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王安石惱字好在哪里,春夜王安石的古詩
大家好,今天來為大家解答關于春夜王安石惱字好在哪里這個問題的知識,還有對于春夜王安石的古詩也是一樣,很多人還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今天就讓我來為大家分享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王安石《春夜》的寫作背景是什么?還有他的《北坡杏花》,詩意賞析都要。
背景: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宋仁宗慶歷二年)進士及第,公元1059年(嘉祐三年)上變法萬言書,未被采納。直到公元1068年(宋神宗熙寧元年),神宗準備實行新法,到四月才召他進京面對。經過二十六年的漫長歲月,王安石屈居下位不算,最大的憾事是變法主張未能實現。此時形勢突變,遇到了賞識他主張的銳意變法的新帝,正是龍虎風云、君臣際遇的良機,大展鴻圖,即在眼前。因此,他在值宿禁中的時候,面對良宵春色,剪剪輕風,金爐香燼,月移花影,一派風光,激起了思想上難以自制的波瀾,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撥得不能成眠。
這首詩的前兩句相當于杜詩的前兩聯,都是寫景。首句是視覺加聽覺,以動襯靜。王安石寫的是春天拂曉時的景象;杜甫則因仿佛聽到有人開宮門的鑰匙聲,和百官上朝的馬鈴聲而睡不著,其意義相對要小些,這是由于兩人的地位懸殊太大造成的。次句以觸覺寫出了香盡漏殘、黎明破曉時分的夜寒意。第三句敘事夾抒情,詩人所追求的是杜甫所想要的“君臣已與時際會”,這激動人心的時候就要到來,他不只是像杜甫“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那樣睡不著覺。但詩人留下問題:為什么“眠不得”,春色為何“惱人”,詩人故意不說原因。“惱”字在此處是反義正用,不能作惱恨的“惱”理解,應作“撩”解,杜甫詩“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中的“惱”字即是“撩”的意思,絕不是苦惱得不能成眠。最后一句以景結情:但只見月亮移動,照出花影,斜映在庭院里的欄干上。詩貴含蓄,此詩除第三句外,字字寫景,情隱詞外。
《北坡杏花》
背景: 王安石從熙寧三年到九年,兩次拜相,又兩次罷相,最后退居江寧,寄情于半山。罷相之后,他雖被迫退出政治舞臺,但仍然堅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與立場,積極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這首詩,正是他——“中國十一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列寧語)政治宣言和人格寫照,雖然時間已過去了九百多年 ,但今天讀來,仍會令我們感嘆唏噓,情緒激憤。相比較而言,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則只是或進或退的境遇變化而已,陸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只有個性的表白,與王荊公的境界均不可同日而語
這首詩的內在抒情曲折而深沉,外在表向卻是春夜清幽美景,創作手法高明。詩中處處緊扣著深夜,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只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詩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于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有著余而不盡之意。
詩人所描寫的皇宮春曉的迷人景色,和杜甫“九重春色醉仙桃”,賈至“禁城春色曉蒼蒼”,岑參“鶯囀皇州春色闌”的用意是一樣的,用現代的話說,就是大好的景色象征大好的形勢。如果沒有“月傍九霄多”,就不會有“花影上欄干”,由此可見,王安石是參透了杜甫《春宿左省》后才動筆的。
所以說,這一首政治抒情詩。王安石是借用愛情詩曲折地表達自己的春風得意之情。
首句寫樹。一“繞”字,寫出了“春水”以深情柔意對“花身”的愛惜、護衛和滋潤,突出了杏花生長環境的清澄幽潔。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這首詩系王安石晚年所作的《北陂杏花》.首句通過一個“繞”字,寫出了春水愛花、惜花、護花、戀花的情景,側面寫出了杏花的可愛。詩人以水邊的杏花自況,縱然被春風吹落水上,仍保持著純潔,遠勝于路邊的杏花,在車水馬龍中被碾碎,化為污濁的塵土。流露出悲壯的情感,表現出堅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你說的這兩句描繪了杏花臨水照影之嬌媚。首句點明杏花所處地理位置。“陂”,此處是指池塘。一池碧綠的春水環繞著杏樹,預示著勃發的生機。“繞”字用得精巧,既寫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勢,又寫水花之相依相親。
次句寫花。樹上繁花似錦,妖嬈美麗;水中倒影蕩漾,同樣嬌媚生動,樹上真身,水中倒影,相映生輝,相得益彰。宋人許顗《彥周詩話》稱:“荊公(王安石)愛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花樹倒影在明凈清澈的春水之中,于原有的嬌艷之外更增添了一種清澄淵靜之美。王安石晚年退居林下,淡然自得,泊然無為,他特別愛看水中倒影,正反映了他在這種淡泊心境下對于澄澹虛靜之美的追求。
花開花落,是生物的必然。是吹散空中,灑落水上;還是淪落塵陌,任人踐踏,落花有著不同的去處。這里的“北陂杏花”顯然屬于前者。詩人由此生發情思,代花立言,以決絕的語氣作出選擇:“作雪”而決不“成塵”。這里的杏花已成了人格的象征。清人陳衍曾說:“末二語恰是自己身份。”王安石為人剛毅倔強,后兩句正反映了他這方面的志向和性格。次句從花與影兩個方面寫杏花的綽約風姿。滿樹繁花競相開放,滿池花影搖曳迷離。“妖嬈”二字本用于寫人,這里移用于杏花,展現了杏花爭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個“各”字,表明在詩人眼中,花與影一樣地美艷、多情,一樣令人流連忘返、沉迷自失。
王安石的《春夜》一詩中,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來寫春夜? 怎樣理解作者的“惱”
帶著微微寒意的春風,移動的月亮和花木的影子。
表面上是春夜攪亂了詩人的心神,實際上是由于因為詩人心里惦念著某事或某人,顯得睡臥不安。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春夜這首詩中的“惱”字好在哪里
金爐香盡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譯文
夜已經深了,香爐里的香早已經燃盡,漏壺里的水也快漏完了。后半夜的春風給人帶來陣陣的寒意。然而春天的景色卻使人心煩意亂,只看見隨著月亮的移動,花木的影子悄悄地爬上了欄桿。
(一)整體評說。
這是春夜懷人之作。人沒有正面寫對人的懷念,而是通過香盡漏殘、月移風寒,寫出時光的推移,從而表明詩人徘徊之久和懷想之深。表面上是這庭院夜色攪亂了詩人的清夢,實際上是由于對遠方的人強烈的思憶,使詩人感到眼前的春色倍加惱人,感情表達得含蓄、曲折而深沉。
這首詩的好處是處處緊扣著深夜,卻又沒有一句直接說到夜已如何,而只寫夜深時的種種景象。
其實不看作者的寫詩背景,單獨看詩,是看不出這是懷念親人的。但從詩詞中可以感覺出,作者因為心里惦念著某事或某人,顯得睡臥不安。
(二)寫作手法。
這首詩主要特點是委婉含蓄。作者寫夜,通篇是利用了各種物景的變化來替代的,沒有直言,這體現了中國詩詞一貫含蓄的作風。作者寫心情,用的是“托詞”,口里說是惱春色,實際是另有所想,都是委婉含蓄的表達方式。此詩還使用了借代等手法。
(三)解說詩句。
第一句“金爐香盡漏聲殘”,單看這句,是看不出在寫春夜的,夏夜,秋夜,冬夜都可以用。詩句比較普通。“金爐香盡”和“漏聲殘”都是形容夜已很深。古人用漏壺測算時間,一個漏壺的水快滴盡了,表示時間已經過去很多了。蘇軾《卜算子》用過“漏斷人初靜”,也是用“漏”寫夜,基本上詩詞里寫“漏壺”都是在寫夜。
第二句“翦翦輕風陣陣寒”,“翦”,原意是指整齊的羽毛,這里是用來形容寒風料峭。這句描寫風的“輕”“寒”。從這句才可以看出作者是在寫“春”。因為夏風涼習,秋風蕭殺,冬風凜冽,只有春風才“輕”且“寒”。詩的前兩句合起來,是先“夜”再“春”,不是先“春”再“夜”,顯得比較庸俗和普通。
第三句“春色惱人眠不得”。這句非常不錯,可以說是比較出彩的。因為詩詞里寫春色,一般是兩種態度為主流。一是贊賞喜愛和眷戀的,一是哀嘆惋惜和感慨的,其實也是愛春色,但就是提前擔心它流走。王安石在這里別出心裁,表示“春色惱人”。為什么惱人呢,背后肯定有玄機。至于什么玄機,作者在詩里未點明。讀者可以根據這句來推斷,肯定是有樣東西,讓作者覺得比欣賞大好春色更值得用心思記掛的。那就是——親人。
第四句“月移花影上欄干”。雖說“月移花影”屬于“俗詞俗句”,但寫景不錯,有月有花,影動花凝。這句詩間接表明,作者是一直沒睡,看著花影從庭院移到欄桿。夜更深沉,人卻始終難眠。究其原因,是思念太深的緣故。
總的說來,這首詩最出彩的句子是“春色惱人眠不得”,余者相對來說都是比較普通的詩句。
讀詩隨想‖王安石《春夜》
? ? ? ? 春夜
? ? ? ? 王安石
? ? ? ? 金爐香盡漏聲殘,
? ? ? ? 剪剪輕風陣陣寒。
? ? ? ? 春色惱人眠不得,
? ? ? ? 月移花影上欄桿。
? ? ? ? 王安石 (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
? ? ? ? 注釋
? ? ? ? 春夜:本名《夜直》,晚上值班。“直”通“值”。宋代制度,翰林學士每夜輪流一人在學士院值宿。這首詩《千家詩》選入時,為按四時編排的特色,將題目改成了《春夜》。
? ? ? ? 金爐:銅制香爐。
? ? ? ? 漏聲殘:指水將滴完,即天快亮。漏聲古代用來計時的漏壺中滴水的聲響。
? ? ? ? 剪剪:風拂或寒氣侵襲貌,同“翦翦” 。
? ? ? ? 惱人:引逗、挑動人。
? ? ? ? 隨想
? ? ? ? 值夜的,如果是小區守門的,一般是可以睡覺,中途要巡查。有住戶半夜叫門,也起來開門。但哨兵站崗,肯定是不能睡覺。不知翰林院值宿,能不能睡覺?看樣子是不允許睡覺的。
? ? ? ? 睜著眼晴守夜:看著銅爐的香燃盡,數著漏壺中快滴完的水聲,寒風入衣,讓人感覺一陣陣發冷。職責所在讓人不能睡覺,且寒氣逼人讓人不敢久坐,權當作春色惹人,站起來走走。門外,月光還很亮,把花的影子都斜投到欄桿上了。月斜了,天快亮了,一夜平安,今天的夜值終于要結束了。
? ? ? ? 熬過通宵,都有這種感覺,但沒宰相大人筆下刻劃得這么深動。明明說“夜”,卻不在字里行間帶“夜”,又讓人感覺處處是“夜”。不過,看樣子,當時宰相大人還沒執宰,或還沒到日理萬機的時候,所以有此閑情,或借詩表達自己的期待。
? ? ? ? 夜值,與生物鐘沖突,卻是難熬,但雖香燼漏殘夜寒,只要工作順利,一切平安,不也是夜值人的幸福嗎?
OK,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版權聲明:本站發布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