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這邊獨好出自哪里 風景這邊獨好出自哪里作文
很多朋友對于風景這邊獨好出自哪里和風景這邊獨好出自哪里作文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編來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這邊風景獨好是誰寫的詩
應該是“風景這邊獨好”,毛主席寫的。
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郁郁蔥蔥.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踏破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的全詩是什么?
出自《清平樂·會昌》,寫于1934年。這一首清平樂,于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心情。原文如下: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譯文如下:
東方就將初露曙色,但請不要說你來得早。
我遍踏青山仍正當年華,這兒的風景最好。
會昌縣城外面的山峰,一氣直接連去東海。
戰士們眺望指點廣東,那邊更為青蔥。
詞語注釋如下:
⑴會昌:縣名,在江西省東南部,東連福建省,南經尋烏縣通廣東省。1929年,毛澤東為開辟贛南根據地,率領紅軍到過會昌,以后又常途經和居住在這里。這首詞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中共粵贛省委所在地會昌進行調查研究和指導工作時所作。
⑵莫道君行早:舊諺:“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⑶踏遍青山人未老:詩人自注:“1934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郁悶的。這一首《清平樂》,如前面那首《菩薩蠻》一樣,表露了同一的心境。”本句的“人”和上句的“君”,都指作者自己。
擴展資料:
1928年,內戰爆發,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國民政府,對我軍進行“圍剿”,從1931年起,王明繼李立三之后的“左”傾社會主義路線,給黨及革命事業帶來了嚴重的損失,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工農紅軍卻在毛澤東的領導下取得了1931年至1933年春的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的勝利。
1933年夏蔣介石親自策劃了第五次“圍剿”。當時,以博古為代表的中央臨時政府推行“左”傾政治策略和軍事策略,并反對排斥毛澤東的正確領導,他們不顧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教條地提倡進行所謂“正規”戰爭。
而此時毛澤東在距離北部前線很遠的南縣視察工作,兼養病住在會昌文武壩,未能參與反“圍剿”的主要戰役指揮。結果反“圍剿”節節失利,愈打愈困難,在此情形下,1934年10月離開中央蘇區,開始了著名的長征。這首詞作于1934年7月,毛澤東在會昌登山后所作。
這一時期毛澤東在黨內軍內已無發言權,但他并不氣餒,調整心態,堅持自己的觀點。在他自己說的沒有發言權的1931年到1934年的那些日子里,他埋頭于做調查研究、讀書、向中央提建議,而不是“賦閑”。“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這種精神的藝術寫照。
作者自己曾說:“1934年,形勢危急,準備長征,心情又是郁悶的。”《會昌》詞的基調是昂揚的,語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澤東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和堅韌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間也隱約表露了詞人的憂慮和憤懣。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清平樂·會昌
風景這邊獨好是劉禹錫的詩句嗎?
風景這邊獨好出自《清平樂·會昌》
清平樂·會昌
近現代:毛 澤 東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譯文
東方就將初露曙色,但請不要說你來得早。走遍了青山綠水,但是人依然覺得很有精力,不曾疲憊,這兒的風景最好。
會昌縣城外面的高峻山峰,連綿不斷直接連去東海。戰士們遠望南粵,那邊更為青蔥。
踏破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全詩
出自當代詩人毛澤東的古詩作品《清平樂·會昌》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顛連直接東溟。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郁郁蔥蔥。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出自哪里
《清平樂·會昌》。
拓展資料
一、全文
東方欲曉,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風景這邊獨好。
會昌城外高峰,
顛連直接東溟。
戰士指看南粵,
更加郁郁蔥蔥。
二、譯文
東方就將初露曙色,但請不要說你來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當年華,這兒的風景最好。會昌縣城外面的山峰,一氣直接連去東海。戰士們眺望指點廣東,那邊更為青蔥。
三、賞析
毛澤東的這首詞寫于長征即將開始之際戰事非常危急,國民黨軍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達到高峰。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百萬大軍,對紅色根據地發動了規模空前的第五次“圍剿”。由于博古、李德執行王明的“左”傾軍事路線,紅軍和根據地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
“風景這邊獨好”,這樣的人生是真正 美好的人生 。下半闋說的是,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吧,要放眼全局,站得高,看得遠;不要被困難所嚇倒,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郁郁蔥蔥的大好美景將張開雙臂迎接奮斗者。
毛澤東寫罷這首詞之后,很快就離開了會昌。他接到來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趕回去。就在他登上會昌山那天,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革軍委已做了重要決定,發布了《給六軍團及湘贛軍區的訓令》,派遣任弼時、蕭克、王震率紅六軍團向湖南西南方向突圍西征。這預示著,空前絕后、舉世矚目的長征就要開始了。
四、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后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