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亭送別詩中用了哪些手法抒情,謝亭送別第二句的表達效果
大家好,今天本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享謝亭送別詩中用了哪些手法抒情,以及謝亭送別第二句的表達效果對應的知識和見解,內容偏長,大家要耐心看完哦,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送別詩的抒情方法
一、送別詩中典型的表現手法(轉)
1、直抒胸臆。
2、借物抒情。如杜牧坦率真摯、留戀纏綿的七絕《贈別二首》(其二):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蠟炬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注釋]①此詩是杜牧離開揚州赴長安時,與妓女的贈別之作,原共兩首,此為第二首。 ②這兩句說,本來多情的人,由于離別,滿腔情緒一時無法表達,倒像彼此無情;在餞別的酒宴上,強顏為笑也難以做到。樽:酒杯,此指酒宴。③這兩句說,蠟燭好象懂得別人的心事,也流露出依依惜別之情;為離人流著痛苦的眼淚直至天亮。
[簡析這首詩主要寫離別時的惆悵情懷。前兩句抒情。作者從側面落筆,通過“卻似”、“唯覺”等語,以無情襯托有情,把一對情人在離別時難分難舍的細微心理,形象地表現出來。后兩句賦物。作者以物設喻,使無知之物人格化,由燭之垂淚擬人之悲痛,把離別悲傷的感情寫得含蓄幽深,余味無窮。
賞析:詩三、四兩句描寫別情,作者沒有正面表現,而是撇開自己,去寫告別宴會上那燃燒的蠟燭,借物抒情。詩人常帶著感傷的心情去看周圍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都帶上了感傷的色彩。在詩人的眼里,蠟燭的燭芯變成了“惜別”之心,蠟燭擬人化了。它那徹夜流溢的燭淚,就是在為男女主人公離別而傷心了。結句的“到天明”點出了告別宴飲時間之長,從側面表現了詩人不忍分離的篤摯感情。 3、借景抒情。
4、借樂景襯哀情。如許渾《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賞析:首句寫離人乘舟而去,點明送別。第二句寫友人乘舟出發后所見江上景色。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滿目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顯得色彩格外鮮艷。這明麗之景乍看似與別離之情不大協調,實際上前者恰恰是對后者的有力反襯。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大好秋光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第三句極寫別后酒醒的悵惘空寂,第四句卻并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開寫景。但由于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與詩人當時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讀者完全可以從中感受到詩人的蕭瑟凄清情懷。這樣借景寓情,以景結情,比起直抒別情的難堪來,不但更富含蘊,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結尾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5、比喻。 6、想象。
7、化虛為實。如:王維《送沈子福之江東》
《謝亭送別》結合詩句賞析主要表現手法
謝亭送別 作者:【徐渾】 年代:【唐】 體裁:【七絕】 類別:【未知】
勞歌一曲解行舟,
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
滿天風雨下西樓。
【賞析】
這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后寫的一首詩。謝亭,又叫謝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這里送別朋友范云,后來謝亭就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李白《謝公亭》詩說:“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蜕⑶嗵煸?,山空碧水流?!狈磸筒粩嗟碾x別,使優美的謝亭風景也染上一層離愁了。
第一句寫友人乘舟離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習俗。“勞歌”,本指在勞勞亭(舊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送客時唱的歌,后來遂成為送別歌的代稱。勞歌一曲,纜解舟行,從送別者眼中寫出一種匆遽而無奈的情景氣氛。
第二句寫友人乘舟出發后所見江上景色。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滿目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綠的秋水,顯得色彩格外鮮艷。這明麗之景乍看似與別離之情不大協調,實際上前者恰恰是對后者的有力反襯。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大好秋光反倒成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江淹《別賦》說:“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借美好的春色反襯別離之悲,與此同一機杼。這也正是王夫之所揭示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姜齋詩話》)的藝術辯證法。
這一句并沒有直接寫到友人的行舟。但通過“水急流”的刻畫,舟行的迅疾自可想見,詩人目送行舟穿行于夾岸青山紅葉的江面上的情景也宛然在目?!凹薄弊职低赋鏊托姓摺傲魉翁薄钡男睦頎顟B,也使整個詩句所表現的意境帶有一點逼仄憂傷、騷屑不寧的意味。這和詩人當時那種并不和諧安閑的心境是相一致的。
詩的前后聯之間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朋友乘舟走遠后,詩人并沒有離開送別的謝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會。別前喝了點酒,微有醉意,朋友走后,心緒不佳,竟不勝酒力睡著了。一覺醒來,已是薄暮時分。天色變了,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兩岸的青山紅葉都已經籠罩在蒙蒙雨霧和沉沉暮色之中。朋友的船呢?此刻更不知道隨著急流駛到云山霧嶂之外的什么地方去了。暮色的蒼茫黯淡,風雨的迷蒙凄清,酒醒后的朦朧仿佛中追憶別時情景所感到的悵惘空虛,使詩人此刻的情懷特別凄黯孤寂,感到無法承受這種環境氣氛的包圍,于是默默無言地獨自從風雨籠罩的西樓上走了下來。(西樓即指送別的謝亭,古代詩詞中“南浦”、“西樓”都常指送別之處。)
第三句極寫別后酒醒的悵惘空寂,第四句卻并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開寫景。但由于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與詩人當時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讀者完全可以從中感受到詩人的蕭瑟凄清情懷。這樣借景寓情,以景結情,比起直抒別情的難堪來,不但更富含蘊,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結尾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
這首詩前后兩聯分別由兩個不同時間和色調的場景組成。前聯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后聯以風雨凄其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筆法富于變化。而一、三兩句分別點出舟發與人遠,二、四兩句純用景物烘托渲染,則又異中有同,使全篇在變化中顯出統一。
謝亭送別 詩歌第二句的寫法有什么特點
謝亭送別 詩歌第二句運用了反襯的修辭手法。詩歌以描寫景色作為反襯的手法表達情感.
謝亭送別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
《謝亭送別》是唐代詩人許渾所作.主要表達了詩人送別友人時的惆悵.詩歌以描寫景色作為反襯的手法表達情感.
譯文
唱罷了一曲送別的歌兒,你便解開了那遠別的行舟,
兩岸是青山,滿山是紅葉,水呀,在急急地東流。
當天色已晚,我醒來了,才知道人已遠去,
而這時候,滿天風雨,只有我一個人獨自走下了那西樓!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