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寫的詩有哪些特點 孔子寫的詩有哪些特點和風格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孔子寫的詩有哪些特點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孔子寫的詩有哪些特點和風格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孔子對《詩經》有什么評價?
孔子對《詩經》有很高的評價。對于《詩經》的思想,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對于它的特點,則“溫柔敦厚,詩教也”(即以為詩經使人讀后有澄清心靈的功效,作為教化的工具實為最佳良策)。
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詩,就不會說話),顯示出《詩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深刻影響。孔子認為,研究詩經可以培養聯想力,提高觀察力,學習諷刺方法,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從而達至齊家,治國,平天下。
擴展資料: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只有標題,沒有內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的《詩》講述什么的
“詩三百”,是指中國文學中的《詩經》,是孔子當時集中周朝以來數百年間,各個國家(各個地方單位)的勞人思婦的作品。
所謂勞人就是成年不在家,為社會、國家在外奔波,一生勞勞碌碌的人。男女戀愛中,思想感情無法表達、蘊藏在心中的婦女,就是思婦。
勞人思婦必有所感慨。
各地方、各國家、各時代,每個人內心的思想感情,有時候不可對人說,而用文字記下來,后來又慢慢地流傳開了。
孔子把許多資料收集起來,因為它代表了人的思想,可以從中知道社會的趨勢到了什么程度,為什么人們要發牢騷?
這個原因要找也不簡單,所以孔子把詩集中起來,其中有的可以流傳,有的不能流傳,必須刪掉,所以叫做刪詩書,定禮樂。
對于詩的部分,上下幾百年,地區包括那么廣,他集中了以后,刪除了一部分,精選編出來代表作品三百篇,就是現在流傳下來的《詩經》。
孔子說我整理《詩》三百篇的宗旨在什么地方?“一言以蔽之”:一句話,“思無邪”。
人不能沒有思想,只要是思想不走歪曲的路,引導走上正路就好,譬如男女之愛。如果作學問的人,男女之愛都不能要,世界上沒有這種人。
你是人,不是神,不是佛,人有人的問題,硬用思想把它切斷,是不可能的。
人活著就有思想,凡是思想一定有問題,沒有問題就不會思想,孔子的“思無邪”就是對此而言。
人的思想一定有問題,不經過文化的教育,不經過嚴正的教育,不會走上正道,所以他說整理《詩》三百篇的宗旨,就為了“思無邪”。
詩歌的基本特點是什么?
它具有以下四個特點:(1)詩歌的內容是社會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詩歌有豐富的感情與想象。(3)詩歌的語言具有精練、形象、音調和諧、節奏鮮明等特點。(4)詩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為單位,而是以行為單位,且分行主要根據節奏,而不是以意思為主。
詩歌飽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與豐富的想象,語言凝練而形象性強,具有鮮明的節奏,和諧的音韻,富于音樂美,語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結構形式的美。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說:“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著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煉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于散文的語言。”
這個定義性的說明,概括了詩歌的幾個基本特點: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具有音樂美。
擴展資料:
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詩歌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毛詩-大序》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只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就是詩歌。
中國古代不合樂的稱為詩,合樂的稱為歌,現代一般統稱為詩歌。它按照一定的音節、韻律的要求,表現社會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時期就有相關文獻記載。《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相傳為孔子所整理,關于這個問題學術界尚有爭論。
中國古代詩歌歷經漢魏六朝樂府、唐詩、宋詞、元曲之發展。《漢書·禮樂志》:“和親之說難形,則發之於詩歌詠言,鐘石筦弦。” 漢荀悅《漢紀·惠帝紀》作“詩謌”。
唐朝韓愈《鄆州溪堂詩》序:“雖然,斯堂之作,意其有謂,而喑無詩歌,是不考引公德而接邦人於道也。” 明王鏊《震澤長語·官制》:“ 唐宋翰林,極為深嚴之地,見於詩歌者多矣。”
魯迅《書信集·致竇隱夫》:“詩歌雖有眼看的和嘴唱的兩種,也究以后一種為好。”孔羽《睢縣文史資料·袁氏陸園》:“袁氏(袁可立)陸園在鳴鳳門內,……每逢佳日節期,州內文人名士在此聚會。所吟誦的詩歌,后來薈為專集,名《蓬萊紀勝》。”
參考資料:詩歌 百度百科
孔子自己寫的詩有哪些
孔子的詩歌:《去魯歌》、《蟪蛄歌》、《龜山操》、《盤操》、《猗蘭操》、《將歸操》、《獲麟歌》。
孔子的專著作品:
1.《六經》
古人認為孔子曾修《詩》《書》《禮》《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撰《春秋》。
2.詩歌
《去魯歌》、《蟪蛄歌》、《龜山操》、《盤操》、《猗蘭操》、《將歸操》、《獲麟歌》。
這些詩歌多載于《樂府詩集》,可信度不高。
孔子對詩有何評價?
子對《詩經》有很高的評價。對于《詩經》的思想內容,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對于它的特點,則“溫柔敦厚,詩教也”(即以為詩經使人讀后有澄清心靈的功效,作為教化的工具實為最佳良策)。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顯示出《詩經》對中國古代文學的深刻影響。孔子認為,研究詩經可以培養聯想力,提高觀察力,學習諷刺方法,可以運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服侍君主,從而達至齊家,治國,平天下。
孔子對《詩》這本書的評價是什么?
在《論語》中孔子多次評論《詩》。他對《詩》有一個總體的評價: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為政》第二章)(《詩》三百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無邪。)“無邪”,就是“歸于正”。“正”與“邪”,是對其內容的道德評價。孔子評論三百篇的內容是“合于正”,即合于仁德的,當然,這要看評價的標準和評價者對作品內容的領會和理解。孔子的標準和領會與后世儒家學者的標準和領會還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根據孔子這句話,后世對三百篇中一部分愛情詩的解說便歧義紛繁。如宋代的朱熹認為那些情詩是“淫奔之詞”,不合禮義。王柏則說有三十多篇“淫詩”并非孔子編訂《詩》時所手定,而是后人竄加到《詩經》里的,所以他把這些詩刪掉,稱為“代圣人刪詩”。其實,宋儒理學家的學說并非孔子的學說,孔子當時是認為它們反映民俗風情,對治國者有觀察民情的作用,他的道德尺度也與宋儒有所不同。
在《論語》中記錄了孔子與弟子多次說《詩》。他說《詩》的方法是“斷章取義”。這不是孔子的“發明創造”。春秋時代賦詩言志的基本方法就是“斷章取義”,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孔子為宣講禮義,繼續了這種方法,他向學生講《詩》,也是斷章取義的。舉以下二章為例: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這里有問號)”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這里有問號)”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學而》第十五章)(子貢說:貧窮而不巴結奉承,富而不驕傲自大,怎么樣?(這里有問號)孔子說:可以,還不如貧窮而樂于道,富而好禮的呢。子貢說:《詩經》上說,“要像骨角象牙玉石一樣,雕琢、磨光”,就是那樣的意思嗎?(這里有問號)孔子說,賜呀,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告訴你一件,你能舉一反三。)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這里有問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這里有問號)”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八佾》第八章)(子夏問:“‘有酒窩的臉頰笑得美啊,黑白分明的眼流轉得媚啊,潔白的絲綢上畫著彩紋啊。’(這幾句詩)是什么意思呢?(這里有問號)”孔子說:“先有白絹然后畫畫。”子夏說:“是不是禮在仁義之后呢?(這里有問號)”孔子說:“啟發我的人是商呀,現在可以同你討論《詩經》了。”)前一章是談論《衛風淇奧》中的兩句,這兩句本來是形容一個青年男子修飾俊美;后一章《衛風碩人》中的句子,本來是形容美女。孔子和他的學生討論《詩》,斷章取義,引申發揮為“立身以禮”,離原作太遠了。
所謂斷章取義,或曰斷章摘句,指引用別人的詩文,只截取其一章或一句,而不顧全文和原意,來發揮自己的意思。自古以來,斷章取義者多截取詩句,因為詩歌創作是形象思維,多用比興的表現方法,許多意象含有比喻的意義,可以較為普遍地適用于比喻其他事物,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仍常常引詩來表明某種理念或某種情感。但這是用詩,而不是研究和評論原來那首詩。孔子用斷章取義、附會引申的方法說《詩》,也是用《詩》,而不是論《詩》評《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學評論。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