲,精神豐沛。楚軍做好了在“鄢”城與秦軍相持下去的準備,很多時候,作為孤軍深入的一方都經不起持久戰的折磨,而事實上,楚軍的僵持策略也確實讓秦軍感到麻煩,秦軍久攻不下“鄢”城,但白起隨后觀察地形,想出了一個絕好辦法:水攻。
在鄢城附近的西山有一條自長谷出向東南方向流淌的大河,稱為“長谷水”。白起注意到這條豐沛的大河,他號令士兵在距離今湖北省襄陽南漳縣以東的50里處的地方修筑渠道,計劃將長谷水灌入“鄢”城,淹死城中軍民。這條被后人稱作“白起渠”的長渠很快修好,它長達近百里,直通“鄢”城。“鄢”城軍民就這樣迎來滅頂之災,滾滾河水灌入城中,人們呼號掙扎,卻無能為力。
“鄢”城中人根本沒有機會逃出生天,就算他們躲過大水,也躲不過城外那黑壓壓的猶如死神的秦國大軍。而對秦軍來說,“鄢”城再不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鄢城的東北角出現潰破,秦軍輕輕松松地由此而入,一路之上幾乎沒有遭遇像樣的反抗。鄢城順理成章地落入秦軍之手,十多萬鄢城軍民在河水灌城時被活活溺死,他們的尸體橫七豎八地遍布城中,慘不忍睹。
白起在拿下鄢城后,又迅速地拿下了西陵。他休整部隊,加強補給,將秦國的罪人遷徙到已占領的楚地,如此,既鞏固了作戰果實,也為秦國接下來的攻勢奠定好基礎,鄢城拿下后,形勢對孤軍入楚的秦軍而言大為好轉,秦軍已如一把尖刀牢牢插入楚國腹地。
公元前278年,秦軍揮師攻郢,也比較輕易地拿下了楚國的都城郢。之后,他們又勢如破竹地攻下了夷陵,還用一把大火焚毀了楚國先王的宗廟,暗示楚人楚國已沒有機會收復那些被秦攻占的土地。秦軍士氣大漲,在楚國的領土上凌厲推進,不多時,便拿下了竟陵、安陸,直打到了洞庭湖畔。
秦國經此一役大大地削弱了楚國的實力,甚至逼得楚國不得不遷都,將陳作為新的都城,變稱呼為陳郢,而秦軍對楚國的攻擊仍未就此停止。公元前277年,秦國又攻下了楚國的巫郡和黔中郡。逃至新都的楚頃襄王收拾殘兵,才駭然發現楚兵竟只剩下了十萬余人。
楚頃襄王雖然竭盡全力向西奪回了被秦國占據的數座城邑,卻再也沒有氣力和秦抗衡,只能老老實實地向秦俯首。為表誠心,楚頃襄王還將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送往秦國。反之,秦國通過攻鄢滅郢大奪楚地而實力劇增,為之后奪取天下奠定了大好基礎。(有屈原投江故事)。
四,低調的鄢郢
宜城在楚國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在楚國強盛時建立,先后有二十個國君在此居住。它距老家“丹陽”不遠,是楚國的發祥地,根據地。
不知何故,襄陽對這一重要的遺址并不重視,對這一重要的旅游資源荒廢至今,甚至在宣傳上也是官方少于民間。
而荊州,則以“郢”自居,又夸大宣傳,給人以楚國國都就是紀南城的印象。把很多發生在丹陽,鄢郢的故事,都安在自己頭上了。好在,荊州的紀南城和襄陽的宜城,都是湖北的兄弟城市,不像“諸葛亮到底隱居何處”,襄陽南陽爭論不休。
我希望,鄢郢不再“低調”,史實必須還原。
鄢城是當今那城市
湖北省宜城市是楚國故都史稱鄢,后遷湖北省江陵縣史稱郢,跟河南省沒一點關系
七國之爭時的鄢城是現在的什么市
周赧王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前279年-前278年),秦國名將白起率軍深入楚國腹地,攻下楚國鄢(今湖北宜城東南)、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創楚軍主力的大規模作戰。
古代鄢城在今天的哪里?
21世紀的鄢陵縣城是后來搬過去的,原址在彭店鄉古城村(現保存有遺址)。東周列國中曾經寫到"楚軍已到古鄢城,晉軍屯留彭祖崗"。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